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7533发布日期:2023-03-14 23:5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但其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厨余垃圾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垃圾处理装置,并通过微生物和细菌等对厨余垃圾进行分解,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15467008u—一种技术微生物分解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的表面设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与厨余垃圾处理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呈“l”形,所述平衡架的表面套有清洁套,所述平衡架的表面固定套有隔筒,所述隔筒的尺寸大于清洁套的尺寸,所述隔筒位于固定板的表面,现有的处理装置大多为此类结构,虽能够避免使用者手部沾有的垃圾残留在操作器上的问题,但结构较为复杂,操作较为繁琐,且装置难以将微生物溶液均匀喷洒于垃圾表面,所需耗费的微生物溶液的量较大,增加开支;
4.2、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装置需要先对垃圾进行粉碎,装置内侧上端往往残留有少量的垃圾,当工作人员打开装置时,装置内侧通常较为污浊和恶臭,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通过顶盖、反应箱和水箱,解决了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操作较为繁琐,且难以将微生物溶液均匀喷洒于垃圾表面,装置不具有自清理功能,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不适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包括顶盖、反应箱和水箱,所述反应箱前侧底端卡接有踏板,通过踩踏踏板能够快速打开顶盖便于工作人员将厨余垃圾倒入反应箱内侧,在不易沾染本实用新型表面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度,所述反应箱内侧上端转动卡接有隔板,所述反应箱上端转动卡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底端卡接固定有臭氧灯,通过隔板能够使反应箱内侧上下两端分隔,在工作人员倾倒垃圾时,垃圾落至隔板上侧,并在关闭顶盖后隔板向下转动使垃圾粉碎并和微生物反应,在隔板上的垃圾
全部倒完后,通过臭氧灯能够对反应箱内侧隔板上端进行杀菌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导致残余垃圾的腐烂变质产生异味,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所述反应箱后侧贯穿卡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侧设置有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通过第一潜水泵能够将水箱中的微生物溶液泵入反应箱内的隔板上侧,通过微生物溶液能够对隔板上侧进行清洗,进行避免有害细菌导致残余垃圾的腐烂,同时使隔板上侧保持相对干净,同时回水管能够使洗刷反应箱后含有少量垃圾的微生物溶液回流至水箱内侧,促进微生物在水箱内的进一步增殖,减少微生物溶液的使用量,通过第二潜水泵能够将微生物溶液泵入出水管内侧,对粉碎后的垃圾进行均匀喷涂。
8.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上端卡接固定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上端卡接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组件上端卡接固定有触摸显示器;
9.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按钮和触摸显示器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控制,提高使用的便利度和自动化程度。
10.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后侧焊接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卡接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卡接于反应箱后侧上端,所述臭氧灯插接于反应箱内侧上端;
11.在需要打开顶盖时,只需踩踏踏板便能够使第一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杆的转动,进一步带动顶盖向上转动,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使用的便利度,通过臭氧灯能够对残余于隔板上侧的垃圾进行杀菌消毒,避免有害细菌对垃圾的腐蚀导致反应箱内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12.进一步地,所述踏板底端卡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相对于踏板另一端卡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焊接固定于反应箱前侧底端,所述支撑板上侧和踏板底端焊接固定有限位管,所述踏板的限位管插接于支撑板的限位管内侧,所述支撑板的限位管内侧卡接有启闭按钮,所述踏板的限位管悬垂于启闭按钮上侧;
