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37377发布日期:2022-09-16 22:5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有机污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低浓度生活污水,如农家乐、小庄园、新农村生活污水一般水量小,常规采用氧化沟、cass工艺、接触氧化法、mbr等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
3.以上相关技术中,处理效率较低并且填料的更换维修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有机污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并且填料更换更为方便。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按照污水处理次序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其中,所述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生物过滤池内设有生物填料模块,所述生物填料模块为填充于框架内的生物填料所形成,所述框架被配置成可自由分离地安装在所述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生物过滤池内。
6.可选地,所述生物填料包括位于下层的固定式生物绳填料层和位于上层的聚氨酯填料层。
7.可选地,还包括用以使所述好氧池的部分污水回流大搜缺氧池的第一回流组件。
8.可选地,所述第一回流组件为气提微动力回流器。
9.可选地,还包括用以使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到预脱硝池、好氧池的第二回流组件。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流组件为气提微动力回流器。
11.可选地,还包括用以连通所述微动力回流器的鼓风机。
12.可选地,还包括至少连通沉淀池的化学除磷组件。
13.以上提供的处理装置,在处理污水时,待处理的污水先经过微曝气单元进行预处理,使池中水处于微氧状态即半好氧半厌氧状态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使简单预处理一些小分子有机物, 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去除从沉淀池回流过来的硝酸盐,也能降低水中的cod和后续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14.此外,由于在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生物过滤池内等各处理池内配置生物填料模块,这些生物填料模块可根据处理池实际尺寸体积进行自由组合安装,方便了拆装更换。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图中元件标识如下:11-风机;12-调节池;20-预脱硝池;30-厌氧池;40-缺氧池;50-好氧池;60-沉淀池;70-生物过滤池;80-消毒池;90-化学除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2.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机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按照污水处理次序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20、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沉淀池60和生物过滤池70。
23.由以上处理池的连通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污水的处理次序为:首先,待处理的污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处理,如初步过滤,进入污水收集池或调节池12后混合均质后,进入预脱硝池20,再优先之后经过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沉淀池60和生物过滤池70的处理。
24.应当理解的是,预脱硝池20的作用是,使池中污水进行微曝气,即处于微氧状态即半好氧半厌氧状态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使简单预处理一些小分子有机物, 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去除从沉淀池60回流过来的硝酸盐,也能降低水中的cod(cod一般指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和后续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微曝气单元的主要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左右,上部进水,底部出水。填料有效接触时间为0.5 h左右,填料层高度1.8-2.1米,填料上水深0.2米,超高0.2米,区域总高度控制在2.3-2.6米。该区上下两层不同种类的固定式模块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
25.作为预脱硝池20的一种可示范的实现方式,其处理相关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左右,上部进水,底部出水。填料有效接触时间为0.5 h左右,填料层高度1.8-2.1米,填料上水深0.2米,超高0.2米,区域总高度控制在2.3-2.6米。
26.已为知晓的是,厌氧池30进行水解酸化,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的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27.作为厌氧池30的一种可示范的实现方式,其处理相关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左右,底部进水,经过填料微生物层缓慢上升,上升速度按4.2m/h设计,填料有效接触时间为0.5 h左右,填料层高度1.8-2.1米,填料上水深0.2米,超高0.2米,区域总高度控制在2.3-2.6米。上部出水自流到兼氧区。该区上下两层不同种类的固定式模块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填料会寄居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比如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类主要附着生存在下层填料,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附着生存于上层填料,形成不同的生化过程,高效降低及去除不同的污染物。
28.作为缺氧池40的一种可示范的实现方式,其处理相关参数为:其回流比可为1.5-2.5:1。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左右,上部进水,经过填料微生物层处理后,从该单元底部自流到好氧区。填料有效接触时间为1 h,填料层高度1.8-2.1米,填料上水深0.2米,超高0.2米,区域总高度控制在2.3-2.6米。
29.作为好氧池50的一种可示范的实现方式,其处理相关参数为:填料容积负荷按1000-1500gbod5/m3d ;有效接触时间为5h,气水比为15:1,填料层高度1.5-2.0米,填料上水深0.2米,超高0.2米,区域总高度控制在2.3-2.6米。
30.在一个典型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以使上述好氧池50的部分污水回流到缺氧池40的第一回流组件。这里,通过第一回流组件的设计,可以实现利用好氧池50污水所含有的氧气提供至缺氧池40,从而避免单独为缺氧池40配备供氧设备。
