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2991发布日期:2022-03-17 01:4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的混凝与絮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河湖清淤方式主要有干式清淤、半干式清淤及湿式清淤。湿式清淤因有清淤量大,施工机械效率高,操作简单,无需排干清淤水体,且清淤底泥经管道运输至底泥处理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河湖清淤疏浚中广泛运用。湿式清淤输送至底泥处理厂的底泥含水率高(绞吸清淤含水率约在95%-97%),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实现河道淤泥的减量化处理。由于绞吸输送至底泥处理厂的含水率较高,往往需要在脱水设备前端设置重力式沉淀池进行浓缩,浓缩过程会产生沉淀池上清液,上清液水质大部分指标与原水体类似,主要是悬浮物超标严重,因此,需要针对沉淀池上清液悬浮物进行处理,确保排放水体优于原水体水质。工程上常用悬浮物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工艺、气浮工艺、滤池工艺、磁分离工艺等。混凝沉淀工艺是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沉淀工艺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较小,运行成本低,适合中小规模水量。但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不足。气浮工艺是溶气系统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气浮工艺具有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一些轻质杂质的去除效果尤佳,但设备费用、建造成本高,运行维护费用高,对高密度且体积相对较大(如沙砾等)无去除效果。滤池工艺采用滤布滤池、纤维滤池等工艺,待处理水在静水压下从滤片两侧由外向内地通过滤布进行过滤,滤后水由滤框中的小孔及底部的集水槽收集,最后通过出水堰溢入出水口排出。滤布滤池等具有出水效果好,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技术优势,但对于悬浮物高于50mg/l进水滤布易堵塞,设备成本较高等不足。磁分离工艺是在混凝沉淀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磁混凝技术,具有混凝沉淀的优点,同时还能降低药剂投加量,出水效果好,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但存在设备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磁粉易流失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实现河湖水的混凝和絮凝一体化处理,同时提高混凝与絮凝的反应效果,提高水处理效率,减少占地面积。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钢结构池体、分离板和搅拌设备,所述分离板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池体所形成的内部腔体中,且所述分离板将内部腔体分为混凝腔和絮凝腔;所述搅拌设备设置于絮凝腔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结构池体被所述分离板分割成为一个混凝腔和一个絮凝腔,污水进入混凝腔内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混凝剂与污
水充分混合并混凝成小颗粒絮状体,穿孔布水管将带有小颗粒絮状体的污水输送到絮凝腔内,且污水中的小颗粒絮状物通过穿孔布水管的分布效果,能够均匀的分布于絮凝腔内的搅拌设备附近,然后通过搅拌设备的搅拌作用,小颗粒状的絮状物快速融合形成大颗粒絮状物并在分离板上形成沉淀堆积,由于反冲洗管的反冲洗能力,分离板上的沉淀堆积能够快速的进入混凝腔并通过排空管进行排出,从而达到污水的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效果。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7.所述分离板呈斜式漏斗状;所述分离板与所述钢结构池体的内壁连接;
8.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分离板支撑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分离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支撑与所述钢结构池体内腔的底部。
9.进一步的:还包括穿孔布水管,所述穿孔布水管设置于絮凝腔内;
10.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布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分离板连接,且所述穿孔布水管可连通混凝腔和絮凝腔;
11.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布水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钢结构池体。
12.进一步的:所述絮凝腔内设置有多条所述穿孔布水管,且所述穿孔布水管的设置不干涉搅拌设备的正常运作。
13.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为6mm~8mm。
14.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的轴线与所述穿孔布水管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池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和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空管;
16.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池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水管;
1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还设置有进气口、加药口a和加药口b。
18.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用于絮凝物冲洗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的进水端设置于钢结构池体内腔外,所述反冲洗管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池体内腔与所述分离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反冲洗管位于所述絮凝腔内;
19.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管的出水端的出水朝向与所述分离板的板面平行。
20.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板的底部还开设有用于絮状物通过的开孔,且所述开孔与所述排空管通过连接管连通。