13.在需要打开顶盖时,工作人员踩踏踏板能够使踏板底端的限位管挤压于启闭按钮上侧,并通过控制组件的控制,进一步控制第一转动电机带动顶盖向上转动,在解除对踏板施加力后,复位弹簧带动踏板向上移动,解除对启闭按钮的挤压,使控制组件控制第一转动电机带动顶盖向下转动关闭反应箱。
14.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箱后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下侧,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隔板上侧,所述隔板后端卡接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卡接于反应箱后侧;
15.在关闭顶盖后,控制组件控制第二转动电机带动隔板向下转动,使垃圾落至主动粉碎辊和从动粉碎辊上侧,通过主动粉碎辊和从动粉碎辊对垃圾进行粉碎,保证后期微生物溶液能够均匀喷洒于垃圾表面,在隔板上侧垃圾倒完后,第二转动电机带动隔板复位,并通过微生物溶液对隔板上侧进行清洗,通过臭氧灯对隔板上侧进行杀菌消毒,保证隔板上侧的相对干净,避免工作人员在再次打开顶盖时,由于恶臭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16.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箱内侧后端插接卡接有主动粉碎辊,所述主动粉碎辊后端卡接有第三转动电机,所述第三转动电机卡接固定于反应箱后侧,所述反应箱内侧位于主动粉碎辊一侧转动卡接有从动粉碎辊,所述反应箱内侧位于主动粉碎辊下端卡接有滤网;
17.通过第三转动电机能够带动主动粉碎辊的转动,使主动粉碎辊和从动粉碎辊对垃圾进行粉碎,通过滤网能够使细碎的垃圾过滤,进一步保证了垃圾的细碎程度,提高微生物
溶液和垃圾的反应效率。
1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箱内侧后端贯穿插接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位于滤网下侧,所述搅拌组件后端卡接有第四转动电机,所述第四转动电机卡接固定于反应箱后侧,所述反应箱内侧两端卡接固定有加热板,所述反应箱后侧底端贯穿卡接有出渣管;
19.通过第四转动电机能够带动搅拌组件对细碎的垃圾进行搅拌,使微生物溶液和垃圾混合均匀,提高微生物溶液对厨余垃圾分解的效率,且通过加热板能够对反应箱内侧进行加热,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20.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后侧转动卡接有后盖,所述后盖上端贯穿卡接有添水管,所述添水管一端卡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潜水泵上端卡接固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卡接于水箱上侧,所述进水管相对于水箱另一端贯穿卡接于第一通孔内侧,所述进水管前侧贯穿卡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相对于进水管另一端贯穿卡接于第二通孔内侧,所述回水管一端卡接有第一电磁阀;
21.水箱内侧填充有微生物溶液,在垃圾进入反应箱内侧并关闭顶盖,垃圾落至隔板以下后,通过第一潜水泵能够将水箱内的微生物溶液通过进水管泵入反应箱的隔板上侧,对隔板上侧进行清洗,使微生物溶液能够对残余垃圾进行分解,进一步避免有害细菌的滋生,同时促进了微生物的增殖,回水管内侧设置有筛网,通过筛网能够避免隔板上的微生物溶液在回流至水箱时,避免大颗粒的垃圾进入水箱内侧造成堵塞,同时水箱只需通过添水管对微生物溶液中的水进行补充,不需要额外补充微生物溶液,降低开支。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潜水泵前端卡接固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卡接于水箱前侧,所述出水管贯穿卡接于反应箱后侧,所述出水管一侧卡接固定有雾化喷头,所述出水管位于滤网和搅拌组件之间;
23.通过第二潜水泵能够将水箱内侧微生物溶液泵入出水管内侧,并通过雾化喷头将微生物溶液均匀喷洒于粉碎后的垃圾表面,使微生物对厨余垃圾进行分解。
2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盖、反应箱和水箱,解决了现有的处理装置虽能够避免使用者手部沾有的垃圾残留在操作器上的问题,但结构较为复杂,操作较为繁琐,且装置难以将微生物溶液均匀喷洒于垃圾表面,所需耗费的微生物溶液的量较大,增加开支的问题,通过踩踏踏板能够挤压按动启闭按钮,进一步使第一转动电机带动顶盖向上转动,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将垃圾倒至反应箱内侧,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使用的便利度,且对反应箱内清洗用的微生物溶液能够通过回水管回流至水箱内侧,通过残余的垃圾能够促进微生物的增殖,保证溶液中微生物的含量,降低开支。
