一种制药废液用多效蒸发蒸汽加热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6504发布日期:2022-06-08 06:5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药废液用多效蒸发蒸汽加热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废水的废水处理设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制药废液用多效蒸发蒸汽加热换能器。


背景技术:

2.在蒸发生产中,二次蒸气的产量较大,且含大量的潜热,故应将其回收加以利用,若将二次蒸气通入另一蒸发器的加热室,只要后者的操作压强和溶液沸点低于原蒸发器中的操作压强和沸点,则通入的二次蒸气仍能起到加热作用,这种操作方式即为多效蒸发。多效蒸发已经全面的应用在废水废液处理行业,是实现零排放的核心关键技术。
3.而目前,每一效段的炉水中难免含有许多杂质,如氯化钠、磷酸钠、硅酸盐等盐类以及有机物质类。特别是结晶蒸发器中,沸腾蒸发时在液面产生泡沫,泡沫膜破裂后产生含盐量很高的水滴不断被蒸汽带走,这就是汽水共沸(或共腾)现象产生的蒸汽携带。大量汽包送出的饱和蒸汽中夹带了许多水滴,这些水滴中含有钠盐和硅酸盐等杂质,因而污染了蒸汽。这些蒸汽进入到加热器内,会形成一部分带杂质的冷凝水存留,存留的冷凝水时间过长会形成结块、腐蚀内部器件。目前的设备和技术中,无法对加热器内的冷凝水做有效的处理,特别是横向布置的换热器中,问题较为突出,很多企业的废水处理设备安装可能受到实际条件限制,无法设置的过高,横向的换热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发明人经过研发设计,现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解决加热器内冷凝水回收的加热器,非常适合在多效蒸发领域内使用,能提高处理废液废水的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蒸汽品质。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制药废液用多效蒸发蒸汽加热换能器,包括加热主体,换热内腔,设置在换热内腔内的液体进出口和加热蒸汽进出口,横向安装在加热主体内部与液体进出口分别连接的液体加热u形管,加热主体的液体进出口垂直相对布置但被分离隔板分隔,液体进口在进口隔区连通至若干根液体加热u形管的进口,液体出口在出口隔区连通至若干根液体加热u形管的出口,换热内腔的中部上方设有蒸汽进口,换热内腔的底部靠近液体出口的一侧设有蒸汽出口,换热内腔内设有一块倾斜设置的安装板,于安装板尽头一端的换热内腔内端头处安装有一个从动叶扇转轮,液体加热u形管穿过安装板实现固定,安装板将换热内腔分隔成上下两半区,蒸汽进口位于上半区内,蒸汽出口位于下半区内,所述液体加热u形管能对从动叶扇转轮进入的蒸汽进行热交换;从动叶扇转轮能随蒸汽流动旋转并在转动中将冷凝水甩落进入冷凝液回收罐,所述冷凝液回收罐连通换热内腔并安装在加热主体下端。
7.进一步的,所述蒸汽进口安装在上半区的中部顶部,且于蒸汽进口的正下方设有一块斜向安装的导流板,导流板朝向液体进口方向倾斜。
8.进一步的,所述叶扇朝外的边缘处设有朝向旋转方向的一段弯折缘,弯折缘上居然若干个尖部。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端头中部具有容纳从动叶扇转轮的开槽,而两端延长用于安装固定从动叶扇转轮的转轴以提供支撑。
10.进一步的,所述下半区位于从动叶扇转轮下方的区域,还安装有一块斜坡状的回流挡片,回流挡片朝向从动叶扇转轮的一侧为斜面。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靠近液体进口方向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小孔,能使一部分蒸汽穿过小孔直接进入下半区。
12.进一步的,换热内腔下半区中部安装有压力安全阀、温度传感器。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介绍:液体加热u形管在换热内腔内与高温蒸汽接触实现换热加热,实现蒸汽热能的利用,在换热内腔内通过安装板隔成上下两个半区,使得蒸汽先流经上半区,再从端头经过从动叶扇转轮后进入下半区,来回形成一个回路实现热能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蒸汽的流动推动从动叶扇转轮的叶扇使其转动起来,高速的旋转能够将叶扇上的冷凝水通过离心力抛甩出去落在换热内腔的端头壁上再流淌下来进入冷凝液回收罐或者回收管内;安装板的设计成斜坡状,也是为了避免隔板上的冷凝水的停留,停留的冷凝水有可能在蒸汽高温作用下形成二次蒸汽,使得杂质彻底遗留在内部器件上,形成腐蚀;因此,尽可能要避免冷凝水的停留,顺安装板下滑到端头的冷凝水也会被旋转而来的叶扇接住并往后方抛甩,使得冷凝水形成一个汇集效果和集中收集的效果,这部分冷凝水中则含有很多有机物杂质,这样的回收也能降低蒸汽内有机物杂质的整体成分,便于统一收集处理,提高了换热内腔内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换能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换能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16.