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40082发布日期:2023-03-29 01: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镍废水的工业来源很多其中主要是电镀业,采矿冶金废水中也含有镍,废水中的镍主要以二价离子的形态存在,比如硫酸镍还有与无机有机络合物生成的镍盐类物质。
3.含镍废水比较难处理,处理含镍废水的方法有微电石灰沉淀或硫化物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发回收法等,这些方法中沉淀法比较简单易操作,我们常用重金属捕捉剂来处理含镍废水,添加重金属捕捉剂后,镍离子会迅速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再通过添加少许的絮凝剂pam,加速沉淀速度。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目前大多数废水处理工艺为达到更高要求排放标准,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在絮凝处理之后加电渗析、mvr蒸发等工艺做进一步深度处理,这样就增加了处理单元数,大大提高了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目前处理工艺处理单元多,处理费用高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脱盐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含镍废水调节池,ph调节池,预沉池、中间水池;所述脱盐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器、超滤水池、纳滤器、纳滤水池、反渗透器和反渗透水池。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优选采用物化-膜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含镍废水经调节均衡后,输送至ph调节池中,加碱调节进行预沉,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以及颗粒物等,预沉出水后,将上清液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中,经超滤,降低废水的sdi,再经纳滤、反渗透去除大部分溶解的一价、多价无机盐,进一步循环浓缩,降低废水中镍离子的含量。通过纳滤和反渗透的两级过滤处理,维持高回收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脱盐率,反渗透系统的设置,在来水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仍能确保出水水质较为优良。
8.本技术中,废水处理单元少,减少污泥的产生,全流程可采用自动控制,有效降低了处理成本且处理效果优良。
9.优选的,所述超滤器内包括超滤膜,所述超滤膜为表面负载有碳纳米管的膜。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在超滤膜表面负载碳纳米管,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高比表面积以及吸附性,使得超滤膜表面的孔隙结构以及界面粗糙度均有所改变,碳纳米管纤维之间的缠结,形成具有较多空隙的交织层,使得超滤膜的水通量基本维持。但超滤膜表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显著提升,降低了超滤膜与污染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还增加了超滤膜与污染物之间的极性力排斥效果,降低了超滤膜上负载污染物的可能性,超滤膜较易在反洗过程中恢复洁净,提高了过滤膜的过滤效果。
11.优选的,所述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比1:80-100取石墨烯分散液和pva分散液,将石墨烯分散液喷涂至超滤膜表面,得到中间物,在中间物上喷洒pva分散液,洗涤,干燥,得到表面负载有碳纳米管的膜。
12.优选的,碳纳米管的喷涂量为10-20mg。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pva作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与碳纳米管上的基团发生交联结合,辅助碳纳米管在超滤膜表面形成交错的网络结构,即形成具有较多孔隙结构的交织层,并且赋予超滤膜适宜的亲水性,使得超滤膜获得较佳的水通量以及界面粗糙度,提高超滤膜的抗污染效果。
14.本技术技术方案中还优化了碳纳米管的喷涂量,适宜的碳纳米喷涂量使得超滤膜获得优异的抗污染效果以及通量恢复效果。
15.优选的,所述纳滤器中包括纳滤膜,所述纳滤膜为抗污染纳滤膜,所述抗污染纳滤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超滤膜浸渍于水相溶液中,取出,再将超滤膜浸渍于油相中,烘箱热处理,取出,反渗透水溶液中浸泡,得到抗污染纳滤膜;其中,水相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0.01-0.03反应单体、0.03份三乙胺和1份水,所述反应单体为60-80%l-精氨酸和20-40%哌嗪;油相包括质量浓度为0.001-0.002g/ml的tmc-正己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精氨酸与tmc配合,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引入纳滤膜的选择分离层中,精氨酸的引入提高了纳滤膜的亲水性和电负性。同时,由于哌嗪与精氨酸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及静电吸引,阻碍了哌嗪的自由扩散,在纳滤膜表面形成不规则的脊谷结构,提高了精氨酸在纳滤膜表面的负载量,提高纳滤膜的亲水性。此外,由于精氨酸与哌嗪的配合,提高了纳滤膜的渗透性以及道南效应,因此纳滤膜对硫酸根的截留率有效提高。