2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盖、反应箱和水箱,解决了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装置需要先对垃圾进行粉碎,装置内侧上端往往残留有少量的垃圾,当工作人员打开装置时,装置内侧通常较为污浊和恶臭,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的问题,在工作人员倒入垃圾并关闭顶盖后,通过隔板向下转动,能够使隔板上的垃圾落下并进行粉碎和分解,隔板向上转动能够对反应箱内侧上下进行分隔,通过臭氧灯能够对反应箱内侧上端进行杀菌,通过水箱和第一潜水泵将微生物溶液泵入反应箱内侧的隔板上端能够对其进行清洗,同时使微生物溶液对残余垃圾进行分解,并在清洗后通过回水管回流回水箱内侧,保证隔板上端的相对清洁和无菌,避免工作人员再次打
开顶盖时由于残余垃圾的腐蚀产生的恶臭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的结构效果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盖的结构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盖的仰视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反应箱的结构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反应箱的剖视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踏板的结构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的结构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的后视图。
36.附图中,1、顶盖;101、臭氧灯;102、控制组件;103、控制按钮;104、触摸显示器;105、转动杆;106、第一转动电机;2、反应箱;201、踏板;202、隔板;203、加热板;204、第一通孔;205、第二通孔;206、第二转动电机;207、主动粉碎辊;208、第三转动电机;209、滤网;210、第四转动电机;211、搅拌组件;212、出渣管;213、从动粉碎辊;214、限位管;215、启闭按钮;216、复位弹簧;217、支撑板;3、水箱;301、出水管;302、雾化喷头;303、进水管;304、回水管;305、第一电磁阀;306、后盖;307、添水管;308、第二电磁阀;309、第一潜水泵;310、第二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38.请参阅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微生物均匀喷洒装置,包括顶盖1、反应箱2和水箱3,反应箱2前侧底端卡接有踏板201,通过踩踏踏板201能够快速打开顶盖1便于工作人员将厨余垃圾倒入反应箱2内侧,反应箱2内侧上端转动卡接有隔板202,反应箱2上端转动卡接有顶盖1,顶盖1底端卡接固定有臭氧灯101,通过隔板202能够将反应箱2内侧上下两端分隔,在工作人员倾倒垃圾时,垃圾落至隔板202上侧,并在关闭顶盖1后隔板202向下转动使垃圾粉碎并和微生物反应,在隔板202上的垃圾全部倒完后,通过臭氧灯101能够对反应箱2内侧隔板202上端进行杀菌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导致残余垃圾的腐烂变质产生异味,反应箱2后侧贯穿卡接有水箱3,水箱3内侧设置有第一潜水泵309和第二潜水泵310,通过第一潜水泵309能够将水箱3中的微生物溶液泵入反应箱2内的隔板202上侧,通过微生物溶液能够对隔板202上侧进行清洗,进行避免有害细菌导致残余垃圾的腐烂,同时使隔板202上侧保持相对干净,同时回水管304能够使洗刷反应箱2后含有少量垃圾的微生物溶液回流至水箱3内侧,促进微生物在水箱3内的进一步增殖,通过第二潜水泵310能够将微生物溶液泵入出水管301内侧,对粉碎后的垃圾进行均匀喷涂。
39.如图1、3、4、7所示,顶盖1上端卡接固定有控制组件102,控制组件102上端卡接有
控制按钮103,控制组件102上端卡接固定有触摸显示器104,顶盖1后侧焊接固定有转动杆105,转动杆105一端卡接有第一转动电机106,第一转动电机106卡接于反应箱2后侧上端,臭氧灯101插接于反应箱2内侧上端,踏板201底端卡接有复位弹簧216,复位弹簧216相对于踏板201另一端卡接有支撑板217,支撑板217焊接固定于反应箱2前侧底端,支撑板217上侧和踏板201底端焊接固定有限位管214,踏板201的限位管214插接于支撑板217的限位管214内侧,支撑板217的限位管214内侧卡接有启闭按钮215,踏板201的限位管214悬垂于启闭按钮215上侧;
