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5487发布日期:2022-10-01 05:0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管道疏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火力发电领域内,产生的粉煤灰需要通过输送管道进行转运,但受到粉煤灰自身物理特性的影响,通过输送管道转运粉煤灰时经常出现堵管现象,因此堵管后需要立即对输送管道进行疏通,以保证粉煤灰的正常转运。
3.现阶段,为了解决粉煤灰输送管道的堵管问题,多采用在输送管道上直接设置压缩空气吹入管,在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控制阀门,同时在输送管道上安装压力检测装置,当堵管发生时,压力检测装置会检测到输送管道压力升高,工作人员经过确认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无误后,再进一步开启控制阀门,使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吹入管进入粉煤灰输送管道中,利用压缩空气将粉煤灰堵塞点冲开,实现堵管的疏通。
4.但是,在现有解决堵管的方式中,堵管的判定需要单独通过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作为依据,而压力检测装置在恶劣的工况环境下运行,存在较高的故障率,一旦压力检测装置的数据检测异常,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堵管进行判定,进而影响后续对堵管的处置及时性。此外,压缩空气吹入管上的控制阀门,需要在堵管判定后由工作人员负责开启,无论控制阀门采用电子式或机械式结构类型,都需要下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开启,无法在堵管发生时自主启动,因此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无需借助压力检测装置对堵管进行判定,同时也省去了传统的堵管判定过程,且在堵管发生时,疏灰装置能够自主启动,完全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疏灰装置整体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其与电子式阀门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工作可靠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包括疏灰阀、第一转接管、止逆阀及第二转接管;所述疏灰阀的进气端与高压气源相连通,疏灰阀的出气端与第一转接管的进气端相连通,第一转接管的出气端与止逆阀的进气端相连通,止逆阀的出气端与粉煤灰输送管道相连通。
7.所述疏灰阀包括疏灰阀阀体、疏灰阀上压盖、疏灰阀下端盖、疏灰阀阀芯、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上阀片及下阀片;所述疏灰阀上压盖、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上阀片、疏灰阀阀芯及下阀片由上至下顺序设置在疏灰阀阀体的内腔中;所述疏灰阀下端盖固定设置在疏灰阀阀体的底部。
8.所述疏灰阀阀体的内腔采用三级阶梯式圆柱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第二阶梯圆柱内腔及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
9.所述疏灰阀上压盖采用圆柱筒型结构,在疏灰阀上压盖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疏
灰阀上压盖的内孔采用两级阶梯圆柱内孔,由上至下依次为主进气孔和弹簧插接孔,主进气孔的直径小于弹簧插接孔的直径;在所述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螺纹与疏灰阀上压盖的外螺纹螺接配合。
10.所述上阀片采用圆盘式结构,上阀片位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中,上阀片的直径小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上阀片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在所述上阀片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弹簧插接凸台,所述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的顶端插装在弹簧插接孔内,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的底端插装在弹簧插接凸台上;所述上阀片的下表面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和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过渡阶梯面抵靠接触配合。
11.所述疏灰阀阀芯采用圆柱筒型结构,疏灰阀阀芯的上段和中段位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中,疏灰阀阀芯的下段位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中,疏灰阀阀芯的外径小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疏灰阀阀芯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之间设置有阀芯滑动密封圈,阀芯滑动密封圈固定套装在疏灰阀阀芯外部;所述疏灰阀阀芯的顶部筒口为封闭结构,疏灰阀阀芯的顶端与上阀片的下表面抵靠接触配合;所述疏灰阀阀芯的内腔采用两级阶梯式柱形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等径圆柱内腔和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在所述等径圆柱内腔对应的疏灰阀阀芯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大径端朝上并与等径圆柱内腔相连,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小径端朝下并作为疏灰阀阀芯内腔的喷气口。
12.所述下阀片采用圆盘式结构,下阀片的直径等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下阀片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之间为间隙配合,在下阀片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之间设置有下阀片滑动密封圈,下阀片滑动密封圈固定套装在下阀片外部;在所述下阀片的中心开设有阀芯插接孔;在所述疏灰阀阀芯的底部设置有阀片套接凸台,阀片套接凸台与阀芯插接孔螺接配合,在阀片套接凸台的过渡阶梯面与下阀片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
