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模具表面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1287发布日期:2022-09-21 00:5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模具表面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清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模具表面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精密模具清洗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生产工艺过程,是减少故障、提高一次性合格率的重要手段,是延长产品寿命周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在对模具进行使用时,精密模具表面容易存有水溶类、环境类、油脂类等污染物。
3.这些污染物如果不及时清洗干净为了,会对精密模具的使用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在对精密模具进行清洗时,一般为人工手持高压水喷枪进行清洗,在对喷头进行调整的同时,还需要手动对模具进行翻转,清洗操作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密模具表面护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作台、底部支撑移动部、控制装置、进模平台、模具位置调节结构、清洗仓、水箱、安装架、传送轴、底部清洗部、风泵、右侧倾斜板、风头、回收结构、转向结构、凹槽和传动结构安装盒,工作台下方设置底部支撑移动部,对整个工作台进行稳定放置和移动,具体的,包括可升降底座、连接杆和可自锁万向轮,工作台四角底部安装可升降底座,其升降过程由推杆实现,工作台下方固定有连接杆并在其底面设置可自锁万向轮,工作台上安装控制装置,用以控制各类电器元件,工作台左侧固定有进模平台,将模具放在此处,并通过进模平台上设置的模具位置调节结构对其放置位置进行调节,使其规整放置,工作台上设置清洗仓,其上方设置水箱并在其下固定安装架,安装架呈伞状并在其倾斜面设置有喷水头,提供两个倾斜向下方向的喷水操作,工作台之间设置了传送轴,并在传送轴之间设置底部清洗部,对模具进行传送的同时对其底面进行清刷,清洗仓上安装风泵为清洗仓右侧设置的右侧倾斜板内斜面的风头供风,在模具即将离开清洗仓时吹去其表面的附着的大面积水,工作台下方设置有回收结构,对清洗用水进行回收,清洗仓中设置有转向结构,使得模具到达此位置时放置方向发展转换,工作台右侧出口处开有凹槽,在其中放置海绵体,在模具清洗后移动而出时对其底面及侧面流下的水进行回收,工作台前侧设置传动结构安装盒,其中安装传动结构对传送轴和底部清洗部进行驱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模具位置调节结构包括双向丝杠、双向丝杠电机、挡板、内侧滑轮、铰接部和弹性板,进模平台上开有槽并在其中安装由双向丝杠电机驱动的双向丝杠,挡板与双向丝杠配合安装,挡板内侧壁设置有内侧滑轮,模具向清洗仓移动减小侧壁的摩擦,挡板右端通过铰接部安装弹性板,铰接部中设置有扭簧,当模具在清洗仓进行转向时可顺利转向并提供缓冲避免撞击清洗仓侧壁造成损害。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部清洗部包括清刷轴、喷水轴、清扫刷和喷头,工作台之间的传送轴之间设置有清刷轴和喷水轴,清刷轴上均匀分布清扫刷,喷水轴上均匀分布喷头,传送轴、清刷轴和喷水轴通过传动结构进行转动,具体的转动方式为传送
轴正转,而清刷轴和喷水轴反转,提高清洗效果,传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链条、第二齿轮、从动齿轮、第三齿轮和第二链条,驱动电机对第一齿轮进行驱动,第一齿轮设置为三个并由第一链条同步转动,第一齿轮内侧同轴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转动安装在传动结构安装盒的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和第三齿轮通过第二链条同步转动,第二齿轮内端安装传送轴,第三齿轮内端分别安装清刷轴和喷水轴,由链条、齿轮以及同轴连接的方式实现上述传送轴正转,而清刷轴和喷水轴反转的工作过程。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回收结构包括回收盒、起降杆和平板,连接杆上安装起降杆,其端部安装平板,回收盒通过平板进行放置,对清洗用水进行回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向结构包括侧壁轨道、齿板、球端和齿板驱动电机,清洗仓侧壁设置有侧壁轨道,齿板放置于侧壁轨道,齿板伸于清洗仓中的端部设置球端,齿板驱动电机安装在侧壁轨道,其输出端设置齿轮与齿板啮合,在齿板驱动电机的启动下齿板伸入清洗仓,为模具的一侧提供阻力,然而其仍处于向右移动的状态,在其一侧受到阻隔的情形下发生转动以此使得模具产生转动,有助于清洗的完全性。