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8882发布日期:2023-04-26 19:1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所采用的活性污泥法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很多,有ao、a2o、sbr等,但均采用隔板等物理分隔办法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内对内部空间进行物理分隔,形成不同的分隔空间对应相应不同的工艺段,最后在一体化生活污水设备内部形成不同的工艺段隔仓。各工艺段隔仓之间,采用自流或泵输送的方式实现污水在不同工艺段隔仓之间的流动,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达到活性污泥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gb18918-2002)。但采用物理分隔方法形成不同的工艺隔仓后,各工艺段的容积将固定而不能变更,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因此而固化,将不能再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各工艺段容积的大小,从而调节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使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保证出水达标的情况下,能耗达到最低的状态。同时,各工艺段污泥浓度需要采用自流或泵输送的方式进行调整,泵的输送将消耗大量能量,且各工艺段污泥浓度难以达到均匀状态,由于采用机械水泵输送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如水泵故障率较高时,会造成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设备内部采用隔板等物理分隔,各工艺段的容积固定,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固化,不能再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各工艺段容积的大小,从而不便于调节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模糊分区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可实现污水在不同模糊工艺段之间的流动,完成生化反应过程,达到降低设备成本、能耗和故障率,提高达标排放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卧式的罐体,所述罐体内部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曝气装置,所述罐体内部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和第二曝气装置;且所述罐体内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膜组件和第二曝气装置在所述罐体内形成压差,从而将罐体内的污水由后端向前端往复流动。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为圆盘式微孔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组件为带穿孔曝气装置的膜组件。

5、进一步地,所述膜组件并排设置有2个。

6、进一步地,所述微孔曝气装置设置有四个,其中2个所述微孔曝气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另外2个所述微孔曝气装置上下布置且位于所述罐体内部的最后端。

7、进一步地,所述膜组件包括膜架、水路、气路、中空纤维膜、u型管、穿孔曝气管;所述膜架内放置有若干中空纤维膜,所述中空纤维膜通过u型管与膜架上的水路相连;所述穿孔曝气管安装在膜架的底部,并与膜架上的气路相连,膜架上的气路连通有沉水式风机。

8、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沉水式风机,所述沉水式风机设置于所述膜组件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沉水式风机设置有1~5个,且依次并排布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内部后端的第二曝气装置和膜组件的曝气量大于前端的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量。

11、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罐内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圆盘式微孔曝气装置的后方。

12、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顶部还设置有膜格栅,污水经由膜格栅预处理后,并由所述膜格栅底面的出水管伸入罐体内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顶部还设置有清水箱,所述清水箱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碳源隔仓、清水隔仓和除磷剂隔仓;所述罐体内的中空纤维膜通过产水泵将处理后的清水连接至所述清水隔仓内。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罐体内部前后的气压差,使混合污泥产生由在罐体上部,由罐体前段往后段流动,在罐体下部,由罐体后段往前段的流动,从而代替原来用泵输送的方式,完成混合污泥的流动;改变罐体中水中溶氧量k值在罐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改变根据水中溶氧量k值而设定的o区容积和a区容积,进而改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和状态,在满足外界因素变化的条件下,不改变罐体内外各部件的布置结构,就能实现罐体内a区和o区容积的自由调整,即形成模糊分区的概念,实现污水在不同模糊工艺段之间的流动,完成生化反应过程,达到降低设备成本、能耗和故障率,提高达标排放率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卧式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曝气装置,所述罐体内部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和第二曝气装置;且所述罐体内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膜组件和第二曝气装置在所述罐体内形成压差,从而将罐体内的污水由后端向前端往复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为圆盘式微孔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曝气装置为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组件为带穿孔曝气装置的膜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并排设置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曝气装置设置有四个,其中2个所述微孔曝气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另外2个所述微孔曝气装置上下布置且位于所述罐体内部的最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包括膜架、中空纤维膜及穿孔曝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还设置有若干沉水式风机,所述沉水式风机设置于所述膜组件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式风机设置有1~5个,且依次并排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后端的第二曝气装置和膜组件的曝气量大于前端的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顶部还设置有膜格栅,污水经由膜格栅预处理后,并由所述膜格栅底面的出水管伸入罐体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顶部还设置有清水箱,所述清水箱内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碳源隔仓、清水隔仓和除磷剂隔仓;所述罐体内的中空纤维膜通过产水泵将处理后的清水连接至所述清水隔仓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设备内部采用隔板等物理分隔,各工艺段的容积固定,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固化,不能再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各工艺段容积的大小,从而不便于调节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卧式的罐体,罐体内部的前端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曝气装置,罐体内部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件和第二曝气装置;且罐体内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膜组件和第二曝气装置在罐体内形成压差,从而将罐体内的污水由后端向前端往复流动;其可实现污水在不同模糊工艺段之间的流动,完成生化反应过程,达到降低设备成本、能耗和故障率,提高达标排放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斌,温玉林,陈磊,王小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泸州市繁星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