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自动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2509发布日期:2023-03-22 09:2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污泥自动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自动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池内沉淀形成污泥,若不对污泥进行及时排出,则会影响沉淀池的运行。
3.然而,污泥的排出量过大时,则会导致沉淀池的进水量增大导致翻泥现象,而污泥的排出量较小时,则会导致沉淀池内的污泥沉积过多影响沉淀池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污泥自动排出装置。
5.本公开提供一种污泥自动排出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沉淀池、泥位检测器、排泥泵、回流泵以及控制器;
6.所述污水处理池设置有可供污水进入的处理入口,以使污水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处理形成泥水混合物,所述污水处理池具有可供所述泥水混合物排出的处理出口;
7.所述沉淀池具有与所述处理出口连通的沉淀入口,以使所述泥水混合物在所述沉淀池内分离形成上清液以及污泥;所述沉淀池具有可供所述上清液排出的第一出口以及可供所述污泥排出的污泥出口;所述排泥泵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排泥泵用于使所述污泥自所述污泥出口排出;所述回流泵分别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污水处理池连通,所述回流泵用于使所述污泥排出至所述污水处理池内;
8.所述泥位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用于检测所述沉淀池内的所述污泥的泥位;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泥位检测器、所述排泥泵和所述回流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泥位控制所述排泥泵和所述回流泵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沉淀池内的所述污泥的泥位处于预设范围内。
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沉淀斜管,且所述沉淀斜管靠近所述沉淀入口,以对所述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分离形成所述上清液和所述污泥。
1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有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处理入口;或,所述处理入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1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调节入口以及可供所述污水排出的调节出口,所述调节出口与所述处理入口连通。
1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出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入口连通;
13.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提升泵。
1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至少两个处理池,至少两个处理
池依次连通;所述处理入口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处理池的靠近上游的所述处理池上,所述处理出口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处理池的靠近下游的所述处理池上。
15.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处理池包括沿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所述处理入口设置在所述预处理池上,所述处理出口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上。
1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搅动装置,所述回流泵分别与所述缺氧池和所述沉淀池连通,以使所述沉淀池内的所述污泥在所述回流泵的作用下排出至所述缺氧池内。
17.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清水池具有可供所述上清液排出的清水出口;
18.和/或,所述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污泥发酵池,所述污泥发酵池具有与所述污泥出口连通的发酵入口以及与所述处理入口连通的发酵出口。
1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回流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排泥泵连接。
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公开提供一种污泥自动排出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沉淀池、泥位检测器、排泥泵、回流泵以及控制器。通过在沉淀池内设置用于检测污泥的泥位的泥位检测器,所述污水处理池设置有可供污水进入的处理入口,以使污水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处理形成泥水混合物,所述污水处理池具有可供所述泥水混合物排出的处理出口;沉淀池具有与处理出口连通的沉淀入口,以使泥水混合物在沉淀池内分离形成上清液以及污泥;沉淀池具有可供上清液排出的第一出口以及可供污泥排出的污泥出口;排泥泵与沉淀池连通,排泥泵用于使污泥自污泥出口排出;回流泵分别与沉淀池和污水处理池连通,回流泵用于使污泥排出至污水处理池内;泥位检测器设置在沉淀池内,用于检测沉淀池内的污泥的泥位;控制器分别与泥位检测器、排泥泵和回流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泥位控制排泥泵和回流泵的工作状态,以控制污泥的排出量,以使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的泥位处于预设范围内,以确保沉淀池内的污泥的泥位处于合理范围内,即确保污泥的排出量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以确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且避免发生翻泥。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污泥自动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污水处理池;11、处理入口;12、过滤网;13、调节池;131、调节入口;132、调节出口;133、进水管;14、提升泵;15、预处理池;16、厌氧池;17、缺氧池;171、搅动装置;18、
