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46864发布日期:2023-01-14 11:2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2.污染较严重的湖泊由于内源污染负荷的存在,即使在来自湖泊外部的污染源,如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湖水的污染仍然得不到明显控制,主要原因为内源负荷的污染,现有利用水环境治理设备的治理方法对检测的水质情况精度不够,检测数据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治理方法过程长,效率低,造价高,创造性差。
3.经检索,申请号cn201910399100.9,公开了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具体治理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在河道湖泊水上游闸阀处和河道分段处均安装有水质检测传感器,并且在试验检测端做好防护措施;步骤二:水质检测传感器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控制机箱内的单片机控制器电性相连,且单片机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数字显示器,河道两侧坡面进行绿化,且设置有环保警示标语;步骤三:采用浮船打捞水面漂浮物,将漂浮物分为树枝、桔杆、禾杆,水草、水葫芦、浮萍即白色泡沫、橡胶鞋底、塑料袋等三类。该发明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处理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耗小,操作简单,实用性高,适合广泛推广。
4.针对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在水中投放微生物制剂和消毒剂会对鱼类等其它生物的生长危害很大,为此,提出一种对河道内生物没有危害的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以及治理方法。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包括支撑架、支撑柱、插板和输送绞龙,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插板,插板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支撑架的底分别设置有输送绞龙、升降隔板和螺旋钻杆,升降隔板位于输送绞龙的两侧,螺旋钻杆位于升降隔板的两侧,输送绞龙和螺旋钻杆的上端均设置有电机,所述输送绞龙的正下方设置有截污栅。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柱和插板之间均设置有螺丝,活动杆与支撑柱和插板之间均通过螺丝活动连接,所述插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锯齿,锯齿为三角形。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隔板的表面设置有连通孔,内部设置有导管,通过导管可外接输送泵,通过输送泵可将输送绞龙传输上来的淤泥抽出,提高淤泥抽出的速度。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凹块,截污栅与支撑柱之间通过连接凹块插接,设置螺纹杆,贯穿截污栅与连接凹块,对截污栅与连接凹块的连接进行紧固,所述截污栅为多格栅设计,格栅之间插接或嵌接,格栅的内侧采用多层滤网设计,每层的滤网孔径不一致。
10.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控源截污,将河道湖泊分段设置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将支撑架对整体设备进行位置固定,通过插板插入到土壤内加强稳定,通过活动杆可调整插板的插入角度,先初步通过输送绞龙和升降隔板配合将水底的淤泥抽出,若水底存在硬物抽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螺旋钻杆多次钻孔,将硬物震碎,便于输送绞龙的使用,在清楚淤泥工作完成后,通过截污栅对水流进行截污处理,在连接凸块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多角度活动臂,通过活动臂对截污栅的使用进行控制;b.减轻蓝藻暴发,打捞蓝藻消除种源,蓝藻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调水大量带走水面和水中蓝藻,也可用原位调水简易藻水分离法清除蓝藻和余水回湖,生物生化方法直接削减蓝藻数量或其它物理方法直接削减蓝藻;c.治理生态退化,通过步骤a和b改善水质,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生态系统,配以适当鱼类、贝类和其他动物,提高植物覆盖率,新建生态护岸。
11.步骤a中的输送绞龙和螺旋钻杆的数量不固定,在河道内部设置水下摄像机,观察水下淤泥情况,若淤泥情况良好,则无需设置螺旋钻杆,设置多个输送绞龙和升降隔板进行淤泥的清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升降隔板外设置收集池,对淤泥进行收集,方便对淤泥进行后续的净化处理。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淤泥的净化处理包括将淤泥进行多级过滤,过滤出的淤泥和水分开存放,将排出的是过滤可进行利用,在淤泥中加入环保药剂,通过淤泥脱水机进行深度脱水,将干泥存储,后续可将干泥进行填埋、焚烧、制砖、制作陶粒或铺路。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打捞蓝藻为系列工作,包括三部分:机械打捞蓝藻,全面清除集聚于水面的蓝藻,建立围隔系统,富集蓝藻,提高打捞效率;采用混凝气浮、混凝吸除、离心分离等技术和固定式、移动式等设备进行藻水分离;其它物理方法直接削减蓝藻包括超声波除藻、曝气造流除藻以及太阳能水处理技术除藻。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生物生化方法直接削减蓝藻数量具体包括微生物或植物制剂杀死蓝藻或使蓝藻下沉、紫根水葫芦直接除藻、动物直接除藻、改性黏土沉降除藻、电催化技术除藻和臭氧和气浮技术除藻,动物直接除藻包括鲢鳙鱼、贝类和其它动物能够滤食低密度蓝藻。