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提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0734发布日期:2023-03-15 00:4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中的脱氮处理工艺通常采用a/o(anoxic/oxic,缺氧/好氧)工艺,将好氧池内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应,使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污水中去除。
3.现有技术中,在使硝化液从好氧池转移到缺氧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回流泵或离心泵对硝化液进行回流,但是在对总氮浓度高,生化脱氮比高的废水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因硝化液回流比大,回流时间长,所以使用大功率回流泵或离心泵进行长时间运行,无疑会导致回流泵或离心泵耗电量增加,且也增加了对硝化液回流的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
4.目前,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消化液回流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功率回流泵或离心泵长时间运行导致耗电量增高、能耗增加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气提回流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消化液回流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功率回流泵或离心泵长时间运行导致耗电量增高、能耗增加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提回流装置,包括:
7.第一池单元;
8.第二池单元,所述第二池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池单元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池单元连通设置;
9.第三池单元,所述第三池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池单元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二池单元连通设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池单元流出的硝化液;
10.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池单元的内部;
11.气提单元,所述气提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且所述气提单元的第二端向上伸出所述第三池单元,并与曝气风机连接;
12.通道单元,所述通道单元开设于所述第一池单元和所述第二池单元的侧部,且所述通道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池单元的顶端连通,所述通道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池单元的顶端连通;
13.盖板单元,所述盖板单元覆设于所述第一池单元、所述第二池单元、所述第三池单元以及所述通道单元设置;
14.其中,所述气提单元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池单元内部的硝化液向上流动到所述通道单元的内部,继而所述通道单元内部的所述硝化液能够流向所述第一池单元的内部。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16.框架元件,所述框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池单元的内部的底端。
17.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单元包括:
18.气提元件,所述气提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
19.管道元件,所述管道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提元件连接,所述管道元件的第二端向上穿过所述盖板单元,并位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上方,所述管道元件与所述曝气风机连接;
20.阀门元件,所述阀门元件设置于所述管道元件的第二端。
21.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单元还包括:
22.流量检测元件,所述流量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管道元件的第二端,用于检测所述管道元件内部气体流量。
23.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元件包括:
24.气提管道,所述气提管道呈日字形结构,且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端;
25.若干出气口,若干所述出气口间隔且倾斜设置于所述气提管道的下端,且若干所述出气口交替开设于所述气提管道的下端。
26.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元件包括:
27.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提元件连接,所述进气管道的第二端向上穿过所述盖板单元并位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上方;
2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曝气风机连接。
29.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单元的底壁与所述盖板单元底端之间的距离由所述通道单元的第一端向所述通道单元的第二端逐渐增大。
30.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单元包括:
31.盖板元件,所述盖板元件覆设于所述第一池单元、所述第二池单元、所述第三池单元以及所述通道单元设置。
32.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回流装置还包括:
33.溢流单元,所述溢流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池单元的开口处,并与所述通道单元的第二端对应设置,用于使所述通道单元内部的硝化液均匀地流向所述第一池单元。
34.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单元包括:
35.溢流元件,所述溢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池单元的开口处,并与所述通道单元的第二端对应设置。
