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17582发布日期:2022-07-02 01:2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属于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渗滤液好氧处理系统中的关键步骤,例如碳源补加、排泥、曝气、出水水质控制等,基本采用人工控制,主要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进行操作。
3.现有技术中,诸如《一种垃圾渗沥液好氧系统的精准曝气方法》(专利号cn113233590a),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沥液好氧系统精准曝气的方法,通过测定好氧系统进水条件并录入控制系统,实现对好氧系统曝气风量的控制。
4.还有《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的精准曝气的实现方法》(专利号cn111680449 a),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的精准曝气的实现方法,主要包含采集数据、建立算法模型、计算最佳曝气器工作功率,主要研究内容为精准曝气的算法模型。本专利主要研究的是整个渗滤液好氧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内容不相同。
5.此外,《一体化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专利号cn109111030 a),该专利申请应用领域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和渗滤液这种高有机物、高氨氮、高盐的高浓度废水区别较大,该专利虽然是智能控制系统,但智能控制的主要单位为精准曝气控制单元,两个专利的保护范围不同。
6.现有渗滤液好氧系统控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7.在碳源补加方面,按照运行人员经验,每天投加1~2次,每次投加固定的时间,经常造成碳源投加过多或者不足。碳源投加过多,会造成好氧池溶解氧偏低、出水cod、氨氮不达标,碳源投加不足,硝化反应不能有效的进行,导致出水总氮不达标。
8.在渗滤液好氧池曝气方面,一般都采用鼓风机频率与溶解氧仪连锁的控制方式。溶解氧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分子态氧的含量,是侧面反应曝气量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并不是去除有机物、氨氮的实际需氧量。出于谨慎考虑,一般设计供氧系统时会保证达到2mg/l的溶解氧浓度,然而许多活性污泥系统在较低的溶解氧浓度条件下仍能运行良好,且会大幅降低能耗。
9.在好氧池排泥方面,几乎完全靠人工控制,由化验员对好氧池污泥浓度进行检测,当污泥浓度达到15mg/l以上,就会通过排泥泵定时排掉一部分污泥,排泥的量、排泥的浓度、以及排泥后好氧池的污泥浓度,好氧池的污泥龄等关键运行参数都不明确,无法做大按需、按量排泥,也无法保证好氧池恒定的污泥浓度和污泥龄。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根据实时进水水质、水量,调节碳源补加量、好氧池曝气量及好氧池排泥量,避免水质、水量波动情况下,碳源不足、曝气过量或者不足导致的系统运行波动,解决目前渗滤液好氧处理系统运行依靠运行人员经验、曝气能耗高、污泥性状不稳定等问题。
1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基于调节池经流量调节阀连接好氧池,以及厌氧池直接连接好氧池,按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针对流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实现调节池向好氧池的碳源补加流量控制;
12.步骤a1.获得调节池出水cod浓度、调节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厌氧池出水流量、厌氧池出水cod浓度、厌氧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并据此计算获得碳源补充流量,然后进入步骤a2;
13.步骤a2.根据碳源补充流量,针对流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实现调节池向好氧池的碳源补加流量控制;
14.同时按如下步骤b1至步骤b2,实现向好氧池的曝气控制;
15.步骤b1.获得厌氧池出水cod浓度、厌氧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厌氧池进水流量、以及来自流量调节阀的实际碳源补充流量,并据此计算获得曝气供气流量,然后进入步骤b2;
16.步骤b2.根据曝气供气流量,针对风机进行控制,调节向好氧池的曝气供气实际流量。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按预设排泥周期,周期执行如下操作,针对好氧池实现排泥控制;
18.首先获得好氧池超滤出水流量、好氧池超滤回流流量,并据此计算获得单周期排泥时长;然后按排泥周期,周期按单周期排泥时长,执行排泥。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根据好氧池超滤出水流量q
出水
、好氧池超滤回流流量q
回流
,并结合排泥周期t
周期
,按如下公式:
[0020][0021]
计算获得单周期下的排泥时长t
排泥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1中,获得调节池出水cod浓度cod
碳源
、调节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厌氧池出水流量、厌氧池出水cod浓度cod
厌氧
、厌氧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并按如下公式:
[0023][0024]
获得碳源补充流量q
碳源

[002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2中,根据碳源补充流量q
