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3531发布日期:2023-03-10 22:1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水污染防治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水体,按照环保规定均需建设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目前公路建设实践中,对跨越敏感水体的公路和桥梁,一般采取悬挂纵向pvc管将路桥面径流集中收集,并引至桥梁、路域两侧设置的沉淀池进行暂存随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3.但由于现有的路桥面径流收集装置直接将路桥面径流收集到桥梁、路域两侧的沉淀池中,仅能实现基础的沉淀净化,因此会产生净化效果不佳以及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池体多为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为敞开型空间,通常情况下只要汇入路桥面径流,立刻会将铺满池底,并且面对不同雨情的适应性较差,同时,由于现有路桥面径流收集装置一般仅可实现单一的沉淀与蓄水功能,难以同时实现对径流的收集以及对水质的进一步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上下文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以使路桥面径流在排出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净化,降低路桥面径流对路桥面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述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包括:
5.多个蓄水池,相邻两所述蓄水池之间的满载蓄水水位存在差值;
6.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路桥面排水管,另一端连通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在所述多个蓄水池中的满载蓄水水位最大;
7.多个格栅,所述多个格栅与所述多个蓄水池一一对应;
8.每一所述格栅设置于其所对应的蓄水池的开口处,所述格栅至少用于过滤其所对应的所述蓄水池向下一级的蓄水池的溢流。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蓄水池,包括:底部基础,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部基础上的多个挡墙和多个侧墙;
10.所述多个挡墙中相邻两个挡墙之间的高度存在差值;
11.相邻两蓄水池共用同一个挡墙;
12.每一个蓄水池均包括第一高度的一个挡墙和两个侧墙,以及第二高度的共用挡墙,所述第二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高度。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蓄水池,包括:固定在所述底部基础上的池壁、第一挡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
14.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相对设置;
15.所述第一侧墙的一端与所述池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墙连接;
16.所述第二侧墙的一端与所述池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墙连接。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墙还作为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相邻的下一级蓄水池的共用挡墙。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包括:多个第一栅条和多个第二栅条;
19.第一栅条和第二栅条之间呈夹角设置。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池壁上方。
21.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一一对应;
22.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通其所对应的蓄水池,另一端连通排污口。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排水管对应设置有多个排水开关,所述排水开关与所述排水管一一对应。
24.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蓄水池的所述底部基础的下部依次设置有隔水垫层和底板。
25.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液位计,所述多个液位计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蓄水池内,所述液位计与所述蓄水池一一对应。
2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多个蓄水池用于收集路桥面径流,所述多个蓄水池中的满载蓄水水位最大的第一蓄水池与连通路桥面排水管的进水管连接,再通过将依次相连的多个蓄水池的满载蓄水水位设置为逐渐缩小,使路桥面径流通过跌水方式从上一级蓄水池流入下一级蓄水池,实现曝气净化;同时通过设置有与所述多个蓄水池一一对应的栅格过滤多个蓄水池中流出的路桥面径流中的杂质,对所述路桥面径流形成二次净化,实现了收集路桥面径流的同事对路桥面径流进行曝气净化和过滤净化的效果,提高了对路桥面径流的净化率,降低了路桥面径流对路桥面周围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27.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多个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多个蓄水池的俯视图;
