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9864发布日期:2022-11-18 22:1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龙头过滤器。


背景技术:

2.人们在日常洗脸或洗澡时使用的都是自来水,众所周知,自来水中含有余氯,是自来水厂在出水之前向水中加入氯消毒剂之后的剩余。中央电视台的cctv1生活早参考曾报道,长期使用含有余氯的水洗漱,轻则会让皮肤干燥敏感,重则导致皮肤瘙痒粗糙。严重影响肌肤健康。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爱美人士对肌肤的健康管理与保养越来越重视,常规水龙头排出的自来水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质量需求。
3.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滤芯组件为申请号“2022207461140”专利名称为“一种起泡器”的技术方案,因此该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故不再本技术方案中详细展开描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对水龙头排出的自来水进行除氯,并将水变成富含维c的水或者变成气泡水的水龙头过滤器。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龙头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孔连通第二腔体,第一腔体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三腔体,过滤器壳体表面设置有可与外界水龙头连接的第一进水口,过滤器壳体内设置有一进水通道,进水通道一端连通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连通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水阀结构,过滤器壳体表面设置有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驱使水阀结构转动来控制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水流向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可给水增加维c的第一滤芯组件,第三腔体内设置有可对水进行切割产生气泡的第二滤芯组件,壳体下端面设置有连通第二腔体的第一出水口和连通第三腔体的第二出水口。
6.本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的水龙头过滤器,本技术方案可对流入过滤器内的水进行滤芯切换,使经过本技术方案过滤后排出的水可在富含维c的水和气泡水之间切换,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水质需求。
7.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水流入第二腔体内后,水会流入第一滤芯组件内,通过溶解第一滤芯组件内的维c,使流入第二腔体内的水变成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软水。这样可有效去除自来水中剩余的氯,从而在改善水质的同时,降低自来水对人体皮肤表面的伤害;而且富含维生素c的水还有助于肌肤抗氧化,起到滋润肌肤,抑制肌肤中黑色素的形成,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8.而第二滤芯组件所产出的气泡水能更深层次的清洁肌肤,能把脸上的油脂,汗水,化妆品留下的残余,皮肤上粘附的不速之菌和顽劣旧尘统统遁于无形,彻底、有效更无损清洁皮肤,经常坚持用气泡水洗脸就可以让肌肤白皙紧致。
9.作为一种优选:水阀结构包括可在第一腔体内周向转动的水阀壳体,水阀壳体外周壁与第一腔体内周壁相贴合,水阀壳体内设置有可容置水流的第四腔体,水阀壳体外周
壁上设置有连通第四腔体的腔壁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位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的水阀壳体外周壁上至少设置有一连通第四腔体的腔壁的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五通孔均可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上的进水通道端部相连通,第四通孔可与第一腔体的腔壁上的第二通孔相连通,水阀壳体靠近第一通孔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可配合水阀壳体转动进而打开或关闭第一通孔的水阀开关结构,水阀壳体靠近第一通孔一侧端面上还设有一连通第四腔体的第六通孔,第六通孔与水阀开关结构连通;当第三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时,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水阀开关结构关闭第一通孔,水自进水通道穿过第三通孔后进入第四腔体,再流经第四通孔进入第三腔体内,经第二滤芯组件过滤后自第二出水口排出;当转动水阀壳体使第五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时,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被第一腔体内周壁封闭,水阀开关结构打开第一通孔,水自进水通道穿过第五通孔后进入第四腔体,在依次流经第六通孔、水阀开关结构、第一通孔进入第二腔体内,经第一滤芯组件过滤后自第一出水口排出。在本技术方案中,水阀壳体呈圆柱状结构,第一腔体为与水阀壳体形状相同的柱状腔体。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可通过过滤器壳体表面的控制单元来控制第一腔体内水阀壳体的周向转动,从而调整水阀壳体表面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以及第六通孔的相互连通关系,进而切换流入第一腔体内的水流向第二腔体或第三腔体,起到切换滤芯的效果。
