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9511发布日期:2022-12-21 02:4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2.净饮机也叫净水设备、水质净化器,净饮机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净饮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目前的净水设备只提供多种温度的水供饮用,而用户在一些饮料的制作上需要用到冰块,因此,用户在通过净水设备接取水之后,还需要通过其他装置来取用冰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净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净水设备没有制冰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取冰需求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所述净水设备包括:
6.制纯水结构;
7.制冰结构,所述制冰结构包括制冰盒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制纯水结构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冰盒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第一水箱;
9.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
10.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制纯水结构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冰盒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管上,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回流管和第一开关阀,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冰盒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回流管的通断。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温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第一水位检测件,所述第一水位检测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上,所述第一水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是否到达预设的第一下限水位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第二水位检测,所述第二水位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上,所述第二水位检测件高于所述第一水位检测件,所述第二水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是否到达预设的第一上限水位线。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箱和/或所述制冰盒上设置有保温层。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上,所述单向阀限制所述导流管中的水流方向为自所述制纯水结构流向所述制冰盒。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储冰盒,所述储冰盒与所述制冰盒连通。
19.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在本实用新型中,增设了一制冰结构,制冰结构包括制冰盒和导流管,通过导流管来连通制纯水结构和制冰盒,从而将制纯水结构制成的纯水引流到制冰盒中,再启动制冰盒,将制冰盒中的水制成冰块,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水设备没有制冰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取冰需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00、净水设备;101、过滤组件;102、第二水箱;103、第三水箱;104、第三导流管;105、第三水泵;106、第三水位检测件;107、第四水位检测件;108、第一tds传感器;109、第五水位检测件;20、出水结构;201、出水管;202、出水嘴;30、制冰结构;301、制冰盒;3021、第一导流管;3022、第二导流管;303、单向阀;304、第一水箱;305、第一水泵;306、第二水泵;307、回流管;308、第一开关阀;309、第一温度传感器;310、第一水位检测件;311、第二水位检测;312、储冰盒;40、排废水结构;401、第四水箱;402、废水管;403、第二开关阀;404、第六水位检测件;50、加热结构;501、第四导流管;502、即热件;503、第四水泵;504、第三温度传感器;505、第四温度传感器;6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100,净水设备100包括制纯水结构和出水结构20;制纯水结构用于引进原水,并将原水进行过滤制成纯水;出水结构20与制纯水结构连通,从而将制纯水结构制成的纯水引出到净水设备100外,实现在净水设上接取纯水。
30.参见图1,出水结构20包括出水管201和出水嘴202;出水管201的一端与制纯水结构连通,出水管201的另一端与出水嘴202连通;通过出水管201与制纯水结构的连通,将制纯水结构制成的纯水引流至出水嘴202,从而实现净水设备100的出纯水。
31.参见图1,净水设备100还包括制冰结构30;所述制冰结构30包括制冰盒301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制纯水结构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冰盒301连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增设了一制冰结构30,制冰结构30包括制冰盒301和导流管,通过导流管来连通制纯水结构和制冰盒301,从而将制纯水结构制成的纯水引流到制冰盒301中,再启动制冰盒301,将制冰盒301中的水制成冰块,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水设备没有制冰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取冰需求的技术问题。
3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盒301上设置有保温层,以保证制冰盒301的制冰效果。
