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7393发布日期:2023-08-25 18: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1、针对污泥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先进行浓缩处理,并加入药剂(例如:絮凝剂、调理剂等)破坏泥土的细胞壁,有利于出水,然后,再将浓缩后的污泥自出泥口向挤压通道传输进行挤压脱水,因此,污泥浓缩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后续的脱水率。

2、目前,针对上述所采用的浓缩系统,一般采用立式较多,且包括立式的浓缩筒、滤网筒、搅拌结构、及出泥结构,其中浓缩筒顶部设有进泥通道,底部设有出泥通道,浓缩筒和滤网筒之间形成滤水区,搅拌结构位于滤网筒内并形成浓缩区,其中在搅拌结构的搅动中(并通过药剂辅助出水),污泥浓缩并向下移动,且浓缩分离的泥水自滤网筒滤至滤水区,浓缩分离后的污泥向出泥结构所形成出泥通道移动,同时,完成浓缩后的污泥需要进入挤压通道,继续挤压脱水。

3、然而,经过实际操作,申请人发现上述浓缩系统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1)由于搅拌结构所形成搅拌运动方向单一(不存在任何变化),因此,药剂与污泥混合不充分,絮凝和浓缩的出水率无法达到最佳,即,无法最佳地破坏污泥的细胞壁,以形成较高的出水率;同时,药剂加药的方式和位置也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污泥的絮凝效果;

5、2)在搅拌结构的驱使下,污泥脱离滤网筒后向下汇聚,并在污泥自身的相互挤压中向出泥通道流动,一旦搅拌结构与出泥通道距离较远时,很容易造成分离后泥水的污泥在出泥通道处形成堵塞,出泥率低,进而影响浓缩效率;

6、3)针对一些以滤布构成的挤压通道而言,若需要保持滤布所提供的持续挤压力,则滤布自身的张力非常大,因此,会影响滤布的环形传动(即,影响污泥的传输);反之,所提供的挤压力不足,不仅影响污泥挤压脱水的效率,而且污泥传输中因滤布的形变形造成污泥的拥堵,致使出泥效率十分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泥浓缩系统。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其包括浓缩筒、滤网筒、搅拌结构、出泥结构,其中浓缩筒沿着上下方向分布,滤网筒固定安装在浓缩筒内且两者内外壁面之间形成滤水腔,搅拌结构包括上下延伸且位于滤网筒内部的第一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绕着竖直方向轴线转动并呈螺旋片式相对贴设在滤网筒内壁,出泥结构将浓缩后污泥向上环形滤布和下环形滤布之间的挤压通道传输,且出泥结构包括安装在浓缩筒底部且能够调节出泥厚度的出泥压板,特别是,搅拌结构还包括位于第一搅拌单元下方且上下依次间隔分布在浓缩筒内的多级搅拌单元,其中多级搅拌单元所形成的污泥搅动方式不同,且污泥搅动方式包括污泥在上下方向搅动以形成的分散搅拌、自侧边向中部搅动以形成上下方向混合搅拌;出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底部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网孔挤压板、用于支撑和安装网孔挤压板的底撑架,下环形滤布自内环面滑动并贴合在网孔挤压板上,且沿着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向前端部延伸中,浓缩筒、出泥压板、上环形滤布依次布局在网孔挤压板的上方,其中网孔挤压板依次与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匹配形成筒底和出泥通道,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挤压通道的入口在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相对隔开并连通设置;污泥浓缩系统还包括自浓缩筒外伸入且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分布的多级加药管,其中每级加药管与每级搅拌单元一一对应分布,各级加药管分别位于各级搅拌单元的上方,且上下相邻两级加药管的药剂流动方向保持相交。

4、优选地,多级搅拌单元包括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二搅拌单元和第三搅拌单元,其中第二搅拌单元绕着竖直方向轴线转动并将污泥在上下方向搅动以形成分散搅拌,第三搅拌单元绕着水平方向转动并将污泥自侧边向中部搅动以形成上下方向混合搅拌;多级加药管包括沿着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加药孔的第一加药管和第二加药管。在此,通过两级搅拌,不同改变污泥的运动方向,使得浓缩筒内污泥相对均匀的进行浓缩。

5、优选地,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同轴且同步转动连接,第一搅拌单元的螺旋片内侧形成流道,在污泥向下传输中,污泥内部受挤压所产生的泥水向流道汇聚并沿着螺旋传输污泥反方向向顶部流动,然后滤至滤水腔。此结构设计,一方面简化动力输出结构;另一方面在第二搅拌单元所形成分散下,更有利于污泥内部水沿着螺旋片向流道汇聚以滤至滤水腔。

