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2418发布日期:2023-02-04 09:0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2.二氯吡啶酸是一种内吸传导性的激素类除草剂,对杂草施药后,由叶片或根部吸收,在植物体中上下移行,迅速传到整个植株,其杀草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植物核酸的形成,产生过量的核糖核酸,致使根部生长过量,茎及叶生长畸形,养分消耗,维管束输导功能受阻,导致杂草死亡。二氯吡啶酸属于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除草效果较好。选择性较强等优点。但是根据epa的报告,长期暴露在含有二氯吡啶酸的环境中会长生毒性,对动物的胎儿和鸟的卵都有影响,人体吸入二氯吡啶酸后会发生咳嗽和咽喉疼痛等症状,直接接触后皮肤会变红,眼睛也会变红并伴有疼痛感,严重可能导致永久失明。二氯吡啶酸生产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未反应完全的中间产物,包括四氯吡啶甲腈、三氯吡啶甲腈、四氯吡啶甲酸、三氯吡啶甲酸等多种氯代吡啶类化合物,生物毒性大,处理难度大,现需要一种可以高效处理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的处理工艺。
3.例如专利号cn202110940806.9一种回收废水中氨氯吡啶酸的系统及回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废水储存装置、淋洗液储存装置、酸液储存装置、吸附装置、废水收集装置、氨氯吡啶酸盐收集装置、氨氯吡啶酸收集装置和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吸附装置分别与所述废水储存装置、所述淋洗液储存装置、所述废水收集装置、所述氨氯吡啶酸盐收集装置相连接;所述酸液储存装置、所述氨氯吡啶酸盐收集装置均与所述氨氯吡啶酸收集装置相连接;所述氨氯吡啶酸收集装置与所述分离装置相连接。
4.由于二氯吡啶酸产生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未反应完全的氯代吡啶类中间产物,若直接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够好,对吡啶的降解效果不够好,上述结构不能解决中间产物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工艺先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解决氯代吡啶类中间产物再进行最终降解,提高对吡啶的降解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处理工艺。提供了高效降解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的功能。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处理步骤包括:
7.其处理步骤包括:
8.a.启动驱动系统,通过驱动系统激活进水系统把废水连续间隔吸入外壳系统中的脱氯反应腔中;
9.b.通过传动系统使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在腔体内部循环移动;传动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末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在第二旋转杆上,所述第二旋转杆两侧末端固定设有完全相同的第三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设有完全相同的变位组件,则具体传动步骤为:当第一旋转杆
被驱动转动时,依次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旋转杆第三齿轮转动,最后使变位组件活动;
10.c.在脱氯反应腔中通过脱氯反应系统进行脱氯反应;脱氯反应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氯反应腔内的一对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可移动设有第一l型极板,所述第一l型极板上开有若干第一孔槽,所述第一孔槽中贯穿设有变位组件,所述第一l型极板中间可移动设有第一极板,所述第一l型极板上方两侧固定设有一对相同的涡轮扇,则具体步骤为:当变位组件运动时,带动第一l型极板在第一限位杆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极板在第一孔槽中上下移动,同时涡轮扇随着第一l型极板的移动而搅动液体;
11.d.通过过水系统把脱氯反应腔中的废水吸入氧化反应腔中
12.e.通过进料系统把过硫酸钠连续间断吸入氧化反应腔中;
13.f.同时在氧化反应腔中通过氧化反应系统进行氧化反应;
14.通过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激活整个装置的各个部分,激活系统后,首先通过进水系统把废水吸入脱氯反应腔中,通过脱氯反应系统进行脱氯反应,之后通过过水系统把废水吸入氧化反应腔中,通过氧化反应系统进行氧化反应,同时通过进料系统吸入过硫酸钠加速氧化反应,最后通过过水系统把处理好的废水排出,通过脱氯反应及氧化反应依次进行实现了对废水中间产物进行处理,并在传动系统的运动下提高两次反应的效率,最终实现了高效处理废水的效果。
15.具体的,所述外壳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有传动腔、脱氯反应腔、氧化反应腔,所述传动腔上方开有第一让位槽,所述脱氯反应腔一侧开有第一让位孔,所述氧化反应腔两侧分别开有第二让位孔及第三让位孔,所述传动腔上方设有第一隔板,所述传动腔与脱氯反应腔及氧化反应腔之间设有第二隔板。
