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自由生长修复破碎湿地斑块的漂浮生态岛

文档序号:33566577发布日期:2023-03-24 14:2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自由生长修复破碎湿地斑块的漂浮生态岛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自由生长修复破碎湿地斑块的漂浮生态岛。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用水需求逐年增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与日俱增,水浪对于驳岸的冲刷与侵蚀导致了水底、陆地生物生存空间的减少,破碎的斑块易导致水土流失,现有湿地斑块破碎程度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湿地面积的减小。并且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生境改变,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物种的繁衍与生存,生物种类减少,湿地的景观效果差。如何以生态的方式修复破碎湿地斑块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扩大漂浮湿地面积可以减小水流速度,降低水对于驳岸的的冲刷,漂浮生态岛不可移动性质,具有自然生长的特性,植物的根系具有固定土壤的作用,将岛屿下方的土块结合,可以用来修复湿地中破碎的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破碎的斑块联合在了一起,运用植物的生理特性过滤水质,并形成能量循环,实现浮岛自生长。在土块上种植植物,放置构筑物,形成新的湿地。
4.秘鲁原住民乌鲁人用芦苇制作水上小岛,成片的小岛仿佛是大陆的延伸,每一个都是由一小块一小块的芦苇块拼接而成。芦苇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随着芦苇的持续生长,将岛屿下方的土块结合,再用木屑和麻绳捆绑拼接,大约一年的时间,芦苇岛的基地就形成了,紧接着在土块上面按照不同的方向铺上新鲜的芦苇,大约铺到1.5米的厚度就可以搭建建筑、营造社区了。具有易繁殖、稳定、净化、供给等功能。但是浮岛生长速度较慢,需求量大,腐烂后的芦苇易造成水体污染以及低溶氧现象。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过自由生长修复破碎湿地斑块的漂浮生态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自由生长修复破碎湿地斑块的漂浮生态岛,包括浮岛本体和用于连接所述浮岛本体和湿地的连接杆,与所述浮岛本体与所述连接桩可拆卸连接,所述浮岛本体呈矩形,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浮岛本体的四边部并且向外延伸出。
7.优选地,所述浮岛本体通过设置在其四角部位的连接套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连接套设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套通过锁定件相互锁定或解锁。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浮岛本体包括矩形的栽培板和设置在所述栽培板的四周的挡板,所述栽培板为漂浮材质制成并且其上具有多个透水的通孔,所述栽培板和所述挡板围成一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设置有生长基质。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挡板通过卡槽与所述连接套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生长基质为石灰石、蛭石、沸石、砂石或陶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12.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栽培板的底部的吊架和与所述吊架连接的生物膜填充结构。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生物膜填充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曝气组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的上部凸出设置有用于连接绳索的连接部。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将湿地与漂浮生态岛连接在一起,以防在水流的冲刷下,偏离修复位置,造成漂浮生态岛的分解,影响修复湿地的速度与维护成本。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的设置,防止生长基质的逸出造成水体的污染,可拆卸型挡板在后期植物的生长使土块的结合更加紧密后可以取下,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并且缩短修复时间。对于风浪的冲击起到抵御的作用。植物的根系通过生长会在漂浮生态岛下方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营造适宜鱼类生存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水底生态平衡,更好地发挥湿地的作用。
17.3.通过曝气系统的设置,预防植物根系腐烂造成的低溶氧事件,为水下生物的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改善生境。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图1为实施例漂浮生态岛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生物膜填充结构的示意图;
