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2435发布日期:2022-08-03 14:2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cn201410079077.2公开了一种强化内源营养盐控释的底泥修复曝气装置,包括导流罩;设置在导流罩内的潜水泵、文丘里管、吸气管和至少两个气水排管;和设置在导流罩外的控制柜;文丘里管的一端与潜水泵连通;吸气管与文丘里管连通,并向上延伸至导流罩外;气水排管与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气水排管对称地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另一端,并向两侧伸展构成机翼状结构;控制柜与潜水泵通过电缆连接。该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曝气方法,能够根据水动力特性及其动态变化优化调控曝气过程,促使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合理分布,实现内源营养盐的有效控释;
3.采用该实用新型虽然可以解决底泥扰动悬浮致上覆水浑浊、曝气设备堵塞及噪音的影响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采用的是通过曝气的方式,改善污泥的水界面的含氧量,可使底泥在局部范围内大量扬起并悬浮在水体中,促使内源污染物的快速释放,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泥水界面的氧含量和缺氧微环境分布这一矛盾平衡来控制内源氮的硝化-反硝化和内源磷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耦合过程。在保持上覆水d0含量一致的条件下,曝气产生的泥水界面扰动对于不同的曝气装置及布置均会有所不同,其直接影响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分布,进而影响内源营养盐的迁移和转化,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曝气,由于其需要对底泥进行局部范围内扬起,因此,往往需要单独设置一机构对底泥进行扰动,而对于水域较深的地方,该扰动机构的体积也相对较大,对于其安装、拆卸以及携带均不方便;
4.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包括漂浮体、软管和第一管,其中:
7.漂浮体,可在水域内漂浮,其内设有空腔,此外,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和空腔相互连通;
8.第一管,一端穿过漂浮体的顶部并位于空腔内,另一端位于漂浮体外,此外,第一管与漂浮体活动密封连接;
9.软管,可拆卸式的与漂浮体固定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一管与漂浮体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第一管与漂浮体之间螺纹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位于漂浮体外的第一管上固定设有第一板,第一板和漂浮体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第一板的底部固定设有圆环,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设有挂钩,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在漂浮体上,弹性件的另一端通过挂钩挂接在圆环上。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第一板和第一管之间采用一体成型固定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漂浮体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卡箍,软管穿过卡箍。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卡箍固定设置在漂浮体的底部。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25.(一)通过设置软管,然后将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与软管相互连通,因而,当软管的另一端放入到待处理的水域中时,当曝气发生装置内的富氧气体通过软管并流出后,软管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摆动,该摆动会使得底泥上方的水界面不在是原有形式的层流状态,而变成紊流的状态,部分底泥从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从而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专门设置一个机械的扰动装置从而进行底泥的扰动,即此处无需再设置扰动装置;
26.此外,由于软管的摆动是不规则且无规律的摆动,有时候会出现软管在摆动的过程中直接插入到底泥内,经过一定的时效后,会出现底泥堵塞软管的情况发生,最终,影响到底泥内的总磷处理,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设置漂浮体和第一管,当将该漂浮体放入到水中后,水顺着通孔进入到空腔内,空腔内的水埋没至第一管的端口以上时,空腔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第一管和漂浮体活动密封连接),此时,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驱动漂浮体向下运动,即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的漂浮体相对稳定的设置在水体上,一般的外力无法驱动其向下运动(此处具体指得是软管的摆动力),而软管又与漂浮体固定连接,软管又具有不规则的运动趋势,而漂浮体又是平稳的设置在水体上,因此,软管在漂浮体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其规则的运动,即此时,漂浮体仅能在一个水平面上摆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软管插入底泥堵塞软管的情况发生。
27.(二)为了实现(一)的设计意图,使得第一管和漂浮体之间活动密封连接,从而保证空腔内能够储存高压气体,给出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实现:
28.(1)第一管和漂浮体之间采用滑动密封的方式连接,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理解为活塞和活塞杆的连接方式,采用此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密封存储高压气体,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第一管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管的端面伸出空腔内的水面,进而使得空腔和外界空气连通,最终达不到存储密封高压气体的目的。