16.具体的,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的电机,所述第一隔板上开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电机可在所述第二让位槽中移动,所述电机一侧可转动设有第三旋转杆,所述第三旋转杆末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移动杆,所述第四齿轮一侧啮合设有斜齿轮组,所述斜齿轮组一端固定设有第四旋转杆,所述第四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三旋转杆及第二让位槽皆倾斜设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
17.具体的,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让位孔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中可移动设有第一活塞及固定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挡板上上固定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活塞一侧与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与变位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相连的长杆,所述长杆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上固定有槽板,所述槽板可旋转设在脱氯反应系统上,具体进水步骤为:当第一活塞随着变位组件运动而向内运动时,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打开,废水通过第二单向阀被吸入进水管中的第一活塞及第一挡板之间,当第一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关闭,废水通过第一单向阀被吸入所述脱氯反应腔中。
18.具体的,所述变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上固定设有弹簧旋转杆,所述弹簧旋转杆上端固定设有第一架板,所述弹簧旋转杆内部设有弹簧固定杆,所述弹簧固定杆恰好贯穿过所述第一架板上,所述弹簧固定杆末端固定设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一侧固定设有贯穿于第
一架板的第五旋转杆,所述第五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二架板,所述第五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十一齿轮,所述第十一齿轮一端固定设有贯穿于第二架板的第六旋转杆,所述第一架板及第二架板上贯穿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六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一侧固定设有一对第二连杆,所述传动腔底部固定设有圆弧台所述圆弧台与第十一齿轮啮合设置,具体运动步骤为:当第三齿轮转动时,依次带动第七齿轮、弹簧旋转杆、第一架板转动,第八齿轮被弹簧固定杆固定不动,在第一架板绕中心转动时,其上的第九齿轮绕第八齿轮啮合转动,接着依次带动第五旋转杆、第十齿轮、第十一、第六旋转杆转动,使第十一齿轮在所述圆弧台啮合移动,最后使第二连杆实现前后上下左右的移动效果。
19.具体的,进料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让位孔上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中可移动设有第二活塞及固定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挡板上上固定设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活塞与变位组件相连,具体进水步骤为:当第二活塞随着变位组件运动而向内运动时,第三单向阀关闭,第四单向阀打开,过硫酸钠通过第四单向阀被吸入进料管中的第二活塞及第二挡板之间,当第二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三单向阀打开,第四单向阀关闭,过硫酸钠通过第三单向阀被吸入所述氧化反应腔中。
20.具体的,所述过水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第三让位孔中的排水管及设置在所述脱氯反应腔、氧化反应腔中的若干过水管,所述排水管皆由数码操控,根据设置的程序控制打开及关闭的时间。
21.具体的,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两组让位组件,所述让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变位组件位置对应,所述让位组件包括可左右移动设在所述第二隔板上的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课上下移动设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连杆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
22.综上所述,通过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激活整个装置的各个部分,激活系统后,首先通过进水系统把废水吸入脱氯反应腔中,通过脱氯反应系统进行脱氯反应,之后通过过水系统把废水吸入氧化反应腔中,通过氧化反应系统进行氧化反应,同时通过进料系统吸入过硫酸钠加速氧化反应,最后通过过水系统把处理好的废水排出,通过脱氯反应及氧化反应依次进行实现了对废水中间产物进行处理,并在传动系统的运动下提高两次反应的效率,最终实现了高效处理废水的效果。
23.具体的,所述脱氯反应系统的阳极材料采用石墨、不锈钢或镍及合金,阴极材料采用银。所述氧化反应系统的阳极材料采用耐酸耐氯离子的钛基钌铱电极(钌铱摩尔比为3:1),阴极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或纯钛。
