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5205发布日期:2023-01-12 18:4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


背景技术:

2.纯水车(净水车),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户外工作、户外支援、救援以及户外活动需要使用到纯水车来将一些不能直接饮用或者不能直接使用的水进行过滤。纯水车根据使用需求以及使用环境存在多种型号,包括一些产水量较大的大型纯水车,也包括一些产水量较小的小型纯水车。
3.例如公开号cn209153410u就公开了一种楼宇幕墙清洁用迷你纯水车,包括:可移动车架,可移动车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控制器、泵站、活性炭过滤器、沉淀物过滤器、r/o反渗透膜单元、反渗透膜压力器和去离子树脂过滤器;控制器和泵站电连接,且均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泵站的一端连接进水口,另一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沉淀物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r/o反渗透膜单元和去离子树脂过滤器;且反渗透膜单元与反渗透膜压力器电连接。
4.例如公开号cn203976572u就公开一种新型应急移动净水车包括平板拖车,平板拖车上方安装有净水舱,净水舱内的净水系统包括前置过滤器,前置过滤器与粗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一级精密过滤器、二级精密过滤器、三通依次连接。三通的第二出水口与超滤装置、超滤反洗泵、缓冲水箱依次连接,缓冲水箱经过球阀与紫外线杀菌器相连。三通的第一出水口与阻垢加药装置相连。缓冲水箱与单向阀、阻垢加药装置、高压泵、反渗透装置、水质调节器、紫外线杀菌器、取水龙头依次连接。
5.不论是大型纯水车还是小型纯水车,都需要将滤芯固定在纯水车上,这样才能够便于移动到不同地方进行净水作业,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用于固定滤芯的支架效果不太理性,有的固定不牢固,在移动的时候容易因为颠簸导致滤芯抖动,使接口产生一些松动;有的采用箱式固定,通过外壳将滤芯包裹起来,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是维修及更换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外壳固定的方式将滤芯固定在纯水车上,存在维修以及更换比较复杂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主管,环绕主管的中部水平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侧连接有圆形卡箍;固定板在圆形卡箍的一侧竖向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和主管的下端齐平;主管内通过若干个分隔板分隔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纯水腔、废水腔和原水腔;主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和纯水腔相连通的纯水进水口和纯水出水口;主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废水腔相连通的废水进水口和废水出水口;主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原水腔相连通的原水进水口和原水出水口。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板沿主管的外壁竖向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卡箍环绕固
定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圆形卡箍通过连接板和固定板的外侧相连,连接板的一端和圆形卡箍的外壁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锚固的方式和固定板相连。
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撑杆通过连接条和固定板相连,连接条的一端在圆形卡箍的一侧和固定板相连,另一端和支撑杆的上端相连,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平板。
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接条通过连接片和支撑杆的上端相连,连接片和连接条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垂直相连,连接片朝向主管的一侧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一通孔,支撑杆上端的侧面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过对齐时,通过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来锁紧连接片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
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环绕主管下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立板,若干个支撑立板的下端均与主管的下端齐平。
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圆形卡箍内安装有圆形超滤膜组件,圆形超滤膜组件的进水端通过进水软管和主管的原水出水口相连通,圆形超滤膜组件的废水出水端通过废水软管和主管的废水进水口相连通,圆形超滤膜组件的纯水出水端通过纯水软管和主管的纯水进水口相连通。
1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圆形卡箍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垫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固定板和圆形卡箍配合主管的方式来设置支架,这样便于将滤芯固定在圆形卡箍内,去除了传统的外壳,便于维修和更换;2、通过设置支撑杆,能够提升支架整体的稳定性,便于支架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纯水车上;3、通过在主管内设置纯水腔、废水腔和原水腔,能够便于统一管理纯水、废水、和原水的流向。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装配圆形超滤膜组件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标记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的俯视图。
21.图标:1-主管,2-固定板,3-圆形卡箍,4-支撑杆,5-纯水进水口,6-纯水出水口,7-废水进水口,8-废水出水口,9-原水进水口,10-原水出水口,11-连接板,12-连接条,13-支撑平板,14-连接片,15-锁紧螺栓,16-支撑立板,17-圆形超滤膜组件,18-进水端,19-进水软管,20-废水出水端,21-废水软管,22-纯水出水端,23-纯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4.实施例1:
25.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主管1,环绕主管1的中部水平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外侧连接有圆形卡箍3;固定板2在圆形卡箍3的一侧竖向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底部和主管1的下端齐平;主管1内通过若干个分隔板分隔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纯水腔、废水腔和原水腔;主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和纯水腔相连通的纯水进水口5和纯水出水口6;主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废水腔相连通的废水进水口7和废水出水口8;主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原水腔相连通的原水进水口9和原水出水口10。采用固定板2和圆形卡箍3配合主管1的方式来设置支架,这样便于将滤芯固定在圆形卡箍3内,去除了传统的外壳,便于维修和更换。通过设置支撑杆4,能够提升支架整体的稳定性,便于支架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纯水车上。通过在主管1内设置纯水腔、废水腔和原水腔,能够便于统一管理纯水、废水、和原水的流向。常规设置中,通过原水进水管来连通主管1上的原水进水口9和上一级别的过滤装置或者泵送系统,这样能够将原水送入到原水腔内。圆形卡箍3采用现有的圆形卡箍3型号即可,选择与滤芯大小相适配的圆形卡箍3即可。
26.固定板2沿主管1的外壁竖向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卡箍3环绕固定板2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每个滤芯都能够有若干个圆形卡箍3来同时固定,提升了滤芯固定的稳定性。
27.圆形卡箍3通过连接板11和固定板2的外侧相连,连接板11的一端和圆形卡箍3的外壁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锚固的方式和固定板2相连。常规设置中,连接板11和圆形卡箍3相连的一端具有一定的弧形,这样便于贴合住圆形卡箍3的外壁,并且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板11焊接固定于圆形卡箍3的外壁上。在连接板11远离圆形卡箍3的一端侧面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孔,然后在固定板2上设置和固定孔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然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来将连接板11固定在固定板2上。
28.支撑杆4通过连接条12和固定板2相连,连接条12的一端在圆形卡箍3的一侧和固定板2相连,另一端和支撑杆4的上端相连,支撑杆4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平板13。这样的设置,通过支撑杆4配合支撑平板13提升了整个支架的底部支撑范围,通过大的支撑范围能够很好的提升支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可以在支撑平板13上设置一些安装孔,这样能够对应纯水车上的一些定位孔或者定位底座来将支架安装到纯水车上。
29.实施例2: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4所示,连接条12通过连接片14和支撑杆4的上端相连,连接片14和连接条12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垂直相连,连接片14朝向主管1的一侧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一通孔,支撑杆4上端的侧面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过对齐时,通过锁紧螺栓15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来锁紧连接片14和支撑杆4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设置,提升了连接条12和支撑杆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将支撑杆4从连接条12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者维修。连接片1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和连接条12垂直相连,也可以通过将连接条12远离主管1的一端进行弯折,弯折成垂直于连接条12,形成连接片14即可。
31.环绕主管1下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立板16,若干个支撑立板16的下端均与主管1的下端齐平。通过设置支撑立板16,李生了主管1下端支撑范围,和支撑面积,提升了支撑稳定性。
32.实施例3:
33.如图1所示,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用于纯水车的圆形超滤支架上安装圆形超滤膜组件17,组成超滤装置。具体安装方式为,圆形卡箍3内安装有圆形超滤膜组件17,圆形超滤膜组件17的进水端18通过进水软管19和主管1的原水出水口10相连通,圆形超滤膜组件17的废水出水端20通过废水软管21和主管1的废水进水口7相连通,圆形超滤膜组件17的纯水出水端22通过纯水软管23和主管1的纯水进水口5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当需要净水的时候,原水从原水腔内通过进水软管19输送到圆形超滤膜组件17内,在圆形超滤膜组件17内进行过滤。圆形超滤膜组件17内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多种规格型号的超滤膜滤芯,原水经过超滤膜滤芯渗透过滤后的部分形成纯水,没有渗透过滤的部分形成废水。纯水通过纯水出水口6和纯水软管23输送到纯水腔内,再由纯水出水口6排出进行使用。废水经过废水出水口8和废水软管21输送到废水腔内,再由废水出水口8同一排放。进水软管19、废水软管21和纯水软管23都采用软管的形式,这样避免硬连接导致纯水车在形式过程中晃动导致接口出现变形。圆形超滤膜组件17采用现有的利用超滤膜过滤的组件即可。常规设置中一般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超滤膜。
34.圆形卡箍3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垫圈。通过设置橡胶垫圈,使圆形卡箍3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住圆形超滤膜组件17的外壁,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35.实施例4:
36.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超滤装置的纯水车,具体如下,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超滤装置安装于纯水车上,并且在纯水车上安装进行净水工作所必须的前置过滤机构、供水系统、存水系统等。前置过滤机构、供水系统、存水系统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纯水车上的常规结构即可。换而言之,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超滤装置的进水管接入到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纯水车上的过滤管路上进行过滤。
37.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