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氯酸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1638发布日期:2023-01-25 10:3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氯酸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1.一种高氯酸通风柜,属于高氯酸实验室通风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实验室通风是实验室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为阻止一些蒸气、气体和微粒(烟雾、煤烟、灰尘和气悬体)的吸收,污染物质须用通风柜、通风罩或局部通风的方法除去。然而高氯酸通风柜除掉保证通风柜内足够负压安全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需要做到安全保证,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会有高氯酸的结晶体粘着到通风柜的内壁及排风管道的内壁。在很多金属前处理实验过程中,时常会用到高氯酸 hclo4与碱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此化学反应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酸雾。
3.现有高氯酸通风柜多采用上箱体和和下箱体结构,上箱体内采用水雾方式净化高氯酸,净化后液体带有含有大量的酸性储存于下箱体内,由此解决了高氯酸借着通风柜的风力扩散到通风柜的导流板及排风管道的内壁结晶,结晶层碰到水或振动或撞击后会产生燃烧爆炸的风险,例如申请号201510175861.8,申请日2015.04.15,专利名称一种安全节能高氯酸通风柜的一种发明专利。
4.但是由于含有大量的酸性液体密封性难以完全解决,在高氯酸通风柜使用过程中,下箱体存在带有酸性气体且具有异味,对箱体和设备造成腐蚀,降低了使用年限,同时在下箱体维护或更换原料过程中,操作人员未安全佩戴防护用品时,气体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嗅觉、视觉损伤,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下箱体具有通风功能,降低下箱体酸性气体对箱体和设备造成腐蚀,增加使用年限的高氯酸通风柜。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氯酸通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以及下箱体,上箱体底部和下箱体顶部固定连接,上箱体内设置有实验箱体,上箱体与实验箱体固定连接,上箱体上开设有实验窗,且实验窗与实验箱体内腔连通,下箱体内设置有废水储存装置,废水储存装置与实验箱体内腔连通,上箱体与实验箱体之间有间隔,并形成排风腔,排风腔输入端与下箱体连通,排风腔输出端与实验箱体连通,实验箱体上设置有抽风装置。
7.进一步,所述实验箱体侧壁上设置有下箱体排风管,下箱体排风管输入端与排风腔连通,下箱体排风管与实验箱体内腔连通。
8.进一步,所述下箱体排风管的输入端沿远离实验箱体外壁的方向逐渐上扬。
9.进一步,所述实验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实验窗封闭的滑门,滑门与实验箱体可滑动连接,实验箱体上还设置有进风结构,且进风结构输出端与实验箱体连通。
10.进一步,所述实验箱体顶部上设置有定滑轮,实验箱体后侧外壁与上箱体内壁之
间设置有配重块,钢丝绳绕过定滑轮,且两端分别连接滑门和配重块。
11.进一步,所述进风结构包括安装架和支撑架,安装架安装在实验窗内,安装架与实验窗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分别与安装架和实验窗固定连接,安装架与实验窗之间形成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与实验箱体内腔连通。
12.进一步,所述实验箱体内设置有上隔板,上隔板设置在抽风装置与实验窗之间,并将实验箱体内腔分割成工作腔和净化腔,且工作腔与净化腔连通。
13.进一步,所述净化腔内设置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设置在抽风装置与排风腔输出端之间。