34.其中,保温层可以是由石棉、聚氨酯发泡或绝热板等保温材料制成。
35.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单向阀303,所述单向阀303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上,所述单向阀303限制所述导流管中的水流方向为自所述制纯水结构流向所述制冰盒301。即在将单向阀303设置在导流管上之后,制纯水结构产生的纯水能够通过导流管流到制冰盒301中,制冰盒301中尚未形成冰块的水不能通过导流管回流到制纯水结构中。
36.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第一水箱304;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一导流管3021和第二导流管3022;所述第一导流管3021的一端与所述制纯水结构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30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304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30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304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3022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冰盒301连通。
37.具体地,通过第一导流管3021将制纯水结构产生的纯水存储在第一水箱304中,再通过第二导流管3022将第一水箱304中的纯水引流到制冰盒301中进行制冰;基于第一水箱304的储水量,可根据制冰时间的需求来进行实时制冰,确保了制冰所需的水量,避免受限
于制纯水结构的制纯水速度,而导致需要制冰时纯水量不足。
3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单向阀303设置在第二导流管3022上,单向阀303限制所述第二导流管3022中的水流方向为自所述第一水箱304流向所述制冰盒301。在将单向阀303具体设置到第二导流管3022上之后,第一水箱304中的纯水能够通过第二导流管3022流到制冰盒301中,制冰盒301中尚未形成冰块的水不能通过第二导流管3022回流到第一水箱304中。
3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箱304上设置有保温层,以降低其他结构与第一水箱304之间热传递,避免第一水箱304中的纯水温度升高。
40.其中,保温层可以是由石棉、聚氨酯发泡或绝热板等保温材料制成。
41.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第一水泵305和第二水泵306;所述第一水泵305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管3021上,所述第二水泵306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管3022。即通过第一水泵305增加第一导流管3021内的水压,以将制纯水结构产生的纯水抽进第一导流管3021,并流向第一水箱304;通过第二水泵306增加第二导流管3022内的水压,以将第一水箱304中的纯水抽进第二导流管3022,并流向制冰盒301。
42.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回流管307和第一开关阀308,所述回流管307的一端与所述制冰盒301连通,所述回流管3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304连通,所述第一开关阀308设置在所述回流管307上,所述第一开关阀308用于控制所述回流管307的通断。
43.本实施例中,通过回流管307可将制冰盒301中多余的水回流至第一水箱304中,以便用来进行下一轮的制冰;具体地,在启动第二水泵306时,关闭第一开关阀308,以将第一水箱304中纯水抽进制冰盒301中进行制冰,受单向阀303和第一开关阀308的限制,制冰盒301中的水不能第二导流管3022、回流管307流回第一水箱304中;在制冰完成后,打开第一开关阀308,使回流管307连通制冰盒301和第一水箱304,从而将制冰完成后剩余的水排回到第一水箱304中。
44.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0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09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304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09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304内的水的温度。
4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09检测第一水箱304内的水温度,可以计算出在将第一水箱304内的水引至制冰盒301后,制冰盒301需要工作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制冰;从而避免了制冰盒301工作时间过程而浪费能耗,也避免了制冰盒301工作时间过短而未形成冰块的现象。
46.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第一水位检测件310,所述第一水位检测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304上,所述第一水位检测件31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304内的水是否到达预设的第一下限水位线。
47.具体地,当第一水位检测件310检测到第一水箱304内的水已下降到预设的第一下限水位线,表示第一水箱304内的储水量不足,需要对第一水箱304进行储水,因此,打开第一水泵305,将制纯水结构产生的纯水抽进第一水箱304中。
48.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第二水位检测311,所述第二水位检测311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304上,所述第二水位检测311件高于所述第一水位检测
件310,所述第二水位检测311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箱304内的水是否到达预设的第一上限水位线。
49.具体地,当第二水位检测311件检测到第一水箱304内的水已上升到第一上限水位线,表示第一水箱304的水已满,需要停止对第一水箱304的灌水,因此,关闭第一水泵305,停止将制纯水结构产生的纯水抽进第一水箱304中的这一作业。
5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制冰结构30还包括储冰盒312,所述储冰盒312与所述制冰盒301连通。