3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7.(1)本实用新型的气提回流装置,通过盖板单元配合第三池单元形成封闭空间,从而气提单元在将曝气风机输送的高压空气输送到第三池单元之后,高压空气能够将第三池单元内部的硝化液向上抬升,以使硝化液回流到通道单元,继而硝化液通过通道单元流动到第一池单元的内部,从而无需使用回流泵或离心泵就能够将硝化液回流到第一池单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消化液进行回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功率回流泵或离心泵进行长时间运行导致耗电量高,能耗增加的问题;
38.(2)通过在第一池单元和通道单元之间设置溢流单元,从而通过溢流单元对硝化液的流动进行调节,能够使硝化液均匀地流向第一池单元;
39.(3)本实用新型的针对总氮浓度高、生化脱氮比高的废水,要求硝化液回流比大的硝化液进行回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提回流装置可大大降低运行能耗,解决了采用传统的机械回流导致能耗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回流装置不带盖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回流装置不带盖板单元的纵向剖面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回流装置不带盖板单元的俯视图;
4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单元和气提单元的装配图;
4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元件的仰视图;
4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气提管道的剖面图;
4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提元件的俯视图;
4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池单元和通道单元的剖面图;
49.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0.100、第一池单元;
51.200、第二池单元;
52.300、第三池单元;
53.400、支撑单元;410、框架元件;
54.500、气提单元;510、气提元件;511、气提管道;512、出气口;520、管道元件;521、进气管道;522、连接件;530、阀门元件;540、流量检测元件;
55.600、通道单元;
56.700、盖板单元;710、盖板元件;
57.800、溢流单元;810、溢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9.实施例1
60.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提回流装置,包括第一池单元100、第二池单元200、第三池单元300、支撑单元400、气提单元500、通道单元600以及盖板单元700。其中,第一池单元100用于存放高溶氧的废水;第二池单元200设置于第一池单元100的侧部,
并与第一池单元100连通设置,用于存放低溶氧的废水;第三池单元300设置于第二池单元200的侧部,并与第二池单元200连通设置,用于获取所是第二池单元200流出的硝化液;支撑单元400设置于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用于安装支撑气提单元500;气提单元500的第一端设置于支撑单元400的顶端,气提单元500的第二端向上伸出第三池单元300设置,并与曝气风机连接,用于将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回流到通道单元600;通道单元600开设于第一池单元100和第二池单元200的侧部,且通道单元600的第一端与第三池单元300的顶端连通,通道单元600的第二端与第一池单元100的顶端连通,通道单元600用于使硝化液回流到第一池单元100;盖板单元700覆设于第一池单元100、第二池单元200、第三池单元300以及通道单元600设置,用于对第一池单元100、第二池单元200、第三池单元300和通道单元600进行覆盖形成密闭空间。
61.其中,气提单元500能够驱动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向上流动到通道单元600的内部,继而通道单元600内部的硝化液能够流向第一池单元100的内部。
62.其中,第一池单元100为好氧池。
63.其中,第一池单元100可以为由混凝土制成的池型结构。
64.其中,第二池单元200为缺氧池,且第二池单元200与第一池单元100的底端连通,第一池单元100内部的液体能够向第二池单元200流动,继而流向第三池单元300。
65.其中,第二池单元200可以为由混凝土制成的池型结构。
66.其中,第三池单元300为回流池,用于获取第二池单元200流入的硝化液。
67.其中,第三池单元300可以为由混凝土制成的池型结构。
68.其中,支撑单元400用于支撑气提单元500,避免气提单元500无处安装,且不影响气提单元500向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输送高压气体。
69.其中,通道单元600为方形通道。
70.例如,通道单元600的纵截面设置为长方形。
7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道单元600的底壁与盖板单元700底端的之间的距离由通道单元600的第一端向通道单元600的第二端逐渐增大,以使通道单元600的底壁形成斜面,从而通道单元600内部的硝化液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第一池单元100的内部。
72.具体地,在对硝化液进行回流的情况下,第二池单元200内部的硝化液在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流向通道单元600之后,第二池单元200内部的硝化液继续流向第三池单元300,然后气提单元500获取曝气风机输送的高压空气,并将高压空气输送到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继而高压空气能够抬升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使硝化液流到通道单元600,继而流向第一池单元100。
73.如图5所示,支撑单元400包括框架元件410,框架元件410设置于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的底端,用于安装支撑气提单元500。
74.其中,框架元件410包括两横杆和两竖杆。其中,两横杆和两竖杆组成井字型结构,以安装气提单元500,并不影响气提单元500向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输送高压空气。
75.其中,横杆和竖杆均有金属制成。
76.例如,横杆和竖杆由不锈钢制成。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的侧壁均埋设于第三池单元300的侧壁。
