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9279发布日期:2022-09-03 04:1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污泥脱水分离处理和处理泥饼是目前工厂对污泥处理的一个难题。
3.许多工厂将污泥集中收集后直接置于太阳下暴晒烘干,此过程耗时久且泥饼中含固率较低(即含水率较高),且污泥中可能会含有化学物质(一般污泥中的化学物质都溶解在污水中),若直接暴晒会造成空气污染。
4.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6.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过滤室和沉淀室,所述过滤室和沉淀室均倾斜设置,且所述过滤室和沉淀室的一侧设有观察口,所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储水室,所述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储水室通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划分,所述沉淀室一侧设有出泥口和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挡板和出水口,所述挡板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设有手轮,所述手轮通过转动控制挡板上下移动,所述挡板与出水口配合设置。
7.所述第一过滤室和沉淀室之间设有第一排泥管,所述第一排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过滤室和沉淀室之间设有第二排泥管,所述第二排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储水室一侧设有第一排水管,将污泥经过两次过滤,使其过滤的更加充分,过滤下来的泥浆再通过阀门掉落到沉淀室内。
8.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板上设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小于第一过滤孔,污泥通过两种大小不同的过滤孔,将泥浆阻挡在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内,过滤出来的液体进入储水室。
9.所述出水口一侧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与出水口配合设置,设置导水槽是为了将沉淀室内的液体导向进入第二排水管。
10.所述导水槽上方设有挡雨板,防止雨水掉落到导水槽内。
11.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集水箱,所述导水槽一侧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均与集水箱相通,将储水室过滤出来的液体和沉淀室分层出来的液体共同通入集水箱,便于后续处理操作。
12.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四阀门,用于控制通入集水箱的水量。
13.所述集水箱底部设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上设有第五阀门,用于将集水箱内经过处理后的液体排出集水箱。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污泥导入第一过滤室后,由于过滤室和沉淀室倾斜设置,使得污泥通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后将液体和泥浆初次分离,泥浆会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掉落到沉淀室内,一段时间后沉淀室内的液体和泥浆会有一定分层(其中液体在上方,泥沙在下方),通过观察口观察分层情况后,转动手轮,将挡板下降至液体和泥沙的接触位置,使得液体能通过出水口排出沉淀室,最后再将沉淀室内剩余的泥沙通过出泥口排出沉淀室暴晒;利用本技术提供的系统能将污泥脱水的较彻底,得到含固率较高的泥饼。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脱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19.其中标号:1为入泥管,2为沉淀室,3为集水箱,11为第一过滤室,12为第二过滤室,13为储水室,14为观察口,15为第一过滤板,16为第一过滤孔, 17为第二过滤板,18为第二过滤孔,19为第一排水管,21为出泥口,22为挡板,23为螺杆,24为出水口,25为导水槽,26为手轮,27为第二排水管,28 为第四阀门,29为第三阀门,31为第三排水管,32为第五阀门,111为第一排泥管,112为第一阀门,113为连接块,114为挡雨板,121为第二排泥管,122 为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21.如图1-3所示,一种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过滤室和沉淀室2,过滤室和沉淀室2均倾斜设置,且过滤室和沉淀室2的一侧设有观察口14,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室11、第二过滤室12和储水室13,第一过滤室11、第二过滤室12和储水室13通过第一过滤板15和第二过滤板17划分,沉淀室2一侧设有出泥口21 和出水机构,出水机构包括挡板22和出水口24,挡板22上设有连接块113,连接块113上设有螺杆23,螺杆23顶端设有手轮26,手轮26通过转动控制挡板22上下移动,挡板22与出水口24配合设置。
22.第一过滤室11和沉淀室2之间设有第一排泥管111,第一排泥管111上设有第一阀门112,第二过滤室12和沉淀室2之间设有第二排泥管121,第二排泥管121上设有第二阀门122,储水室13一侧设有第一排水管19,将污泥经过两次过滤,使其过滤的更加充分,过滤下来的泥浆再通过阀门掉落到沉淀室2 内。第一过滤板15上设有第一过滤孔16,第二过滤板17上设有第二过滤孔18,第二过滤孔18小于第一过滤孔16,污泥通过两种大小不同的过滤孔,将泥浆阻挡在第一过滤室11和第二过滤室12内,过滤出来的液体进入储水室13。
23.出水口24一侧设有导水槽25,导水槽25与出水口24配合设置,设置导水槽25是为了将沉淀室2内的液体导向进入第二排水管27。导水槽25上方设有挡雨板114,防止雨水掉落到导水槽25内。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集水箱3,导水槽25一侧设有第二排水管27,第一排水管19和第二排水管27均与集水箱3 相通,将储水室13过滤出来的液体和沉淀室2分层出来的液体共同通入集水箱 3,便于后续处理操作。
24.第一排水管19上设有第三阀门29,第二排水管27上设有第四阀门28,用于控制通入集水箱3的水量。集水箱3底部设有第三排水管31,第三排水管31 上设有第五阀门32,用
于将集水箱3内经过处理后的液体排出集水箱3。
2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6.首先关闭第一阀门112和第二阀门122,通过入泥管1将泥水通入第一过滤室11内,由于过滤室倾斜,泥水会通过第一过滤板15和第二过滤板17两次过滤,将泥沙阻挡在第一过滤室11和第二过滤室12内,液体进入储水室13内。然后利用手轮26将挡板22封闭出水口24,同时关闭出泥口21,打开第一阀门 112和第二阀门122,将过滤下来的泥浆通入沉淀室2内,由于沉淀室2也倾斜设置,因此泥浆会聚集在沉淀室2地势低处,一段时间后,沉淀室2内的泥浆会有一定分层,通过观察口14确定分层位置,然后转动手轮26将挡板22下移至分层处,上层液体会通过出水口24流入导水槽25内。
27.然后打开第四阀门28和第三阀门29,导水槽25内的液体通过第二排水管 27和储水室13内的液体通过第一排水管19流入集水箱3内,集水箱3内收集的液体经过处理后再通过第五阀门32排出集水箱3,将废液集中到集水箱3内进行处理,能避免其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最后打开出泥口21,将泥沙排出沉淀室2进行暴晒,得到含固率较高的泥饼。
28.上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