31.作为第一回流组件的一种可示范地实现方式,上述第一回流组件为气提微动力回流器。鉴于,气提微动力回流器的原理或基本构造已被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在此略述。
32.此处,可为微动力回流器设置一鼓风机11,以为微动力回流器提供通入空气。当然,作为节省结构之设计考虑,鼓风机11还可同时为好氧池50或预脱硝池20曝气之所用。
33.作为沉淀池60的一种可示范的实现方式,其处理相关参数为:停留时间1.5h左右,表面荷1.3m3/m2.h。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后端的生物过滤区进行深度生化过滤处理,停留时间1h左右。含有菌株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最前端的微曝气区,一部分回流到好氧区,以提高前端处理区的污泥负荷,该措施主要是通过微曝气区和好氧区安装的活性污泥浓度监测仪监测到的活性污泥浓度通过plc系统控制回流阀门大小从而控制回流的活性污泥量;微曝气区和好氧区分别装有cod监测仪与溶解氧监测仪通过plc自控系统自动控制曝气量,提升氧气利用效率及微生物活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富余的污泥排入污泥池,定期由吸粪车外运作为有机肥处理。生物过滤区出来的清水自流到紫外线消毒器,经过紫外线杀菌消毒后达标排放。该系统高度自动化,完全采用生化技术,采用微动力节能技术,吨水处理成本只
需0.3元左右,远低于对比技术的0.5元以上每吨。
34.这里,还包括用以使沉淀池60的污泥回流到预脱硝池20、好氧池50的第二回流组件。由此,通过第二回流组件的设计,可以提高前端处理区的污泥负荷,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富余的污泥排入污泥池,定期由诸如但不限于吸粪车形式外运处理。
35.这里,上述作为第二回流组件的一种可示范的实现方式,其为气提微动力回流器。
36.气提微动力回流器的原理或基本构造,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cn202518820u,气提装置及其构成的污泥处理系统”。
37.农家乐、小庄园、新农村等生活污水一般水量小使用传统常规处理方法,站点面积大,投资成本高,运营麻烦、容易产生二次污染。一般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较多如接触氧化法、sbr法(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建设空间不足,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氧化沟、cass工艺(cass工艺一般指循环活性污泥工艺。 循环活性污泥工艺是以sbr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这种方法的应用是结合社会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收集措施和处理工艺,并且在其工作中有良好的工作优势也广泛的应用。)等等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 本发明主要采用缺氧硝化+兼氧+好氧+沉淀+模块生物滤池+紫外光消毒的组合工艺,并制造成一体化设备。主要针对农家乐、小庄园、新农村生活污水量小,投资成本低、运营管理方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8.前文已经预硝池能够达到对污水的生物除磷,基于进一步降低最终净化水的含磷量,还包括至少连通沉淀池60的化学除磷组件90。
39.应当理解的是,化学除磷组件90,在实际使用时,是通过向沉淀池60内添加常规的化学除磷药剂。
40.结合污水处理通常被应用的实际需要,可在生物过滤池70之后连通消毒池80,例如紫外消毒池80,或者其他形式。
41.本技术人创造性地提出,上述预脱硝池20、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和生物过滤池70内设有生物填料模块,上述生物填料模块为填充于框架内的生物填料所形成,上述框架被配置成可自由分离地安装在上述预脱硝池20、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和生物过滤池70内。
42.厌氧池30内设置聚氨酯生物填料,缺氧池40内填充聚氨酯兼氧生物填料,好氧池50由两层填料组成,上层是聚氨酯好氧生物填料,下层是改性固定生物填料,在工作之前,生物填料模块上会进行菌株的移植,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的填料内会移植含有对应菌株的舒化泥,舒化泥从污水处理厂用的含有对应菌株的泥进行舒化处理后的泥称为舒化泥。舒化具有强效的调质作用,让物料充分熟化,使得菌株的含量达到峰值,对泥进行强效的螺旋挤压和剪切作用,提供较高的负压力条件,使得含有菌株的泥充分蓬松柔软,呈微米团簇,从而可以很好地吸附均匀分散在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50的填料模块上。
43.化学除磷组件90也可以采用生物填料模块的设置进行替代,例如在生物填料模块上移植解磷菌(又称溶磷菌,是指土壤中具有能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
用的形态这种能力的微生物,),通过生物方法实现除磷,得到具有磷元素的有机肥。
44.污水从底部缓慢自流到曝气好氧区,由于好氧区的微生物固定生长在模块化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该区上下两层不同种类的固定式模块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好氧区具有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等有点。好氧曝气氧化区主要参数:填料容积负荷按1000-1500gbod
5/
m3d;有效接触时间为5h,气水比为15:1,填料层高度1.5-2.0米,填料上水深0.2米,超高0.2米,区域总高度控制在2.3-2.6米。
45.由此,通过上述生物填料模块的设计,能够根据处理池实际尺寸体积进行自由组合安装,方便了拆装更换。
46.作为生物填料的一种可示范实现方式,上述生物填料包括位于下层的固定式生物绳填料层和位于上层的聚氨酯填料层。
47.框架的形状或构造,可以示范地为,304不锈钢的钢管焊接形成的方形框。在框架上可设置诸如钩子或卡接或螺纹口等可拆卸结构,在此不再详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结合一般设计能力容易找寻到可分离地实现结构。
48.本技术提供有机污水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处理装置。具体的操作流程,可根据实际污水的用量等作出常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49.本技术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全自动化设计,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工监控的人力成本。
50.2、运行稳定,采用了节能设计,只需除磷加药,运行费用低。
51.3、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便移动运输,只需外接水管即可处理污水,可二次利用,操作安全方便可靠。
52.4、风机采用沉水式风机、基本没有声音,不会造成噪声,处理彻底最终产物为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等,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0053] 5、适用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量小或小水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水的处理。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