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以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3833发布日期:2023-10-28 10:1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以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具体讲是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以及清洁机。


背景技术:

1、有一种清洁机,例如小型扫地机器人(也称为家用扫地机器人),小型扫地机器人从诞生至现在,已具有较高的普及程度,成为家用清扫等消费市场的重要清洁产品,目前小型扫地机器人已经向吸拖一体话方向发展,其中,有一种吸拖一体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在吸尘基础上增加旋转拖布结构来实现,即小型扫地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吸尘的同时,还通过旋转拖布结构带动拖布旋转擦拭被清洁表面。因此提出了旋转拖布结构应用于小型扫地机器人的设计要求,由于小型扫地机器人自身体积较小,而且一般设置两个拖布,体积较小能使其灵活地在室内更好地清扫,而两个拖布则使得清扫更高效率又不至于导致小型扫地机器人体积太大,所以现有的旋转拖布结构需要小型化设计或者完全重新设计才能够应用于小型扫地机器人,这就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够加以实现。

2、而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清洁工作,又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出拖布不仅要能够旋转,而且需要能够升降,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得小型化更加困难。

3、本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已在先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型扫地机器人的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详情可参见公开号为cn11392674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以及清洁机),前述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拖布单元升降部位的重量,便于整机重心的设计,克服了升降部位重量较重的问题,另外,如果是多个拖布的情况,采用前述方案有利于实现各个拖布独立升降,另外,前述方案只要小型扫地机器人高度足够,那么上升高度的最大值可以做的较大(即升降高度值受结构自身的限制较小,主要限制因素为小型扫地机器人自身的高度),而为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高度、简化结构,本技术人将进一步提出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以及清洁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有利于降低高度、简化结构,从而能够适用于清洁机(例如小型扫地机器人);还提出一种清洁机,采用前述的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有利于清洁机的小型化。

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包括拖布和转动轴,转动轴用于带动拖布旋转和升降,还包括安装在机座上的转动轴套,转动轴套与机座可转动连接,转动轴套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转动轴套与转动轴转动传动套接,并且转动轴通过穿过上开口和下开口以实现转动轴相对转动轴套升降运动;转动轴套连接有第一驱动部分,该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使转动轴套转动,转动轴套转动则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则带动拖布旋转,转动轴连接有第二驱动部分,该第二驱动部分用于使转动轴升降,转动轴升降则带动拖布升降。

3、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座设置供转动轴穿过的安装座,该安装座沿轴向插入转动轴套中并可转动套接。这样设计后,有利于实现安装座与转动轴套至少是局部重叠,因此,转动轴套可以更加低矮,一方面有利于腾空转动轴套上侧的空间以便于设置其它结构,另一方面因为转动轴套更加低矮,所以有利于降低升降的起点,从而有利于降低高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轴套包括内圈和外圈,安装座插入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环形腔中,安装座与环形腔可转动配合,内圈与转动轴转动传动套接并且转动轴可相对内圈轴向运动,内圈与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一环形间隔,该第一环形间隔安装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用于转动支撑转动轴套,外圈与第一驱动部分传动连接。这样设计后,使得转动轴套呈扁平状,不仅有利于降低转动轴套的高度,而且有利于提高转动轴套转动稳定性,另外,这样设计后,横向结构紧凑。