14.进一步,所述上隔板与实验箱体之间设置有下隔板,下隔板与实验箱体固定连接,下隔板与上隔板之间有间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高氯酸通风柜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6.本高氯酸通风柜的实验箱体内实验时产生酸性液体储存在下箱体的废水储存装置内,由于高酸性液体很难完全进行密封,尤其常年使用后,导致下箱体内腔气体带有异味,且对设备造成腐蚀,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箱体的内腔通过排风腔和下箱体排风装置与下箱体内腔连通,实验箱体由于抽风装置的存在,实验箱体内腔与下箱体内腔存在压差,从而增加下箱体内的气体流向实验箱体,减少了下箱体内的腐蚀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7.图1为高氯酸通风柜正视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c-c剖面示意图。
21.图5为图2中d放大示意图。
22.其中:1、上箱体2、下箱体3、实验箱体4、工作腔5、净化腔6、上箱体排风管7、喷头8、喷水管9、上隔板10、下隔板11、分水球12、下箱体排风管13、滑门14、定滑轮15、搁手架16、安装架17、支撑架18、净化腔下水管19、工作腔清洗管20、净水罐21、净水泵22、碱液罐23、中和泵24、废水罐25、ph值检测26、配重块27、板阀28、过滤格栅29、控制器30、液位传感器31、排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4.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图5所示,上箱体1底部与下箱体2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上箱体内设置实验箱体3,实验箱体3为一端开口的箱体,实验箱体3与上箱体1之间有间隔,实验箱体3与上箱体1
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实验箱体1后侧壁与上箱体1之间形成排风腔31,排风腔31两侧封闭,排风腔31底部与下箱体2内腔连通,上箱体1在实验箱体3开口侧开设实验窗,实验窗通过滑动门机构将其封堵。
26.滑动门结构包括滑门13、定滑轮14以及配重块26,滑门13设置在实验窗和实验箱体3之间,实验箱体3开口侧上安装有滑道,滑道竖直设置,且滑道设置有两条,滑门13两侧伸入滑道内,滑门13与滑道紧密配合,滑门13可沿滑道上下往复滑动。定滑轮14设置在实验箱体3顶部外壁上,定滑轮14设置有4个,每左右两个定滑轮14为一组每组分别设置在分别设置在实验箱体3顶部外壁的边缘,且每组定滑轮14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接杆,本实施例中同步连接杆设置有一根。配重块26设置在实验箱体3后侧外壁与上箱体1内壁之间,配重块26两侧的上箱体11上安装有滑道,配重块26两侧伸入滑道内,滑道竖直设置,配重块26可沿滑道上下往复滑动。滑门13与配重块26通过钢丝绳连接,钢丝绳设置有两条,钢丝绳绕过定滑轮14,且两端分别与滑门13与配重块26固定连接。为了更好的密封,上箱体1开口侧加装一密封板将开口封堵,且不影响实验窗,密封板与滑门12紧密配合,滑门12将实验窗封堵后,滑门12顶部与密封板底部重叠。滑门12底部安装有搁手架15,搁手架15与滑门12固定连接,搁手架15向外凸出,方便抓取并美观。
27.滑门13下方设置有安装架16以及支撑架17,安装架16设置在实验窗的底部,安装架16与上箱体1间隔设置,安装架16通过支撑架17与上箱体1固定连接,安装架16一侧凸出实验窗,且向下弯折,安装架16与上箱体1之间形成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与工作腔4连通。
28.实验箱体3内设置有上隔板9、下隔板10、喷头7、分水球11以及抽风装置,上隔板9设置在实验箱体3开口侧和实验箱体3后侧壁之间,上隔板9底部竖直设置,上隔板9顶部逐渐远离实验箱体3后侧壁的倾斜状,上隔板9顶部与实验箱体3顶部固定连接,上隔板9底部与实验箱体3底部之间有间隔,上隔板9两侧分别与实验箱体3左侧壁和实验箱体3右侧壁固定连接,由此上隔板9将实验室3分割成工作腔4和净化腔5。上隔板9底部与实验箱体3底部之间设置有下隔板10,下隔板10与上隔板9正对设置,且上隔板9和下隔板10之间有间隔,用于阻挡净化腔5和工作腔4之间液体流动。