29.(2)第一管和漂浮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采用此种连接方式虽然也可以实现密封存储高压气体,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样容易出现,第一管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移动,使得第一管的端面伸出空腔内的水面,进而使得空腔和外界空气连通,最终达不到存储密封高压气体的目的,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设置弹性件,此处的弹性件
起到给漂浮体和第一管之间施加一预紧力,从而防止第一管和漂浮体之间出现螺纹松动,如此,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空腔内水面的问题。
30.综合上述方案(1)和方案(2)可知,方案(2)显然优于方案(1),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选方案(2)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31.(三)在上述(二)的第(2)个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稳定密封空腔内的高压气体的目的,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弹性件给第一管和漂浮体施加预紧力,若弹性件和第一管和漂浮体固定连接,则不便于第一管的拧动调节,为了方便第一管的拧动调节且当其调节完成后,也可便于弹性件施加预紧力,通过设置圆环和挂钩来解决此种问题,具体而言,当需要旋转第一管时,将弹性件上的挂钩脱离圆环,旋转第一管,当第一管旋转到位后,将弹性件上的挂钩挂在圆环上,如此,便可实现方便第一管的调节以及后续的保证弹性件的预紧力的施加。
32.(四)在上述(三)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方便第一管的调节以及后续的保证弹性件的预紧力的施加,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弹性件始终通过第一板给予第一管一弹性预紧力,因此,若第一板和第一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则会出现第一板和第一管连接断裂的情况,最终使得第一管和漂浮体之间的螺纹连接出现松动,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将第一板和第一管采用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固定连接,从而增强第一板和第一管的连接强度,最终使得第一管和漂浮体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定。
33.(五)在上述(一)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软管在一水平面上扰动底泥的目的,但是该装置的通用性不强,不能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水域的底泥的处理,即保证软管的自由端距离底泥的高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为了解决此种技术问题,通过设置卡箍,通过卡箍卡接软管的不同的位置,从而调节软管的自由端距离底泥的高度,进而可以使得该装置应用于不同的水域的底泥的处理。
34.(六)在上述(五)的实施方案中,虽然可以实现装置的通用性,但是在底泥的总磷的清理过程中,软管内通入的是气泡,而软管在水域中又具有摆动的运动,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软管和漂浮体碰撞干涉的问题,从而导致软管内的气泡的破裂,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将卡箍设置在漂浮体的底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软管和漂浮体发生碰撞干涉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的示意图。
36.图中:1、漂浮体;11、空腔;12、通孔;2、软管;3、第一管;4、第一板;5、弹性件;6、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实施例1: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漂浮体1、软管2和第一管3,其中:
43.漂浮体1,可在水域内漂浮,其内设有空腔11,此外,底部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和空腔11相互连通。
44.第一管3,一端穿过漂浮体1的顶部并位于空腔11内,另一端位于漂浮体1外,此外,第一管3与漂浮体1活动密封连接。
45.软管2,可拆卸式的与漂浮体1固定连接。
46.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47.通过设置软管2,然后将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与软管2相互连通,因而,当软管2的另一端放入到待处理的水域中时,当曝气发生装置内的富氧气体通过软管2并流出后,软管2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摆动,该摆动会使得底泥上方的水界面不在是原有形式的层流状态,而变成紊流的状态,部分底泥从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从而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专门设置一个机械的扰动装置从而进行底泥的扰动,即此处无需再设置扰动装置;
48.此外,由于软管2的摆动是不规则且无规律的摆动,有时候会出现软管2在摆动的过程中直接插入到底泥内,经过一定的时效后,会出现底泥堵塞软管2的情况发生,最终,影响到底泥内的总磷处理,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设置漂浮体1和第一管3,当将该漂浮体1放入到水中后,水顺着通孔12进入到空腔11内,空腔11内的水埋没至第一管3的端口以上时,空腔11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第一管3和漂浮体1活动密封连接),此时,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驱动漂浮体1向下运动,即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的漂浮体1相对稳定的设置在水体上,一般的外力无法驱动其向下运动(此处具体指得是软管2的摆动力),而软管2又与漂浮体1固定连接,软管2又具有不规则的运动趋势,而漂浮体1又是平稳的设置在水体上,因此,软管2在漂浮体1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其规则的运动,即此时,漂浮体1仅能在一个水平面上摆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软管2插入底泥堵塞软管2的情况发生。
49.实施例2:
50.为了实现实施例1的设计意图,使得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活动密封连接,从而保证空腔11内能够储存高压气体,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51.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第一管3与漂浮体1之间滑动密封连接。