碳源
,按如下操作,针对流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实现调节池向好氧池的碳源补加流量控制;
[0026]
操作:获得来自流量调节阀的实际碳源补充流量q
实际
,并判断q
实际
是否大于q
碳源
,是则按第一预设比例,减少流量调节阀开度;否则按第一预设比例,增加流量调节阀开度。
[002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1中,根据厌氧池出水cod浓度cod
in
、厌氧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tn
in
、厌氧池进水流量q
in
、以及来自流量调节阀的实际碳源补充流量q
inc
,按如下公式:
[0028]q空气
=0.00467
×
η
×
[0.294
×qin
×
(cod
in-800)+0.735
×qinc
×
(cod
inc-800)]
[0029]
+1.71(q
in
×
tn
in
+q
inc
×
tn
inc
)+337.6
×
(q
in
+q
inc
)
[0030]
获得曝气供气流量q
空气
,其中,η表示预设富裕系数,cod
inc
表示碳源补充进水cod浓度,tn
inc
表示碳源补充进水氨氮浓度。
[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2包括如下步骤b2-1至步骤b2-6;
[0032]
步骤b2-1.获得风机输出气量,并判断该风机输出气量是否属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内,是则保持风机的工作频率;否则进入步骤b2-2;
[0033]
步骤b2-2.若该风机输出气量低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下限,则进入步骤b2-3;若该风机输出气量高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上限,则进入步骤b2-5;
[0034]
步骤b2-3.控制风机工作频率提高第二预设比例,并延迟预设时长,然后进入步骤b2-4;
[0035]
步骤b2-4.获得风机输出气量,并判断该风机输出气量是否大于或等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下限,是则返回步骤b2-1;否则返回步骤b2-3;
[0036]
步骤b2-5.控制风机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比例,并延迟预设时长,然后进入步骤b2-6;
[0037]
步骤b2-6.获得风机输出气量,并判断该风机输出气量是否小于或等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上限,是则返回步骤b2-1;否则返回步骤b2-5。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风机输出气量属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内时,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作为参考值,按如下操作,侧面判断曝气供气流量q
空气
是否足够;
[0039]
操作:当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小于do低位控制值do
l
时,发出异常信号,并待预设时长后,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仍小于do低位控制值do
l
,则再次发出异常信号,若达到连续预设次发出异常信号,则触发do低位报警;
[0040]
同时,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大于do高位控制值doh时,发出异常信号,并待预设时长后,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仍大于do高位控制值doh,则再次发出异常信号,若达到连续预设次发出异常信号,则触发do高位报警。
[0041]
本发明所述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42]
本发明所设计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实时检测进水、出水水质、水量,根据水质、水量对碳源和控制的实际需求,实现精准投加,避免人员经验、人员误操作、人员岗位变动等认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波动,减少排污不合格对企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通过对好氧池进出水中氮元素进行检测,在脱氮和脱碳双重标准下,精准计算碳源的补加量,实现渗滤液好氧系统出水总氮达标;而且可通过水质,精准计算所需要的空气量,保证好氧系统按需曝气,不过曝,可大幅降低好氧系统能耗。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4]
图2是本发明设计中曝气控制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6]
碳源补加,表示当污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不足时,则需要额外投加营养物;溶解氧,表示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的量;渗滤液智能控制,表示应用于渗滤液好氧系统的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精准曝气,表示按照好氧池实际需氧量结合运行经验总结的富余系统,实现精准空气量输出;渗滤液,表示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并经历垃圾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0047]
