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5862发布日期:2023-03-17 21:0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散热器的制造过程中,尤其是散热器完成组对焊接后,散热器内将会残留一些异物,如及焊接灰尘、焊渣、焊丝头等;如果这些异物继续残留在散热器内,在散热器正常使用,散热器内注入水、油等液体时,异物将会对液体产生污染,从而影响散热器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冲洗装置对散热器的内腔进行冲洗。
3.现有技术(申请号:cn202020534640.1)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内腔煤油冲洗装置,通过将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进入散热器内腔;通过进油管理将油注入散热器内腔内,并通过回油管路将油从散热器内腔内抽出,以实现对散热器内腔的冲洗。
4.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的高度无法调节,因此无法适应不同规格的散热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的高度无法调节,因此无法适应不同规格的散热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适用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采用分别转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以实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分别带动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散热器本体,进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6.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包括:底板、导轨、移动板、第一支撑板、第一丝杠、第一升降架、第一对接组件、第二支撑板、第二丝杠、第二升降架和第二对接组件;两个导轨固定在底板上;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移动板放置在两个导轨上,且两个导轨分别穿过两个滑槽;两个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有间距;第一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架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升降架的第一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的外侧;第一对接组件固定在第一升降架上;两个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侧壁上,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有间距,且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第二丝杠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架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升降架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的外侧;第二对接组件固定在第二升降架上;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7.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一光杠;两个第三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三支撑板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第一光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板相连接,且第一光杠穿过第一升降架。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板和第二光杠;两个第四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侧壁上,且两个第四支撑板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的一侧;第二光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板相连接,且第二光杠穿过第二升降架。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对接组件包括:第一注水管、第一法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密封垫;第一注水管穿过第一升降架;第一法兰绕设在第一注水管的外侧,且第一法兰固定在第一升降架;第一限位部绕设在第一注水管的外侧;第一密封垫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垫固定在第一限位部上,且第一密封垫绕设在第一注水管的外侧。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对接组件包括:第二注水管、第二法兰、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密封垫;第二注水管穿过第二升降架;第二法兰绕设在第二注水管的外侧,且第二法兰固定在第二升降架;第二限位部绕着在第二注水管的外侧;第二密封垫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垫固定在第二限位部上,且第二密封垫绕设在第二注水管的外侧。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支撑架、电动推杆和推料板;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且支撑架位于移动板的一侧;电动推杆设置有输出轴,电动推杆固定在支撑架的侧壁上,且输出轴穿过支撑架;推料板与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推料板与移动板相连接。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导向杆和卡接板;两个导向杆的一端与推料板相连接,且两个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架;两个卡接板分别与两个导向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卡接板位于支撑架的一侧。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分别转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以实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分别带动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散热器本体,进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16.2.通过将两个第三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侧壁上,将第一光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板相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三支撑板对第一光杠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一光杠穿过第一支撑架,以实现第一支撑架沿着第一光杠移动,从而避免当第一丝杠带动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时,第一支撑架在第一光杠上移动,进而避免第一支撑架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支撑架的稳定性。
17.3.通过将两个第四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侧壁上,将第二光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板相连接,以实现两个第四支撑板对第二光杠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二光杠穿过第二支撑架,以实现第二支撑架沿着第二光杠移动,从而避免当第二丝杠带动第二支撑架上下移动时,第二支撑架在第二光杠上移动,进而避免第二支撑架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二支撑架的稳定性。
