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液高效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0229发布日期:2023-02-17 21:2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危险废液高效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险废液高效生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针对危险废液通常采用物化+生化的处置工艺,而生化工艺是危险废液成本最低的选择,生化处置工艺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经营企业的达标排放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生化处置工艺种类繁多,而且趋于成熟,但生化运行最核心的是针对去除各类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等)的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提供给它们良好的生存环境:水质条件、控制条件、载体形式(活性污泥、固定床、流化床)等;其中,控制条件和载体形式对于生化处置工艺效能存在较大影响,且能反馈影响到水质条件,因此优化生化处置的控制条件和载体形式,能有效提高生化处置效能,保证处置效果,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碳排放,发挥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效应,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厌氧-好氧的单一生化处理技术无法满足以上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危险废液高效生化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厌氧-好氧的单一生化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提高生化处置效能、保证处置效果、降低运行成本、以及减少碳排放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危险废液高效生化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厌氧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内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上部相连通的厌氧反应池和缺氧反应池,调节池与所述厌氧反应池连接,缺氧反应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好氧池还与所述沉淀池连接;所述厌氧反应池和缺氧反应池内均设有若干生物载体填料,厌氧反应池和/或缺氧反应池上设有用于向反应池内喷射零价铁粉末的零价铁粉末喷射器,厌氧反应池和/或缺氧反应池内还设有升降搅拌器以及与所述升降搅拌器配合的用于检测升降搅拌器位置的感应传感器,升降搅拌器能够带动生物载体填料浮沉并使得零价铁粉末与生物载体填料充分接触。
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厌氧反应池内通过第二隔板分隔为下部相连通的前反应区和后反应区,前反应区和后反应区内均设有所述升降搅拌器。
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搅拌器包括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片、与搅拌轴螺纹连接的升降网板,前反应区内的升降网板与厌氧反应池的内壁和第二隔板滑动连接,后反应区内的升降网板与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滑动连接。
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反应区和后反应区内的搅拌轴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转动。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反应区和后反应区内的搅拌轴的顶端分别设有蜗轮,厌氧缺氧池的顶部设有由第三电机驱动转动的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传动。
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反应区和后反应区内均设有用于检测对应升降网
板位置的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前反应区内的上下限位传感器嵌设在厌氧反应池的内壁或第二隔板内,后反应区内的上下限位传感器嵌设在第二隔板或第一隔板内。
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零价铁粉末喷射器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前反应区和后反应区设置布置在对应升降网板的上方。
1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缺氧反应池内位于出水口处设有防止生物载体填料流出的截留装置,所述截留装置包括底部及两侧均与缺氧反应池的内壁密封连接的主板、连接在主板顶部的截留板,所述截留板倾向缺氧反应池内壁的方向倾斜向上布置,主板上还设有供水流通过的通孔。
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物载体填料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
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零价铁粉末喷射器喷射的零价铁粉末的直径小于1mm。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厌氧缺氧池内部投加改良生物载体填料和特种生物化学受体-零价铁,微生物附着于生物载体填料之上进行富集,提高了生化系统内微生物密度和总量,增效生物处理能力,积累优势菌种,零价铁受体直接参与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提高生化效率,两者的配合能够叠加增强厌氧生化的处理效果,大大提高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率,降低厌氧段运行成本,同时,也能大大减少后续好氧段的运行成本,产泥量也会降低;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搅拌器和感应传感器的配合,能够控制零价铁粉末的添加,促进零价铁粉末与生物载体填料的充分接触及流动,提高整体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表示水流流动方向,虚线表示厌氧缺氧池内的水位);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表示水流流动方向,虚线表示厌氧缺氧池内的水位,虚线箭头表示升降网板的运动方向);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表示水流流动方向,虚线表示厌氧缺氧池内的水位)。