6、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一加药管有多根,且绕着第二搅拌单元的搅拌轴间隔分布,优选地,第一加药管有四根或五根或六根(或更多根),其能够同时且同步向污泥内部通入药剂,使得更均匀的完成污泥和药剂的混合,每根第一加药管外端部为加药端,内端部封闭。进一步的,第一加药管有四根,且呈十字型分布,第二搅拌单元的搅拌轴自十字型的中心穿过,同时,四根第一加药管上的加药孔以搅拌轴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分布,其中多个环之间的直径变化呈等差数列分布。在此,通过加药孔的间隔分布,使得加药区域得到有效划分,尤其所形成加药区域呈环状,且在下筒体的径向上全面覆盖,使药剂相对均匀与污泥混合。

7、优选地,各第一加药管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自圆柱形管的上下两侧切割形成切割面,各加药孔分别自切割面的端面垂直向内延伸并与第一加药管的内部管腔连通。在此,通过切割面的设置,一方面考虑到污泥沿着柱形管向上或向下运动时,部分污泥会沿着切线方向运动,少量污泥贴合切割面上下运动,因此,自加药孔喷出的药剂很容易冲散贴合切割面上的污泥以形成分散间隙,即,药剂能够更有效的与污泥进行分散混合;另一方面切割面的设置,有利于加药孔的成型加工(此外,还能够减少加药孔被堵塞的概率)。

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面呈上下对齐的平面或者自上下两侧向内凹陷的内凹面。考虑上述的分散混合效果,从理论上分析内凹面会更好(但是存在卡泥,不便清洗),然而,切割面为平面更方便实际使用。

9、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相邻两根第一加药管之间所形成的加药区对应分布一个切割面。此设计,能够更好的完成药剂混合。当加药时,自各第一加药管的外端部通入药剂,并在压力推送下自加药孔喷出,其中喷出的药剂冲散切割面所接触的污泥以形成分散间隙,药剂沿着分散间隙的周向扩散并与上下分散的污泥混合。

10、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二加药管位于第三搅拌单元所形成搅拌中心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加药管自圆柱形管的底部切割形成切割面,各所述加药孔分别自所述切割面垂直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加药管的内部管腔连通,当加药时,自第二加药管的外端部通入药剂,并在压力推送下自加药孔向下喷出,其中喷出的药剂冲散切割面所接触的污泥以形成分散间隙,药剂沿着分散间隙的周向扩散并与向中部搅动的污泥混合。该加药管的位置分布很重要,因为自两侧向中部搅动的污泥分别沿着柱形管两侧向中部汇聚,因此,处于切割面下方的污泥相对松动,进而方便自加药孔喷出的药剂很容易冲散贴合切割面上的污泥以形成分散间隙,即,药剂能够更有效的与污泥进行分散混合,同时该切割面的设置,有利于加药孔的成型加工(此外,还能够减少加药孔被堵塞的概率)。

11、优选地,第二加药管为直管,且横穿所述浓缩筒的中心且两端部分布冒出浓缩筒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二加药管的冒出端部均为加药端,且加药时,自两个加药端同时通入药剂。在此两端同时加药,不仅能够使得药剂充分混合后再喷出,而且喷出的压力足以满足混合需要,更有利于药剂的自分散间隙相四周扩散。

12、进一步的,第三搅拌单元包括同步且相向搅拌的两组搅拌桨,两组搅拌桨形成两个环形搅拌区,两个环形搅拌区相交设置,切割面水平设置,所述加药孔的中心线与两个环形搅拌区所形成相交区域上下交点的连线相对重合。在此布局下,更有利于药剂在上下方向完成搅拌混合。

13、优选地,第三搅拌单元的各搅拌桨包括搅拌轴、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搅拌桨叶,两个搅拌轴平行且关于第二加药管左右对齐设置,两组搅拌桨的搅拌桨叶之间相对错位分布。不仅能够起到搅拌混合作用,而且有利于出泥效率的提升。

14、优选地,沿着搅拌轴的轴向投影中,搅拌桨叶呈十字分布,且形成环形搅拌区,两组搅拌桨的两个环形搅拌区相交设置。

15、此外,第二搅拌单元包括与第一搅拌单元同轴且同步运动的搅拌轴、沿着搅拌轴径向延伸且上下倾斜设置的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搅拌叶片中部分向内倾斜、部分向外倾斜,且在上下方向形成上分散桨叶和下分散桨叶。因此,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共用一个动力单元,而且,在污泥上下运动中更好的完成药剂和污泥混合。

16、优选地,上分散桨叶和下分散桨叶结构相同,均包括中心线呈十字分布四个搅拌叶片,其中位于同一中心线方向的两个搅拌叶片相交设置,使得向上和向下运动部分污泥能够相对换位分散,不仅能够很好的完成污泥和药剂的混合,而且延迟污泥往下流动的时间进而改善混合品质。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一中心线方向的两个所述搅拌叶片形成一叶片组,两个所述叶片组之间上下错位分布。