10.作为一种优选: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水阀壳体背离水阀开关结构一侧端面上的第一转轴,第一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一贯穿过滤器壳体表面的第十通孔,第一转轴远离水阀壳体一端穿过第十通孔后伸出过滤器壳体表面,伸出过滤器壳体表面的第一转轴端部上设置有一旋钮,设置有第一转轴一侧的水阀壳体外周壁上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密封水阀壳体外周壁与第一腔体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可通过周向转动旋钮来控制第一腔体内的水阀壳体的周向转动。当使用者需要使排出的水为气泡水时,只需周向转动旋钮,使水阀壳体表面的第三通孔对准第一腔体腔壁上的进水通道端部,水阀壳体表面的第四通孔同时对准第二通孔,与此同时,水阀壳体端部的水阀开关结构闭合第一通孔。由于第三通孔与进水通道端部相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因此水会自进水通道穿过第三通孔进入水阀壳体内的第四腔体中,再流经第四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第三腔体内,经过第三腔体内的第二滤芯组件过滤由第二出水口排出。当使用者需要使排出的水为富含维生素c的水时,只需周向转动旋钮,使水阀壳体表面的第五通孔对准第一腔体腔壁上的进水通道端部,水阀开关结构打开第一同步打开第一通孔,由于此时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背离第四腔体一端与第一腔体内周壁相抵,因此进入第四腔体内的水无法自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流向第一腔体。水进入第四腔体内后只能沿着水阀开关结构流向第一通孔再流入第二腔体内,经过第二腔体内的第一滤芯组件过滤后自第一出水口排出。
11.作为一种优选:水阀开关结构包括相互贴合的固定块和转动块,第一通孔的内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固定块外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上设置有多个可对应插入一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凸块,固定块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固定块与转动块贴合的一侧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七通孔,第七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转动块的外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槽,第六通孔内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对应插入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凸块,转动块与第六通孔同轴设置,转动块与固定块贴合的一侧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八通孔,第八通孔与第六通孔相连通;当第三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时,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时,第八通孔与第七通孔交错设置,水流入第四腔体内
后无法自第八通孔流向第七通孔;当转动水阀壳体时,转动块随水阀壳体转动而与转动,当转动至第五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时,第八通孔与第七通孔相连通,水可自第四腔体依次流经第八通孔、第七通孔、第一通孔进入第二腔体内。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块靠近水阀壳体一侧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七通孔,两个第七通孔间隔设置;在转动块靠近固定块一侧的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八通孔,两个第八通孔间隔设置。当第三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时,两个第七通孔与两个第八通孔呈相互交错设置,此时第四腔体内的水无法流经该水阀开关结构进入第一通孔内。当使用者周向转动水阀壳体,转动块也会随水阀壳体的周向转动而同方向转动。当转至第五通孔与进水通道连通时,第八通孔与第七通孔相连通,此时第四腔体内的水可穿过第八通孔和第七通孔后流经第一通孔进入第二腔体内。
12.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壳体,第一滤芯壳体内设置有第五腔体,第五腔体内设置有可溶于水的维生素c膏,第一滤芯壳体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五腔体腔壁的第九通孔,第一滤芯壳体外周壁与第二腔体内周壁之间设置有方便水在第二腔体内流动的间隙,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第一滤芯壳体表面设置有可插入第三安装槽内实现插接的第三凸块。
