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高温热解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5279发布日期:2022-06-21 21:1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油污泥高温热解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含油污泥高温热解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原油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各种脱水罐、储油罐和污油罐等底部自然沉降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称为罐底油泥,含油污泥的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石油是一种含油烃类和少量其他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油泥对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油泥中的石油进入土壤后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油泥易于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粘膜,阻碍植物气孔,影响植物水分吸收、呼吸和光合作用,甚至引起根系的腐烂;油泥进入河流,使水中溶解氧得不到补充,室友本身被微生物降解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油泥中的石油含油多环芳烃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3.国内对油泥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化学提取法、生物降解法和热处理法,热处理法在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较其他方法有很大优势,通过热处理设备处理油泥,能够提高油品质和稳定重金属,目前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常用热空气加热方法,该方法存在热能转化率低、能耗高、温度波动大、严重腐蚀设备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高温热解处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含油污泥高温热解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箱体和第二加热箱体,第一加热箱体和第二加热箱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箱体和第二加热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刮板传动系统,所述第一加热箱体内设置有高温熔盐,所述第二加热箱体内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高温熔盐和电加热板均用于向含油污泥加热,所述第二加热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7.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进行改进,将加热系统分为两部分,第一加热箱体和第二加热箱体,第一加热箱体中采用高温熔盐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体中采用电加热板进行加热,含油污泥首先进入第一加热箱体,通过刮板传动系统驱动含油污泥绕第一加热箱体内部运输一圈,将含油污泥加热到450
°
左右后,进入第二加热箱体,电加热箱体将含油污泥加热到550
°
左右后,从出料口进入下一个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热空气加热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温熔盐与电加热板组合加热的方式,利用高温熔盐预加热到一定温度,通过电加热板再精确加热到指定温度,可以节约加热成本,降低能耗,并提高了加热效率。
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箱体位于第二加热箱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加热箱体的底部与第二加热箱体的顶部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管和出料口位于同一重力方向上。
9.采用该优选的方案,为了保证含油污泥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效果,含油污泥都是从刮板传动系统上方的一端缓慢运动到另一端然后从刮板传动系统的下方返回,保证加热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刮板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靠近所述进料口,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套设有链条,所述链条上均匀设置有数个刮板,所述主动轮连接有驱动电机。
11.优选的,所述链条包括位于主动轮顶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主动轮底部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高温熔盐,第二部分的下方也设置有所述高温熔盐,位于第二部分下方的高温熔盐表面设置有箱体底板,所述箱体底板的一端位于从动轮的下方,箱体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连接管。
12.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板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数个电加热板均匀沿第二加热箱体的外壁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箱体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元件,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和电加热板均连接有同一个控制系统。采用该优选的方案,电加热板与高温箱体之间装有温度感应元件,温度感应元件把温度信号传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电加热板温度进行控制,加热精度可控制在
±