好氧池;19、清水池;191、配水区;2、沉淀池;21、污泥出口;22、沉淀斜管;23、出水管;3、泥位检测器;4、排泥泵;5、回流泵;6、控制器;61、数据采集模块;7、污泥发酵池;71、发酵入口;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自动排出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1、沉淀池2、泥位检测器3、排泥泵4、回流泵5以及控制器6。
29.其中,污水处理池1设置有可供污水进入的处理入口11,以使污水在污水处理池1内处理形成泥水混合物,污水处理池1具有可供泥水混合物排出的处理出口。
30.具体实现时,污水处理池1内设置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中的不同功能性的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并发生脱氮除磷反应,从而使得污水在污水处理池1内形成泥水混合物。
31.其中,沉淀池2具有与处理出口连通的沉淀入口,以使泥水混合物在沉淀池2内分离形成上清液以及污泥。具体实现时,沉淀池2上可以设置配水区191,使得泥水混合物自上而下流动然后进行沉淀分离形成上清液以及污泥,上清液则经过沉淀池2上的第一出口排出,污泥沉淀在沉淀池2的底部后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排出量从污泥出口21排出。
32.其中,排泥泵4与沉淀池2连通,排泥泵4用于使污泥自污泥出口21排出。也就是说,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沉淀在沉淀池2内的污泥可以具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污泥中的一部分直接在排泥泵4的作用下从污泥出口21直接排出;另一种是污泥种的另一部分则排出至污水处理池1内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可以在沉淀池2内设置排泥泵4,从而将沉淀池2内的污泥自排泥出口抽出;另外在沉淀池2与污水处理池1之间设置回流泵5,或者在沉淀池2内或者在污水处理池1内设置回流泵5,回流泵5分别与沉淀池2和污水处理池1连通,回流泵5用于使污泥排出至污水处理池1内。
33.其中,泥位检测器3设置在沉淀池2内,用于检测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泥位,控制器6用于根据所述泥位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的工作状态,以使沉淀池2内的所述污泥的泥位处于预设范围内。
34.需要说明的是,泥位检测器3可以采用超声波泥位计进行测定。超声波泥位计工作原理如下:浸入水中的超声波传感器向水底发出一束超声波,超声波在向下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悬浮及沉淀的污泥后会反射回来,并且不同密度的污泥层反射回来的信号强度也不同,仪器通过检测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强度及时间,并经过处理,就可以得到污泥界面的深度或厚度。
35.具体的,当检测得到的泥位大于最高警戒泥位时,控制器6控制排泥泵4开启且回流泵5关闭,此时沉淀池2内的污泥则可以经污泥出口21排出。当检测得到的泥位位于最高
警戒泥位和最低警戒泥位之间时,控制器6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均开启,此时沉淀池2内的污泥中的一部分可以在排泥泵4的作用下从污泥出口21排出,而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另一部分则在回流泵5的作用下排出至污水处理池1内进行进一步处理;当检测得到的泥位小于最低警戒泥位时,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均关闭,停止排出污泥,使得沉淀池2内的污泥可以逐渐沉积至一定的泥位,从而避免由于泥位较低导致翻泥的现象。
36.具体实现时,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排出控制过程为:
37.首先,设定沉淀池2设置最佳泥位h2、最高警戒泥位h1、最低警戒泥位h3。当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泥位达到最高警戒泥位h1时,启动排泥泵4进行排泥,避免排泥不及时导致的污泥老化、翻泥等现象的发生,直至泥位到达最佳泥位h2时停止运行排泥泵4。
38.当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泥位在最高警戒泥位h1至最低警戒泥位h3之间,启动回流泵5进行污泥回流,补充生化区活性污泥量,加速微生物生长繁殖,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39.当泥位到达最低警戒泥位h3时,回流泵5和排泥泵4均停止运行,避免泥位过低导致沉淀池2进水流量、流速增大,容易出现翻泥情况,影响出水水质。
4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设置数据采集模块61,该数据采集模块61与泥位检测器3连通,从而获取泥位检测器3采集到的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泥位后与泥位的最高警戒泥位和最低警戒泥位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发送给与数据采集模块61连接的控制器6,控制器6则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的工作状态。
41.可选的,回流泵5宜采用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泵、螺旋泵或空气提升器。