24.具体的,所述脱氯反应系统的反应温度保持在55℃左右,初始ph控制在5左右,所述氧化反应系统的反应温度保持在60℃左右,初始ph控制在0左右;过硫酸钠与废水同步反应体积比率为1:100。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脱氯反应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氯反应腔内的一对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可移动设有第一l型极板,所述第一l型极板上开有若干第一孔槽,所述第一孔槽中贯穿设有变位组件,所述第一l型极板中间可移动设有第一极板,所述第一l型极板上方两侧固定设有一对相同的涡轮扇,氧化反应系统中的结构与所述脱氯反应系统中的结构完全相同,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可以使第一极板在第一l型极板内侧移动,并使两块极
板在整个反应腔中移动,使整个反应液体充分反应,并且在涡轮扇的作用下,可以搅动整个反应液,均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实现了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
27.(2)传动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末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在第二旋转杆上,所述第二旋转杆两侧末端固定设有完全相同的第三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设有完全相同的变位组件,则具体传动步骤为:当第一旋转杆被驱动转动时,依次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旋转杆第三齿轮转动,最后使变位组件活动,所述变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上固定设有弹簧旋转杆,所述弹簧旋转杆上端固定设有第一架板,所述弹簧旋转杆内部设有弹簧固定杆,所述弹簧固定杆恰好贯穿过所述第一架板上,所述弹簧固定杆末端固定设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一侧固定设有贯穿于第一架板的第五旋转杆,所述第五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二架板,所述第五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十齿轮,所述第十齿轮一侧啮合设有第十一齿轮,所述第十一齿轮一端固定设有贯穿于第二架板的第六旋转杆,所述第一架板及第二架板上贯穿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六旋转杆末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一侧固定设有一对第二连杆,所述传动腔底部固定设有圆弧台所述圆弧台与第十一齿轮啮合设置,通过传动系统和变位组件的共同作用下,使脱氯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进行反应,并且在脱氯反应系统和氧化反应系统的作用下,使电极在整个反应溶液中充分活动,使两步反应充分高效进行,实现了提高反应效率的功能。
28.(3)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让位孔上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中可移动设有第一活塞及固定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挡板上上固定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活塞与变位组件相连,进料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让位孔上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中可移动设有第二活塞及固定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挡板上上固定设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活塞与变位组件相连,进水系统与进料系统皆与变位组件相连,在变位组件的活动下,可以同时成一定比例的进料及进水,使脱氯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反应效率提升到最大,实现了提高反应速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上视图;
32.图3为图2中a-a线处的剖视图;
33.图4为图3中b-b线处的剖视图;
34.图5为去掉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图5中a处的驱动系统的放大图;
36.图7为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图7中b处的传动系统的放大图;
38.图9为脱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壳体;11、传动腔;12、脱氯反应腔;13、氧化反应腔;14、第一让位槽;15、第
一让位孔;16、第二让位孔;17、第三让位孔;18、第一隔板;181、第二让位槽;19、第二隔板;21、电机;22、第三旋转杆;23、第四齿轮;24、移动杆;25、斜齿轮组;26、第四旋转杆;27、第五齿轮;28、第六齿轮;31、第一旋转杆;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第二旋转杆;35、第三齿轮;36、变位组件;361、第七齿轮;362、弹簧旋转杆;363、第一架板;364、弹簧固定杆;365、第八齿轮;366、第九齿轮;367、第五旋转杆;368、第二架板;369、第十齿轮;3610、第十一齿轮;3611、第六旋转杆;3612、第一连杆;3613、第一连板;3614、第二连杆;3615、圆弧台;4、进水管;41、第一活塞;42、第一挡板;421、第一单向阀;421、第二单向阀;43、连接组件;431、长杆;432、夹板;433、槽板;51、第一限位杆;52、第一l型极板;53、第一槽孔;54、第一极板;55、涡轮扇;6、进料管;61、第二活塞;62、第二挡板;611、第三单向阀;612、第四单向阀;71、排水管;72、过水管;191、让位组件;1911、第一移动板;1912、第二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2.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处理工艺,其处理步骤包括:
43.a.启动驱动系统,通过驱动系统激活进水系统把废水连续间隔吸入外壳系统中的脱氯反应腔中;
44.b.通过传动系统使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在腔体内部循环移动;
45.c.在脱氯反应腔中通过脱氯反应系统进行脱氯反应;
46.d.通过过水系统把脱氯反应腔中的废水吸入氧化反应腔中;
47.e.通过进料系统把过硫酸钠连续间断吸入氧化反应腔中;
48.f.同时在氧化反应腔中通过氧化反应系统进行氧化反应;
49.如图1-图10所示,所述外壳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开有传动腔11、脱氯反应腔12、氧化反应腔13,所述传动腔11上方开有第一让位槽14,所述脱氯反应腔12一侧开有第一让位孔15,所述氧化反应腔13两侧分别开有第二让位孔16及第三让位孔17,所述传动腔11上方设有第一隔板18,所述传动腔11与脱氯反应腔12及氧化反应腔1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9。
50.如图3-图6所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隔板18上的电机21,所述第一隔板18上开有第二让位槽181,所述电机21可在所述第二让位槽181中移动,所述电机21一侧可转动设有第三旋转杆22,所述第三旋转杆22末端设有第四齿轮23,所述第三旋转杆22末端固定设有移动杆24,所述第四齿轮23一侧啮合设有斜齿轮组25,所述斜齿轮组25一端固定设有第四旋转杆26,所述第四旋转杆26末端固定设有第五齿轮27,所述第五齿轮27一侧啮合设有第六齿轮28,所述第三旋转杆22及第二让位槽181皆倾斜设置,所述第六齿轮28与所述第一旋转杆31固定连接。当电机21启动时,带动第三旋转杆22及第四齿轮23转动,因为第四齿轮23与斜齿轮组25啮合设置,因此可以带动斜齿轮组25、第四旋转杆26及第五齿轮27转动,因为第五齿轮27与第六齿轮28啮合设置,因此第六齿轮28也转动,当推动移动杆24时,把斜齿轮组25及第四旋转杆26推动,因为电机21可以在第二让位槽181中滑动,因此可以使第四齿轮23始终保持与斜齿轮组25啮合,在推动移动杆24时,可以由第四齿轮23
与斜齿轮组25啮合的位置而控制第六齿轮28的转速,从而改变后面传动系统的速度,进而改变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的运动速度。
51.如图3-图4、图7-图8所示,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杆31,所述第一旋转杆31末端设有第一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2一侧啮合设有第二齿轮33,所述第二齿轮33套在第二旋转杆34上,所述第二旋转杆34两侧末端固定设有完全相同的第三齿轮35,两个所述第三齿轮35啮合设有完全相同的变位组件36,所述第一旋转杆31与所述第六齿轮28相连。当第一旋转杆31被第六齿轮28驱动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接着使第二齿轮、第二旋转杆34第三齿轮35转动,最后使变位组件36活动,第三齿轮35及变位组件36分为完全相同两组并分别与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相连,因此可以由一个传动系统来同时操控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
52.如图3-图4、图7-图8所示,所述变位组件36包括与所述第三齿轮35啮合设置的第七齿轮361,所述第七齿轮361上固定设有弹簧旋转杆362,所述弹簧旋转杆362上端固定设有第一架板363,所述弹簧旋转杆362内部设有弹簧固定杆364,所述弹簧固定杆364恰好贯穿过所述第一架板363上,所述弹簧固定杆364末端固定设有第八齿轮365,所述第八齿轮365一侧啮合设有第九齿轮366,所述第九齿轮366一侧固定设有贯穿于第一架板363的第五旋转杆367,所述第五旋转杆367末端固定设有第二架板368,所述第五旋转杆367末端固定设有第十齿轮369,所述第十齿轮369一侧啮合设有第十一齿轮3610,所述第十一齿轮3610一端固定设有贯穿于第二架板368的第六旋转杆3611,所述第一架板363及第二架板368上贯穿设有第一连杆3612,所述第六旋转杆3611末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板3613,所述第一连板3613一侧固定设有一对第二连杆3614,所述传动腔11底部固定设有圆弧台3615所述圆弧台3615与第十一齿轮3610啮合设置。当第三齿轮35转动时,依次带动第七齿轮361、弹簧旋转杆362、第一架板363转动,实现了使第一架板363绕中心转动,使第二连杆3614实现了前后左右移动的效果,因为第八齿轮365被弹簧固定杆364固定不动,在第一架板363绕中心转动时,其上的第九齿轮366绕第八齿轮365啮合转动,接着依次带动第五旋转杆367、第十齿轮369、第十一齿轮3610、第六旋转杆3611转动,因为设有弹簧旋转杆362及弹簧固定杆364的作用,使第十一齿轮3610在所述圆弧台3615啮合移动,使第二连杆3614实现了上下移动的效果,综合变位组件36的效果即使与第二连杆3614连接的脱氯反应系统及氧化反应系统做到前后左右上下同步持续运动的效果,实现了使脱氯反应及氧化反应效果更佳,处理效果更好的功能。