2℃范围内,对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提供了高质量的工艺条件。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进行改进,将加热系统分为两部分,第一加热箱体和第二加热箱体,第一加热箱体中采用高温熔盐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箱体中采用电加热板进行加热,含油污泥首先进入第一加热箱体,通过刮板传动系统驱动含油污泥绕第一加热箱体内部运输一圈,将含油污泥加热到450
°
左右后,进入第二加热箱体,电加热箱体将含油污泥加热到550
°
左右后,从出料口进入下一个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热空气加热的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温熔盐与电加热板组合加热的方式,利用高温熔盐预加热到一定温度,通过电加热板再精确加热到指定温度,可以节约加热成本,降低能耗,并提高了加热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含油污泥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效果,含油污泥都是从刮板传动系统上方的一端缓慢运动到另一端然后从刮板传动系统的下方返回,保证加热效果。电加热板与高温箱体之间装有温度感应元件,温度感应元件把温度信号传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电加热板温度进行控制,加热精度可控制在
±
2℃范围内,对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提供了高质量的工艺条件。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第一加热箱体;2-第二加热箱体;3-刮板传动系统;4-高温熔盐;5-电加热板;6-出料口;7-连接管;8-从动轮;9-主动轮;10-链条;11-箱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1.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2.实施例一:
23.一种含油污泥高温热解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箱体1和第二加热箱体,第一加热箱体1和第二加热箱体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箱体1和第二加热箱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刮板传动系统3,所述第一加热箱体1内设置有高温熔盐4,所述第二加热箱体2内设置有电加热板5,所述高温熔盐4和电加热板5均用于向含油污泥加热,所述第二加热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
24.所述第一加热箱体1位于第二加热箱体2的上方,所述第一加热箱体1的底部与第二加热箱体2的顶部通过连接管7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管7和出料口6位于同一重力方向上。
25.所述刮板传动系统3包括从动轮8和主动轮9,所述从动轮8靠近所述进料口,从动轮8和主动轮9上套设有链条10,所述链条10上均匀设置有数个刮板,所述从动轮8连接有驱动电机。
26.所述链条10包括位于从动轮8顶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从动轮8底部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高温熔盐4,第二部分的下方也设置有所述高温熔盐4,位于第二部分下方的高温熔盐4表面设置有箱体底板1111,所述箱体底板1111的一端位于主动轮9的下方,箱体底板111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连接管7。
27.在上述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油污加热设备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加热箱体,第一加热箱体1为低温加热,其加热介质为高温熔盐4,第二加热箱体2为高温加热,其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板5,第一加热箱体1位于第二加热箱体2的上方,第一加热箱体1的底部通过连接管7与第二加热箱体2的顶部连接,含油污泥首先在第一加热箱体1中加热到450
°
后,然后通过连接g管进入到第二加热箱体2中,加热到550
°
,从第二加热箱体2底部的出料口6离开,第一加热箱体1和第二加热箱体2中,除加热介质(装置)不同,其余结构相同,两者的内部都通过刮板传动系统3驱动含油污泥,刮板传动系统3与现有技术中的刮板传动设备相同,均包括从动轮8和主动轮9,主动轮9上套设链条10,链条10上设置刮板,链条10套设在主动轮9上后,从重力方向上看,位于从动轮8上方的链条10为第一部分,位于从动轮8下方的链条10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高温熔盐4,第二部分的下方即第一加热箱体1的底部也设置有高温熔盐4,且第二部分下方的高温熔盐4表面设置有箱体底板1111。
28.为了保证含油污泥的加热时间及加热效果,含油污泥从左侧进入刮板传动系统3上方,经链条10驱动后,从左侧运动到右侧,掉落在高温熔盐4表面的箱体底板1111上,链条10继续驱动,位于从动轮8下方的刮板,会刮动箱体底板1111上的含油污泥,从第一加热箱体1的右侧往左侧运动,达到连接管7后,掉落至第二加热箱体2的刮板上,在此过程中,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高温熔盐4及位于第一加热箱体1底部的高温熔盐4会持续不断的对含油污泥进行加热;同第一加热箱体1的加热方式,含油污泥从动轮8左侧上方进入后,经链条10驱动从左侧到右侧,掉落在第二加热箱体2的底部,链条10机械驱动,位于从动轮8下方的刮板,会刮动位于第二加热箱体2底部的含油污泥,从第二加热箱体2的右侧往左侧运动,达到出料口6,经出料口6离开,在此过程中,电加热板5会将含油污泥加热到550
°

29.实施例二
30.所述电加热板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数个电加热板5均匀沿第二加热箱体2的外壁设置。
31.所述第二加热箱体2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元件,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和电加热板5均连接有同一个控制系统。
32.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第二加热箱体2中根据含油污泥的处理量,设置多个电加热板5,它们都围绕第二加热箱体2的外壁紧固设置,电加热板5与第二加热箱体2之间还装有温度感应元件,温度感应元件把温度信号传到控制系统对电加热板5温度进行控制,加热精度可控制在
±
2℃范围内,对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提供了高质量的工艺条件。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