31.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多个蓄水池中的第一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多个蓄水池中的第一蓄水池的俯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中单个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中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36.其中,1为蓄水池,11为第一蓄水池,111为池壁,112为第一挡墙,113为第一侧墙,114为第二侧墙,12为底部基础,13为挡墙,131为第一高度挡墙,132为第二高度挡墙,14为侧墙,15为隔水垫层,16为底板,2为进水管,3为格栅,31为第一栅条,32为第二栅条,4为排水管,41为排水开关,5为液位计。
37.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试验装置包括:
42.多个蓄水池1,相邻两所述蓄水池1之间的满载蓄水水位存在差值;
43.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连通路桥面排水管,另一端连通第一蓄水池11,所述第一蓄水池11在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的满载蓄水水位最大;
44.多个格栅3,所述多个格栅3与所述多个蓄水池1一一对应;
45.每一所述格栅3设置于其所对应的蓄水池1的开口处,所述格栅3至少用于过滤其所对应的所述蓄水池向下一级的蓄水池的溢流。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蓄水池1至少包括两个以上,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蓄水池11,然后通过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的连通关系,将路桥面径流先收集至所述第一蓄水池11中。当路桥面径流的排放量超出所述第一蓄水池11的满载蓄水水位后溢流入到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满载蓄水水位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池11的下一级蓄水池(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相邻的蓄水池)中。通过为所述第一蓄水池11以及多个下级蓄水池之间设置满载蓄水水位的差值,使路桥面径流在收集到所述多个蓄水池1的过程中形成跌水曝气净化。同时通过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蓄水池1开口处的多个格栅3对路桥面径流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实现对路桥面径流的二次净化。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关键在于设置沿同一方向排布的多个蓄水池形成依次降低的满载蓄水水位,从而使得上一级的蓄水池蓄满水之后,可以溢流至下一级的蓄水池,实现跌水曝气。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一蓄水池的多个方向分别排布多个形成级联满载蓄水水位差的蓄水池组,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一蓄水池的三个方向上分别设置多级蓄水池组,增加蓄水量,最大化利用空间资源。
47.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对应排放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收集的路桥面径流的多个排水管4;以及对应监测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蓄水量的多个液位计5。其中,所述排水管4和所述液位计5的数量与所述多个蓄水池1的数量相同。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蓄水池1包括:第一蓄水池
11、底部基础12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部基础12上多个挡墙13和多个侧墙14、隔水垫层15和底板16。
49.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池11固定在所述底部基础12上。所述底部基础12固定在所述隔水垫层15上。所述隔水垫层15固定在所述底板16上。所述多个挡墙13和多个侧墙14可以对应构成多个除所述第一蓄水池11之外的蓄水池。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蓄水池11在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满载蓄水水位最大,可以通过将第一蓄水池11设置为满载水位最大增加路桥面径流的存储量,从而延长路桥面径流流入第一蓄水池的时间,进而达到对路桥面径流实现杂质沉淀的目的。并且,所述多个挡墙13中相邻两个挡墙之间的高度存在差值,因此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相邻两蓄水池之间的满载蓄水水位也存在差值。例如,所述第一蓄水池11的满载水位大于相邻的下一级蓄水池的满载水位,两者之间存在满载水位差值,所述下一级蓄水池与其相邻的蓄水池的满载水位仍然存在满载水位差值。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第一蓄水池11包括:固定在所述底部基础12上的池壁111、第一挡墙112、第一侧墙113以及第二侧墙114。
52.其中,所述池壁111的高度、所述第一挡墙112、所述第一侧墙113和所述第二侧墙114的高度相同。所述池壁111的高度、所述第一挡墙112、所述第一侧墙113和所述第二侧墙114的高度大于所述挡墙13和侧墙14。所述池壁111与所述第一挡墙112相对设置,其间距等于所述第一侧墙113和所述第二侧墙114的长度。所述第一侧墙113和所述第二侧墙114同样为相对设置,其间距为所述池壁111和所述第一挡墙113的长度。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壁111的上部设置有所述进水管2。通过将所述池壁111、第一挡墙112、第一侧墙113和第二侧墙114的高度设置为大于所述挡墙13和侧墙14,以使通过所述池壁111、第一挡墙112、第一侧墙113和第二挡墙114构成的所述第一蓄水池11的满载水位在多个蓄水池1中最大。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壁111和所述第一挡墙112可设置为相同尺寸。所述第一侧墙113和所述第二侧墙114的高度可设置为与所述池壁111和所述第一挡墙112的高度相同。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的每个蓄水池可以包括:所述挡墙13中设定为第一高度的挡墙131、所述侧墙14中对应为第一高度的两个侧墙以及设定为第二高度的共用挡墙132构成(在蓄水池为所述第一蓄水池时,所述池壁111即可作为第二高度挡墙132)。其中,所述第二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挡墙132高于所述第一高度的共用挡墙131。