其中:1—加热主体、2—换热内腔、3—液体加热u形管、4—分离隔板、5—液体出口、6—蒸汽进口、7—液体进口、8—蒸汽出口、 9—安装板、10—从动叶扇转轮、11—冷凝液回收罐、12—导流板、 13—回流挡片、14—小孔、15—压力安全阀、1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8.实施例1:一种制药废液用多效蒸发蒸汽加热换能器,包括加热主体1,换热内腔2,设置在换热内腔2内的液体进出口和加热蒸汽进出口,横向安装在加热主体1内部与液体进出口分别连接的液体加热u形管3,加热主体1的液体进出口垂直相对布置但被分离隔板4 分隔,液体进口7在进口隔区连通至若干根液体加热u形管3的进口,液体出口5在出口隔区连通至若干根液体加热u形管3的出口,换热内腔2的中部上方设有蒸汽进口6,换热内腔2的底部靠近液体出口 5的一侧设有蒸汽出口8,换热内腔2内设有一块倾斜设置的安装板9,于
安装板9尽头一端的换热内腔2内端头处安装有一个从动叶扇转轮10,液体加热u形管3穿过安装板9实现固定,安装板9将换热内腔2分隔成上下两半区,蒸汽进口6位于上半区内,蒸汽出口8 位于下半区内,蒸汽首先进入上半区经过从动叶扇转轮10后进入下半区与液体加热u形管3形成热交换,从动叶扇转轮10随蒸汽流动旋转,叶扇能吸附部分冷凝水,并在转动中将其甩落,最终进入连通换热内腔2位于加热主体1下端的冷凝液回收罐11内。优选地,所述蒸汽进口6安装在上半区的中部顶部,且于蒸汽进口6的正下方设有一块斜向安装的导流板12,导流板12朝向液体进口7方向倾斜。工作时:液体加热u形管3在换热内腔2内与高温蒸汽接触实现换热加热,实现蒸汽热能的利用,在换热内腔2内通过安装板9隔成上下两个半区,使得蒸汽先流经上半区,再从端头经过从动叶扇转轮10 后进入下半区,来回形成一个回路实现热能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蒸汽的流动推动从动叶扇转轮10的叶扇使其转动起来,高速的旋转能够将叶扇上的冷凝水通过离心力抛甩出去落在换热内腔2的端头壁上再流淌下来进入冷凝液回收罐11或者回收管内;导流板12的设计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斜面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进入的蒸汽能向四周扩散,或者向某一方向扩散,具体看接入的蒸汽量大小进行设计,若蒸汽量不够充足,可以选择斜向布置的导流板12。
19.进一步的,所述叶扇朝外的边缘处设有朝向旋转方向的一段弯折缘,弯折缘上居然若干个尖部。弯折缘具有一定的汇集效果,一方面能会汇集蒸汽气流,使其更容易被蒸汽带动,保障转速,另一方面可以汇集冷凝水,尖部则便于使水液汇集到每一个尖部,便于在离心转动下从叶扇上脱落;
2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9的端头中部具有容纳从动叶扇转轮10 的开槽,而两端延长用于安装固定从动叶扇转轮10的转轴以提供支撑。而安装板9则预置在内腔内。
21.进一步的,所述下半区位于从动叶扇转轮10下方的区域,还安装有一块斜坡状的回流挡片13,回流挡片13朝向从动叶扇转轮10 的一侧为斜面;回流挡片13的具体位置可以靠近冷凝液回收罐11所在的开口后方,斜面的设计能够便于其收集在底部方向被从动叶扇转轮10甩出的水珠,并引导其流回冷凝液回收罐11;也可以在回流挡片13的具体所在位置的下方额外设置第二个冷凝液回收罐11,对回流挡片13收集的水体的统一回收。在实际操作中,冷凝液回收罐11 也可以用管道替换。
2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9靠近液体进口7方向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小孔14,能使一部分蒸汽穿过小孔14直接进入下半区。进气小孔14设置在安装板9的高位端,目的是让一小部分穿过,直接进入下半区与液体加热u形管3的出口段根部进行接触,主要原因是液体加热u形管3的根部很容易形成加热蒸汽无法接触到的死角,为了提高与液体加热u形管3的接触面积率而设置的小孔14。
23.进一步的,换热内腔2下半区中部安装有压力安全阀15、温度传感器16。除了压力安全阀15、温度传感器16还可以增设其他检测元器件,目的是对内部的条件监控以及安全性进行设计。
2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效蒸发过程中对下一级原料预加热进行使用,管道设计较粗,可以利用一效加热后剩余的蒸汽作为本结构内的加热蒸汽使用。
2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
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