17.同时,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化了精氨酸和哌嗪的添加量,不仅可以维持致密、完整且无缺陷的纳滤膜,还能够增强纳滤膜的亲水效果,降低水的渗透阻力,也就是说,提高了纳滤膜对废水的过滤效果。
18.优选的,所述水相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0.01-0.03份反应单体、0.0015份催化剂a和1份水,所述反应单体包括2-(2-溴异丁基氧基)丙烯酸乙酯、磺基甜菜碱、聚二硅氧烷、配位剂和催化剂b。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反应单体中各组分之间反应,能够形成两性离子聚合物,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引入到纳滤膜中,通过两性离子聚合物与tmc之间发生反应,以及tmc基团中的酰氯基团发生水解成为羧基,改善了纳滤膜的水通过量以及并使纳滤膜为电负性,提高纳滤膜对硫酸根的截留率。
20.优选的,所述反渗透器中包括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为经单宁酸处理的载银反渗透膜。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单宁酸对反渗透膜进行处理,由于单宁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亲水性以及金属离子螯合能力,通过单宁酸的还原性将银纳米粒子引入到反渗透膜的中间层中,不仅能够维持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还能够提高反渗透膜的抗生物污染效果。
22.通过降低反渗透膜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反渗透膜表面趋近电中性,在有机物染污靠近时,通过位阻效应以及能量屏障,降低污染物在反渗透膜上粘附的可能性。且银纳米粒子具有较佳的杀菌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反渗透膜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维持反渗透膜优良的选择透过性,提高反渗透膜的洁净效果。
23.优选的,还包括吸附处理系统,所述吸附处理系统包括吸附池,所述吸附池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吸附剂选自海泡石、钢渣、离子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在处理系统中添加后处理系统,将经脱盐系统处理的废水,再经吸附池中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对水中的镍离子等进一步吸附,进一步降低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提高经处理后的废水的循环利用率。海泡石、钢渣均具有较多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海泡石与钢渣均具有较佳的吸附性能,能够对经反渗透处理中的少量镍离子进行吸附。而离子树脂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吸附经反渗透处理的水中的镍离子,进一步减少废水中的镍离子含量,提高废水的循环利用效率。
25.优选的,所述海泡石为经磁改性处理的海泡石,所述海泡石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海泡石置于改性液中,搅拌混合,陈化处理,清洗,磁分离实现固液分离,烘干,得到经改性处理的海泡石;所述改性液包括四水合硫酸亚铁和六水合氯化铁。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泡石为两层连续的硅氧四面体夹持一层不连续的每样八面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孔容积,且海泡石内部负压较大,吸附性较强,能够有效吸附废水中的镍离子。对海泡石进行磁性改性处理后,海泡石不易因吸水和流变性而溶胀,能够通过磁选的方式便捷分离,维持海泡石优良的吸附效果,并有效分离吸附饱和的海泡石。
27.优选的,所述钢渣为经预处理的钢渣,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取钢渣进行破碎,使钢渣粒径小于5mm,将钢渣与铁屑溶解与稀盐酸与稀硝酸中,搅拌反应,陈化,得到经预处理的钢渣。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预先对钢渣进行破碎处理,适宜的粒径使得钢渣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能较大,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即提高了吸附剂对废水中残余镍离子的吸附效果。
29.通过铁屑与钢渣配合反应能够形成聚硅酸铁,高分子量的聚硅酸铁具有极强的吸附架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吸附剂的絮凝效果,减少废水中镍离子的含量,并且聚硅酸铁中处于链端的金属离子其阻聚作用且提供较高的表面电荷,有效压缩杂质双电层,减少表面电荷,进一步促进了聚硅酸铁的吸附效果。
30.此外,钢渣与铁屑均为废弃物,通过废弃物对废水中少量的镍离子进行吸附,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并且吸附剂的费用较低。