40.通过控制组件102、控制按钮103和触摸显示器104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控制,在需要打开顶盖1时,工作人员踩踏踏板201能够使踏板201沿限位管214向下移动,并使限位管214挤压于启闭按钮215上侧,将信号传输至控制组件102,通过控制组件102控制第一转动电机106带动转动杆105的转动,进一步带动顶盖1向上转动,工作人员将垃圾倒入反应箱2内后,解除对踏板201施加的踩踏,复位弹簧216带动踏板201向上移动,解除对启闭按钮215的挤压,使控制组件102控制第一转动电机106带动顶盖1向下转动关闭反应箱2,通过臭氧灯101能够对残余于隔板202上侧的垃圾进行杀菌消毒,避免有害细菌对垃圾的腐蚀导致反应箱2内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41.如图1、2、5、6所示,反应箱2后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04和第二通孔205,第二通孔205位于第一通孔204下侧,第一通孔204和第二通孔205位于隔板202上侧,隔板202后端卡接有第二转动电机206,第二转动电机206卡接于反应箱2后侧,反应箱2内侧后端插接卡接有主动粉碎辊207,主动粉碎辊207后端卡接有第三转动电机208,第三转动电机208卡接固定于反应箱2后侧,反应箱2内侧位于主动粉碎辊207一侧转动卡接有从动粉碎辊213,反应箱2内侧位于主动粉碎辊207下端卡接有滤网209,反应箱2内侧后端贯穿插接有搅拌组件211,搅拌组件211位于滤网209下侧,搅拌组件211后端卡接有第四转动电机210,第四转动电机210卡接固定于反应箱2后侧,反应箱2内侧两端卡接固定有加热板203,反应箱2后侧底端贯穿卡接有出渣管212;
42.在关闭顶盖1后,控制组件102控制第二转动电机206带动隔板202向下转动,使垃圾落至主动粉碎辊207和从动粉碎辊213上侧,在隔板202上侧垃圾倒完后,第二转动电机206带动隔板202复位,并通过微生物溶液对隔板202上侧进行清洗,通过臭氧灯101对隔板202上侧进行杀菌消毒,控制组件102控制第三转动电机208带动主动粉碎辊207的转动,进一步使主动粉碎辊207和从动粉碎辊213对垃圾进行粉碎,通过滤网209能够对细碎的垃圾进行过滤,通过控制组件102控制第四转动电机210带动搅拌组件211对细碎的垃圾进行搅拌,使微生物溶液和垃圾混合均匀,且通过加热板203能够对反应箱2内侧进行加热,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43.如图2、8、9所示,水箱3后侧转动卡接有后盖306,后盖306上端贯穿卡接有添水管307,添水管307一端卡接有第二电磁阀308,第一潜水泵309上端卡接固定有进水管303,进水管303贯穿卡接于水箱3上侧,进水管303相对于水箱3另一端贯穿卡接于第一通孔204内侧,进水管303前侧贯穿卡接有回水管304,回水管304相对于进水管303另一端贯穿卡接于第二通孔205内侧,回水管304一端卡接有第一电磁阀305,第二潜水泵310前端卡接固定有出水管301,出水管301贯穿卡接于水箱3前侧,出水管301贯穿卡接于反应箱2后侧,出水管301一侧卡接固定有雾化喷头302,出水管301位于滤网209和搅拌组件211之间;
44.水箱3内侧填充有微生物溶液,在垃圾进入反应箱2内侧并关闭顶盖1,垃圾落至隔板202以下后,通过第一潜水泵309能够将水箱3内的微生物溶液通过进水管303泵入反应箱2的隔板202上侧,对隔板202上侧进行清洗,使微生物溶液能够对残余垃圾进行分解,同时促进了微生物的增殖,回水管304内侧设置有筛网,在清洗完成后打开第一电磁阀305使微生物溶液通过回水管304回流至水箱3内,通过筛网能够避免隔板202上的微生物溶液在回流至水箱3时,大颗粒的垃圾进入水箱3内侧造成堵塞,在水箱3内的微生物溶液含量较低时,通过打开第二电磁阀308能使清水通过添水管307进入水箱3内侧,不需要额外补充微生物溶液,通过第二潜水泵310能够将水箱3内侧微生物溶液泵入出水管301内侧,并通过雾化喷头302将微生物溶液均匀喷洒于粉碎后的垃圾表面,使微生物对厨余垃圾进行分解。
4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工作人员将垃圾运至装置前侧后,踩踏踏板201使踏板201沿限位管214向下移动并挤压按动启闭按钮215,进一步通过控制组件102控制第一转动电机106带动转动杆105的转动,使顶盖1向上转动打开,工作人员将垃圾倒入反应箱2内侧,并解除对踏板201的踩踏,在复位弹簧216弹力的作用下使踏板201恢复原位并解除对启闭按钮215的按动,使第一转动电机106带动顶盖1的反向转动关闭反应箱2,在反应箱2关闭后,控制组件102控制第二转动电机206带动隔板202向下转动,使隔板202上侧的垃圾落至主动粉碎辊207和从动粉碎辊213上侧,在垃圾落完后隔板202向上转动对反应箱2内侧进行分隔,第一潜水泵309将微生物溶液通过进水管303泵入反应箱2的隔板202上侧进行清洗,并通过微生物溶液对残余的垃圾进行分解,清洗一定时间后,打开第一电磁阀305使含有细微颗粒的微生物溶液通过回水管304回流至水箱3内侧,对溶液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补充,通过臭氧灯101对隔板202上侧进行杀菌消毒避免细菌分解残余垃圾造成的异味,使隔板202上侧相对清洁,落至主动粉碎辊207和从动粉碎辊213上侧的垃圾,通过第三转动电机208带动主动粉碎辊207的转动,能够使主动粉碎辊207和从动粉碎辊213对垃圾进行碾压粉碎,并通过滤网209对粉碎后的垃圾进行过滤,保证粉碎后的垃圾的细碎程度,通过滤网209的细碎垃圾落至反应箱2内侧底端,通过第二潜水泵310将微生物溶液泵入出水管301内侧,并通过雾化喷头302对溶液进行雾化并均匀喷洒于细碎的垃圾表面,通过第四转动电机210带动搅拌组件211的转动,能够对细碎垃圾和微生物溶液进行搅拌,进一步使微生物溶液和细碎垃圾混合均匀,在分解完成后通过出渣管212将分解后的垃圾排出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利用。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