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805发布日期:2022-12-24 02:5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河道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境内虽然水系密布,但河流总体水质在v-劣v质之间,极少还有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存在,且河道形状单一、硬化结构严重,纳污能力超过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破坏,景观丧失严重。
3.而传统护岸工程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基本原则,通常以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硬质化为特征。多为石块、钢筋、混凝土、沥青等构成的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与直立组合式的护岸,在一定时期内还承担防洪固岸、航运、灌溉等重要功能,但此类护岸切断了水体与河岸的联系、破坏了河岸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4.因此市场上亟需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在过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提供水生陆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及栖息地等生态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在过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提供水生陆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及栖息地等生态功能。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单元、取水单元及净水单元,所述基底单元为3d打印基底,所述3d打印基底靠岸一侧的坡度与河岸的坡度相配,所述3d打印基底靠河的一侧设有阶梯层,所述3d打印基底的底部设有埋入河岸泥土中用于固定的固定轴;
7.所述取水单元包括设于河道内的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沿所述3d打印基底的靠岸侧穿过河岸土质与安装于所述3d打印基底顶端的喷洒管相连;
8.所述净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阶梯层内的填料以及种植于所述填料上的除污植物。
9.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层至少为两层,每层阶梯层均设有用于放置填料及种植除污植物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底层容纳腔及上层容纳腔。
10.进一步地,所述喷洒管的一侧开有喷洒孔,所述喷洒孔正对阶梯层最上层的容纳腔。
11.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允许净化水流向下一层的排水口,相邻的两层上层容纳腔间的排水口交错设置、以形成u型的净水通路,所述底层容纳腔的出水口朝向河道。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层容纳腔的深度大于上层容纳腔的深度。
13.进一步地,所述除污植物包括种植于所述上层容纳腔的挺水植物及种植于底层容纳腔的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茼蒿或其他高大的水生植物,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青苔、水葫芦或其他低矮的水生植物。
14.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设有过滤大型杂物的过滤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设
有堵塞报警器。
15.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喷洒管连接的一端设有控制出水量的调节阀。
16.进一步地,所述喷洒管的两端设有可开启的堵头,所述喷洒管上间隔开有喷水孔。
17.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基底的两侧设有护堤,所述3d打印基底靠岸一侧间隔设有支撑筋。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能够通过水泵将河道中的浮游物收集粉碎,并通过植物、填料等多类物质净化处理以实现河道内的水体净化。一方面可稀释浮游物,又可调活水体、去除水中杂质,提高水体的富氧、自净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阶梯式的净化单元,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明显不同于两侧地带的土壤和植被,从而提供水生、陆生动植物栖息地。通过与净化单元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轴,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河岸边的土质中,形成独特的景观。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右视图。
21.图2为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左视图。
22.图3为图1中3d打印基底的立体图。
23.图4为图1中3d打印基底中净水流向示意图。
24.图5为图1中3d打印基底的后视立体图。
25.其中,1-水泵;2-输水管;3-调节阀;4-喷洒管;5-堵头;6-3d打印基底;7-挺水植物;8
‑ꢀ
填料;9-沉水植物;10-固定轴;11-上层容纳腔;12-排水口;13-底层容纳腔;14-出水口;15-护堤;16-支撑筋。
26.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包括基底单元、取水单元及净水单元。
29.如图3、4、5所示,所述基底单元为3d打印基底6,材质可以是混凝土、塑料、硬性无机凝胶板等便于3d打印加工成型的硬质材料。所述3d打印基底6靠岸一侧的坡度与河岸的坡度相配,通常坡度为45~85
°
,如果河岸本身坡度较缓,可以进行在所述3d 打印基底6靠岸一侧的背面堆土,以对3d打印基底6进行支撑,防止倾覆。
30.所述3d打印基底6靠河的一侧设有阶梯层,所述阶梯层至少为两层,每层阶梯层均设有用于放置填料8及种植除污植物的容纳腔。
31.所述3d打印基底6的两侧设有护堤15,使整个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齐整、美观,并提供步行空间便于对水处理系统进行维护。
32.所述3d打印基底6的底部设有埋入河岸泥土中用于固定的固定轴10,进一步紧固所述3d打印基底6,避免其从河岸边滑落。
33.所述取水单元包括设于河道内的水泵1,所述水泵1通过输水管2沿所述3d打印基底6的靠岸侧穿过河岸土质与安装于所述3d打印基底6顶端的喷洒管4相连。
34.所述净水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阶梯层内的填料8以及种植于所述填料8上的除污植物。所述喷洒管4的一侧间隔开有喷洒孔,所述喷洒孔正对阶梯层最上层的容纳腔。所述喷洒管4的两端设有可开启的堵头5,便于对所述喷洒管4进行清洁。
35.经水泵1抽取上来的河道水经喷水孔喷向阶梯层内的除污植物,所述除污植物通过其发达的根系对河道水进行生态净化,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中的物质,将除污植物应用于富营养水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所述填料8可以为多面空心球、覆盖球、生物悬浮球等净水填料,可以提供除污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空间的同时辅助净水。
3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容纳腔包括底层容纳腔13及上层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允许净化水流向下一层的排水口12。相邻的两层上层容纳腔11间的排水口12交错设置、以形成u型的净水通路,通过曲折交错的排水口12,延长水质过滤的时间及流程,便于进行充分的过滤。所述底层容纳腔13的出水口14朝向河道,经过除污植物及填料8净化后的净化水排回河道内。
37.进一步地,所述底层容纳腔13的深度大于上层容纳腔11的深度,所述除污植物包括种植于所述上层容纳腔11的挺水植物7及底层容纳腔13的沉水植物9,所述挺水植物 7与沉水植物9的区别主要为茎叶是否生长在水面上。所述挺水植物7包括香蒲、芦苇、茼蒿或其他高大的植物作为显眼的景观植物,有利于维护河道形象。所述沉水植物9包括菹草、苦草、青苔、水葫芦或其他低矮的水生植物,其根茎叶结构较为密集,能够更有效地净化水体。同时除污植物对磷、氮等的吸收作用明显,与填料8中微生物的协同降解作用,可有效改善水体环境。
38.进一步地,所述水泵1的进水口设有过滤大型杂物的过滤器,防止将河道内的大型垃圾抽吸至输水管2内。此外,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设有堵塞报警器,在发生堵塞的情况下报警通知维护人员前往疏通。通过水泵1可将河道中的浮游物收集并粉碎,形成富营养水体并输送至阶梯层的顶部。
39.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2与所述喷洒管4连接的一端设有控制出水量的调节阀3,便于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水流大小。所述喷洒管4固定在所述3d打印基底的顶端,使喷出的水体可以通过重力自然流下。
40.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基底6靠岸一侧间隔设有支撑筋16,对所述3d打印基底6 起支撑作用,降低长期受压引起的变形。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岸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能够通过水泵1将河道中的浮游物收集粉碎,并通过植物、填料8等多类物质净化处理以实现河道内的水体净化。一方面可稀释浮游物,又可调活水体、去除水中杂质,提高水体的富氧、自净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阶梯式的净化单元,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明显不同于两侧地带的土壤和植被,从而提供水生、陆生动植物栖息地,形成独特的景观。通过与净化单元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轴10,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河岸边的土质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