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7382发布日期:2023-03-15 02:4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中pam配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


背景技术:

2.为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不溶性的杂质和悬浮性的颗粒物,污水处理厂通常会选择向污水中投加助凝剂的方式,通过助凝剂使污水中的不溶物起到絮凝沉积的效果。
3.聚丙烯酰胺(简称pam)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有机助凝剂,通常为颗粒状或者粉末状固体,在空气中易受潮结块;pam融于水,与水接触的部分会逐渐溶胀,得到的溶液粘度很大。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向水中投入大量的pam配制成溶液,充分强化混凝,以达到去除污水中杂质的目的。当向水中投入大量pam后,由于与水接触的pam迅速膨胀结团,导致总有一部分pam在水中不能得到充分溶解,这部分pam就会沉积在混合池底部,不仅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还会堵塞管路,引发仪器故障。
4.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利cn 112774555 a公开了一种具有断水保护功能的pam自动化装置,通过设置球阀和液位计,防止进水装置突然断水导致pam浓度过高和降低螺杆泵堵死发生故障的风险。配制好的pam溶液浓度大时非常粘稠,cn 112774555 a利用球阀和液位计感应配制池内的水位调节进水口进水量,保证配制池内溶解pam的水充足。可也正因为pam的粘稠性大会影响球阀和液位计的准确性,也不能解决pam在配制池中沉积造成管路堵塞的问题。专利cn 209612823 u公开了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通过在配制池底部设置多个搅拌器来增加pam的溶解性。使用螺旋叶片虽然能够带动配制池中水的流动,增大pam与水的接触面积来减少pam絮积,但是在粘稠的液体中搅拌器上的螺旋叶片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还会让粘稠的液体黏挂在叶片上,阻碍搅拌器工作导致仪器故障,并且由于搅拌器在配制池底部,清洗和维护都更加困难。
5.针对上述相关技术问题,申请人认为可以利用水流间的对冲力增加pam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水流自身的流动性带动溶液流动,防止pam在配制池底部蓄积。提供一种简单、灵活,便于使用和清洗维护的装置,最大程度的增加pam的溶解性,减少pam的絮积。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克服上述不足,减少pam在配制池底絮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池包括配制池主体、主进水口、辅助进水口、溢流堰、导液口、排污口。
8.所述pam配制池主体为长方形不锈钢水箱,水箱内部设有两道溢流堰,两道溢流堰将配制池主体分隔成不均等的三个水池,分别为:第一溶解池、第二溶解池、第三储液池,所述三个水池所占配制池容积比例为:第一溶解池>第二溶解池>第三储液池。
9.所述溢流堰的顶部均低于所述配制池的侧壁的顶部,两道溢流堰按照由第一溶解池到第三溶解池的方向,分别为上溢流堰和下溢流堰,上溢流堰顶部比下溢流顶部堰高2cm;上溢流堰和下溢流堰平行设置在配制池中。
10.所述第一溶解池相邻两个侧面的顶部,设有两个主进水口,分别为:宽边主进水口和长边主进水口;所述长边主进水口与l型进水管相连,l型进水管出水端朝向配制池底部,接近池底;所述宽边主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输出端方向与所述l型进水管出水方向相垂直;第一溶解池面积最大,两主进水管出水时,水流冲击配制池底部,并且两股水流间快速对冲,使pam干粉在第一溶解池与水充分接触,最大程度混合均匀。
11.所述第二溶解池内部,两道溢流堰之间设置三个同一高度、平行的辅助进水口,辅助进水口分别各连接一根进水管,三个辅助进水口分别设置开关阀门,可根据水量需求调节辅助进水口开启个数。
12.所述第三储液池内部设有导液口和排污口,导液口与排污口相邻设置,分别各连接一根排液管;导液口所连排液管输出端与污水处理池相连接;排污口连接排液管输出端与废液池相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有两个溶解池和一个储液池,两个溶解池中都有进水口,延长了pam溶解时间和水流行程,让pam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并利用水流带动粘稠的pam溶液流动,防止pam在配制池底部絮沉。
15.2.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进水口,并且设置其中一个进水口的出水端朝向配制池底部,接近池底,增大了该出水口水流与池底的冲击力,再与另一主出水口的水流相互冲击形成搅流,增大pam与水的接触面积,起到充分搅拌、混匀的效果,使pam在水中充分溶解。
16.3.利用可调节的辅助进水口,不仅可以增加pam溶液的流动性防止絮凝沉积在配制池底部,还可以通过调节辅助进水口进水量调节配制pam溶液的浓度。
17.4.设置高度不同的上溢流堰和下溢流堰将配制池分隔成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池,因pam易潮解结团的问题,第一溶解池中水流更大、冲击搅拌更强,上溢流堰比下溢流堰高可以让pam在第一溶解池中溶解时间更长,得到充分溶解后再顺着溢流通道流向下一水池。
18.5.设置导液口和排污口,当污水处理池需要pam溶液时,打开导液口,使用完毕后关闭导液口,打开排污口,将不用的pam溶液直接排出,还可打开进水口对配制池进行冲洗,操作灵活、便于清洗维护。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俯视图;
21.1-配制池,11-第一溶解池,12-第二溶解池,13-第三储液池,2-主进水口,21-宽边主进水口,22-长边主进水口,3-辅助进水口,4-溢流堰,41-上溢流堰,42-下溢流堰,5-导液口,6-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实施例1
27.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池包括配制池主体1、主进水口2、辅助进水口3、溢流堰4、导液口5、排污口6;所述配制池主体1包括三个水池,分别为:第一溶解池11、第二溶解池12、第三储液池13,所占配制池1容积比例为:第一溶解池11>第二溶解池12>第三储液池13。所述第一溶解池11顶部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进水口;所述第二溶解池12底部设有三个辅助进水口3;所述第三储液池13底部设有导液口5和排污口6。
28.本实施方案中:向第一溶解池11中投入pam干粉,打开宽边主进水口21和长边主进水口22阀门,长边主进水口22所连进水管为l型,l型进水管出水口朝向配制池底部,并接近池底;宽边进水口21所连进水管出水口垂直于长边进水管出水口;当两主进水口阀门打开,长边主进水口的水流冲击配制池底部,并且与宽边主进水口出水对冲形成搅流,让池底的pam干粉与水快速、充分接触并达到搅拌的效果,加速溶解;当第一溶解池的溶液聚集到一定程度时沿着溢流通道流向第二溶解池。
29.当第一溶解中的溶液开始流向第二溶解池时,打开辅助进水口3的阀门,利用辅助进水口3出来的水流在第二溶解池内使从第一溶解池流淌过来的溶液中包裹的未完全溶解的pam再次溶解;辅助进水口3一共设有三个,可以通过控制打开辅助进水口3的开启个数,调节出水量达到控制pam溶液浓度大小的目的。通过辅助进水口3中水流的波动,让粘稠的pam溶液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当第二溶解池中溶液积累到一定量时,沿着溢流通道流向第三储液池。
30.在前两个水池进行溶液混合的过程中,第三储液池底部的导液口5和排污口6都处于关闭状态。当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pam溶液时,打开导液口5阀门,配制好的pam溶液顺着导液管流向污水处理池;当污水处理池不需要pam溶液时,关闭导液口5阀门,打开排污口6阀门,pam溶液顺着排污管道流向废液池,此时可打开所有主进水口2和辅助进水口3,对配制池1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水也从排污口6排出,顺着排污管道流向废液池,待废液排完后关
闭排污口6阀门。
31.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