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6271发布日期:2022-09-02 2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泥流动方向顺次连接的用于菌胶团包覆的小颗粒无机质释放与脱落的重质污泥改性系统及利用淤沙和污泥在粒径和密度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的轻重质污泥分离系统,所述轻重质污泥分离系统下游并联设置两路支路,一路供重质污泥流通并连接至污泥脱水系统;另一路供轻质污泥流通并顺次连接污泥储备系统和菌种制备系统,所述菌种制备系统制作用于储备或出售的固体微生物菌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质污泥改性系统包括共同作用于污泥的超声单元与搅拌单元,超声单元利用空化效应快速释放由菌胶团包覆的小颗粒无机质,搅拌单元用于促进所释放无机质的脱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设有磁力搅拌器,所述磁力搅拌器偏心装设以增强污泥轴向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重质污泥分离系统设置有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上部的圆柱段及下部的圆锥段,混合污泥由切向于圆柱段壁面的进料口输入旋流分离器内腔,旋流分离器的顶端装设可调节式插入深度的溢流排泥口,底端设置排沙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排泥口深入至圆柱段高度的0.7-0.8,且溢流排泥口直径为圆柱段直径的0.1-0.3;所述排沙口直径为圆柱段直径的0.1-0.2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备系统设置用于微生物培养的营养物投放口,污泥储备系统旁通至生化o/a池以补充用于废水处理的富含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污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制备系统包括污泥流动方向上顺次连接的脱水单元、干化单元与研磨单元,所述脱水单元连通有供应可溶性淀粉、奶粉、甘油及复合载体的进管,所述研磨单元连通输送固体微生物菌剂的出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单元包括传输带,设于传输带一端对应脱水单元污泥出口的进料漏斗,沿传输带纵向往复运动以将污泥均匀分布在传输带上的耙齿及布置在传输带周侧用以螺旋进风的热风管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制备系统经菌种活化系统回连至生化o/a池,所述菌种活化系统设置营养物质进口,用以补充稀释后的污水、碳源、氮源及磷源进行曝气培养活化。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序管路连接的o/a池及二沉池,所述缺氧池设有废水进口,所述二沉池底部的污泥出口连通至重质污泥改性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无机率污泥无机质分离及资源化系统。该系统包括沿污泥流动方向顺次连接的用于菌胶团包覆的小颗粒无机质释放与脱落的污泥改性系统及利用淤沙和污泥在粒径和密度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的轻重质污泥分离系统,所述轻重质污泥分离系统下游并联设置两路支路,一路供重质污泥(无效污泥)流通并连接至污泥脱水系统;另一路供轻质污泥(有效污泥)流通并顺次连接污泥储备系统和菌种制备系统,菌种制备系统制作用于储备或出售的固体微生物菌剂。本申请对生化池污泥进行轻重质分离,提高污泥活性及生化处理能力与效率,并利用活性轻质污泥制备干化菌种保存与利用,提供剩余污泥新的资源化利用途经,兼具经济性与高效污废水处理能力。效污废水处理能力。效污废水处理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梅 朱洪 王日彩 张衡 马洪玺 韩媛媛 池剑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6
技术公布日:2022/9/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