17、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上下方向挤压通道的入口的高度大于出泥通道的出口的高度;同时,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挤压通道的入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挤压通道的长度。在此一方面通过高度的设计,在满足高效率出泥前提下,污泥更顺畅地进入挤压通道;另一方面通过间隔距离和挤压通道的长度对比,不仅提高出泥率,而且使得污泥相对松散状态下进入挤压通道,更有利于挤压脱水。

18、在一些具体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环形滤布绕过传输辊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和向前延伸,其中缠绕在传输辊上的上环形滤布部分与下方所述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挤压通道的入口,向前延伸的上环形滤布部分与下方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挤压通道。这样一来保持底部网孔挤压板不变,通过传输辊和网孔挤压板所形成以辊面形成逐渐变小的入口,从而方便污泥的进料。

19、在一些具体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向前延伸的上环形滤布部分上下倾斜设置,且与下方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高度由后向前逐渐变小直至相对贴合。使得进入上下环形滤布之间的污泥在相对贴合的滤布之间挤压。

20、在一些具体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泥压板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网孔挤压板之间的距离沿着出泥方向逐渐变小设置。

21、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挤压通道的前部与挤压滚筒的底部相切,且上环形滤布在内、下环形滤布在外相对贴合和缠绕在挤压滚筒上。在此,通过相切配合,将下环形滤布保持水平状态下贴向挤压滚筒,不仅避免了上、下环形滤布出现过渡张紧或变形,而且有利于进入挤压通道的污泥初步挤压后再经过挤压滚筒进行深度挤压。

22、优选地,网孔挤压板的前端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形成送料端,上环形滤布和下环形滤布与挤压滚筒所形成的切点位于送料端的前后端部之间。优选地,切点位于送料端中部的上方,此时所形成效果最佳,更有利于下环形滤布保持与挤压滚筒相切的前提下,脱离网孔挤压板,进而提供足够的预挤压力,同时,更有利于下环形滤布的传动。

23、此外,在浓缩筒底部的后端和两侧分别设有端挡泥板和侧挡泥板,其中端挡泥板垂直所述网孔挤压板且贴合在下环形滤布的上表面;侧挡泥板自端挡泥板的两端向前延伸并位于出泥压板的相对两侧;其中侧挡泥板的下端贴合在下环形滤布的上表面。有效地的进行污泥阻挡,也便于下环形滤布的移动。

24、优选地,在底撑架底部还设有沿着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泥水接漏槽。通过泥水接漏槽的设置,有效的将出泥和挤压污泥所采用的泥水收集。

25、具体的,泥水接漏槽的槽底上下倾斜设置,且泥水接漏槽所形成的接漏区覆盖污泥挤压区和污泥浓缩区。优选地,泥水接漏槽的槽底沿着出泥方向所形成槽深逐步增大,即,将所接漏的泥水向前端部汇聚;当然,泥水接漏槽的槽底也可以沿着出泥反方向所形成槽深逐步增大,即,将所接漏的泥水向后端部汇聚,至于接漏区覆盖,能够将污泥所脱出的泥水收集,更有利于污泥的脱水。

26、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7、现有污泥浓缩系统不能同时满足多元化搅拌、药剂与污泥充分混合以破坏污泥细胞壁、浓缩出水率和出泥效率高等要求,同时滤布构成的出泥结构,无法同时形成有效和持续的挤压力、滤布自身的张紧和传输之间相互影响、污泥无法顺畅进入挤压通道等缺陷,而本技术通过对浓缩系统的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现有结构的各种不足。采取该装置,污泥进入浓缩区后,先经过螺旋叶片的搅拌将泥水分离,污泥向下推送,泥水滤至滤水腔,接着逐级加入药剂,并通过对应级别的搅拌形成污泥与药剂在不同运动方向中完成混合,以破坏污泥的细胞壁,提高污泥浓缩的出水率,同时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底部下环形滤布的带动自出泥压板所形成出泥通道中排出,然后内部处于相对蓬松状态下,继续向前运动并进入挤压通道进行挤压,因此,与现有的结构相比,采用本技术的浓缩系统,一方面不仅能够实施多元化的搅拌,而且在搅拌过程中完成药剂与污泥处于相对分散中均匀混合,非常有利于药剂对污泥细胞壁的破坏,以提升污泥浓缩的出水率;另一方面通过药剂喷入方向相交、并与所对应区的污泥运动方向相交或/和相同,以实现药剂和污泥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混合;第三方面通过多级搅拌的设置,还能够有效地加大出泥效率;第四方面以下环形滤布所形成齐平有效的基准支撑下,能够有效和持续提供挤压力对污泥进行挤压,而且上下环形滤布的张紧和传输不受影响;第五方面通过出泥通道和挤压通道的隔开且连通,使得浓缩后的污泥在相对松散的状态下,污泥不仅能够顺畅进入挤压通道,而且更以利于后期滤布之间的挤压脱水,同时也增加浓缩后污泥的出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