18.4.通过将第一注水管穿过第一升降架,以便于第一注水管与软管相连通;通过将用焊接的方式使第一法兰绕设在第一注水管的外侧,并将第一法兰固定在第一升降架上,以实现将第一注水管固定在第一升降架上;通过将第一限位部绕设第一注水管的外侧,以实现当第一注水管嵌入散热器本体的进水口内时,第一限位部与进水口的端部相贴合;通过将第一密封垫设置为弹性体,将第一密封垫固定在第一限位部上,并使第一密封垫绕设在第一注水管的外侧,以实现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一密封垫与进水口的端部相贴合,从而提升第一限位部与进水口的密封性。
19.5.通过将第二注水管穿过第二升降架,以便于第二注水管与软管相连通;通过将用焊接的方式使第二法兰绕设在第二注水管的外侧,并将第二法兰固定在第二升降架上,以实现将第二注水管固定在第二升降架上;通过将第二限位部绕设第二注水管的外侧,以实现当第二注水管嵌入散热器本体的出水口内时,第二限位部与出水口的端部相贴合;通过将第二密封垫设置为弹性体,将第二密封垫固定在第二限位部上,并使第二密封垫绕设在第二注水管的外侧,以实现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二密封垫与出水口的端部相贴合,从而提升第二限位部与出水口的密封性。
20.6.通过将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将电动推杆固定在支撑架的侧壁上,以实现支撑架对电动推杆进行支撑;通过使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架,将推料板与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相连接,并将推料板与移动板相连接,以实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通过推料板推动移动板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分别嵌入散热器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内。
21.7.通过将两个导向杆的一端与推料板相连接,将两个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架,以实现导向杆与推料板和移动板同步移动,从而实现导向杆在支撑架内移动。通过将两个卡接板分别与两个导向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使卡接板位于支撑架的一侧,以实现当导向杆的另一端移动至支撑架处时,卡接板与支撑架相贴合,从而对导向杆和移动板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的正视图;
23.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的侧视图;
26.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7.10底板,11导轨,12移动板,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丝杠,15第一升降架,16第一对接组件,161第一注水管,162第一法兰,163第一限位部,164第一密封垫,17第二支撑板,18第二丝杠,19第二升降架,20第二对接组件,201第二注水管,202第二法兰,203第二限位部,204第二密封垫,21第三支撑板,22第一光杠,23第四支撑板,24第二光杠,25支撑架,26电动推杆,27推料板,28导向杆,29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9.一种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包括:底板10、导轨11、移动板12、第一支撑板13、第一丝杠14、第一升降架15、第一对接组件16、第二支撑板17、第二丝杠18、第二升降架19和第二对接组件20;两个导轨11固定在底板10上;移动板1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移动板12放置在两个导轨11上,且两个导轨11分别穿过两个滑槽;两个第一支撑板13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一支撑板13之间有间距;第一丝杠1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丝杠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3转动连接;
第一升降架15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升降架15的第一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14的外侧;第一对接组件16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5上;两个第二支撑板17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两个第二支撑板17之间有间距,且第二支撑板17位于第一支撑板13的下方;第二丝杠18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丝杠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17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架19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升降架19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18的外侧;第二对接组件20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上;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配。
30.通过将两个导轨11固定在底板10上,将移动板12放置在两个导轨11上,并使两个导轨11分别穿过移动板12底部的两个滑槽,以实现移动板12能够沿着两个导轨11移动。通过将两个第一支撑板13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将第一丝杠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3转动连接,并将第一升降架15的第一内螺纹套装在第一丝杠14的外侧,以实现两个第一支撑板13对第一丝杠14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当第一丝杠14转动时,第一丝杠14带动第一升降架15上下移动;通过将第一对接组件16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5上,以实现第一对接组件16与第一升降架15同步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一对接组件16的位置。通过将两个第二支撑板17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将第二丝杠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17转动连接,并将第二升降架19的第二内螺纹套装在第二丝杠18的外侧,以实现两个第二支撑板17对第二丝杠18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当第二丝杠18转动时,第二丝杠18带动第二升降架19上下移动;通过将第二对接组件20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上,以实现第二对接组件20与第二升降架19同步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二对接组件20的位置。
31.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先将散热器本体固定在移动板12的一侧,避免散热器本体发生相对位置;将第一对接组件16通过软管与水泵的输出端相连通,水泵的输入端与水源相连通;第二对接组件20与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接,并水泵的输出端与存水箱相连通;然后,分别转动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8,以分别调节第一对接组件16和第二对接组件20的高度,从而使第一对接组件16和第二对接组件20分别与散热器本体位于一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对;推动移动板12,第一对接组件16和第二对接组件20分别嵌入散热器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并第一对接组件16和第二对接组件20与散热器本体相贴合;再后,启动水泵,使水源内的水通过第一对接组件16注入散热器本体内,水在散热器内循环后,经出水口和第二对接组件20排出,从而排出至存水箱内,进而实现对散热器本体的内腔进行冲洗。
