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5554发布日期:2022-10-12 00:44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氨塔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


背景技术:

2.在煤焦化生产工艺中,蒸氨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一般采用蒸氨塔进行蒸氨,蒸氨塔采用水蒸气进行传质传热,从而使氨气逐渐从循环水中释放出来,最后在塔顶得到氨蒸汽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在塔底得到较纯净的循环。
3.蒸氨塔在对内部中端的废水液体加热时,废水传输至加热端受热后并向下掉落至塔内下端,且容易与原先的废液相融合,其并可降低了废液的氨气的密度和减慢了对废液的处理速率,并容易在废液中残留部分氨气。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该装置包括主体、出气口、控制器、电源线、电加热棒、喷管、入液管和隔离组件,所述主体顶部连接有出气口,所述主体前端面设有控制器,所述主体背端设有电源线,所述主体内上端连接有电加热棒,所述主体左侧面上端设有喷管,所述主体左侧面下端与入液管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组件与主体内下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组件包括第一接收槽、承接板、复位弹簧、压力传感器、传输组件、第二接收槽、搅拌组件、调节组件、水泵、传输管、电磁弹簧、堵塞板和弹簧,所述主体内下部右左两端通过一隔板分隔成第一接收槽和第二接收槽,所述第一接收槽内侧面与承接板滑动连接,所述承接板底部与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接收槽底端和右上端侧面均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传输组件与承接板内下端相连接,所述搅拌组件与主体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第一接收槽和第二接收槽中间的隔板上端相连接,所述水泵与第二接收槽内下端螺栓连接,所述水泵右端进水口与传输管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内下端连接有电磁弹簧,所述电磁弹簧与堵塞板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堵塞板下端侧面连接有弹簧。
6.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外壳、输出电机、不完全齿轮、齿圈、齿板、辅助齿轮和搅拌辊,所述外壳与主体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电机与外壳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输出电机输出轴与不完全齿轮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不完全齿轮与齿圈内侧面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与第二接收槽内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齿轮圆心处与搅拌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板右端与辅助齿轮相啮合。
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卡和齿条、转动调节板和卡和齿轮,所述电动推杆与第一接收槽和第二接收槽中间的隔板内上端相连接,所述电动推杆顶部与卡和齿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板与隔板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板与卡和齿轮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卡和齿条上端与卡和齿轮相啮合。
8.优选的,所述传输管设有两个分流管,并且两个分流管分别与第一接收槽和第二
接收槽内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传输管与电磁弹簧的接触端呈回形结构,且电磁弹簧设于回形结构的内中端处。
10.优选的,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接收框、水轮、传输带、辅助电机和软管,所述接收框上端与承接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收框内上端与水轮转动连接,所述水轮左端与传输带上端侧面传动连接,所述辅助电机与接收框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辅助电机输出轴与传输带下端侧面传动连接,所述软管与接收框底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收槽和第二接收槽两者的长度相同,并且转动调节板与主体内侧面紧密接触。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收槽内下端自左向右呈等距连接有搅拌辊。
