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5687发布日期:2022-05-26 07:1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及工业废水产生量越来越多,对于污水处理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环境的洁净度,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在污水处理中反渗透可有效提高过滤的速度,渗透是一种借助于选择透过(半透过)性膜的功能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反渗透装置对污水过滤易发生堵塞,过滤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其通过对污水渗透前进行初步过滤,提高渗透膜使用寿命,降低管路堵塞风险,操作方便,提高了过滤速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过滤组件、处理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框体、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支撑框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一支撑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一支撑框体之间通过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内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内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滚珠丝杠、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滚珠丝杠、第一过滤板相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第一处理组件、第二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处理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框体、反渗透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框体内设有第三支撑框体,所述反渗透组件、第三支撑框体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框体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框体内设有传感组件,所述第三支撑框体与反渗透组件相连接,所述反渗透组件与第二处理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处理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框体、搅拌组件。
5.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一连接板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框体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呈倾斜设置。
6.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第一支撑框体内部顶壁,所述滚珠丝杠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滚珠丝杠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一过滤板铰接。
7.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连接板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支撑框体远离处理部一端,搜索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过滤板下方。
8.所述第一支撑框体与第一处理组件之间通过设有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框体、第三支撑框体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框体为橡胶材质制成。
9.所述传感组件位于第三支撑框体顶部,所述传感组件包括传感框体、浮球、传感器,所述浮球与传感框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浮球与传感框体顶部之间通过设有弹簧相连接,所述传感器位于传感框体底部。
10.所述第三支撑框体与反渗透组件之间通过设有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设有与传感器相对应的阀门,所述反渗透组件包括反渗透膜。
11.所述第四支撑框体位于反渗透组件远离第三支撑框体一端,所述反渗透组件与第四支撑框体之间通过设有第三管道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框体内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位于搅拌组件上方,所述第四支撑框体上设有与搅拌组件相对应的进药管,所述进药管呈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框体底部设有排出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其通过对污水渗透前进行初步过滤,提高渗透膜使用寿命,降低管路堵塞风险,操作方便,提高了过滤速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剖视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的传感组件结构示意图。
19.(1、第一支撑框体,2、第一过滤板,3、进水口,4、第一连接板,5、滚珠丝杠,6、第一连接杆,7、第二支撑框体,8、第三支撑框体,9、第四支撑框体,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管道,12、传感框体,13、浮球,14、第三管道,15、进药管,16、排出管,17、反渗透膜)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过滤组件、处理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框体1、第一过滤板2,所述第一支撑框体1上设有进水口3,所述第一过滤板2与第一支撑框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2与第一支撑框体1之间通过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框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支撑框体1内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滚珠丝杠5、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两端分别与滚珠丝杠5、第一过滤板2相连接,所述处理部包括第一处理组件、第二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处理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框体7、反渗透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框体7内设有第三支撑框体8,所述反渗透组件、第三支撑框体8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框体7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框体8内设有传感组件,所述第三支撑框体8与反渗透组件相连接,所述反渗透组件与第二处理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处理组件包括第四支撑框体9、搅拌组件。
2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板2、第一连接板4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框体1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板4呈倾斜设置。
2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组件位于第一支撑框体1内部顶壁,所述滚珠丝杠5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杆6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滚珠丝杠5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0、第一过滤板2铰接。
2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开口与第一连接板4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4位于第一支撑框体1远离处理部一端,搜索第一连接板4位于第一过滤板2下方。
25.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框体1与第一处理组件之间通过设有第一管道11相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1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框体1、第三支撑框体8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框体8为橡胶材质制成。
26.本实用新型中传感组件位于第三支撑框体8顶部,所述传感组件包括传感框体12、浮球13、传感器,所述浮球13与传感框体1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浮球13与传感框体12顶部之间通过设有弹簧相连接,所述传感器位于传感框体12底部。
27.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撑框体8与反渗透组件之间通过设有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设有与传感器相对应的阀门,所述反渗透组件包括反渗透膜17。
28.本实用新型中第四支撑框体9位于反渗透组件远离第三支撑框体8一端,所述反渗透组件与第四支撑框体9之间通过设有第三管道14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框体9内设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位于搅拌组件上方,所述第四支撑框体9上设有与搅拌组件相对应的进药管15,所述进药管15呈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框体9底部设有排出管16。
29.工作原理: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口3进入第一支撑框体1内部,所述第一过滤板2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所述第一过滤板2过滤之后滚珠丝杠5开始转动所述滚珠丝杠5通过第一连接件10带动第一连接杆6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6趋于竖直对第一过滤板2进行挤压,所述第一过滤吧2进行转动与第一连接板4相配合,从而杂质从第一过滤板2上掉落在第一连接板4上最终从第一开口中排除所述过滤之后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11进去第三支撑框体8中,所述第三支撑框体8为橡胶制成,随着污水的进入第三支撑框体8内压力增强,所述当污水将浮球顶起弹簧开始受力浮球与传感器相接处时污水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到反渗透组件中通过反渗透膜进行过滤,所述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流速相同从而保证第三支撑框体8内的压力,所述过滤组件的污水通过吸附组件进行吸附并通过进药管15进行添加药剂,所述搅拌组件进行搅拌最终从排出管16排出。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