3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分别转动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8,以实现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8分别带动第一升降架15和第二升降架19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对接组件16和第二对接组件20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散热器本体,进而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33.具体地,第一丝杠14的顶部安装把手,以实现通过把手转动第一丝杠14;第二丝杠18的顶部设置为方形,以便于通过扳手转动第二丝杠18。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板21和第一光杠22;两个第三支撑板21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三支撑板2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3的一侧;第一光杠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板21相连接,且第一光杠22穿过第一升降架15。
35.通过将两个第三支撑板21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将第一光杠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板21相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三支撑板21对第一光杠22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一
光杠22穿过第一支撑架25,以实现第一支撑架25沿着第一光杠22移动,从而避免当第一丝杠14带动第一支撑架25上下移动时,第一支撑架25在第一光杠22上移动,进而避免第一支撑架25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支撑架25的稳定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板23和第二光杠24;两个第四支撑板23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且两个第四支撑板23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7的一侧;第二光杠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板23相连接,且第二光杠24穿过第二升降架19。
37.通过将两个第四支撑板23固定在移动板12的侧壁上,将第二光杠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支撑板23相连接,以实现两个第四支撑板23对第二光杠24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二光杠24穿过第二支撑架25,以实现第二支撑架25沿着第二光杠24移动,从而避免当第二丝杠18带动第二支撑架25上下移动时,第二支撑架25在第二光杠24上移动,进而避免第二支撑架25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二支撑架25的稳定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对接组件16包括:第一注水管161、第一法兰162、第一限位部163和第一密封垫164;第一注水管161穿过第一升降架15;第一法兰162绕设在第一注水管161的外侧,且第一法兰162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5;第一限位部163绕设在第一注水管161的外侧;第一密封垫164为弹性体,第一密封垫164固定在第一限位部163上,且第一密封垫164绕设在第一注水管161的外侧。
39.通过将第一注水管161穿过第一升降架15,以便于第一注水管161与软管相连通;通过将用焊接的方式使第一法兰162绕设在第一注水管161的外侧,并将第一法兰162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5上,以实现将第一注水管161固定在第一升降架15上;通过将第一限位部163绕设第一注水管161的外侧,以实现当第一注水管161嵌入散热器本体的进水口内时,第一限位部163与进水口的端部相贴合;通过将第一密封垫164设置为弹性体,将第一密封垫164固定在第一限位部163上,并使第一密封垫164绕设在第一注水管161的外侧,以实现第一限位部163通过第一密封垫164与进水口的端部相贴合,从而提升第一限位部163与进水口的密封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对接组件20包括:第二注水管201、第二法兰202、第二限位部203和第二密封垫204;第二注水管201穿过第二升降架19;第二法兰202绕设在第二注水管201的外侧,且第二法兰202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第二限位部203绕着在第二注水管201的外侧;第二密封垫204为弹性体,第二密封垫204固定在第二限位部203上,且第二密封垫204绕设在第二注水管201的外侧。
41.通过将第二注水管201穿过第二升降架19,以便于第二注水管201与软管相连通;通过将用焊接的方式使第二法兰202绕设在第二注水管201的外侧,并将第二法兰202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上,以实现将第二注水管201固定在第二升降架19上;通过将第二限位部203绕设第二注水管201的外侧,以实现当第二注水管201嵌入散热器本体的出水口内时,第二限位部203与出水口的端部相贴合;通过将第二密封垫204设置为弹性体,将第二密封垫204固定在第二限位部203上,并使第二密封垫204绕设在第二注水管201的外侧,以实现第二限位部203通过第二密封垫204与出水口的端部相贴合,从而提升第二限位部203与出水口的密封性。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支撑架
25、电动推杆26和推料板27;支撑架25固定在底板10上,且支撑架25位于移动板12的一侧;电动推杆26设置有输出轴,电动推杆26固定在支撑架25的侧壁上,且输出轴穿过支撑架25;推料板27与电动推杆26的输出轴相连接,且推料板27与移动板12相连接。
43.通过将支撑架25固定在底板10上,将电动推杆26固定在支撑架25的侧壁上,以实现支撑架25对电动推杆26进行支撑;通过使电动推杆26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架25,将推料板27与电动推杆26的输出轴相连接,并将推料板27与移动板12相连接,以实现电动推杆26的输出轴通过推料板27推动移动板12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对接组件16和第二对接组件20分别嵌入散热器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内。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器内腔冲洗装置还包括:导向杆28和卡接板29;两个导向杆28的一端与推料板27相连接,且两个导向杆28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架25;两个卡接板29分别与两个导向杆28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卡接板29位于支撑架25的一侧。
45.通过将两个导向杆28的一端与推料板27相连接,将两个导向杆28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架25,以实现导向杆28与推料板27和移动板12同步移动,从而实现导向杆28在支撑架25内移动。通过将两个卡接板29分别与两个导向杆28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使卡接板29位于支撑架25的一侧,以实现当导向杆28的另一端移动至支撑架25处时,卡接板29与支撑架25相贴合,从而对导向杆28和移动板1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