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3653发布日期:2022-08-09 21:2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排入自然水体后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为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提高成为必然。
3.目前,针对新建或者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出水排放标准,包括cod
cr
(化学需氧量)、tn(总氮)、nh
3-n(氨氮)和tp(总磷)这4项指标,在新标准之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也变得更为急迫,而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是在原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秉持经济节能效益,优化工艺、技术、设备以及运行参数等条件,增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以满足更高的出水排放标准。
4.现有提标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仍存在能耗高、设备损耗大、污染去除率低、所需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同时,改造后的污水处理设备在生化池出水处容易存在载体局部堵塞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以解决现有的提标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能耗高、设备损耗大、污染去除率低、所需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包括:用于采用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生化池,及用于采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二沉池组,生化池和二沉池组沿反应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相连;生化池内设有用于使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进行反硝化的选择区、用于使污水进行厌氧放磷的厌氧区、用于促进污水的反硝化和有机物分解的缺氧区、用于使污水与添加的载体继续反应的好氧区以及脱气区,选择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脱气区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脱气区还分别与缺氧区及二沉池组的进水端连通,以使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再部分回流至缺氧区重新流动处理,及使其余部分污水进入二沉池组进行沉淀分离。
8.进一步地,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沿反应器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选择区连接于厌氧区的端部,厌氧区通过第一导流墙分隔为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选择区、第一厌氧区及第二厌氧区沿长度方向依次连通;好氧区通过第二导流墙和第三导流墙分隔为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和第三好氧区,且厌氧区、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及第三好氧区沿长度方向弯折连通;脱气区连接于第三好氧区的端部,且第三好氧区与脱气区沿长度方向连通。
9.进一步地,缺氧区内设有用于使污水在其内循环流动的导流墙组,导流墙组包括:
竖直设置且沿缺氧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板导流墙,及用于使污水在直板导流墙的两侧循环流动的两扇弧线导流墙;两扇弧线导流墙竖直设置且分设于直板导流墙的两端,并弧线导流墙的弯曲方向朝向直板导流墙的对应端。
10.进一步地,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内均设有载体;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进水拦截系统,进水拦截系统设置于第一好氧区与缺氧区连通的进水口处,以用于防止载体返流至缺氧区。
11.进一步地,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出水拦截疏导系统;出水拦截疏导系统设置于第二好氧区与第三好氧区连通的出水口处,以用于使载体在第二好氧区和第一好氧区内循环流动,及使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三好氧区外排。
12.进一步地,出水拦截疏导系统包括竖直支设于第二好氧区内的拦截墙,及水平设置于第二好氧区内的隔板,拦截墙、隔板、反应器的前池壁、第二导流墙、第三导流墙及反应器的池底围设出上下依次布设的载体腔和排水腔;拦截墙上开设有连通第二好氧区和排水腔的排水孔,排水孔中设有对出水中的载体进行拦截的拦截器,排水腔还与第三好氧区连通;拦截墙的上端开设有排料槽,排料槽中装设有穿墙泵,以用于将第二好氧区内的污水及载体泵入载体腔,载体腔还与第一好氧区连通。
13.进一步地,拦截器为中空筒状的筒式拦截网,筒式拦截网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壁面的排水小孔。
14.进一步地,二沉池组包括沿反应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二沉池、沿反应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分设于二沉池两端的分配渠和出水总渠、沿反应器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分设于各二沉池两侧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配渠的进水侧与脱气区连通,其相对的出水端分别与各进水渠及缺氧区连通;进水渠与对应的二沉池连通,二沉池的上端与对应侧的出水渠连通,出水渠与出水总渠连通。
15.进一步地,二沉池组还包括分设于各二沉池的至少一侧且与进水渠和出水渠平行的排泥渠;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静压排泥系统,静压排泥系统的进泥端分别与各二沉池连通,其相对的排泥端分别与各排泥渠连通。
16.进一步地,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分设于各二沉池内的刮泥机,以用于将对应的二沉池内沉淀出的泥浆聚拢,以供静压排泥系统外排。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中,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的该种结构布局方式,使其结构紧凑,从而节省大量用地和投资费用,且工艺步骤紧凑,可实现高效去碳、脱氮、除磷,有效提高对cod、nh
3-n、tn、tp的去除率,达到节能、增效、扩容的目的,并且二沉池组内留有一定的污泥处理空间;生化池及二沉池组内,流向设计合理,整体水流缓慢,故而不会出现急速流场的现象,所以也不会出现死角堆积,且采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出水水质,提高冲击负荷,故而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紧张、经费有限、进水波动较大等条件的生活污水厂的提标改造。