7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元件410可以通过若干螺栓固定于第三池单元300的
内部。
79.支撑单元400还包括固定元件,固定元件设置于框架元件410的顶端,并与气提单元500固定连接,用于将气提单元500固定于框架元件410的顶端。
80.其中,固定元件可以为抱箍、固定带等固定元件。
81.其中,气提单元500能够通过固定元件固定于框架元件410的顶端,避免在高压气体的反冲下,气提单元500发生晃动。
82.如图5所示,气提单元500包括气提元件510、管道元件520以及阀门元件530。其中,气提元件510设置于支撑单元400的顶端,用于获取高压空气,并将高压空气输送到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管道元件520的第一端与气提元件510连接,管道元件520的第二端向上穿过盖板单元700,并位于盖板单元700的上方,管道元件520的第二端与曝气风机连接,用于获取曝气风机输送的高压空气,并将高压空气输送到气提元件510;阀门元件530设置于管道元件520的第二端,用于对管道元件520进行封闭或开启。
83.具体地,气提元件510固定设置于框架元件410的顶端。
84.其中,阀门元件530为电磁阀或手动阀门。
85.优选地,阀门元件530为电磁阀。
86.具体地,在将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输送到通道单元600的内部的情况下,曝气风机通过管道元件520向气提元件510的内部输送高压空气,然后气提元件510将高压空气输送到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由于第三池单元300配合盖板单元700形成密闭空间,继而高压空气能够带动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向上流动到通道单元600的内部。
87.如图6~8所示,气提元件510包括气提管道511和若干出气口512。其中,气提管道511呈日字形结构,且设置于支撑单元400的顶端,用于获取管道元件520输送的高压空气;若干出气口512间隔且倾斜设置于气提管道511的下端,且若干出气口512交替设置于气提管道511的下端,用于将高压空气输送到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
88.具体地,气提管道511设置于框架元件410的顶端。
89.其中,若干出气口512呈两列设置于气提管道511的下端,且两列出气口512均向下倾斜设置。
90.其中,两列出气口512均交替设置。
91.优选地,出气口512的倾斜角度为30~60
°

92.更为优选地,出气口512的倾斜角度为35~55
°

93.更为优选地,出气口512的倾斜角度为40~50
°

94.更为优选地,出气口512的倾斜角度为45
°

95.其中,出气口512的直径为6mm。
96.其中,两相邻的出气口512之间的距离为100mm。
97.如图8所示,管道元件520包括进气管道521和连接件522。其中,进气管道521的第一端与气提元件510连接,进气管道521的第二端向上穿过盖板单元700位于盖板单元700的上方,用于获取曝气风机输送的高压空气;连接件522设置于进气管道521的第二端,用于与曝气风机连接。
98.其中,进气管道521为通风管道,且与气提管道511连接。
99.其中,连接件522可以为螺纹连接件522。
100.例如,连接件522为带螺纹的管道连接件。
10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522可以为法兰,从而进气管道521能够通过法兰与曝气风机进行连接。
102.如图5所示,气提单元500还包括流量检测元件540,流量检测元件540设置于管道元件520的第二端,用于检测管道元件520内部气体流量。
103.具体地,流量检测元件540设置于气提管道511的第二端。
104.其中,流量检测元件540为气提流量计,用于检测管道元件520内部的气体流量。
105.如图9所示,盖板单元700包括盖板元件710,盖板元件710覆设于第一池单元100、第二池单元200、第三池单元300以及通道单元600设置,用于使第一池单元100、第二池单元200、第三池单元300以及通道单元600形成密闭空间,以便于在气提单元500向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输送高压气体的情况下,硝化液能够从第三池单元300流向通道单元600。
106.其中,盖板元件710可以为混凝土支撑的长方体型板件。
10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单元700还包括操作元件,操作元件设置于盖板元件710的顶端,用于便于开启盖板元件710。
108.其中,操作元件可以为拉环。
10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10.在需要将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回流到第一池单元100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连接件522与曝气风机连接,以使曝气风机输送的高压气体进入到进气管道521;
111.进气管道521将高压空气传递到气提管道511的内部,然后气提管道511通过若干出气口512将高压空气输送到第三池单元300的内部;
112.因为盖板单元700与第三池单元300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从而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第三池单元300内部的硝化液能够向上流动进入通道单元600的内部,继而硝化液通过通道单元600进入到第一池单元100的内部。
113.本实施例在通过气体管道和出气口向第三池单元输送高压气体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三池单元内部的废水提升0.1~0.3m,而使用离心泵或回流泵提升的高度通常大于6m,从而降低了回流功率,减小了电能的使用;而本实施例通过与整个污水生化系统原有风机的系统风管引入少量高压空气,在不增加系统的使用功率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消化液进行回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功率回流泵或离心泵进行长时间运行导致耗电量高,能耗增加的问题,即利用曝气风机的剩余风量,装置投资小,节省了投资成本。
114.实施例2
115.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11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提回流装置还包括溢流单元800,溢流单元800设置于第一池单元100的开口处,并与通道单元600的第二端对应设置,用于使通道单元600内部的硝化液均匀地流向第一池单元100。
117.如图3所示,溢流单元800包括溢流元件810,溢流元件810设置于第一池单元100的开口处,并与通道单元600的第二端对应设置,用于使通道单元600内部的硝化液均匀的流向第一池单元100。
118.其中,溢流元件810为溢流堰。
11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2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