51.本实施例中,在制冰盒301完成制冰后,可将冰块存储在储冰盒312中,从而使得用户可随时取用冰块。
5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制冰盒301设置在储冰盒312上,制冰盒301的底板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具体地,在制冰盒301制冰完成后,底板切换至打开状态,使制冰盒301与储冰盒312连通,从而将制成的冰块存储在储冰盒312中;在制冰盒301需要制冰时,底板切换至关闭状态,以断开制冰盒301与储冰盒312的连通,使制冰盒301处于密封状态,以便进行制冰工作。
5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储冰盒312上设置有保温层,以确保储冰盒312的储冰能力,避免冰块融化。
54.其中,保温层可以是由石棉、聚氨酯发泡或绝热板等保温材料制成。
55.参见图1,制纯水结构包括过滤组件101和第二水箱102,过滤组件101的进水端用于引进原水,过滤组件101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箱102连通,第一导流管3021、出水管201均与第二水箱102连通,在将经过滤组件101过滤形成的纯水存储在第二水箱102内后,再通过第二导流管3022与第二水箱102的连通将第二水箱102内的纯水引流存储至第一水箱304中,以备用制冰;通过出水管201与第二水箱102的连通来实现出水嘴202出纯水。
56.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制纯水结构还包括第三水箱103、第三导流管104;第三水箱103用于存储原水,第三导流管104的一端与第三水箱103连通,第三导流管104的另一端与过滤组件101的进水端连通,从而将存储在第三水箱103内的原水引进过滤组件101中进行过滤。
57.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制纯水结构还包括第三水泵105,第三水泵105设置在第三导流管104上,以增加第三导流管104内的水压,将第三水箱103中的水抽向过滤组件101。
5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制纯水结构还包括第三水位检测件106和第四水位检测件107,第三水位检测件106和第四水位检测件107均设置在第二水箱102中,第三水位检测件106用于检测第二水箱102中的水是否下降到预设的第二下限水位线,若是,则表示第二水箱102内的纯水储备量不够,第三水泵105启动,将第三水箱103中的原水抽进过滤组件101中进行过滤成纯水,并存储至第二水箱102中;第四水位检测件107高于第三水位检测件106,第四水位检测件107用于检测第二水箱102中的水是否升至预设的第二上限水位线,若是,则表示第二水箱102内的纯水储备量已满,第三水泵105停止工作,即停止将第三水箱103中的原水抽进过滤组件101中,从而过滤组件101不会产生纯水,也没有纯水来存储至第二水箱102中。
59.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制纯水结构还包括第一tds传感器108,第一tds传感器
108设置在第三导流管104上,以检测流进过滤组件101的原水的水质。
6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制纯水结构还包括第五水位检测件109,第五水位检测件109设置在第三水箱103上,第五水位检测用于检测第三水箱103内的原水是否下降至预设的第三下限水位线,若是,则表示第三水箱103内的原水不够量,以及时提醒用户对第三水箱103进行原水补充。
61.参见图1,净水设备100还包括排废水结构40,排废水结构40包括第四水箱401、废水管402以及第二开关阀403,废水管402的一端与第四水箱401连通,废水管402的另一端与过滤组件101的废水出口连通,从而将过滤组件101产生的废水存储到第四水箱401中,第二开关阀403设置在废水管402上,第二开关阀403用于控制废水管402的通断。
62.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排废水结构40还包括第六水位检测件404,第六水位检测件404设置在第四水箱401上,第六水位检测件404用于检测第四水箱401是否装满废水,以及时提醒用户清理第四水箱401内的废水。
63.参见图1,净水设备100还包括设置在制纯水结构与出水结构20之间的加热结构50,因此,制纯水结构产生的纯水先流经加热结构50进行加热,再通过出水结构20引出到净水设备100外。
64.具体地,参见图1,加热结构50包括第四导流管501、即热件502以及第四水泵503,第四导流管501的一端与第二水箱102连通,第四导流管501的另一端与即热件502的进口端连通,即热件502的出口端与出水管201连通,第四水泵503设置在第四导流管501上。
65.因此,第四水泵503增加第四导流管501内的水压,从而将第二水箱102内的纯水抽进第四导流管501,并流进即热件502进行加热成热水,热水再通过即热件502与出水管201的连通流进出水管201,最后通过出水嘴202流出。
66.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加热结构50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50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505,第三温度传感器504设置在即热件502的进口端,第四温度传感器505设置在即热件502的出口端。
67.具体地,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504检测即将流进即热件502的纯水的温度,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504的检测结果和用户设定的取水温度,从而可以对即热件502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通过第四温度传感器505检测从即热件502流出的热水的温度,根据第四温度传感器505的检测结果和用户的取水温度之间的偏差,对即热件502的加热功率进行微调,如,当第四温度传感器505的检测结果大于户的取水温度,降低即热件502的加热功率;当第四温度传感器505的检测结果小于户的取水温度,增大即热件502的加热功率。
68.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净水设备100还包括排气管60,排气管60的一端与出水结构20连接,排气管60的另一端用于排气。具体的,排气管60的一端可与出水管201连通,也可以与出水嘴202连通,从而将流经出水结构20的热水的热蒸汽排出去,避免出水嘴202出热水时出现喷射而烫伤用户的现象。
6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排气管60远离出水结构20的一端与第二水箱102连通,将热蒸汽排回第二水箱102中,冷凝回收。
7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