5、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圈采用外齿圈,第一驱动部分与外齿圈啮合传动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设于机座底部,并且安装座自拖布这一侧沿轴向向上延伸插入转动轴套中。这样设计后,有利于转动轴套尽量的低,因此有利于降低高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分包括位于转动轴套上侧的升降部,该升降部与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升降部用于使转动轴升降但不影响转动轴转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轴的上端位于转动轴套上侧,升降部与该上端可转动连接。这样设计后,结构简单,方便升降部与转动轴进行可转动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动轴的升降时的下限位位置,所述的上端与转动轴套上侧相邻。这样设计后,有利于升降的起点尽量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高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部与转动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用于转动支撑转动轴。这样设计后,有利于转动轴更好地转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抬升支架,升降部与抬升支架连接,抬升支架与转动轴可转动套接,抬升支架与转动轴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间隔,第二环形间隔安装所述的第二轴承,升降部用于使抬升支架升降以间接使转动轴升降。这样设计后,抬升支架可以不跟随转动轴转动,因此升降部与抬升支架之间可以不相互转动,避免了转动轴转动和升降部升降转动轴这两个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升降部与抬升支架之间的磨损,另外,更加方便地实施升降部与转动轴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沿升降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部,抬升支架与第一导向部导向连接。这样设计后,有利于转动轴更好地升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周向限位部,抬升支架与周向限位部周向限位连接。这样设计后,有利于确保抬升支架不跟随转动轴转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周向限位部同时作为第二导向部,该第二导向部用于沿升降方向导向抬升支架。这样设计后,一个结构实现两个功能,有利于简化结构,同时实现转动轴更好地升降以及确保抬升支架不跟随转动轴转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部,弹性部与转动轴连接,弹性部用于向下弹性支撑转动轴。这样设计后,在拖布清洁被清洁表面时,能够使拖布更好的与被清洁表面相贴,以及随着被清洁表面的地形的变化,转动轴可被拖布顶动,从而使拖布更好地适应被清洁表面的地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抬升支架,升降部与抬升支架连接,抬升支架与转动轴可转动套接,该可转动套接使抬升支架不跟随转动轴一起转动,所述的弹性部与转动轴连接是指弹性部经抬升支架与转动轴之间进行间接连接,升降部用于使抬升支架抬升以间接使转动轴抬升并克服弹性部的弹性力,弹性部用于在升降部下降时弹性下压抬升支架以间接提供向下弹性支撑转动轴的弹性力。这样设计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弹性部与转动轴隔开,即弹性部不需要跟随转动轴转动,使得一方面方便装配,另一方面避免弹性部与转动的转动轴相互影响,有利于结构更稳定。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采用塔形弹簧,塔形弹簧位于抬升支架的上侧,塔形弹簧的上端与顶部连接,塔形弹簧的下端与抬升支架弹性相抵。这样设计后,一方面利用塔形弹簧的轴向运动(即升降方向)稳定性,可以省略对弹性部的轴向导向部,因此有利于简化结构,另一方面,方便装配、对塑料件的尺寸容纳度较好,即塔形弹簧可被较为容易并简单的压缩安装在抬升支架与顶盖之间。

18、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9、由于在先设计中为内外轴设计,内轴的上部分容纳在外轴中,所以外轴在转动齿轮之上的部分的高度需要大于内轴的高度,并且为了在外轴内顶部与内轴顶端之间设置弹簧以及弹簧的活动空间,导致外轴高度进一步增加,因此为了较好地转动支撑外轴以及保持外轴转动稳定,需要在外轴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一个转动支点,即需要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转动支撑,例如轴承,所以在先设计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清洁机高度来安装结构,本公开则克服了这些问题,具体来说,本公开由于采用一个转动支点,即设置转动轴套,转动轴通过穿过上开口和下开口以实现转动轴相对转动轴套升降运动,取消了原有的上端转动支点,使得结构极大地被简化,清洁机高度的影响主要因素变为转动轴所需的升降高度,本公开相比在先设计可将高度降低。

20、另外,在实际产品生产中,在先设计的上端和下端处于两个塑料件上(两个塑料件指顶盖和底座,上端位于顶盖,下端位于底座,顶盖和底座均采用塑料件的原因是:由于考虑到清洁机尽量轻巧以及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所以需要基于降低重量、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而大量采用塑料件),导致需要在两个塑料件上设置轴承并装配外轴,由于轴承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而塑料件在生产过程中精度和一致性相对金属加工件较差,所以增加了大规模量产的困难程度,即存在装配困难、装配精度不佳的问题,同时因为外轴还需要安装转动齿轮以及与内轴配合,又要保障转动齿轮与驱动部分良好啮合传动,所以使得装配更加复杂、难度很大,本公开则克服了这些问题,具体来说,本公开由于采用一个转动支点,即设置转动轴套,取消了原有的上端转动支点,因此有利于转动支撑(例如轴承)设置在一个塑料件上,而具体生产中,可以将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大部分安装在底座上后再将顶盖盖上,由于转动轴套、转动轴与顶盖关联不大,所以安装便利性提升、降低了安装难度,有利于大规模量产。

2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清洁机,设有前述的可升降的旋转拖布结构。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23、不仅实现了拖布为直接升降,克服了升降部位重量较重的问题,清洁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拖布的升降功能较为可靠,而且,结构更加简化,同时有利于高度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