本发明所设计一种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实际应用当中,基于调节池经流量调节阀连接好氧池,以及厌氧池直接连接好氧池,如图1所示,按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针对流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实现调节池向好氧池的碳源补加流量控制。
[0048]
步骤a1.获得调节池出水cod浓度cod
碳源
、调节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厌氧池出水流量、厌氧池出水cod浓度cod
厌氧
、厌氧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并按如下公式:
[0049][0050]
获得碳源补充流量q
碳源
,然后进入步骤a2。
[0051]
步骤a2.根据碳源补充流量q
碳源
,按如下操作,针对流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实现调节池向好氧池的碳源补加流量控制。
[0052]
操作:获得来自流量调节阀的实际碳源补充流量q
实际
,并判断q
实际
是否大于q
碳源
,是则按第一预设比例,减少流量调节阀301-mv-004的开度,诸如5%开度;否则按第一预设比例,增加流量调节阀301-mv-004的开度,诸如5%开度。
[0053]
同时如图1所示,按如下步骤b1至步骤b2,实现向好氧池的曝气控制。
[0054]
步骤b1.根据厌氧池出水cod浓度cod
in
、厌氧池出水氨氮含量浓度tn
in
、厌氧池进水流量q
in
、以及来自流量调节阀的实际碳源补充流量q
inc
,按如下公式:
[0055]q空气
=0.00467
×
η
×
[0.294
×qin
×
(cod
in-800)+0.735
×qinc
×
(cod
inc-800)]
[0056]
+1.71(q
in
×
tn
in
+q
inc
×
tn
inc
)+337.6
×
(q
in
+q
inc
)
[0057]
获得曝气供气流量q
空气
,然后进入步骤b2,其中,η表示预设富裕系数,cod
inc
表示碳源补充进水cod浓度,tn
inc
表示碳源补充进水氨氮浓度。
[0058]
步骤b2.根据曝气供气流量,针对风机进行控制,调节向好氧池的曝气供气实际流量。
[0059]
实际应用当中,上述步骤b2具体执行如下步骤b2-1至步骤b2-6。
[0060]
步骤b2-1.获得风机输出气量,并判断该风机输出气量是否属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内,是则保持风机的工作频率;否则进入步骤b2-2。
[0061]
步骤b2-2.若该风机输出气量低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下限,则进入步骤b2-3;若该风机输出气量高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上限,则进入步骤b2-5。
[0062]
步骤b2-3.控制风机工作频率提高第二预设比例,并延迟预设时长,然后进入步骤b2-4。
[0063]
步骤b2-4.获得风机输出气量,并判断该风机输出气量是否大于或等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下限,是则返回步骤b2-1;否则返回步骤b2-3。
[0064]
步骤b2-5.控制风机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比例,并延迟预设时长,然后进入步骤b2-6。
[0065]
步骤b2-6.获得风机输出气量,并判断该风机输出气量是否小于或等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上限,是则返回步骤b2-1;否则返回步骤b2-5。
[0066]
上述关于曝气控制,在实际的实施例应用当中,诸如按图2所示,实现曝气控制。
[0067]
与此同时,实际应用当中,当风机输出气量属于q
空气
上下预设波动比例范围内时,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作为参考值,按如下操作,侧面判断曝气供气流量q
空气
是否足够。
[0068]
操作:当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小于do低位控制值do
l
时,发出异常信号,并待预设时长后,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仍小于do低位控制值do
l
,则再次发出异常信号,若达到连续预设次发出异常信号,则触发do低位报警。
[0069]
同时,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大于do高位控制值doh时,发出异常信号,并待预设时长后,若好氧池在线溶解氧浓度do
ac
仍大于do高位控制值doh,则再次发出异常信号,若达到连续预设次发出异常信号,则触发do高位报警。
[0070]
曝气控制的实际应用当中,上述各参数属性如下表1所示:
[0071]
表1
[0072][0073][0074]
不仅如此,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按预设排泥周期,如图1所示,周期执行如下操作,针对好氧池实现排泥控制。
[0075]
操作:首先获得好氧池超滤出水流量q
出水
、好氧池超滤回流流量q
回流
,并结合排泥周期t
周期
,按如下公式:
[0076][0077]
计算获得单周期下的排泥时长t
排泥
;然后按排泥周期,周期按单周期排泥时长,执行排泥。
[0078]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渗滤液好氧处理控制方法,实时检测进水、出水水质、水量,根据水质、水量对碳源和控制的实际需求,实现精准投加,避免人员经验、人员误操作、人员岗位变动等认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波动,减少排污不合格对企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通过对好氧池进出水中氮元素进行检测,在脱氮和脱碳双重标准下,精准计算碳源的补加量,实现渗滤液好氧系统出水总氮达标;而且可通过水质,精准计算所需要的空气量,保证好氧系统按需曝气,不过曝,可大幅降低好氧系统能耗。
[0079]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