29.喷头7和分水球11均设置在净化腔5内,喷头7和分水球11均设置在抽风装置下方,喷头7设置在分水球11的上方,喷头7与分水球11之间有间隔,喷头7朝下设置,喷头输出端连接有喷水管8。分水球11设置有若干个,分水球11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分水带,内部有交错的分水带。喷头7将水雾化并向下喷射,酸雾上行,水雾下行,形成逆流交换,酸雾与水雾充分接触,且喷头7下方的分水球11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分水带,内部有交错的分水带,通过分水球11增加水对酸雾的吸附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吸附时间,从而使大量酸雾溶入水中达到净化高氯酸的目标。
30.实验箱体3底部设置有净水腔液体收集槽、净化腔下水管18和工作腔下水管19,净化腔液体收集槽设置在净化腔5内,净化腔液体收集槽为下凹的槽体,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液体,净化腔液体收集槽顶部设置有过滤格栅28,净化腔液体收集槽底部安装有净化腔收集管18。工作腔下水管19安装在工作腔4的底部,工作腔下水管19安装位置四周下凹,用于收集工作腔4内的液体。
31.抽风装置包括集风罩6、板阀27以及排风机,集风罩6设置在实验箱体3的顶部,且净化腔5内。集风罩6内设置有板阀27,集风罩6输出端与排风机连通。
32.实验箱体3后侧壁上设置有下箱体排风管12,下箱体排风管12为两端开口的管体,下箱体排风管12设置在分水球11下方,且高于上隔板9的底部,下箱体排风管12的输入端与排风腔31连通,下箱体排风管12的输出端与净化腔5连通。在净化腔5内的抽风装置作用下,下箱体2内腔与净化腔5存在压差,下箱体2的内腔气体通过下箱体排风管12进入净化腔5,由于下箱体2气体具有酸性,下箱体排风管12设置在分水球11的下方,下箱体2内腔气体同工作腔4产生的气体一起净化。下箱体排风管12输入端远离试验箱体3外壁逐渐上扬,避免净化水进入下箱体排风管12并进入下箱体2内腔。下箱体排风管12在排风机功率允许情况下,设置有多个,各下箱体排风管12左右间隔设置。为了更好的将下箱体2的气体排入净化腔5内,可以采用管道与抽风风扇的组合,也可以增加排风机功率,增加净化腔5与下箱体2内腔之间的压差。
33.下箱体2一侧开设有对开门,方便维护下箱体2内的管路以及添加碱性液体,下箱体内依次设置有净水罐20、净水泵21、碱液罐22、中和泵23、废水罐24以及控制器29,净水罐20用于盛放清水,且净水罐20与进水管路连通,净水泵21输入端与净水罐20连通,用于抽取净水罐内的清水,净水泵21输出端与喷水管8连通。废水罐24与净化腔下水管18和工作腔19连通,废水罐24与碱液罐22之间设置有中和泵23,中和泵23输入端与碱液罐22连通,中和泵23输出端与废水罐24连通。净水罐20、碱液罐22、废水罐24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0,液位传感器30为非接触式,废水罐24上安装有ph值检测装置25,各液位传感器30 与ph值检测装置25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29信号采集端连接,控制器29输出端分别与净水泵21和中和泵23连接。
34.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35.滑门13向上滑动,解除对实验窗的封堵,配重块26和定滑轮14配合作用下将上话的滑门13位置固定。实验开始时,排风机开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雾从工作腔4经净化腔5后,再由集风罩6收集并排出或集中处理。下箱体2内的气体由排气管12进入净化腔5,且经过喷头7与分水球11组成的净化区,同时再由集风罩6收集并排出或集中处理。上下箱体的酸雾沿途经过喷头7与分水球11组成的净化区,喷头7将水雾化并向下喷射,酸雾上行,水雾下行,形成逆流交换,酸雾与水雾充分接触,并通过分水球11增加水对酸雾的吸附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吸附时间,从而使大量酸雾溶入水中达到净化高氯酸的目标。吸附完酸雾的水和工作腔4的液体进入废水罐24,并在废水罐24内储存。废水罐24安装ph值检测装置25对废水罐24进行检测,并由控制器29控制中和泵23抽取碱液罐22内的碱性液体投入废水罐24内,液位传感器30检测废水罐24装满以后,将其集中处理。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