13.优选的,所述搅拌辊材质为不锈钢。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5.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通过设置了隔离组件在主体内下端,第一接收槽和第二接收槽通过上端的调节组件内的转动调节板的辅助,可避免经过电加热棒加工的液体向下掉落至与下方未加工的液体相混合,并可保持或提高整体液体内氨气的溶剂与溶液的比例,提高喷管传输出一定量溶液内含有的氨气和提高对氨气的加工速率,并可通过压力传感器、电磁弹簧和堵塞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第一接收槽和第二接收槽内的液体分别被水泵抽取向上传输,便于对液体的连续形加工,避免液体内残留有部分氨气,提高蒸氨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通过设置了搅拌组件在主体侧面,搅拌辊左右往复转动,便于对第二接收槽内的液体起到搅拌效果,提高液体内溶质与溶剂的混合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通过设置了传输组件在承接板内,水轮并可带动上端的液体传输至接收框内下端,即可使液体传输至软管内部中,便于对加工过程中对液体的抽取和对后续液体的检测。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堵塞板与传输管内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其中:主体-1、出气口-2、控制器-3、电源线-4、电加热棒-5、喷管-6、入液管-7、隔离组件-8、第一接收槽-81、承接板-82、复位弹簧-83、压力传感器-84、传输组件-85、第二接收槽-86、搅拌组件-87、调节组件-88、水泵-89、传输管-810、电磁弹簧-811、堵塞板-812、弹簧-813、外壳-871、输出电机-872、不完全齿轮-873、齿圈-874、齿板-875、辅助齿轮-876、搅
拌辊-877、电动推杆-881、卡和齿条-882、转动调节板-883、卡和齿轮-884、接收框-851、水轮-852、传输带-583、辅助电机-854、软管-855。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包括主体1、出气口2、控制器3、电源线4、电加热棒5、喷管6、入液管7和隔离组件8,主体1顶部连接有出气口2,主体1前端面设有控制器3,主体1背端设有电源线4,主体1内上端连接有电加热棒5,主体1左侧面上端设有喷管6,主体1左侧面下端与入液管7固定连接,隔离组件8与主体1内下端相连接,,上下两端的压力传感器84和电动推杆881、电磁弹簧811、水泵89、输出电机872和辅助电机854均与控制器3内的plc控制器电连接,便于对其各个部件的控制。
28.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隔离组件8包括第一接收槽81、承接板82、复位弹簧83、压力传感器84、传输组件85、第二接收槽86、搅拌组件87、调节组件88、水泵89、传输管810、电磁弹簧811、堵塞板812和弹簧813,主体1内下部右左两端通过一隔板分隔成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便于对喷管6传输加热后的液体分开存放,提高加工效果,第一接收槽81内侧面与承接板82滑动连接,承接板82底部与复位弹簧83相连接,第一接收槽81底端和右上端侧面均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4,可使第一接收槽81内的液体量多时控制水泵89通过传输管810抽取第一接收槽81内部中的液体,传输组件85与承接板82内下端相连接,便于对加工过程中对液体的抽取便于后续的检查,搅拌组件87与主体1侧面固定连接,可起到对液体的搅拌,提高其内部中溶质的混合效果,调节组件88与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中间的隔板上端相连接,水泵89与第二接收槽86内下端螺栓连接,可抽取内部中的液体,水泵89左端的出水管与喷管6下端相贯通,便于将液体传输至喷管6内部中,水泵89右端进水口与传输管810固定连接,传输管810内下端连接有电磁弹簧811,可提供推力给堵塞板812,便于堵塞板812的移动调节位置,电磁弹簧811与堵塞板812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堵塞板812下端侧面连接有弹簧813,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两者的长度相同,并且转动调节板883与主体1内侧面紧密接触,便于转动调节板883对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两者顶部的调节固定,第二接收槽86内下端自左向右呈等距连接有搅拌辊877,提高对液体的搅拌效果,传输管810与电磁弹簧811的接触端呈回形结构,且电磁弹簧811设于回形结构的内中端处,便于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内的液体通过该回形结构传输至水泵89内,传输管810设有两个分流管,并且两个分流管分别与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内相连接。
29.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搅拌组件87包括外壳871、输出电机872、不完全齿轮873、齿圈874、齿板875、辅助齿轮876和搅拌辊877,外壳871与主体1侧面固定连接,提供安装空间,输出电机872与外壳871内底部螺栓连接,提供动力源,输出电机872输出轴与不完全齿轮873圆心处固定连接,不完全齿轮873与齿圈874内侧面相啮合,可带动齿圈874左右往复移动,辅助齿轮876与第二接收槽86内转动连接,辅助