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向混凝腔内通入压缩空气和絮凝剂,能够加速混凝过程,提高混凝的效率;
23.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穿孔布水管均匀布水,在搅拌设备搅拌下可加速小颗粒状的絮状物形成大颗粒状的絮状物,提高絮凝效果,缩短絮凝时间;
24.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缩短反应时间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5.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通过分离板将混凝反应和絮凝反应集中到处理装置中,可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
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絮凝腔结构俯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腔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使用形象分离板结构示意图。
31.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2.1-钢结构池体,2-进水管,3-进气口,4-排空管,5-支撑件,6-搅拌设备,7-反冲洗管, 8-出水管,9-分离板,10-穿孔布水管,11-固定件,12-加药口a,13-加药口b,14-开孔,15
‑ꢀ
连接管,20-混凝腔,30-絮凝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4.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5.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7.实施例
3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湖水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装置,钢结构池体1、分离板9和搅拌设备6,所述分离板9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池体1所形成的内部腔体中,且所述分离板9将内部腔体分为混凝腔20和絮凝腔30;所述搅拌设备6设置于絮凝腔30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结构池体1被所述分离板9分割成为一个混凝腔20和一个絮凝腔30,污水进入混凝腔20内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混凝剂与污水能够更加充分的混合并快速混凝成小颗粒絮状体,然后穿孔布水管10将带有小颗粒絮状体的污水输送到絮凝腔30内,此时污水中的小颗粒絮状物由于穿孔布水管10上多处开孔的分布效果,能够均匀的分布于絮凝腔 30内的搅拌设备6附近,然后通过搅拌设备6的搅拌作用,污水中的小颗粒状的絮状物间能够快速融合形成大颗粒絮状物并在分离板9上形成沉淀堆积,然后在通过反冲洗管7的冲
洗能力,可将分离板9上的沉淀堆积向分离板9的底部冲去,然后通过设置于漏斗状的分离板 9底部开设的开孔14再一次进入混凝腔20,然后通过混凝腔20底部设置的排空管4进行排出,从而达到污水的混凝絮凝一体化处理效果。
39.所述分离板9呈斜式漏斗状;所述分离板9与所述钢结构池体1的内壁连接;还包括用于分离板9支撑的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的一端与所述分离板9连接,所述支撑件5的另一端支撑与所述钢结构池体1内腔的底部。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反冲洗管7的冲洗效果,将分离板9设计为方便沉淀堆积排出的漏斗状,与此同时其他能够满足对钢结构池体1进行分割,并能够方便沉淀堆积排出分离板9结构均可等效替换本实施例中的分离板9。
40.装置还包括穿孔布水管10,所述穿孔布水管10设置于絮凝腔30内;所述穿孔布水管10 的一端与所述分离板9连接,且所述穿孔布水管10可连通混凝腔20和絮凝腔30;所述穿孔布水管1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11固定于钢结构池体1。所述絮凝腔30内设置有多条所述穿孔布水管10,且所述穿孔布水管10的设置不干涉搅拌设备6的正常运作。所述穿孔布水管10上设置有若干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为6mm~8mm。所述开孔的轴线与所述穿孔布水管10 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穿孔布水管10需实现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将混凝腔 20内含有小颗粒状絮凝物的污水输入到絮凝腔30内,二是通过管体上分布的多个开孔使得小颗粒状絮凝物能够均匀的分布于搅拌设备6附近,充分利用搅拌设备6的能力使得小颗粒状絮状物能够快速的形成大颗粒状的絮状物沉淀。同时为了增加穿孔布水管10的安装稳定性,增设了固定件11增强穿孔布水管10与钢结构池体1间的固定效果。
41.所述钢结构池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2和用于排出沉淀物的排空管4;所述进水管2 轴线与钢结构池体1底部的距离为0.1m~0.15m;所述排空管4轴线与钢结构池体1底部的距离为0.1m;所述钢结构池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轴线与钢结构池体1 顶部的距离为0.2m~0.3m。所述进水管2上还设置有进气口3、加药口a12和加药口b13。本实施例中各个管道的具体安装位置是可调的,其安装安置能够满足其所需完成的功能即可。所述加药口a12和加药口b13中一个用于添加混凝剂一个用于添加絮凝剂;进气口3用于向混凝腔20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得混凝剂与水充分的混合从而提升混凝的速度。
42.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絮凝物冲洗的反冲洗管7,所述反冲洗管7的进水端设置于钢结构池体1内腔外,所述反冲洗管7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池体1内腔与所述分离板9的连接处,且所述反冲洗管7位于所述絮凝腔30内;所述反冲洗管7的出水端的出水朝向与所述分离板9的板面平行。
43.所述分离板9的底部还开设有用于絮状物通过的开孔14,且所述开孔14与所述排空管4 通过连接管15连通。污水在絮凝腔30内会在分离板9的板面上形成沉淀堆积,若堆积过多的话可能会影响搅拌设备6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装置的污水处理能力,故本实施例增设了反冲洗管7对分离板9的板面上的沉淀堆积进行清理,通过反冲洗管7将沉淀堆积向分离板 9的底部进行归集,然后沉淀堆积通过设置于分离板9底部的开孔14通往所述排空管4,并可通过设置于混凝腔20底部的排空管4向装置外进行排出。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板9底部的开孔14为可开合结构,当污水通过穿孔布水管10向絮凝腔30内输送时开孔14为闭合状态,此时污水只能通过穿孔布水管10进入絮凝腔30内;当进行反冲洗时所述14为打开状态。
4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