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温差突变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7567发布日期:2023-03-14 23:5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对温差突变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对温差突变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的加热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温差突变的污水进行处理时,不便于对温度较低的污水进行预热,温度较低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池后,会降低污水处理池中污水的温度,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不易充分受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气体,气体容易飘散至空气中,影响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温差突变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污水处理池、加热板、预热箱、排污管、预热板、导热管、连通管、集中管和抽风机,解决了现有的加热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温差突变的污水进行处理时,不便于对温度较低的污水进行预热,温度较低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池后,会降低污水处理池中污水的温度,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不易充分受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气体,气体容易飘散至空气中,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应对温差突变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污水处理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预热箱,所述预热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预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预热板,所述加热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相邻所述导热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通过连通管与导热管之间相连通,所述集中管的一端固定有抽风机,通过污水处理池、加热板、预热箱、排污管、预热板、导热管、连通管、集中管和抽风机,解决了现有的加热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温差突变的污水进行处理时,不便于对温度较低的污水进行预热,温度较低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池后,会降低污水处理池中污水的温度,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不易充分受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气体,气体容易飘散至空气中,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
6.较佳地,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位警报器,所述液位警报器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导热管的上端水平面,防止污水水位高出导热管的上端,从而降低污水进入导热管内部的可能性。
7.较佳地,所述导热管和连通管均包括导热铜管和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固定连接在
导热铜管的内壁,所述隔热管之间相连通,通过隔热管,保障气体流通效果的同时,降低气流带走热量的可能性,提高对污水的加热效果。
8.较佳地,所述导热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呈圆锥状,能够圆锥状的过滤网,降低杂物对导热管上端造成堵塞的可能性。
9.较佳地,所述预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通过隔热板,提高对排污管内部污水的预热效果。
10.较佳地,所述导热管和连通管的表面均设有耐腐蚀涂层,所述导热管和连通管之间相互垂直,提高导热管和连通管的使用寿命。
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预热箱、排污管和预热板,解决了现有的加热式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温差突变的污水进行处理时,不便于对温度较低的污水进行预热,温度较低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池后,会降低污水处理池中污水的温度,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的问题,污水通过排污管进入污水处理池之前,首先通过预热板对排污管以及排污管内部的污水进行预热,降低待处理污水与污水处理池中污水之间的温差,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且排污管呈一种堆叠状的安装结构,使得排污管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收纳更多的污水,并且使得预热板能够加热更多的污水,提高污水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对污水的预热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污水处理池、加热板、导热管、连通管、集中管和抽风机,解决了在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不易充分受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气体,气体容易飘散至空气中,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在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加热处理之前,将抽风机的一端连通外界的废气处理管道,加热板上温度能够传导至导热管表面,且导热管均匀分布在污水中,使得污水内部能够充分受热,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抽风机,使得污水表面所飘散的有害气体由导热管的上端吸入,并配合连通管,使得有害气体同一吸入至集中管内部,并由抽风机排入外界的废气处理管道中进行处理,降低气体飘散至空气中的可能性,提高周边环境卫生,且导热管均匀分布在污水中,能够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热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管和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管和连通管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100、污水处理池;101、液位警报器;200、加热板;300、预热箱;301、隔热板;400、排污管;500、预热板;600、导热管;601、导热铜管;602、隔热管;603、过滤网;700、连通管;800、集中管;900、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
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21.实施例1
22.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对温差突变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100,污水处理池100的内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板200,污水处理池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预热箱300,预热箱30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排污管400,预热箱30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预热板500,加热板20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管600,导热管600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700,相邻导热管600之间通过连通管700相连接,污水处理池10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中管800,集中管800通过连通管700与导热管600之间相连通,集中管800的一端固定有抽风机900,污水通过排污管400进入污水处理池100之前,首先通过预热板500对排污管400以及排污管400内部的污水进行预热,降低待处理污水与污水处理池100中污水之间的温差,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且排污管400呈一种堆叠状的安装结构,使得排污管400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收纳更多的污水,并且使得预热板500能够加热更多的污水,提高污水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对污水的预热效果,在污水处理池100对污水进行加热处理之前,将抽风机900的一端连通外界的废气处理管道,加热板200上温度能够传导至导热管600表面,且导热管600均匀分布在污水中,使得污水内部能够充分受热,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抽风机900,使得污水表面所飘散的有害气体由导热管600的上端吸入,并配合连通管700,使得有害气体同一吸入至集中管800内部,并由抽风机900排入外界的废气处理管道中进行处理,降低气体飘散至空气中的可能性,提高周边环境卫生,且导热管600均匀分布在污水中,能够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效果。
23.如图1-2所示,污水处理池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位警报器101,液位警报器101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导热管600的上端水平面,防止污水水位高出导热管600的上端,从而降低污水进入导热管600内部的可能性。
24.如图4-5所示,导热管600和连通管700均包括导热铜管601和隔热管602,隔热管602固定连接在导热铜管601的内壁,隔热管602之间相连通,通过隔热管602,保障气体流通效果的同时,降低气流带走热量的可能性,提高对污水的加热效果,导热管600和连通管700的表面均设有耐腐蚀涂层,导热管600和连通管700之间相互垂直,提高导热管600和连通管700的使用寿命。
25.如图4所示,导热管60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03,过滤网603呈圆锥状,通过圆锥状的过滤网603,降低杂物对导热管600上端造成堵塞的可能性。
26.如图3所示,预热箱30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301,通过隔热板301,提高对排污管400内部污水的预热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污水通过排污管400进入污水处理池100之前,首先通过预热板500对排污管400以及排污管400内部的污水进行预热,降低待处理污水与污水处理池100中污水之间的温差,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且排污管400呈一种堆叠状的安装结构,使得排污管400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收纳更多的污水,并且使得预热板500能够加热更多的污水,提高污水的流通路径,从而提高对污水的预热效果,在污水处理池100对污水进行加热处理之前,将抽风机900的一端连通外界的废气处理管道,加热板200上温度能够传导至导热管600表面,且导热管600均匀分布在污水中,使得污水内部能够充分受热,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抽
风机900,使得污水表面所飘散的有害气体由导热管600的上端吸入,并配合连通管700,使得有害气体同一吸入至集中管800内部,并由抽风机900排入外界的废气处理管道中进行处理,降低气体飘散至空气中的可能性,提高周边环境卫生,且导热管600均匀分布在污水中,能够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吸入效果。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