齿轮876圆心处与搅拌辊877下端固定连接,可带动搅拌棍877转动对液体起到搅拌效果,齿板875右端与辅助齿轮876相啮合。
30.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调节组件88包括电动推杆881、卡和齿条882、转动调节板883和卡和齿轮884,电动推杆881与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中间的隔板内上端相连接,可提供调节的动力,电动推杆881顶部与卡和齿条882下端固定连接,可带动卡和齿条882移动调节高度,转动调节板883与隔板上端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板883与卡和齿轮884圆心处固定连接,转动调节板883可通过卡和齿轮884与卡和齿条882相啮合并被带动转动,卡和齿条882上端与卡和齿轮884相啮合。
31.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传输组件85包括接收框851、水轮852、传输带583、辅助电机854和软管855,接收框851上端与承接板82侧面固定连接,接收框851内上端与水轮852转动连接,提供安装空间,水轮852左端与传输带583上端侧面传动连接,辅助电机854与接收框851侧面固定连接,提供动力源,便于带动水轮852转动,辅助电机854输出轴与传输带583下端侧面传动连接,软管855与接收框851底端固定连接。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其工作原理如下;
33.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设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既可为本设备工作提供所需的电能;
34.第二,在蒸氨的过程中,可将液体通过入液管7添加进第二接收槽86内部中,然后开启电加热棒5和水泵89,水泵89并可通过传输管810上端抽取液体进入水泵89内部中,并向喷管6端传输液体与电加热棒5接触后其内部中的氨气并可受热向上端传输,出气口2并可与外部的抽吸机相连接,便于抽取氨气;
35.第三,并可启动外壳871内的输出电机872,输出电机872并可施加动力给不完全齿轮873,即可使不完全齿轮873通过齿圈874带动齿板875左右往复移动,齿板875并可施加啮合力给辅助齿轮876并带动搅拌辊877左右往复转动,便于对第二接收槽86内的液体起到搅拌效果,提高液体内溶质与溶剂的混合效果;
36.第四,第二接收槽86内部中的液体被抽取向上传输后掉落至转动调节板883侧面,并可顺着转动调节板883向下滑落至第一接收槽81上,且与第一接收槽81内下端的承接板82接触,承接板82通过下端的复位弹簧83来承受液体整体的重量,并可使承接板82向下移动,承接板82右上端与压力传感器84的接触消失,且当第二接收槽86内的液体大体被抽取完,并向第一接收槽81内传输,使承接板82底部与第一接收槽81内下端的压力传感器84接触,即可使压力传感器84传输信号给控制器3,控制器3并可控制电磁弹簧811通电运作,即可使电磁弹簧811施加拉力带动堵塞板812向左端移动,并将传输管810上端堵塞闭合,即可使水泵89抽取第一接收槽81内的液体,弹簧813可辅助电磁弹簧811失去电力时,带动堵塞板812向右端移动调节;
37.第五,电磁弹簧811在通电的同时并可控制电动推杆881运作,电动推杆881即可带动卡和齿条882向下移动,卡和齿条882并可施加啮合力给卡和齿轮884,即可使卡和齿轮884带动转动调节板883向右端转动,即可使转动调节板883将第一接收槽81上端堵塞闭合,第二接收槽86上方并可展开接收第一接收槽81内向上传输的液体,并可使未加工的液体与经过加工的液体区分开来,避免经过电加热棒5加工的液体向下掉落与下方液体相混合,并
可提高整体液体内氨气的溶剂与溶液的比例,提高喷管6传输出一定量溶液内含有的氨气和提高对氨气的加工速率;
38.第六,并可启动接收框851内的辅助电机854通过传输带583带动水轮852转动,水轮852并可带动上端的液体传输至接收框851内下端,即可使液体传输至软管855内部中,便于对加工过程中对液体的抽取和对后续液体的检测。
3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用于煤气回收过程中的蒸氨塔,通过设置了隔离组件8在主体1内下端,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通过上端的调节组件88内的转动调节板883的辅助,可避免经过电加热棒5加工的液体向下掉落至与下方未加工的液体相混合,并可保持或提高整体液体内氨气的溶剂与溶液的比例,提高喷管6传输出一定量溶液内含有的氨气和提高对氨气的加工速率,并可通过压力传感器84、电磁弹簧811和堵塞板812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第一接收槽81和第二接收槽86内的液体分别被水泵89抽取向上传输,便于对液体的连续形加工,避免液体内残留有部分氨气,提高蒸氨效果;通过设置了搅拌组件87在主体1侧面,搅拌辊877左右往复转动,便于对第二接收槽86内的液体起到搅拌效果,提高液体内溶质与溶剂的混合效果;通过设置了传输组件85在承接板82内,水轮852并可带动上端的液体传输至接收框851内下端,即可使液体传输至软管855内部中,便于对加工过程中对液体的抽取和对后续液体的检测。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4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