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耗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1196发布日期:2023-11-30 23:5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耗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智能楼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能耗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智能楼宇能耗监测装备是对智能楼宇的照明、动力、通风、空调、安防等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及整合,基于智能测量、楼宇配电自动化和分布式能源监控等系统,对用户供能系统、用能设备、楼宇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进行监控、分析、控制及评估,以用户能源管理为核心,支持微网的独立运行,实现合理充分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用户的能源使用效率。

2、现有的智能楼宇能耗监测装置大多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散热效果较差,影响到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能耗监测装置的密封性也受到影响,使得灰尘易进入能耗监测装置,影响到能耗监测装置内部的电气元件的运行,降低了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3、由此可见,能耗监测装置受到其自身散热性能和密封性能的限制,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能耗监测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耗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能耗监测装置,包括装配箱,所述装配箱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用于外部线路接入,所述装配箱的任一侧壁上铰接有箱门,所述装配箱上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装配箱内散热,所述冷却机构连接有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用于对所述装配箱内吸尘,所述吸尘机构包括:

4、扬尘组件,所述扬尘组件与所述装配箱连接,所述扬尘组件与所述冷却机构连接,所述扬尘组件用于将所述装配箱内灰尘扬起并吸附;

5、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与所述扬尘组件连接,所述位移组件用于对所述装配箱内不同位置进行吸尘;

6、所述扬尘组件包括:

7、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开设在所述装配箱侧壁上,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

8、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且转动安装在所述装配箱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位移组件连接;

9、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扇叶轴心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扇叶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机构内;

10、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位移组件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冷却机构对第一转轴驱动,并使得第二扇叶转动,使得灰尘吸附在第二扇叶上,避免灰尘沉降到电气元件上,影响电气元件运行,有利于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传动件和移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扇叶均连接,所述传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转轴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扇叶使其转动;所述移动件使得所述第二扇叶能够在所述装配箱内移动,所述移动件包括:

13、转动圈,所述转动圈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扇叶的一端上;

14、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圈远离所述第一扇叶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扇叶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传动件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扇叶在自身转动的时候能够以第一转轴为轴心转动,增强了对装配箱内灰尘的吸附效果,有利于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

17、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18、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装配箱内壁固定连接;

19、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20、内齿圈,所述内齿圈转动安装在所述装配箱内侧壁上,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21、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轴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驱动内齿圈转动,内齿圈驱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扇叶转动,完成了将动力从第一转轴到第二扇叶的传递。

23、可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

24、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箱外顶壁上,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连通;

25、走水管,所述走水管开设在所述装配箱侧壁内,所述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通,所述走水管的另一端与外部排水连通;所述走水管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外部水源抽取到走水管中,当水在走水管内流动时,与装配箱内部进行热交换,使得装配内的热量被带走,完成了对装配箱的冷却,提高了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27、可选的,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提高散热能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28、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端穿设且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箱侧壁上,所述第一伸缩杆活动端能够进入所述走水管内;

29、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箱内壁上,所述第二伸缩杆靠近固定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靠近固定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端靠近活动端的一端内充满液压油;

30、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装配箱内的温度变化使得走水管内的流通面积减小,水流流速加快,增强了换热能力,提高了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32、可选的,所述装配箱侧壁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用于所述装配箱内温度过高时辅助散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33、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开设在所述装配箱侧壁上;

34、挡板,所述挡板铰接安装在所述装配箱内壁上,所述挡板能够将所述散热孔完全封堵;

35、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装配箱内壁上,

36、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槽底固定连接。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散热孔能够在装配箱内的温度过高时打开辅助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了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38、可选的,所述装配箱上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

39、电表,所述电表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箱与所述箱门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电表与外部线路电连接;

40、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箱与所述箱门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电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1、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箱外壁上,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表监测到耗电量异常时,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使得报警器启动,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装配箱内进行检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43、可选的,所述装配箱内壁上可拆卸安装有过滤器,所述吸尘机构位于所述过滤器内。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更换袋式过滤器对灰尘进行清理,有利于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45、可选的,所述箱门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上连接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

46、把手,所述把手穿设且转动安装在所述箱门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上;

47、卡板,所述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装配箱内的一端上,所述把手能够与所述装配箱内侧壁抵接;

48、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装配箱侧壁上,所述卡板能够进入所述卡槽内。

4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使得卡板进入卡槽内,将箱门固定,有利于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安全性。

50、可选的,所述箱门靠近所述装配箱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垫。

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能够在箱门关闭时与装配箱侧壁抵接并发生形变,提高了能耗监测装置的密封性。

5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3、使用冷却机构对第一转轴驱动,并使得第二扇叶转动,使得灰尘吸附在第二扇叶上,避免灰尘沉降到电气元件上,影响电气元件运行,有利于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54、第二扇叶在自身转动的时候能够以第一转轴为轴心转动,增强了对装配箱内灰尘的吸附效果,有利于提高能耗监测装置的稳定性;

55、第一转轴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驱动内齿圈转动,内齿圈驱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扇叶转动,完成了将动力从第一转轴到第二扇叶的传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