13.作为一种优选:过滤器壳体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式连接有一罩体,过滤器壳体远离旋钮一侧端面上的第一安装凸块,罩体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可将第一滤芯结构罩设其中的第二凹槽,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凸块外周壁上的滑块,第二凹槽的靠口端内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可供滑块滑入的滑槽。在本技术方案中,罩体的存在使得使用者可随时更换第二腔体中第一滤芯壳体内的维生素c膏,使该产品可反复利用。
14.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安装凸块背离过滤器壳体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通孔远离第一腔体一端连通第一凹槽底面,第一凹槽底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块,第三安装槽设置于第二安装凸块远离第一凹槽一端端面上,第一出水口一端连通第二凹槽内周壁,另一端连通罩体的外周壁,第一安装凸块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密封第一安装凸块外周壁与第二凹槽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当罩体插接于第一安装凸块上时,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合并形成第二腔体;当罩体插接于第一安装凸块上时,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合并形成第二腔体。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阀结构出处的分解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罩体处的分解图;
19.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过滤器壳体;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一进水口;8、进水通道;9、第一出水口;10、第二出水口;11、水阀壳体;12、第四腔体;13、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5、第五通孔;16、第六通孔;17、第一转轴;18、第十通孔;19、旋钮;20、第一密封圈;21、固定块;22、转动块; 23、第一安装槽;24、第一凸块;25、第七通孔;
26、第二安装槽;27、第二凸块;28、第八通孔;29、第一滤芯壳体;30、第五腔体;31、维生素c膏;32、第九通孔;33、第三安装槽;34、第三凸块;35、罩体;36、第一安装凸块;37、第二凹槽;38、第一凹槽;39、第二安装凸块;40、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3.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整个过滤器安装于水龙头的出水端上。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1,在过滤器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以及第三腔体4,第一腔体2左侧端面通过第一通孔5连通第二腔体3,第一腔体2的底面通过第二通孔6连通第三腔体4。在过滤器壳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可与水龙头的出水端进连接的第一进水口7,在过滤器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一条进水通道8,该进水通道8一端连接第一进水口7,另一端连通第一腔体2的顶面,在第二腔体3内设置有可将水过滤成富含维生素c的水的第一滤芯组件,在第三腔体4内设置有可将水过滤成气泡水的第二滤芯组件,在第一腔体2内转动连接有可对第一腔体2内的水导流至第一通孔5或第二通孔6内的水阀结构。在第二腔体3内设置有可将过滤后的水排出第二腔体3的第一出水口9,在第三腔体4内设置有可将过滤后的水排出第三腔体4的第二出水口10。
24.水阀结构包括一转动于第一腔体2内的水阀壳体11,该第一腔体2呈圆柱状结构,而水阀壳体11为与第一腔体2的形状相同的圆柱状结构。水阀壳体11的外周壁与第一腔体2的内周壁相贴合。在水阀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一可容置水的第四腔体12,在水阀壳体1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连通第四腔体12腔壁的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该第三通孔13可与第一腔体2腔壁上的进水通道8端部相连通,第四通孔14可与第二通孔 6相连通。在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之间的水阀壳体11外周壁上还设置有一连通第四腔体12腔壁的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也可与第一腔体2腔壁上的进水通道8端部相连通。当第三通孔13与进水通道8连通时,第四通孔14与第二通孔6同步连通,此时第五通孔15远离第四腔体12一端被第一腔体2内周壁闭合,水自第三通孔13进入第四腔体12内后,只能自第四通孔14流向第二通孔6然后流入第三腔体4内。当转动水阀壳体11,使第五通孔15与进水通道8相连通时,第三通孔13远离第四腔体12一端和第四通孔14远离第四腔体12一端均被第一腔体2内周壁闭合,此时进入第四腔体 12内的水无法自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排出。