4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泥自动排出装置,通过在沉淀池2内设置用于检测污泥的泥位的泥位检测器3,从而当检测得到的污泥的泥位大于最高警戒泥位时,通过控制排泥泵4开启,从而将沉淀池2内的污泥及时排出,避免影响沉淀池2的正常运行;当检测得到的污泥的泥位位于最高警戒泥位和最低警戒泥位之间时,此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开启,从而使得污泥的一部分可以排出另一部分排出至污水处理池1内,确保沉淀池2始终正常运行;当检测得到的污泥的泥位小于最低警戒泥位时,此时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关闭,从而停止排泥泵4将污泥排出以及停止回流泵5将污泥排出至污水处理池1,以避免减少沉淀池2内的污泥,使得沉淀池2内的污泥可以逐渐沉积至一定的泥位,从而避免由于泥位较低导致翻泥的现象。也就是说,本公开的污泥自动排出装置,可以通过泥位检测器3实时检测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泥位,从而控制排泥泵4和回流泵5的工作状态,以确保沉淀池2内的污泥的泥位处于合理范围内,即确保污泥的排出量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以确保沉淀池2的正常运行且避免发生翻泥。
43.本实施例通过泥位检测器3以及控制器6等,实现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出更加精细化的控制,提高污泥自动排出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及污水处理效果。
44.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沉淀池2内设置有沉淀斜管22,且沉淀斜管22靠近沉淀入口,以对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分离形成上清液和污泥。
45.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处理池1内设置有过滤网12,且过滤网12靠近处理入口11;或,处理入口11处设置有过滤网12。通过设置过滤网12可以对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示例性的,过滤网12可以为不锈钢过滤网12,防止生锈影响使用。
46.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调节池13,调节池13具有可供污水进入的调节入口131以及可供污水排出的调节出口132,调节出口132与处理入
口11连通。具体实现时,污水经管网进入调节池13,再经由提升泵14通过进水管133进入污水处理池1内进行处理。
47.具体的,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进水管133,进水管133的一端与调节出口132连通,进水管133的另一端与处理入口11连通;调节池13内设置有提升泵14,使得调节池13内的污水可以在提升泵14的作用下流经进水管133并最终进入污水处理池1内进行处理。
48.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处理池1包括至少两个处理池,至少两个处理池依次连通;处理入口11设置在至少两个处理池的靠近上游的处理池上,处理出口设置在至少两个处理池的靠近下游的处理池上。
49.具体实现时,至少两个处理池包括沿上游侧至下游侧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池15、厌氧池16、缺氧池17以及好氧池18;处理入口11设置在预处理池15上,处理出口设置在好氧池18上。
50.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缺氧池17内设置有搅动装置171,回流泵5分别与缺氧池17和沉淀池2连通,以使沉淀池2内的污泥在回流泵5的作用下排出至缺氧池17内。
5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缺氧池17内增加搅动装置171,使沉淀池2中的部分污泥排至缺氧池17内并与缺氧池17内的污水的接触更为均匀,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回流至缺氧池17内的污泥中携带的硝态氮在缺氧池17的反硝化过程中,可以回收部分碱度和需氧量,既能够去除回流的污泥中的硝态氮,还能够避免过量的硝态氮进入厌氧池16与释磷菌竞争碳源,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污泥发酵池7,污泥发酵池7具有与污泥出口21连通的发酵入口71以及与处理入口11连通的发酵出口。具体实现时,沉淀池2内的剩余的污泥则排出至污泥发酵池7,其目的是在污泥发酵池7中进行污泥发酵处理,厌氧发酵产酸可补充生化系统所需碳源,以此可减少外源碳源投加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53.本实施例中,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清水池19,清水池19位于沉淀池2上方且与第一出口连通,清水池19具有可供上清液排出的清水出口,在沉淀池2内分离形成的上清液可以从清水出口排出。
54.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泥自动排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81和第二电磁阀82,第一电磁阀81分别与回流泵5和控制器6连接,第二电磁阀82分别与排泥泵4和控制器6连接。
55.具体实现时,当需要打开回流泵5时,控制器6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81打开从而开启回流泵5;或者当需要关闭回流泵5时,控制器6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81关闭从而关闭回流泵5。相应地,当需要打开排泥泵4时,控制器6可以控制第二电磁阀82打开从而开启排泥泵4;或者当需要关闭排泥泵4时,控制器6可以控制第二电磁阀82关闭从而关闭排泥泵4。
56.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泥自动排出装置的处理过程可以为:污水经管网进入调节池13,再经由提升泵14通过进水管133进入预处理池15,预处理池15设置不锈钢筛网对大颗粒污染物进行去除,随后依次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去除并进行脱氮除磷反应。厌氧、缺氧、好氧池18内均投放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中的不同功能性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去除。经过好氧曝气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池2,沉淀池2左侧设置配水区191,泥水混合物自上而下流动,经过底部穿孔墙后自下而上进入沉淀斜管22,
经过沉淀斜管22沉淀后,泥水混合物得到分离,上清液进入清水池19后由出水管23排出,污泥由沉淀斜管22沉淀后进入沉淀池2底部沉积。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