53.如图3-图4、图10所示,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让位孔15上的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中紧密配合可移动设有第一活塞41及固定设有第一挡板42,所述第一活塞41上固定设有第一单向阀411,所述第一挡板上42上固定设有第二单向阀421,所述第一活塞41与变位组件36中的第二连杆3614相连。当第一活塞41随着第二连杆3614运动而向内运动时,第一单向阀411关闭,第二单向阀421打开,废水通过第二单向阀421被吸入进水管4中的第一活塞41及第一挡板42之间,当第一活塞41向外运动时,第一单向阀411打开,第二单向阀421关闭,废水通过第一单向阀411被吸入所述脱氯反应腔12中,实现了自动持续吸入废水的功能。
54.如图3-图4、图9所示,脱氯反应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氯反应腔12内的一对第一限位杆51,所述第一限位杆51上可移动设有第一l型极板52,所述第一l型极板上开有若干
第一孔槽53,所述第一孔槽53中贯穿设有变位组件36中的第二连杆3614,所述第一l型极板52中间可移动设有第一极板54,所述第一极板54可移动设在所述第二连杆3614上,所述第一l型极板52上方两侧固定设有一对相同的涡轮扇55。当第二连杆3614运动时,带动第一l型极板52在第一限位杆51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极板54在第一孔槽53中上下移动,因为第二连杆3614可以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使第一极板54及第一l型极板52相对位置也上下左右运动,使第一极板54在第一l型极板52之间移动,使脱氯反应的位置充满整个脱氯反应腔12中,使废水充分反应,提高了脱氯反应的效率,同时涡轮扇55随着第一l型极板52的移动而搅动废水,使废水加速流动,提高了脱氯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效率。
55.如图1-图5所示,所述进料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二让位孔16上的进料管6,所述进料管6的大小与进水管4的大小成一定比例,其比例依照脱氯反应中消耗废水与氧化反应中消耗过硫酸铵的体积设定,所述进料管6中紧密配合可移动设有第二活塞61及固定设有第二挡板62,所述第一活塞61上固定设有第三单向阀611,所述第二挡板上62上固定设有第四单向阀621,所述第二活塞61与变位组件36中的第二连杆3614相连。当第二活塞61随着第二连杆36运动而向内运动时,第三单向阀611关闭,第四单向阀621打开,过硫酸钠通过第四单向阀621被吸入进料管6中的第二活塞61及第二挡板62之间,当第二活塞61向外运动时,第三单向阀611打开,第四单向阀621关闭,过硫酸钠通过第三单向阀611被吸入所述氧化反应腔12中,实现了自动持续吸入过硫酸钠的功能,因为进料管6的大小与进水管4的大小成脱氯反应中消耗废水与氧化反应中消耗过硫酸铵的体积设定,因此可以一直保持最好的脱氯反应及氧化反应效率,提高了处理废水的效果。
56.如图1-图5所示,所述氧化反应系统中的结构与所述脱氯反应系统中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脱氯反应系统运动时,在变位组件36的作用下,氧化反应同步进行,提高了处理废水的效率。
57.如图1-图5所示,所述过水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第三让位孔17中的排水管71及设置在所述脱氯反应腔12、氧化反应腔13中的若干过水管72,所述排水管71皆由数码操控,根据设置的程序控制打开及关闭的时间。
58.具体的,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氯代吡啶类杀虫剂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9上设有两组让位组件191,所述让位组件191分别与所述变位组件36位置对应,所述让位组件191包括可左右移动设在所述第二隔板19上的第一移动板1911,所述第一移动板1911上课上下移动设有第二移动板1912,所述第二连杆3614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912上。当第二连杆3614移动时,带动第二移动板1912上下移动,第一移动板1911左右移动,实现了密封脱氯反应腔12及氧化反应腔13的效果。
59.具体的,所述脱氯反应系统的阳极材料采用石墨、不锈钢或镍及合金,阴极材料采用银。所述氧化反应系统的阳极材料采用耐酸耐氯离子的钛基钌铱电极(钌铱摩尔比为3:1),阴极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或纯钛。
60.具体的,所述脱氯反应系统的反应温度保持在55℃左右,初始ph控制在5左右,所述氧化反应系统的反应温度保持在60℃左右,初始ph控制在0左右;过硫酸钠与废水同步反应体积比率为1:100。
61.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启动驱动系统,接着通过传动系统激活整个装置的各个部件;之后通过进水系统把废水连续间隔吸入脱氯反应腔12中,通过脱氯反应系统进行脱氯
反应,采用电催化还原脱氯的技术,先将氯代吡啶类化合物脱氯,形成游离的氯离子,反应中阳极材料采用石墨、不锈钢或镍及合金,阴极材料采用银,还原反应持续时间2小时,大部分的氯离子都脱落形成水中的游离氯离子,脱氯之后的吡啶化合物更容易被氧化;通过过水管72把经过脱氯反应的废水过入氧化反应腔13中;通过氧化反应系统进行氧化反应,再采用电催化氧化,利用脱氯产生的氯离子,阳极采用耐酸耐氯离子的钛基钌铱电极(钌铱摩尔比为3:1),阴极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或纯钛,在阳极氯离子被电解产生大量的次氯酸根和氯气,从而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通过进料系统连续间断吸入过硫酸钠,形成双氧化体系,提开吡啶的氧化降解效率,过硫酸钠在催化体系中能够电力产生过硫酸根离子s2o
82-其标准的氧化还原点位e0达+2.01v,可以进一步增强氧化能力,从而时间有机物的高效降解。氧化反应持续时间3小时之后,cod去除效率可达75%以上;最后通过过水系统排出处理好的废水。
6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6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