18.其中:1、调节池;2、厌氧缺氧池;21、厌氧反应池;21a、前反应区;21b、后反应区;22、缺氧反应池;3、好氧池;4、沉淀池;5、第一隔板;6、生物载体填料;7、零价铁粉末喷射器;8、升降搅拌器;8a、搅拌轴;8b、搅拌叶片;8c、升降网板;9、第二隔板;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蜗轮;13、第三电机;14、蜗杆;15、上限位传感器;16、下限位传感器;17、截留装置;17a、主板;17b、截留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20.实施例一:
21.结合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废液高效生化处理系统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主要包括调节池1、厌氧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厌氧缺氧池2内通过第一隔板5分隔为上部相连通的厌氧反应池21和缺氧反应池22,调节池1与厌氧反应池21连接,缺
氧反应池22与好氧池3之间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好氧池3还与沉淀池4连接。
22.本实施例中,厌氧反应池21和缺氧反应池22内均设有若干生物载体填料6,厌氧反应池21内还通过第二隔板9分隔为下部相连通的前反应区21a和后反应区21b,前反应区21a和后反应区21b内均设有升降搅拌器8,升降搅拌器8包括搅拌轴8a、设置在搅拌轴8a底端的搅拌叶片8b、与搅拌轴8a螺纹连接的升降网板8c。
23.前反应区21a内,搅拌轴8a由第一电机10驱动转动,升降网板8c与厌氧反应池21的内壁和第二隔板9滑动连接。后反应区21b内,搅拌轴8a由第二电机11驱动转动,升降网板8c与第二隔板9和第一隔板5滑动连接。
24.前反应区21a和后反应区21b内均设有用于检测对应升降网板8c位置的上限位传感器15和下限位传感器16,前反应区21a内的上下限位传感器嵌设在厌氧反应池21的内壁内,后反应区21b内的上下限位传感器嵌设在第二隔板9内。
25.本实施例中,厌氧反应池21上设有用于向反应池内喷射零价铁粉末的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具有两个,分别对应前反应区21a和后反应区21b设置布置在对应升降网板8c的上方。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喷射的零价铁粉末能够部分落至升降网板8c上由升降网板8c均匀混至废液中,升降网板8c还能带动生物载体填料6浮沉与零价铁粉末充分接触。
26.进一步的,缺氧反应池22内位于出水口处设有防止生物载体填料6流出的截留装置17,截留装置17包括底部及两侧均与缺氧反应池22的内壁密封连接的主板17a、连接在主板17a顶部的截留板17b,截留板17b倾向缺氧反应池22内壁的方向倾斜向上布置,主板17a上还设有供水流通过的通孔。
27.本实施例中,生物载体填料6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利于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富集生长。此外,生物载体填料6具有亲水性,且不与废水类物质发生任何反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有较强的塑性;生物载体填料6的密度略大于生化系统内混合液密度,在微生物附着后进行代谢活动时,能有效悬浮于混合液中,形成丰富的流化床效果。
28.本实施例中,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喷射的零价铁粉末的直径小于1mm。堆密度略微小于生化系统内混合液密度,不易在池内沉积,在水力推动作用下,能更好地均匀混合,充分与系统内微生物接触,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效率。
29.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时,调节池1内的废液泵入厌氧缺氧池2,经厌氧反应池21的前反应区21a、后反应区21b、缺氧反应池22后流入好氧池3,好氧池3出液回流至缺氧反应池22、污泥排至沉淀池4。为提高处理效果,前反应区21a的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向下喷射零价铁粉末后,第一电机10驱动搅拌轴8a转动,搅拌叶片8b转动进行搅拌,同时升降网板8c下降,带动生物载体填料6下沉,并使得零价铁粉末充分与生物载体填料6接触,升降网板8c下降至与下限位传感器16接触后,第一电机10驱动搅拌轴8a反向转动,升降网板8c上升,同时,后反应区21b的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向下喷射零价铁粉末,后反应区21b内的升降网板8c由第二电机11驱动下降,如图2所示,前后反应区都进行搅拌,升降网板8c一升一降,可促进废液、零价铁粉末、生物载体填料6更好地流动,当升降网板8c上升至与上限位传感器15接触后,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启动喷射零价铁粉末,并再次下降。但也不限于此,前后反应区内的升降网板8c可互不干涉的运行,在需要搅拌时启动对应的电机即可,升降网板8c触碰上限位传感器15时控制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喷射零价铁粉末,触碰下限位传感器16后控制电
机反转使得升降网板8c上升。
30.实施例二: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反应区21a和后反应区21b内的搅拌轴8a的顶端分别设有蜗轮12,厌氧缺氧池2的顶部设有由第三电机13驱动转动的蜗杆14,蜗轮12与蜗杆14啮合传动。运行时由第三电机13驱动蜗杆14转动,带动两个蜗轮12转动,前后反应区内的搅拌轴8a同时转动,利用两个搅拌叶片8b同时进行搅拌,两个升降网板8c同步升降,开始下降前两个零价铁粉末喷射器7分别喷射零价铁粉末,由升降网板8c携带均匀混至废液中,并带动生物载体填料6浮沉与零价铁粉末充分接触,下降至触碰下限位传感器16后返回,以此循环往复。
31.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