3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含镍废水进入ph调节池,加碱调节,在预沉池中济宁混凝沉淀,再将上清液输送至中间水池,在中间水池中进行进一步的沉降,得到中间液;s2、脱盐处理:将中间液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中,依次经过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得到滤液,滤液可再次输送至超滤水池中,再次进行纳滤、反渗透,输出至反渗透水池中,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
32.优选的,ph调节至5.0-5.5。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化了预处理与脱盐处理中的处理步骤,经反渗透处理的废水再次进水至超滤池中,进一步提高废水中镍离子的去除效果。同时,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化了ph,适宜的ph能够减少废水调节时的加药量,降低了处理成本。
3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采用物化-膜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含镍废水经调节均衡后,输送至ph调节池中,加碱调节进行预沉,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以及颗粒物等,预沉出水后,将上清液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中,经超滤,降低废水的sdi,再经纳滤、反渗透去除大部分溶解的一价、多价无机盐,进一步循环浓缩,降低废水中镍离子的含量。通过纳滤和反渗透的两级过滤处理,维持高回收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脱盐率,反渗透系统的设置,在来水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仍能确保出水水质较为优良,废水处理单元少,减少污泥的产生,全流程可采用自动控制,有效降低了处理成本且处理效果优良。
35.2、本技术中优选采用pva作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与碳纳米管上的基团发生交联结合,辅助碳纳米管在超滤膜表面形成交错的网络结构,即形成具有较多孔隙结构的交织层,并且赋予超滤膜适宜的亲水性,使得超滤膜获得较佳的水通量以及界面粗糙度,提高超滤膜的抗污染效果。
36.3、本技术采用精氨酸与tmc配合,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引入纳滤膜的选择分离层中,精氨酸的引入提高了纳滤膜的亲水性和电负性。同时,由于哌嗪与精氨酸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及静电吸引,阻碍了哌嗪的自由扩散,在纳滤膜表面形成不规则的脊谷结构,提高了精氨酸在纳滤膜表面的负载量,提高纳滤膜的亲水性。此外,由于精氨酸与哌嗪的配合,提高了纳滤膜的渗透性以及道南效应,因此纳滤膜对硫酸根的截留率有效提高。同时,优化了精氨酸和哌嗪的添加量,不仅可以维持致密、完整且无缺陷的纳滤膜,还能够增强纳滤膜的亲水效果,降低水的渗透阻力。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制备例超滤膜制备例制备例1取0.1kg含羧基官能团的多壁碳纳米管和1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60min,配置得到2g/l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将1g聚乙烯醇分散于去离子水中,95℃下搅拌,配置得到0.01%的聚乙烯醇溶液。向聚醚砜超滤膜表面喷涂碳纳米管分散液2.5ml,再将聚醚砜超滤膜表面喷涂0.4l聚乙烯醇溶液,去离子冲洗,105℃烘干,得到超滤膜1。
40.制备例2
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向聚醚砜超滤膜表面喷涂碳纳米管分散液2.5ml,再将聚醚砜超滤膜表面喷涂0.45l聚乙烯醇溶液,去离子冲洗,105℃烘干,得到超滤膜2。
41.制备例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向聚醚砜超滤膜表面喷涂碳纳米管分散液2.5ml,再将聚醚砜超滤膜表面喷涂0.5l聚乙烯醇溶液,去离子冲洗,105℃烘干,得到超滤膜3。
42.纳滤膜制备例制备例4-6取2gl-精氨酸和8g哌嗪,得到反应单体。取反应单体、三乙胺和水,将精氨酸、哌嗪分别与水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和第二分散液,将第一分散液、第二分散液和三乙胺混合,得到水相溶液。取0.001g/ml的tmc-正硅烷油相溶液。将聚醚砜纳滤膜浸渍于水相溶液中,浸渍5min,倒掉水相溶液,滚轮径辊至膜表面无明显水珠。将膜浸入油相溶液中,1min后,倒掉油相溶液,将膜置于烘箱中,60℃热处理1min,取出膜再次浸渍于反渗透水中,浸泡24h,干燥得到纳滤膜1-3。
43.其中,l-精氨酸与哌嗪的质量比可以为8:2,还可以为7:3,也可以为6:4,本实施例中选取l-精氨酸与哌嗪的质量比为8:2。
44.表1制备例4-6水相溶液组成制备例7与制备例4的区别在于:取0.0015g/ml的tmc-正硅烷油相溶液,以代替制备例4中的油相溶液,制备纳滤膜4。
45.制备例8与制备例4的区别在于:取0.0015g/ml的tmc-正硅烷油相溶液,以代替制备例4中的油相溶液,制备纳滤膜5。
46.制备例10-12与制备例4的区别在于:取2-溴异丁酰溴和丙烯酸羟乙酯混合溶于四氢呋喃,反应24h后清洗、提纯、干燥得到2-(2-溴异丁基氧基)丙烯酸乙酯(biea)。将bie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溶于二氯甲烷中,反应48h后清洗、提纯、干燥得到物质p。将磺基甜菜碱(sbma)、物质p、2,2-联吡啶、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溶解在体积比为1:1甲醇水溶液中,反应40h,然后分离、提纯、干燥得到两性离子聚合物。