13.所述疏灰阀下端盖采用圆盘式结构,在疏灰阀下端盖的中心开设有第一管体衔接孔,第一管体衔接孔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转接管的上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转接管的上段管体外螺纹与第一管体衔接孔螺接配合;在所述第一转接管与第一管体衔接孔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疏灰阀下端盖通过螺栓与疏灰阀阀体固定连接,在疏灰阀下端盖与疏灰阀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垫圈;在所述疏灰阀下端盖的盖体上安装有压差式增气阀,压差式增气阀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压差式增气阀的出气口通过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的无杆腔与第一管体衔接孔相连通;所述第一转接管的内腔为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小径端朝上并与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小径端相连通,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小径端直径大于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小径端直径;所述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的大径端朝下并作为第一转接管内腔的喷气口。
14.在所述疏灰阀阀体上分别开设有压力表接入孔、辅进气孔及压力平衡孔;所述压力表接入孔内端通过第二阶梯圆柱内腔与疏灰阀阀芯内腔相连通,压力表接入孔外端与大气相连通;所述辅进气孔内端与压力表接入孔相连通,在辅进气孔的外端设置有柱塞式节流阀;所述压力平衡孔内端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的无杆腔相连通,压力平衡孔外端与大气相连通。
15.所述止逆阀包括止逆阀阀体、止逆阀阀芯、止逆阀上端盖及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所述止逆阀阀体的内腔采用三级阶梯式圆柱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阶梯圆柱内腔、第五阶梯圆柱内腔及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第五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大于第四阶梯圆柱内腔,
第四阶梯圆柱内腔等于第六阶梯圆柱内腔;所述止逆阀阀芯整体采用镂空式框架结构,止逆阀阀芯的顶部为球面结构;所述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上端与止逆阀阀芯下端相连,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下端与第五阶梯圆柱内腔和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过渡阶梯面相连;所述止逆阀上端盖采用圆柱筒型结构,止逆阀上端盖通过螺栓与止逆阀阀体顶端固定连接,在止逆阀上端盖与止逆阀阀体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垫圈;在所述止逆阀上端盖的中心开设有第二管体衔接孔,第二管体衔接孔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转接管的下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转接管的下段管体外螺纹与第二管体衔接孔螺接配合;在所述第一转接管与第二管体衔接孔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垫圈;所述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转接管的上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转接管的上段管体外螺纹与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螺纹螺接配合,在第二转接管的上段管体与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腔底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垫圈;在所述第二转接管的下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转接管的下段管体外螺纹与粉煤灰输送管道上的管道疏通进气孔螺接配合;所述第二转接管iv内腔的内表面开设有螺旋导流沟槽。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本发明的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无需借助压力检测装置对堵管进行判定,同时也省去了传统的堵管判定过程,且在堵管发生时,疏灰装置能够自主启动,完全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疏灰装置整体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其与电子式阀门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粉煤灰输送管道未发生堵管时);
19.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粉煤灰输送管道发生堵管时);
20.图3为本发明的疏灰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疏灰阀上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疏灰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下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疏灰阀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i—疏灰阀,ii—第一转接管,iii—止逆阀,iv—第二转接管,1—疏灰阀阀体,2—疏灰阀上压盖,3—疏灰阀下端盖,4—疏灰阀阀芯,5—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6—上阀片,7—下阀片,8—第一阶梯圆柱内腔,9—第二阶梯圆柱内腔,10—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1—主进气孔,12—弹簧插装孔,13—弹簧插接凸台,14—阀芯滑动密封圈,15—等径圆柱内腔,16—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7—通气孔,18—下阀片滑动密封圈,19—阀芯插接孔,20—阀片套接凸台,21—第一密封垫圈,22—第一管体衔接孔,23—第二密封垫圈,24—第三密封垫圈,25—压差式增气阀,26—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27—压力表接入孔,28—辅进气孔,29—压力平衡孔,30—柱塞式节流阀,31—止逆阀阀体,32—止逆阀阀芯,33—止逆阀上端盖,34—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5—第四密封垫圈,36—第五密封垫圈,37—第六密封垫圈,38—螺旋导流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如图1~7所示,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包括疏灰阀i、第一转接管ii、止逆阀iii及第二转接管iv;所述疏灰阀i的进气端与高压气源相连通,疏灰阀i的出气端与第一转接管ii的进气端相连通,第一转接管ii的出气端与止逆阀iii的进气端相连通,止逆阀iii的出气端与粉煤灰输送管道相连通。