5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为多个蓄水池1中的每个蓄水池设置不同高度的挡墙13,使路桥面径流以跌落的方式流入各个蓄水池中。进而可以在路桥面径流流入各个蓄水池的过程中完成对路桥面径流的曝气净化,实现的曝气净化可增加路桥面径流中溶解氧含量,加速对径流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57.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包含的蓄水池的数量设置为4个,包括:第一蓄水池11、第二蓄水池、第三蓄水池和第四蓄水池。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蓄水池11的满载水位最大。所述第一蓄水池11中的第一挡墙可作为第二蓄水池的第二高度挡墙,所述第二蓄水池的第一高度挡墙可以设置为比第二蓄水池的第二高度挡墙的高度减少设定高度。第二蓄水池的第二高度挡墙可以作为第三
蓄水池的第二高度挡墙,所述第三蓄水池的第一高度挡墙可以设置为比第三蓄水池第二高度挡墙减少设定高度。进而,所述第四蓄水池可以与所述第三蓄水池共用一个挡墙构成,所述每个蓄水池之间可以共用一个挡墙,构成所述每个蓄水池的另外一个挡墙的高度为相等的差值。
59.其中,第二蓄水池、第三蓄水池和第四蓄水池的长度和宽度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第二蓄水池、第三蓄水池、第四蓄水池的高度可以按照设定高度依次递减。
6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水垫层15和底板16可以作为所述底部基础12的支撑结构,加强第一蓄水池11、多个挡墙13和多个侧墙14固定在所述底部基础12上的稳定性,提高多个蓄水池1的使用寿命以及防止蓄水池1中路桥面径流下渗地面结构导致的污染问题。
61.其中,所述隔水垫层15的厚度可设置为0.2m,所述底板16的尺寸可设置为与所述隔水垫层的尺寸相同。所述隔水垫层15可为c15素混凝土垫层。所述底板16可以包括:钢筋和混凝土。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格栅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栅条31和多个第二栅条32。其中,第一栅条31与第二栅条32之间呈夹角设置。
63.其中,所述第一栅条31和所述第二栅条32之间可以设置为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条31和所述第二栅条32通过呈夹角设置的方式可以过滤掉对应多个蓄水池1中每个蓄水池中的大颗粒杂质,对路桥面径流中大颗粒杂质形成初步拦截,进而实现对路桥面径流的二次净化。
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格栅3的厚度可设置为0.1m。所述第一栅条31和第二栅条32可以包括碳素结构钢材料。所述第二格栅32的尺寸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格栅31的尺寸相同。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多个排水管4的一端对应连通对个蓄水池1,另一端连通排污口,其中,所述多个排水管4中的每个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开关41。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开关41可以在多个蓄水池1需要排放收集的路桥面径流的时候打开,以达到路桥面径流通过排水管4流入排污口的目的,防止路桥面径流过多导致的溢出。并可以在多个蓄水池1需要收集路桥面径流的时候关闭排水开关41,在所述多个排水开关41关闭时,多个蓄水池1可以进行正常的路桥面径流收集和净化。
6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液位计5的探测端可对应设置在多个蓄水池1内部。
6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液位计5可以对应对流入多个蓄水池1中的路桥面径流进行实时水量监测。例如,可在路桥面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时,通过液位计5对路桥面径流的实时监测对污染物的泄漏程度进行精准判断;或在雨雪等极端天气下,通过液位计5对路桥面径流的实施监测判断事故水量。并且可以根据液位计5监测的数据对应开启排水开启或关闭排水开关41,进而实现对蓄水池1中收集的路桥面径流进行及时处置,有效避免事故径流溢流进附近水体污染地表水,降低路桥面径流对路桥面周围环境的污染。
7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路桥面径流收集净化装置,包括:多个蓄水池1来收集路桥面径流,其中,通过设置多个蓄水池1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蓄水池之间的满载蓄水水位存在差值使路桥面径流以跌落的形式流入多个蓄水池1中的每个蓄水池,达到对路桥面径流进
行曝气净化的目的;再通过一端连通路桥面排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多个蓄水池1中第一蓄水池11的进水管2使路桥面径流先流入到所述第一蓄水池11中进行沉淀;然后在多个蓄水池1中每个蓄水池的开口处的设置格栅3,通过所述格栅3在路桥面径流流入对应下一级蓄水池的过程中进行过滤,可以有效降低径流中污染物含量。
71.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个蓄水池1中相邻两蓄水池之间的满载蓄水水位的差值使路桥面径流形成跌水,使径流在跌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径流中溶解氧含量,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每个蓄水池开口处的格栅3使径流溢流到对应的下级蓄水池时,径流中固体颗粒物可以得到有效过滤,实现水中污染物含量的逐级递减。同时,在多个蓄水池1中对应设置液位计5可以实时监测径流水量,进而可以根据各储水池中液位计5的数值,判断径流流量,从而可以对应打开对应排水管4的排水开关41对多个蓄水池1中收集的径流进行收集或排放,有效避免事故径流溢流进附近水体污染地表水。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