47.将亲水ptfe膜浸没至2-甲基-1,3-丙二醇(mpd)水溶液中,取出,擦去膜表面残留
多余溶液。将膜浸渍于油相溶液中,1min后,取出挥发表面残留有机溶剂,将膜放入真空烘箱中热处理,得到复合纳滤膜。
48.取两性离子聚合物、三乙胺与水混合,配置得到水相溶液。将复合纳滤膜浸渍于水相溶液中,浸渍5min,取出,再浸渍于油相溶液中,1min后,取出,干燥,得到纳滤膜6-8。
49.表2制备例10-12水相溶液组成反渗透膜制备例制备例13将反渗透膜浸渍于0.1%的naclo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将反渗透膜浸渍于0.06l的0.8g/l的单宁酸溶液,2min,倒掉单宁酸水溶液,再将反渗透膜浸渍于0.06l的0.2g/l的氯化铁水溶液中,充分浸泡20min,倒掉氯化铁水溶液,纯水冲洗。再将反渗透膜浸渍于0.06l的1g/l硝酸银水溶液中,直至膜表面生成agnps后,倒掉硝酸盐银溶液,辊轮径辊,得到反渗透膜。
50.海泡石制备例制备例14将4.72kg四水合硫酸亚铁和7.56kg六水合氯化铁,配置得到总铁浓度为0.7mol/l的混合溶液。将1kg海泡石浸渍于10l混合溶液中,60℃搅拌1h,加入氨水,将ph调节至9,继续搅拌1h,陈化2h,水洗至水洗液为中性,磁分离,固液分离,60℃红安,研磨,过100目筛,得到磁改性海泡石。
51.钢渣制备例制备例15取钢渣,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得到破碎钢渣。将破碎钢渣、铁屑溶于稀盐酸以及稀硝酸中,装入锚式搅拌器的反应器中进行于80℃反应3-4h,得到红褐色液体,陈化24h,得到改性钢渣。
实施例
52.实施例1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脱盐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含镍废水调节池,ph调节池,预沉池、中间水池;所述脱盐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器、超滤水池、纳滤器、纳滤水池、反渗透
器和反渗透水池。
53.所述超滤器使用聚醚砜超滤膜,所述纳滤器使用聚醚砜纳滤膜,所述反渗透器中设有聚醚砜反渗透膜。
54.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含镍废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含镍废水进入ph调节池,加碱调节至ph=5.0-5.5,在预沉池中济宁混凝沉淀,再将上清液输送至中间水池,在中间水池中进行进一步的沉降,得到中间液;s2、脱盐处理:将中间液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中,依次经过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得到滤液,滤液可再次输送至超滤水池中,再次进行纳滤、反渗透,输出至反渗透水池中,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
55.实施例2-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超滤膜1-3,以代替实施例1中的超滤膜,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2-4。
56.实施例5-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纳滤膜1-8,以代替实施例1中的纳滤膜,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5-12。
57.实施例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制备13中的反渗透膜,以代替实施例1中的反渗透膜,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13。
58.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含镍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吸附处理系统,吸附池内填充有吸附剂,吸附剂为海泡石和钢渣。将反渗透池中的废水输送至吸附池中,进行再次吸附,输出上清液,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14。
59.其中,值得说明的是:吸附剂选自海泡石、钢渣、离子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本技术中选用海泡石和钢渣。
60.实施例15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磁改性海泡石,以代替实施例15中的海泡石,作为吸附剂,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15。
61.实施例16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改性钢渣,以代替实施例14中的钢渣,作为吸附剂,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16。
62.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仅包括预处理系统,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17。
63.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脱盐系统中仅包括超滤器,得到经处理后的废水18。
