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2430发布日期:2023-01-04 07:1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中,由于各个农村的居住聚集程度、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条件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一般有分散式处理模式、集中式处理模式和就近纳入城镇排水管网处理模式。
3.分散式处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单户或附近几户的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目前在国内南方地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中,普遍常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小型一体化净化槽(如图1所示)处理技术,该技术最早源于日本的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槽内一般含预处理格、厌氧或缺氧格、好氧格、沉淀清水格,地面上另配电控系统。该装置主要是通过填料中的厌氧、兼氧及好氧水中微生物菌群,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而去除。
4.但是,现有的小型一体化净化槽处理技术在分散式污水处理中的不足或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5.1、需要风泵、水泵等动力设备,配套电控箱,不能做到无动力形式;
6.2、系统维护一般需要专业人员管理,需要定期清理污泥;
7.3、整个系统故障率较高,运行稳定较差;
8.4、出水水质以国家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为目标,出水有异味。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小型一体化净化槽不能做到无动力形式、需要定期清理污泥、运行稳定较差、出水有异味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包括:隔板和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分隔有: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和复合生态净水段,
11.其中,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上半部设有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上半部设有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复合生态净水段上半部设有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所述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底部和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底部设有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所述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底部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和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
12.进一步的,所述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上半部一侧设有多孔布水管,所述多孔布水管的进水口重力排水落差大于等于0.45m,所述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内部设有厌氧生物过滤段多孔排泥管,所述厌氧生物过滤段多孔排泥管位于隔板外侧一端设有排泥阀门。
13.进一步的,所述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和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内部设有多孔连通管。
14.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内部设有多孔排水管,所述多孔排水管一端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一端延伸至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顶部外侧,所述透气管顶部一端设有透气帽。
15.进一步的,所述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和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顶部为植物生长区,所述植物生长区内种植有喜水植物。
16.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布水管位于隔板外侧一端设有进水阀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和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实现了在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使用时,污水通过多孔布水管进入到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垂直向下潜流至在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再流至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中进行预处理,然后污水流至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上端,在重力作用下污水自上往下从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流入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最后流至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通过多孔排水管排出,整个净水装置当现场地形满足重力排水落差要求时(化粪池出水管与排放点的落差≥0.45m),可做成无动力形式,无需用电,无能耗费用;维护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维护,住户可自行维护管理;系统故障率低,运行稳定行高;占地小,施工安装简便灵活,施工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出水水质优,可以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无色无味。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小型一体化净化槽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的主剖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的俯剖视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的工艺设备流程图。
23.图中:1-隔板;2-多孔布水管;3-喜水植物;4-植物生长区;5-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6-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7-厌氧生物过滤段多孔排泥管;8-底板;9-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10-透气帽;11-透气管;12
‑ꢀ
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3-多孔连通管;14-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 15-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6-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7-多孔排水管;18
‑ꢀ
排泥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包括:隔板1和底板8,底板8顶部设有隔板1,隔板1之间分隔有:下行厌氧生物
过滤段、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和复合生态净水段,
26.其中,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上半部设有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上半部设有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复合生态净水段上半部设有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底部和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底部设有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6,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厚度为0.3m~0.4m,主要以沸石、陶粒、火山岩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的材料为主,孔隙率为30~45%,填料直径为5~30mm。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6厚度为0.1~0.15m,主要材料以13#碎石为主。
27.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底部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14、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和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6。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的厚度为0.05~0.10m,主要材料以05#碎石为主,的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14的厚度为0.05m~0.1m,以中沙为主要材质;的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厚度为0.25m~0.35m,主要由原土和惰性有机天然材料构成;的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6的厚度为0.1~0.15m,主要材料以13#碎石为主。
28.其中:污水处理步骤如下:
29.步骤1:粪便污水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以及厨房污水经过隔油池预处理后,和洗浴污水通过重力排水管排至复合生态净水槽进行处理。
30.步骤2:污水首先在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垂直向下潜流至在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6,再流至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该厌氧过滤区系统主要利用填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同作用分解及去除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为后续的复合生态净水段提供了良好的预处理作用。
31.步骤3:污水经过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后流至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上端,在重力作用下污水自上往下从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14 下渗,污水通过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14时,会吸附和截留污水中绝大部分的悬浮物,然后污水再下渗至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污水在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中缓慢地渗流,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中的填料会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吸附截留,最后污水流至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6。由于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6具有较大的空隙且渗透速率快,而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渗透速率较慢,这样就在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6和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之间形成负压,空气在负压条件下进入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15为人工土壤,增加了人工土壤的氧含量,为土壤微生物的快速消解和植物根系的呼吸提供了良好条件。
32.步骤4:当没有污水进入复合生态净水槽且污水渗水基本完成时,复合生态净水段进入空置恢复期,人工土壤中所吸附的污染物通过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共同作用完成消解和吸收,同时这一过程填料中空气环境和大气气压逐渐达到平衡。
33.步骤5:最后污水从出水层中排出至排放点,排水管应高于排出点。
34.其中,的复合生态净水槽包括底板、侧壁和隔板,将复合生态净水槽分为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复合生态净水段。
35.步骤6:当复合生态净水槽运行了4~5个月后或厌氧生物过滤段水位明显上升时,先停止进水,然后打开排泥阀进行排泥,排净后关上排泥阀,复合生态净水槽即可恢复正常运行。
36.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上半部一侧设有多孔布水管2,多孔布水管 2的进水口重力排水落差大于等于0.45m,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6内部设有厌氧生物过滤段多孔排泥管7,厌氧生物过滤段多孔排泥管7位于隔板1外侧一端设有排泥阀门18。
37.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和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内部设有多孔连通管13。
38.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16内部设有多孔排水管17,多孔排水管17一端设有透气管11,透气管11一端延伸至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顶部外侧,透气管11顶部一端设有透气帽10。
39.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和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顶部为植物生长区4,植物生长区4内种植有喜水植物3。
40.多孔布水管2位于隔板1外侧一端设有进水阀门。
41.工作原理:在新型的分散式无动力复合生态净水装置使用时,污水通过多孔布水管2进入到下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5垂直向下潜流至在厌氧生物过滤段排泥层6,再流至上行厌氧生物过滤段填料层9中进行预处理,然后污水流至复合生态净水段防藻层12上端,在重力作用下污水自上往下从复合生态净水段初级砂滤层流入复合生态净水段慢渗层,最后流至复合生态净水段出水层通过多孔排水管17排出,整个净水装置当现场地形满足重力排水落差要求时化粪池出水管与排放点的落差≥0.45m,可做成无动力形式,无需用电,无能耗费用;维护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维护,住户可自行维护管理;系统故障率低,运行稳定行高;占地小,施工安装简便灵活,施工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出水水质优,可以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无色无味。
42.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