28.所述疏灰阀i包括疏灰阀阀体1、疏灰阀上压盖2、疏灰阀下端盖3、疏灰阀阀芯4、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上阀片6及下阀片7;所述疏灰阀上压盖2、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上阀片6、疏灰阀阀芯4及下阀片7由上至下顺序设置在疏灰阀阀体1的内腔中;所述疏灰阀下端盖3固定设置在疏灰阀阀体1的底部。
29.所述疏灰阀阀体1的内腔采用三级阶梯式圆柱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及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直径大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的直径,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的直径。
30.所述疏灰阀上压盖2采用圆柱筒型结构,在疏灰阀上压盖2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疏灰阀上压盖2的内孔采用两级阶梯圆柱内孔,由上至下依次为主进气孔11和弹簧插接孔12,主进气孔11的直径小于弹簧插接孔12的直径;在所述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的内螺纹与疏灰阀上压盖2的外螺纹螺接配合。
31.所述上阀片6采用圆盘式结构,上阀片6位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中,上阀片6的直径小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的直径,上阀片6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的直径;在所述上阀片6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弹簧插接凸台13,所述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的顶端插装在弹簧插接孔12内,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的底端插装在弹簧插接凸台13上;所述上阀片6的下表面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和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的过渡阶梯面抵靠接触配合。
32.所述疏灰阀阀芯4采用圆柱筒型结构,疏灰阀阀芯4的上段和中段位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中,疏灰阀阀芯4的下段位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中,疏灰阀阀芯4的外径小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的直径,疏灰阀阀芯4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之间设置有阀芯滑动密封圈14,阀芯滑动密封圈14固定套装在疏灰阀阀芯4外部;所述疏灰阀阀芯4的顶部筒口为封闭结构,疏灰阀阀芯4的顶端与上阀片6的下表面抵靠接触配合;所述疏灰阀阀芯4的内腔采用两级阶梯式柱形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等径圆柱内腔15和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在所述等径圆柱内腔15对应的疏灰阀阀芯4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17;所述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的大径端朝上并与等径圆柱内腔15相连,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的小径端朝下并作为疏灰阀阀芯4内腔的喷气口。
33.所述下阀片7采用圆盘式结构,下阀片7的直径等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直径,下阀片7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之间为间隙配合,在下阀片7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之间设置有下阀片滑动密封圈18,下阀片滑动密封圈18固定套装在下阀片7外部;在所述下阀片7的中心开设有阀芯插接孔19;在所述疏灰阀阀芯4的底部设置有阀片套接凸台20,阀片套接凸台20与阀芯插接孔19螺接配合,在阀片套接凸台20的过渡阶梯面与下阀片7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21。
34.所述疏灰阀下端盖3采用圆盘式结构,在疏灰阀下端盖3的中心开设有第一管体衔接孔22,第一管体衔接孔22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转接管ii的上段管体外表
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转接管ii的上段管体外螺纹与第一管体衔接孔22螺接配合;在所述第一转接管ii与第一管体衔接孔22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23;所述疏灰阀下端盖3通过螺栓与疏灰阀阀体1固定连接,在疏灰阀下端盖3与疏灰阀阀体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垫圈24;在所述疏灰阀下端盖3的盖体上安装有压差式增气阀25,压差式增气阀25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压差式增气阀25的出气口通过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无杆腔与第一管体衔接孔22相连通;所述第一转接管ii的内腔为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26,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26的小径端朝上并与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的小径端相连通,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26的小径端直径大于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的小径端直径;所述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的大径端朝下并作为第一转接管ii内腔的喷气口。
35.在所述疏灰阀阀体1上分别开设有压力表接入孔27、辅进气孔28及压力平衡孔29;所述压力表接入孔27内端通过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与疏灰阀阀芯4内腔相连通,压力表接入孔27外端与大气相连通;所述辅进气孔28内端与压力表接入孔27相连通,在辅进气孔28的外端设置有柱塞式节流阀30;所述压力平衡孔29内端与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无杆腔相连通,压力平衡孔29外端与大气相连通。
