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2093发布日期:2023-01-06 23:1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塘养殖品种种类繁多,养殖模式多样,大多品种存在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模式粗放等问题,其结果导致大量残余的饵料、水生动物的排泄物等氮磷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被排放到天然水域中造成养殖区周边水体富营养化日趋加剧。据前期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养殖塘养殖尾水均属于劣v类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并成为制约淡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养殖尾水常用的治理方式可以总结为“三池两坝”,三池分为一、二、三级净化区,两坝分别为溢流坝和潜流坝,一级净化区主要利用挡水布降低流速,用物理技术沉淀尾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设置导流网拉长流径增加水体滞留时间强化沉淀效果;二级净化区运用曝气设备将水中的有害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三级净化区中种植适量净水植物,如常绿鸢尾、慈菇等,通过植物高效地吸收、转化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和分泌一些化感物质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溢流坝位于一、二级净化区之间,长约6米,宽约3米,填充沙石,主要通过一定的水位挡水,将尾水中悬浮性颗粒和有机残饵等滞留在一级净化区而起到沉淀过滤功效;潜流坝位于二、三级净化区之间,长约6米,宽约3米,主要由鹅卵石、陶粒等堆积而成,将上层清洁水源通过自流进入三级净化区,再通过生物吸附净化后循环到养殖池塘,或者达标排放。
3.授权公告号为cn21637782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包括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及第三净化池,所述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之间设置有溢流坝,所述第二净化池的另一侧与第三净化池之间设置有潜流坝,所述溢流坝上设置有流通腔,所述溢流坝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净化池处理后空气净化的净化处理机构,其具有挤压杆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安装板相抵,完成对安装板的固定,整个安装板上活性炭板的安装及拆解操作简单、实施便捷,提高了活性炭板的安装及拆解的效率等优点。
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存在对于尾水的流动动力部分无法回收,同时无法保证尾水与过滤件的接触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尾水的回收净化效率,能够在尾水排放的过程当中通过转动桨叶能够有效的收集流动动力,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能源回收,同时转动桨叶降低了尾水流动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尾水与吸附件的接触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包括底座、滑动壳体、顶部连接件、连接吊环、输出轴、转动支架、转动桨叶、吸附件和底部壳体;
7.底座顶部与底部壳体连接;底部壳体顶部与吸附件连接;吸附件与转动桨叶侧面接触;底部壳体顶部与滑动壳体滑动连接;滑动壳体顶部与顶部连接件滑动连接;顶部连接
件侧面与连接吊环连接;顶部连接件顶部与转动支架连接;转动支架内壁与输出轴转动连接;输出轴底部侧面与多组转动桨叶连接;多组转动桨叶呈圆周等间距分布在输出轴侧面;转动桨叶厚度与吸附件厚度相同;转动桨叶与吸附件交错排列。
8.优选的,底座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底座底部四周。
9.优选的,底座顶部上设有弧形壳体,弧形壳体内壁上设有连接凹槽。
10.优选的,吸附件侧面上设有防滑件,防滑件与底座顶部内壁连接。
11.优选的,底座顶部侧面上设有滑轨,滑动壳体侧面上设有滑块,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滑动壳体侧面上设有滑动阻尼件,滑动阻尼件底部与底座顶部滑动阻尼连接。
13.优选的,连接吊环上设有防滑层。
14.优选的,转动桨叶呈弧形,转动桨叶与滑动壳体内壁接触。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尾水的回收净化效率,能够在尾水排放的过程当中通过转动桨叶能够有效的收集流动动力,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能源回收,同时转动桨叶降低了尾水流动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尾水与吸附件的接触稳定性,通过本装置的侧面滑动壳体的结构能够控制本装置的进水量,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稳定运行,通过顶部的输出轴的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回收的动力便于传输。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的侧视图;
20.附图标记:1、底座;2、滑动壳体;3、顶部连接件;4、连接吊环;5、输出轴;6、转动支架;7、转动桨叶;8、吸附件;9、底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包括底座1、滑动壳体2、顶部连接件3、连接吊环4、输出轴5、转动支架6、转动桨叶7、吸附件8和底部壳体9;
23.底座1顶部与底部壳体9连接;底部壳体9顶部与吸附件8连接;吸附件8与转动桨叶7侧面接触;底部壳体9顶部与滑动壳体2滑动连接;滑动壳体2顶部与顶部连接件3滑动连接;顶部连接件3侧面与连接吊环4连接;顶部连接件3顶部与转动支架6连接;转动支架6内壁与输出轴5转动连接;输出轴5底部侧面与多组转动桨叶7连接;多组转动桨叶7呈圆周等间距分布在输出轴5侧面;转动桨叶7厚度与吸附件8厚度相同;转动桨叶7与吸附件8交错排列;底座1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底座1底部四周;吸附件8侧面上设有防滑件,防滑件与底座1顶部内壁连接;滑动壳体2侧面上设有滑动阻尼件,滑动阻尼件底部与底座1顶部滑动阻尼连接;连接吊环4上设有防滑层;转动桨叶7呈弧形,转动桨叶7与滑动壳体2内壁接触。
24.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尾水的治理效果能够在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保证了本装置的过滤净化效果,从而能够便与本装置进行水资源再利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比例,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本装置的滑动壳体2能够使得本装置对于进水量能够有直观的控制效果,通过转动桨叶7的结构能够在液体流动过程当中回收动能的同时在液体进入到转动桨叶7内壁凹槽时,能够有与吸附件8接触更长时间的机会,从而能够使得多组吸附件8使用更加均匀的同时保证了尾水最终的净化效果,提高了治理效率。
25.实施例二
26.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殖尾水治理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底座1顶部上设有弧形壳体,弧形壳体内壁上设有连接凹槽;底座1顶部侧面上设有滑轨,滑动壳体2侧面上设有滑块,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弧形壳体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整体结构刚性的同时防止液体从侧面泄露,通过滑块与滑轨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滑动稳定性。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