22.图3为多个漂浮生态装置组合示意图。
23.其中:1、钢桩;2、连接套;3、绳索;4、生长基质;5、水面;6、吊架;7、栽培板;8、挡板;9、卡槽;10、生物膜填充结构;11、曝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25.实施例:参见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自由生长修复破碎湿地斑块的漂浮生态岛,包括浮岛本体和用于连接浮岛本体和湿地的连接杆,与浮岛本体与连接桩可拆卸连接,浮岛本体呈矩形,连接杆设置在浮岛本体的四边部并且向外延伸出。
26.本实施例中,连接杆采用矩形截面的钢桩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形状的杆件。将钢桩1深度扎入湿地内部1米-2米,通过钢桩1将湿地与漂浮生态岛连接在一起,以防在水流的冲刷下,偏离修复位置,造成漂浮生态岛的分解,影响修复湿地的速
度与维护成本。
27.浮岛本体通过设置在其四角部位的连接套2与钢桩1可拆卸连接,钢桩1贯穿连接套2设置,钢桩1与连接套2通过锁定件相互锁定或解锁,浮岛本体与钢桩1可拆卸连接,用于调整组合浮岛的面积大小,组合浮岛通过连接桩与湿地固定,修复破碎的斑块,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以及河流流通过程中带来的砂石瓦砾堆积填充而逐渐加固。多个相邻的浮岛本体个还可以通过钢桩1相互连接,形成组合浮岛。
28.浮岛本体包括矩形的栽培板7和设置在栽培板7的四周的挡板8,栽培板7为pe塑料浮床材料制成并且其上具有多个透水的通孔,在浮体上按行株距需要设置种植孔和通气孔洞。栽培板7和挡板8围成一个种植槽,种植槽内设置有生长基质4。挡板8上设置有卡槽9,挡板8通过卡槽9与连接套2可拆卸连接。
29.挡板8可以防止生长基质4的逸出造成水体的污染,对于风浪的冲击起到抵御的作用。可拆卸型挡板8在后期植物的生长使土块的结合更加紧密后可以取下,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并且缩短修复时间。
30.生长基质4为石灰石、蛭石、沸石、砂石或陶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通常可以将生长基质4的厚度控制在0.4m-0.8m。植物的根系通过生长会在漂浮生态岛下方的生长基质4内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营造适宜鱼类生存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水底生态平衡,更好地发挥湿地的作用。
31.还包括设置在栽培板7的底部的吊架6和与吊架6连接的生物膜填充结构10。生物膜填充结构10包括生物固定结构、生物膜和填充材料,生物固定结构可以由可降解塑料制成,除了为水生植物提供栖息地,也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产卵的场所,有助于维持水下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32.生物膜填充结构10的底部还设置有曝气组件11,曝气组件11用于将水面的气体通入水底,以增加水底的溶氧,预防植物根系腐烂造成的低溶氧事件,曝气组件11设置在生物膜填充结构10的下方,可以以促进生物膜填充结构10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水下生物因为缺氧而死亡的现象,为水下生物的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改善生境。可以在浮岛本体上安装太阳能供电系统(图中未表示)为曝气组件11提供电能。
33.连接套2的上部凸出设置有用于连接绳索3的连接部,绳索3用于连接相邻设置的漂浮生态岛,同时还能够加固加漂浮生态岛,通过绳索3与钢桩1的组合连接,可以将多个漂浮生态岛与湿地相互固定在一起。如图1连接套2与绳索3的连接方式,绳索3缠绕在连接套2上,漂浮生态岛的稳定性增加,并且防止水浪冲散分解浮岛。
34.参见附图3所示,将多个漂浮生态岛与湿地相互固定在一起后,在漂浮生态岛的漂浮生态岛中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的生长将生长基质4固定,随着时间的增长,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根系与生长基质4的结合更加紧密后可以取下挡板8,然后相邻的漂浮生态岛的植物的根系可以相互生长固定在一起,从而是的漂浮生态岛与湿地连接成一整片,以达到修复湿地的目的。
35.同时,漂浮生态岛下方的生物膜填充结构10可以为鱼类提供产卵的场所,有助于维持水下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由于生物膜填充结构10上方的腐烂后的水生植物易造成水体污染以及低溶氧现象。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再其下方设置曝气组件11,为水体进行充氧,提高湖泊污染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生物膜填充结构10中的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
用,同时也避免了水下生物因为缺氧而死亡的现象。
36.采用了本实施例的漂浮生态岛后能够有效修复湿地,提升湿地覆盖面积,植物的根系通过生长会在漂浮生态岛下方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营造适宜鱼类生存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水底生态平衡,更好地发挥湿地的作用。
3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