64.性能检测试验(1)废水镍含量检测:按《gb/t11910-1989-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对
处理前后的废水中的镍含量进行检测,记录530nm波长处的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和浓度,并计算镍回收率,废水中总镍初始浓度为1000mg/l;(2)ph值检测:通过ph检测仪检测废水和经处理后的废水的ph值,废水的平均ph值为2;(3)cod检测:采用cod检测仪对废水和经处理后的废水的cod值进行检测,废水的cod值为500mg/l。
65.(4)抗污染检测:选用ha为污染物代表,用来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ha作为污染物浓度为0.2g/l。膜的抗污染性能通过通量恢复率(frr),总通量衰减率(drt),可逆通量衰减率(drr)和不可逆通量衰减率(drir)来评估,测试温度维持在25℃。具体过程如下:预压:将膜在0.5mpa下预压,使得膜的水通量出现稳定状态;测试纯水通量:在0.4mpa的压力下,测量膜在一定时间内渗出液的质量,以通量计算公式得出纯水通量;测试污染物通量:将污染物溶液代替纯水,并在0.4mpa的压力下,测量膜在一定时间内渗出液的质量,计算得出污染物溶液通量;清洗:将被污染的膜用去离子水洗涤30min;测试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在0.4mpa压力下,测量清洗后膜的渗出液质量,计算得出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通量恢复率=清洗后膜的纯水通量/纯水通量
×
100%。
66.表3实施例1-16、对比例1-2性能检测
实施例1-16中经处理后的ph为5.5。
67.对实施例2-13中的纳滤膜、超滤膜以及反渗透膜进行抗ha污染试验,检测纳滤膜、超滤膜以及反渗透膜的通量恢复率均>75.96%。也就是说,污染物在纳滤膜、超滤膜以及反渗透膜上的附着性不佳,减少了对纳滤膜、超滤膜以及反渗透膜的清洗次数,进一步节约
了成本,提高了对废水的净化、回收效果。
68.结合表3性能检测对比可以发现:(1)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中经处理后的废水的镍含量、回收率和cod含量均有所提高,ph值也较为适宜,这说明本技术采用物化-膜法对废水进行处理,维持高回收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脱盐率,反渗透系统的设置,在来水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仍能确保出水水质较为优良,废水处理单元少,减少污泥的产生,全流程可采用自动控制,有效降低了处理成本。
69.(2)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4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2-4中经处理后的废水的镍含量、回收率和cod含量均有所提高,ph值也较为适宜,这说明本技术采用聚乙烯醇与碳纳米管通过基团交联结合,形成具有较多孔隙结构的交织层,降低了超滤膜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增加了超滤膜与污染物之间的极性力排斥效果,并且赋予超滤膜适宜的亲水性,提高超滤膜的抗污染效果。
70.(3)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5-9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5-9中经处理后的废水的镍含量、回收率和cod含量均有所提高,ph值也较为适宜,这说明本技术采用精氨酸与哌嗪的配合,提高了纳滤膜的渗透性以及道南效应,因此纳滤膜对硫酸根的截留率有效提高。优化了精氨酸和哌嗪的添加量,不仅可以维持致密、完整且无缺陷的纳滤膜,还能够增强纳滤膜的亲水效果,降低水的渗透阻力,也就是说,提高了纳滤膜对废水的过滤效果。
71.(4)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10-1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中经处理后的废水的镍含量、回收率和cod含量均有所提高,ph值也较为适宜,这说明本技术将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引入到纳滤膜中,改善了纳滤膜的水通过量以及并使纳滤膜为电负性,提高纳滤膜对硫酸根的截留率。
72.(5)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13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3中经处理后的废水的镍含量、回收率和cod含量均有所提高,ph值也较为适宜,这说明本技术通过单宁酸的还原性将银纳米粒子引入到反渗透膜的中间层中,降低反渗透膜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趋近电中性,通过位阻效应以及能量屏障,降低污染物在反渗透膜上粘附的可能性。并通过银粒子的杀菌作用,提高了反渗透膜的杀菌效果。
73.(6)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4-16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4-16中经处理后的废水的镍含量、回收率和cod含量均有所提高,ph值也较为适宜,这说明本技术通过海泡石、钢渣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够对经反渗透处理中的少量镍离子进行吸附,进一步减少出水中镍离子含量,且采用废弃物进行二次处理,处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7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