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可升降底座、连接杆、可自锁万向轮对工作台进行稳定放置并在需要对其进行转移时方便对其移动;通过清洗仓上部伞状设置的安装架以及水箱喷水头对模具进行顶面和左右侧壁的清洗,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侧壁轨道、齿板、球端、齿板驱动电机提供阻力使得模具在清洗仓中发生转动,对原本处于前后的侧壁转动后进行清洗保证清洗的全面性并且此结构简单易行;通过传送轴、清刷轴、喷水轴、清扫刷、喷头对模具进行移动的同时对其底面进行清刷,并在传动结构的驱动下使得传送轴和清刷轴与喷水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工作台1、可升降底座101、连接杆102、可自锁万向轮103、控制装置104、进模平台2、双向丝杠3、双向丝杠电机4、挡板5、内侧滑轮 6、铰接部7、弹性板8、清洗仓9、侧壁轨道91、齿板92、球端93、齿板驱动电机94、水箱10、安装架11、传送轴12、清刷轴13、喷水轴14、清扫刷 15、喷头16、风泵17、右侧倾斜板18、风头181、回收盒19、起降杆20、平板21、凹槽22、传动结构安装盒23、驱动电机231、第一齿轮232、第一链条 233、第二齿轮234、从动齿轮235、第三齿轮236、第二链条237。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
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密模具表面护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作台1、底部支撑移动部、控制装置104、进模平台 2、模具位置调节结构、清洗仓9、水箱10、安装架11、传送轴12、底部清洗部、风泵17、右侧倾斜板18、风头181、回收结构、转向结构、凹槽22和传动结构安装盒23,工作台1下方设置底部支撑移动部,具体的,底部支撑移动部包括可升降底座101、连接杆102和可自锁万向轮103,工作台1四角底部安装可升
降底座101,其升降过程由推杆实现,工作台1下方固定有连接杆 102并在其底面设置可自锁万向轮103,工作台1上安装控制装置104,工作台 1左侧固定有进模平台2,进模平台2上设置模具位置调节结构,工作台1上设置清洗仓9,清洗仓9上方设置水箱10并在其下固定安装架11,安装架11 呈伞状并在其倾斜面设置有喷水头,工作台1之间设置了传送轴12,并在传送轴12之间设置底部清洗部,清洗仓9上安装风泵17为清洗仓9右侧设置的右侧倾斜板18内斜面的风头181供风,工作台1下方设置有回收结构,清洗仓9 中设置有转向结构,工作台1右侧出口处开有凹槽22,在其中放置海绵体,工作台1前侧设置传动结构安装盒23,其中安装传动结构对传送轴12和底部清洗部进行驱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模平台2上开有槽并在其中安装由双向丝杠电机4驱动的双向丝杠3,挡板5与双向丝杠3配合安装,挡板 5内侧壁设置有内侧滑轮6,挡板5右端通过铰接部7安装弹性板8,铰接部7 中设置有扭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清刷轴13上均匀分布清扫刷 15,喷水轴14上均匀分布喷头16,传送轴12、清刷轴13和喷水轴14通过传动结构进行转动,对传送轴12、清刷轴13和喷水轴14进行驱动的传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231、第一齿轮232、第一链条233、第二齿轮234、从动齿轮 235、第三齿轮236和第二链条237,驱动电机231对第一齿轮232进行驱动,第一齿轮232设置为三个并由第一链条233同步转动,第一齿轮232内侧同轴安装第二齿轮234,第二齿轮234与转动安装在传动结构安装盒23的从动齿轮 235啮合,从动齿轮235和第三齿轮236通过第二链条237同步转动,第二齿轮234内端安装传送轴12,第三齿轮236内端分别安装清刷轴13和喷水轴 14。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102上安装起降杆20,其端部安装平板21,回收盒19通过平板21进行放置。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清洗仓9侧壁设置有侧壁轨道 91,齿板92放置于侧壁轨道91,齿板92伸于清洗仓9中的端部设置球端 93,齿板驱动电机94安装在侧壁轨道91,其输出端设置齿轮与齿板92啮合。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模具放在进模平台2上通过双向丝杠电机4驱动双向丝杠3带动挡板5向内移动对模具位置进行调整,向有推动至传送轴12在驱动电机231的作用下各个传送轴12同时正转使得模具向清洗仓 9内移动,并且经过第二齿轮234、从动齿轮235的啮合以及第三齿轮236、第二链条237的传动作用下带动各个清刷轴13、喷水轴14反转,提高清刷清洗效果,其中喷水轴14的供水管道与其位于传动结构安装盒23的空心轴端部中心转动安装,保证正常供水,根据模具尺寸开启齿板驱动电机94伸入齿板 92,给移动中的模具提供一侧的阻力,使其发生转动,对原本的前后侧面转动至左右侧面位置进行清洗保证清洗的全面性并且此结构简单易行,完成清洗后的模具在移动出清洗仓9时通过风头181初步除水并移动至凹槽22中放置的海绵垫上进行进一步吸水。
2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22.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3.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