36.所述止逆阀iii包括止逆阀阀体31、止逆阀阀芯32、止逆阀上端盖33及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所述止逆阀阀体31的内腔采用三级阶梯式圆柱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阶梯圆柱内腔、第五阶梯圆柱内腔及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第五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大于第四阶梯圆柱内腔,第四阶梯圆柱内腔等于第六阶梯圆柱内腔;所述止逆阀阀芯32整体采用镂空式框架结构,止逆阀阀芯32的顶部为球面结构;所述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上端与止逆阀阀芯32下端相连,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下端与第五阶梯圆柱内腔和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过渡阶梯面相连;所述止逆阀上端盖33采用圆柱筒型结构,止逆阀上端盖33通过螺栓与止逆阀阀体31顶端固定连接,在止逆阀上端盖33与止逆阀阀体31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垫圈35;在所述止逆阀上端盖33的中心开设有第二管体衔接孔,第二管体衔接孔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转接管ii的下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转接管ii的下段管体外螺纹与第二管体衔接孔螺接配合;在所述第一转接管ii与第二管体衔接孔的孔底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垫圈36;所述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转接管iv的上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转接管iv的上段管体外螺纹与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螺纹螺接配合,在第二转接管iv的上段管体与第六阶梯圆柱内腔的腔底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垫圈37;在所述第二转接管iv的下段管体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转接管iv的下段管体外螺纹与粉煤灰输送管道上的管道疏通进气孔螺接配合;所述第二转接管iv内腔的内表面开设有螺旋导流沟槽38。
3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次使用过程:
38.在粉煤灰输送管道上,每隔2-3米就设置一个本发明的疏灰装置,并且在需要安装疏灰装置的位置上加工管道疏通进气孔,管道疏通进气孔与粉煤灰输送管道的夹角设为30
°
,之后将疏灰装置最底端的第二转接管iv下段管体螺接连通在粉煤灰输送管道的管道疏通进气孔上。当疏灰装置安装到位后,再在疏灰阀阀体1上的压力表接入孔27处安装上数显式压力表,数显式压力表用于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巡检过程中判断疏灰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压力过高或过低都可以初步判定疏灰装置异常。
39.当上述安装工作结束后,便可以将疏灰装置接入高压供气气路系统,首先通过柱
塞式节流阀30将辅进气孔28接入高压供气气路系统,辅进气孔28保持常态化供气,然后将主进气孔11直接接入高压供气气路系统,主进气孔11也保持常态化供气,但在初始状态时,在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输出的向下推力作用下,由上阀片6截断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9的连通,此时主进气孔11相当于被封堵。
40.在通过粉煤灰输送管道进行粉煤灰转运时,若粉煤灰输送管道处于正常转运状态,即管道未发生堵管时,常态化供气下的微量气流会通过柱塞式节流阀30持续不断的进入辅进气孔28,之后依次通过压力表接入孔27、通气孔17、疏灰阀阀芯4内腔及第一转接管ii内腔作用在止逆阀阀芯32的顶部,此时粉煤灰输送管道内的气流压力和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的推力产生的合力,会与止逆阀阀芯32受到的微量气流压力产生动态平衡,从而促使止逆阀阀芯32顶部产生微量漏气,同时使压力表接入孔27、通气孔17、疏灰阀阀芯4内腔及第一转接管ii内腔内的压力维持动态稳定,本实施例中将压力动态维持在4-5个标准大气压。
41.如果粉煤灰输送管道内发生堵管,粉煤灰输送管道内的气流压力会逐渐升高,从而导致粉煤灰输送管道内气流压力和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推力的合力同步升高,并打破了该合力与止逆阀阀芯32受到的微量气流压力之前的平衡,最终阻断了止逆阀阀芯32顶部的微量漏气。
42.当微量漏气被阻断后,随着常态化供气下的微量气流持续注入,促使压力表接入孔27、通气孔17、疏灰阀阀芯4内腔及第一转接管ii内腔内的压力也逐步升高,当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无杆腔内部的气体作用在下阀片7下表面产生的向上推力,超过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的向下推力时,下阀片7、疏灰阀阀芯4及上阀片6会同步向上移动,进而促使主进气孔11、第一阶梯圆柱内腔8与压力表接入孔27、通气孔17、疏灰阀阀芯4内腔及第一转接管ii内腔相导通。
43.当主进气孔11导通后,高压供气气路系统输出的气流直接通过主进气孔11进入疏灰阀阀芯4内腔,特别是当气流流经渐缩式变径柱形内腔16时,会形成文丘里效应,使气流加速流出疏灰阀阀芯4内腔并迅速喷射进入下方的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26中,最终作用到止逆阀阀芯32的顶部,其产生的向下推力在瞬时便可超过粉煤灰输送管道内气流压力与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推力的合力,此时止逆阀阀芯32完全开启,高速气流快速通过止逆阀阀芯32并进入第二转接管iv的内腔,同时在螺旋导流沟槽38的作用下以旋流状态喷出第二转接管iv,并高速喷入粉煤灰输送管道内将粉煤灰堵塞点冲开,实现堵管的疏通。
44.此外,在气流加速流出疏灰阀阀芯4内腔并喷射进入渐扩式变径柱形内腔26的过程中,高速流动的气流会在两腔衔接的位置处形成瞬时低压区,此时该低压区的中心压力可低至准真空状态,由于低压区的形成,进而会导致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无杆腔与疏灰阀阀体1外部大气之间产生瞬时负压差,即会在压差式增气阀25的两侧产生负压差,在负压差作用下,压差式增气阀25被迫开启,并将疏灰阀阀体1外部空气快速吸入第三阶梯圆柱内腔10的无杆腔中,并补充进入高速流动的气流中,进一步增大了气流的流量,提高了堵管疏通的效率。
45.当堵管实现疏通后,粉煤灰输送管道内的气流压力会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高压供气气路系统同步切断主进气孔11的供气,随着压力表接入孔27、通气孔17、疏灰阀阀芯4内腔及第一转接管ii内腔中的压力逐渐降低,在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5的向下推力作用
下,下阀片7、疏灰阀阀芯4及上阀片6会同步向下移动并复位,同时压差式增气阀25的两侧负压差效应消失,促使压差式增气阀25重新闭合,并且粉煤灰输送管道内的气流压力和止逆阀阀芯复位弹簧34的推力产生的合力,重新与止逆阀阀芯32受到的微量气流压力产生动态平衡,促使止逆阀阀芯32顶部恢复微量漏气效果。
46.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