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水生植物包括芦苇、苦草、黑藻、狐尾藻、金鱼 藻、伊乐藻和沮草,或配以菱等浮叶植物;景观水域可设置生态浮床如美人蕉、睡莲或四季常绿的鸢尾,建设生态护岸,如无砂或多孔混凝土、干砌块石、生物砌块、现浇生物混凝土、生态袋或石笼护岸或其它生态护岸,以增加孔隙率,改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的生境,增加护岸的植被覆盖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在河道上分段式控源截污,源头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清理,便于后续对水环境的处理,控制蓝藻的生长,同时削减蓝藻数量技术,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水质,满足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的水质要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底泥中的n、p等物质,减少底泥悬浮和有利于悬浮物沉积,能抑制或消除有害菌和蓝藻,可作为微生物载体,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发挥其净化水体和抑藻除藻作用,从而更好的改善水质。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8.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19.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0.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支撑柱;3、活动杆;4、插板;5、输送绞龙;6、升降隔板;7、螺旋钻杆;8、电机;9、截污栅。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2.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包括支撑架1、支撑柱2、插板4和输送绞龙5,支撑架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底部设置有插板4,插板4与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活动杆3,支撑架1的底分别设置有输送绞龙5、升降隔板6和螺旋钻杆7,升降隔板6位于输送绞龙5的两侧,螺旋钻杆7位于升降隔板6的两侧,输送绞龙5和螺旋钻杆7的上端均设置有电机8,输送绞龙5的正下方设置有截污栅9。
23.进一步的,活动杆3与支撑柱2和插板4之间均设置有螺丝,活动杆3与支撑柱2和插板4之间均通过螺丝活动连接,使得插板4的使用角度可调节插板4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锯齿,锯齿为三角形。
24.升降隔板6的表面设置有连通孔,内部设置有导管,通过导管可外接输送泵,通过连通孔使得升降隔板6的表面,通过输送泵可将输送绞龙5传输上来的淤泥抽出,提高淤泥抽出的速度。
25.支撑柱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凹块,截污栅9与支撑柱2之间通过连接凹块插接,设置螺纹杆,贯穿截污栅9与连接凹块,对截污栅9与连接凹块的连接进行紧固,截污栅9为多格栅设计,格栅之间插接或嵌接,格栅的内侧采用多层滤网设计,每层的滤网孔径不一致,通过截污栅9的设计可针对河道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提高截污的效果。
26.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治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控源截污,将河道湖泊分段设置河道湖泊水环境治理设备,将支撑架1对整体设
备进行位置固定,通过插板4插入到土壤内加强稳定,通过活动杆3可调整插板4的插入角度,对设备征途进行位置固定,通过遥控器对供能的电机8、升降板6和活动臂进行控制,先初步通过输送绞龙5和升降隔板6配合将水底的淤泥抽出,若水底存在硬物抽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螺旋钻杆7多次钻孔,将硬物震碎,在通过输送绞龙5进行抽取,输送绞龙5和螺旋钻杆7的数量不固定,在河道内部设置水下摄像机,观察水下淤泥情况,若淤泥情况良好,则无需设置螺旋钻杆7,设置多个输送绞龙5和升降隔板6进行淤泥的清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升降隔板6外设置收集池,对淤泥进行收集,将淤泥进行多级过滤,过滤出的淤泥和水分开存放,将排出的是过滤可进行利用,在淤泥中加入环保药剂,通过淤泥脱水机进行深度脱水,将干泥存储,后续可将干泥进行填埋、焚烧、制砖、制作陶粒或铺路,在清楚淤泥工作完成后,通过活动臂控制截污栅9,将截污栅9移动到支撑柱2之间,通过螺纹杆将截污格栅9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截污栅9对水流进行截污处理,;b.减轻蓝藻暴发,打捞蓝藻消除种源,打捞蓝藻为系列工作,包括三部分:机械打捞蓝藻,全面清除集聚于水面的蓝藻,建立围隔系统,富集蓝藻,提高打捞效率;采用混凝气浮、混凝吸除、离心分离等技术和固定式、移动式等设备进行藻水分离;其它物理方法直接削减蓝藻包括超声波除藻、曝气造流除藻以及太阳能水处理技术除藻,蓝藻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调水大量带走水面和水中蓝藻,也可用原位调水简易藻水分离法清除蓝藻和余水回湖,生物生化方法直接削减蓝藻数量,生物生化方法直接削减蓝藻数量具体包括微生物或植物制剂杀死蓝藻或使蓝藻下沉、紫根水葫芦直接除藻、动物直接除藻、改性黏土沉降除藻、电催化技术除藻和臭氧和气浮技术除藻,动物直接除藻包括鲢鳙鱼、贝类和其它动物能够滤食低密度蓝藻,以及其它物理方法直接削减蓝藻;c.治理生态退化,通过步骤a和b改善水质,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生态系统,水生植物包括芦苇、苦草、黑藻、狐尾藻、金鱼 藻、伊乐藻和沮草,或配以菱等浮叶植物,根据河道的改变更换不同的水生植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景观水域可设置生态浮床如美人蕉、睡莲或四季常绿的鸢尾,配以适当鱼类、贝类和其他动物,提高植物覆盖率,建设生态护岸,如无砂或多孔混凝土、干砌块石、生物砌块、现浇生物混凝土、生态袋或石笼护岸或其它生态护岸,以增加孔隙率,改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的生境,增加护岸的植被覆盖率。
27.本发明通过在河道上分段式控源截污,源头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清理,便于后续对水环境的处理,控制蓝藻的生长,同时削减蓝藻数量技术,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水质,满足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的水质要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底泥中的n、p等物质,减少底泥悬浮和有利于悬浮物沉积,能抑制或消除有害菌和蓝藻,可作为微生物载体,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发挥其净化水体和抑藻除藻作用,从而更好的改善水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