25.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水阀壳体11的右侧端面中心设置有一第一转轴17,在第一腔体2右侧端面上设置有一贯穿过滤器壳体1右侧外侧壁的第十通孔18,该第一转轴17 远离水阀壳体11一端穿过第十通孔18后伸出过滤器壳体1右侧外侧壁,伸出过滤器壳体1右侧外侧壁的第一转轴17端部上设置有一旋钮19。当使用者抓握旋钮19并周向转动该旋钮19后可通过第一转轴17带动水阀壳体11在第一腔体2内周向转动。在水阀壳体11的右侧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20,该第一密封圈20密封水阀壳体11外周壁与第一腔体2内周壁之间的间距。从而防止进入第一腔体2内的水流至第十通孔18 内,出现漏水的现象。
26.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四腔体1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一连通水阀壳体11左侧外侧壁的第六通孔16。位于水阀壳体11的在水阀壳体11的左侧外侧壁与第一腔体2左侧端面之间还设置有一固定块21和一转动块22,固定块21右侧端面与转动块22左侧端面相互贴合。在
第一通孔5的内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槽23,在固定块21的外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可分别对应插入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槽23内的第一凸块 24,当第一凸块24插入第一安装槽23内后便可将固定块21固定于第一通孔5内。该固定块21与第一通孔5同轴设置,在固定块21与转动块22贴合的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七通孔25,该第七通孔25远离转动块22一端连通第一通孔5。在水阀壳体 11左侧外侧壁上的第六通孔16内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块27,在转动块22 的外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可供第二凸块27对应插入的第二安装槽26,当第二凸块27插入第二安装槽26内后便可将转动块22固定于水阀壳体11左侧端面上,使转动块22随水阀壳体11的周向转动而同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块22与第六通孔16同轴设置,在转动块22与固定块21贴合的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八通孔 28,该第八通孔28远离固定块21一端与第六通孔16连通。当转动水阀壳体11使水阀壳体11外周壁上的当第三通孔13与进水通道8连通时,第四通孔14与第二通孔6连通,此时第八通孔28与第七通孔25交错设置,即此时第八通孔28与第七通孔25不连通。水自进水通道8穿过第三通孔13后进入第四腔体12,再流经第四通孔14进入第三腔体4内,再经第二滤芯组件过滤后自第二出水口10排出;当转动水阀壳体11使第五通孔15)与进水通道8连通时,第三通孔13与第四通孔14被第一腔体2内周壁封闭,此时第八通孔28与第七通孔25相连通,水自进水通道8穿过第五通孔15后进入第四腔体12,在依次流经第六通孔16、第八通孔28、第七通孔25、第一通孔5进入第二腔体3内,经第一滤芯组件过滤后自第一出水口9排出。
27.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过滤器壳体1的左侧外侧壁上罩设有一罩体35。在过滤器壳体 1的左侧外侧壁上设置有一第一安装凸块36,罩体35靠近过滤器壳体1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37,该第二凹槽37的开口端内径与第一安装凸块36外周壁外径相同,因此第二凹槽37的开口端可连接于第一安装凸块36上。在第一安装凸块36的外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滑块41,两个滑块41与第一安装凸块36外周壁一体成型。在第二凹槽 37的开口端内周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可供滑块41一一对应滑入的滑槽42。当需要将罩体35安装于第一安装凸块36上时,只需将滑块41对准滑槽42,再周向转动罩体 35,使滑块滑41入滑槽42内,便可实现罩体35与第一安装凸块36之间的固定连接。
28.在第一安装凸块36的外周壁上还套设有第二密封圈40,该第二密封圈40可密封第二凹槽37内周壁与第一安装凸块36外周壁之间的间隙,同时第二密封圈40也可加大第二凹槽37内周壁与第一安装凸块36外周壁之间的摩擦力。
29.在第一安装凸块36远离过滤器壳体1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8,第一通孔 5远离第一腔体2一端连通第一凹槽38的底面,第一凹槽38底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凸块39,第二安装凸块39远离第一凹槽38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3,第一出水口9一端连通第二凹槽37内周壁,另一端连通罩体35的外周壁,罩体35连接于第一安装凸块36上时,第二凹槽37与第一凹槽38合并形成第二腔体3。第一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壳体29,该第一滤芯壳体29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可插入第三安装槽33内的第三凸块34,当第三凸块34插入第三安装槽33内后,第一滤芯壳体29便固定于第二安装凸块39上。在第一滤芯壳体29内设置有第五腔体30,在第五腔体30内填充有可溶于水的维生素c膏31,在第一滤芯壳体29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连通第五腔体 30腔壁的第九通孔32。因此当水自第一通孔5流入第二腔体3内后,水会流经第九通孔32将第五腔体30内的部分维生素c膏31进行溶解混合,从而
使第二腔体3内的水变成富含维生素c的软水,在由第一出水口9排出。
30.在第三腔体4内设置有第二滤芯组件,该第二滤芯组件为一起泡器。
31.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