52.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53.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采用滑动密封的方式连接,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理解为活塞和活塞杆的连接方式,采用此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密封存储高压气体,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第一管3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管3的端面伸出空腔11内的水面,进而使得空腔11和外界空气连通,最终达不到存储密封高压气体的目的。
54.实施例3:
55.为了实现实施例1的设计意图,使得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活动密封连接,从而保证空腔11内能够储存高压气体,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56.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第一管3与漂浮体1之间螺纹连接,位于漂浮体1外的第一管3上固定设有第一板4,第一板4和漂浮体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5(具体而言为压缩弹簧)。
5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58.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采用此种连接方式虽然也可以实现密封存储高压气体,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样容易出现,第一管3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转移动,使得第一管3的端面伸出空腔11内的水面,进而使得空腔11和外界空气连通,最终达不到存储密封高压气体的目的,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设置弹性件5,此处的弹性件5起到给漂浮体1和第一管3之间施加一预紧力,从而防止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出现螺纹松动,如此,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管3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空腔11内水面的问题。
59.综合上述方案2和方案3可知,方案3显然优于方案2,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选方案3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60.实施例4:
61.在上述实施例3中,虽然能够实现稳定密封空腔11内的高压气体的目的,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弹性件5给第一管3和漂浮体1施加预紧力,若弹性件5和第一管3和漂浮体1固定连接,则不便于第一管3的拧动调节,为了方便第一管3的拧动调节且当其调节完成后,也可便于弹性件5施加预紧力,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62.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第一板4的底部固定设有圆环,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设有挂钩,弹性件5一端固定连接在漂浮体1上,弹性件5的另一端通过挂钩挂接在圆环上。
6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64.通过设置圆环和挂钩来解决此种问题,具体而言,当需要旋转第一管3时,将弹性件5上的挂钩脱离圆环,旋转第一管3,当第一管3旋转到位后,将弹性件5上的挂钩挂在圆环上,如此,便可实现方便第一管3的调节以及后续的保证弹性件5的预紧力的施加。
65.实施例5:
66.在上述实施例4中,虽然能够实现方便第一管3的调节以及后续的保证弹性件5的预紧力的施加,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弹性件5始终通过第一板4给予第一管3一弹性预紧力,因此,若第一板4和第一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则会出现第一板4和第一管3连接断裂的情况,最终使得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的螺纹连接出现松动,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67.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第一板4和第一管3之间采用一体成型固定连接。
6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69.通过将第一板4和第一管3采用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固定连接,从而增强第一板4
和第一管3的连接强度,最终使得第一管3和漂浮体1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定。
70.实施例6:
71.在上述实施例1中,虽然能够实现软管2在一水平面上扰动底泥的目的,但是该装置的通用性不强,不能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水域的底泥的处理,即保证软管2的自由端距离底泥的高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为了解决此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72.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漂浮体1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卡箍6,软管2穿过卡箍6。
7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74.通过设置卡箍6,通过卡箍6卡接软管2的不同的位置,从而调节软管2的自由端距离底泥的高度,进而可以使得该装置应用于不同的水域的底泥的处理。
75.实施例7:
76.在上述实施例6中,虽然可以实现装置的通用性,但是在底泥的总磷的清理过程中,软管2内通入的是气泡,而软管2在水域中又具有摆动的运动,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软管2和漂浮体1碰撞干涉的问题,从而导致软管2内的气泡的破裂,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
77.一种软管2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卡箍6固定设置在漂浮体1的底部。
7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79.通过将卡箍6设置在漂浮体1的底部,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软管2和漂浮体1发生碰撞干涉的情况发生。
80.实施例8:
81.在没有技术冲突的前提下,还包括实施例1-7中任意的排列组合。
8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