1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0、生化池;11、选择区;12、第一厌氧区;13、第二厌氧区;14、缺氧区;15、第一好氧区;16、第二好氧区;17、第三好氧区;18、脱气区;19、第一导流墙;21、第二导流墙; 22、第三导流墙;23、导流墙组;231、直板导流墙;232、弧线导流墙;30、二沉池组;31、二沉池;32、分配渠;33、出水总渠;34、进水渠;35、出水渠;36、排泥渠;40、载体; 50、进水拦截系统;60、出水拦截疏导系统;601、载体腔;602、排水腔;61、拦截墙;62、隔板;63、拦截器;630、排水小孔;64、穿墙泵;70、静压排泥系统;71、排泥套筒阀;80、刮泥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2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包括:用于采用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生化池10,及用于采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二沉池组30,生化池10和二沉池组30沿反应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相连。生化池10内设有用于使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进行反硝化的选择区11、用于使污水进行厌氧放磷的厌氧区、用于促进污水的反硝化和有机物分解的缺氧区14、用于使污水与添加的载体40继续反应的好氧区以及脱气区18,选择区11、厌氧区、缺氧区14、好氧区及脱气区18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脱气区18还分别与缺氧区14及二沉池组30的进水端连通,以使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再部分回流至缺氧区14重新流动处理,及使其余部分污水进入二沉池组30进行沉淀分离。
28.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工作时,污水首先进入选择区11,与回流污泥混合进行反硝化,消除硝酸盐对后续厌氧放磷的不利影响;然后向前流动进入厌氧区进行厌氧放磷;接着继续向前进入缺氧区14,缺氧区14还接纳由脱气区18内回流的混合液,进行反硝化和有机物的分解;好氧区中添加有污水处理用载体40,缺氧区14中的污水继续向前流动进入含有载体40的好氧区继续反应;接着再向前流动进入脱气区18,脱气区18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返流至缺氧区14再进行流动处理,而其余部分污水则进入二沉池组30进行沉淀分离,沉淀分离出的泥浆和清水再由二沉池组30分别向外排出,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
29.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中,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的该种结构布局方式,使其结构紧凑,从而节省大量用地和投资费用,且工艺步骤紧凑,可实现高效去碳、脱氮、除磷,有效提高对cod、nh
3-n、tn、tp的去除率,达到节能、增效、扩容的目的,并且二沉池组30内留有一定的污泥处理空间;生化池10及二沉池组30内,流向设计合理,整体水
流缓慢,故而不会出现急速流场的现象,所以也不会出现死角堆积,且采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出水水质,提高冲击负荷,故而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紧张、经费有限、进水波动较大等条件的生活污水厂的提标改造。
30.可选地,如图1所示,厌氧区、缺氧区14及好氧区沿反应器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选择区11连接于厌氧区的端部,厌氧区通过第一导流墙19分隔为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厌氧区12和第二厌氧区13,选择区11、第一厌氧区12及第二厌氧区13沿长度方向依次连通。好氧区通过第二导流墙21和第三导流墙22分隔为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好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和第三好氧区17,且厌氧区、缺氧区14、第一好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及第三好氧区17沿长度方向弯折连通。脱气区18连接于第三好氧区17的端部,且第三好氧区17 与脱气区18沿长度方向连通。本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选择区11、第一厌氧区12及第二厌氧区13沿长度方向依次连通,厌氧区、缺氧区14、第一好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及第三好氧区17沿长度方向弯折连通,及第三好氧区17与脱气区18沿长度方向连通的该种结构布局方式,使工艺步骤紧凑,实现cod、nh
3-n、tn及tp的高效去除,且显著提升出水水质,提高冲击负荷。本可选方案中,选择区11的长宽比为2:1,厌氧区的长宽比为4:1,缺氧区14的长宽比为3:1,好氧区的长宽比为3:1,二沉池组30的长宽比大于4:1。
31.可选地,如图1所示,缺氧区14内设有用于使污水在其内循环流动的导流墙组23,导流墙组23包括:竖直设置且沿缺氧区1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板导流墙231,及用于使污水在直板导流墙231的两侧循环流动的两扇弧线导流墙232。两扇弧线导流墙232竖直设置且分设于直板导流墙231的两端,并弧线导流墙232的弯曲方向朝向直板导流墙231的对应端。本可选方案中,通过导流墙组23的设置,实现污水在缺氧区14的循环流动,从而极大促进反硝化和有机物的分解,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32.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好氧区15和第二好氧区16内均设有载体40。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进水拦截系统50,进水拦截系统50设置于第一好氧区15与缺氧区14 连通的进水口处,以用于防止载体40返流至缺氧区14。本可选方案中,进水拦截系统50为板式拦截网,用于防止好氧区内的载体40通过进水口进入缺氧区14。
33.可选地,如图1所示,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出水拦截疏导系统60。出水拦截疏导系统60设置于第二好氧区16与第三好氧区17连通的出水口处,以用于使载体40 在第二好氧区16和第一好氧区15内循环流动,及使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三好氧区17外排。本可选方案中,出水拦截疏导系统60一方面用于使第二好氧区16内的污水和载体40返流至第一好氧区15,从而第二好氧区16和第一好氧区15内形成内循环,有效防止载体局部堵塞。
34.本可选方案中,再结合图2所示,出水拦截疏导系统60包括竖直支设于第二好氧区16 内的拦截墙61,及水平设置于第二好氧区16内的隔板62,拦截墙61、隔板62、反应器的前池壁、第二导流墙21、第三导流墙22及反应器的池底围设出上下依次布设的载体腔601和排水腔602。拦截墙61上开设有连通第二好氧区16和排水腔602的排水孔,排水孔中设有对出水中的载体40进行拦截的拦截器63,排水腔602还与第三好氧区17连通。拦截墙61的上端开设有排料槽,排料槽中装设有穿墙泵64,以用于将第二好氧区16内的污水及载体40泵入载体腔601,载体腔601还与第一好氧区15连通。
的排泥套筒阀71进入相应的排泥渠36。
39.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生化池与二沉池合建式反应器还包括分设于各二沉池31内的刮泥机80,以用于将对应的二沉池31内沉淀出的泥浆聚拢,以供静压排泥系统70外排。本可选方案中,刮泥机80为非金属链条刮泥机,将污泥刮至底部,再通过静压排泥系统70进行收集,采用排泥套筒阀71排至排泥渠36并进行后续的处理。本实用新型的非金属链条刮泥机,其长度可达到100m,刮泥能力强,刮板的移动速度慢,对污水扰动小,有利于泥砂沉淀;刮板在池中作连续的直线运动,不必往返换向,因而不需要行程开关;刮泥机的驱动装置设在池顶的平台上,配电及维修都很简便;不需要另加机构可同时兼作撇渣机,且系统中无重结构部件及支撑件,系统能源消耗低。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