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6318发布日期:2024-02-07 13:2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废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净化器,尤其涉及废水净化器。


背景技术:

1、自1860年法国研发第一座“自动净化器”以来,厌氧工艺开始被处理工作者重视。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厌氧工艺需要进行泥水分离。1969年young和mccarty发明了第一座厌氧滤池。

2、随着水处理的研发不断改进,塔式结构的厌氧反应器(下称塔式厌氧反应器)开始进入主流水处理工艺。目前,市面上塔式厌氧反应器作为主流厌氧处理工艺的装置。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等种类。但由于厌氧反应过程会产生沼气,且反应环境为颗粒污泥表面(颗粒污泥由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后抱团所形成,相比于无机污泥,业内称之为有机污泥)。各类反应器均不可避免地出现同一现象:即由于沼气的气浮作用而导致颗粒污泥流失的现象。为解决污泥流失问题,目前各类反应器均普遍采用“三相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即置于塔式厌氧反应器上端的多层挡板将挟带颗粒污泥及沼气的废水进行三相分离器(即进行废水、污泥和沼气的分离),分离后的废水流出至塔外,颗粒污泥重新沉降至反应器底部,沼气则通过收集管道进行外排。

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塔式厌氧反应器均设置三相分离器来避免污泥流失,但该结构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4、1、在塔内的上部安装三相分离器的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隐患比较重。

5、2、三相分离器主要由不锈钢板和pp板组成,增大了塔式厌氧反应器的承载负荷。

6、3、若废水硬度较高,三相分离器长时间运转后会出现结垢现象,逐渐堵塞沼气收集管道,继续导致局部压力过大的问题,进而容易导致三相分离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废水净化器,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废水净化器,包括:

3、反应塔,具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用于储存废水,以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所述反应塔连接有净化后布水管;

4、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腔、布水反射板、泥斗和水气分离结构;所述布水反射板和所述水气分离结构设于所述分离腔;所述净化后布水管的喷射口朝向所述布水反射板;所述泥斗位于所述布水反射板的下方;所述水气分离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和废水排出腔;所述第一引流板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的正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引流板间隔地设置,以形成与所述废水排出腔连通的错位进水口,所述分离腔通过所述错位进水口与所述废水排出腔连通;所述水气分离结构还包括出水结构,所述出水结构与所述废水排出腔连通,并用于将废水从所述废水排出腔引流至外界环境进行排放。

5、进一步地,所述废水净化器还包括脉冲布水器,所述脉冲布水器连接于所述反应塔的顶部,所述脉冲布水器的出水管连接至所述储水腔;所述出水管连接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由多根出水管并联而成。

6、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塔连接有溢流出水管,所述溢流出水管具有溢流入口和溢流出口,所述溢流入口位于所述溢流出口的上方;所述溢流出口与所述净化后布水管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反射板呈椎体结构或锥台结构,所述布水反射板的横截面积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大。

8、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出水管的所述溢流出口连接有泥斗冲刷管,所述泥斗冲刷管接通至所述泥斗的侧壁;所述泥斗冲刷管连接有第一阀门。

9、进一步地,所述泥斗的侧壁连接多根泥斗排泥管,多根泥斗排泥管沿重力方向间隔地设置;所述泥斗排泥管连接有第二阀门。

10、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塔的底部连接有水力排泥管,所述水力排泥管的另一端接通至所述泥斗的侧壁;所述水力排泥管连接有第三阀门。

11、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塔的底部开设有清洁口,所述清洁口连接有第四阀门94。

12、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器连接有多根沼气排气管,部分所述沼气排气管与所述分离腔连通,部分所述沼气排气管与所述废水排出腔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水气分离结构连接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位于所述出水结构的上方;所述出水结构包括多条出水槽。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优点或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5、1、通过将三相分离器设于储水腔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困难、高空施工危险等问题;而且无需对反应塔对三相分离器进行承托,从而降低了反应塔的强度要求;并且,当三相分离器结垢后,独立清洁,而无需工人抵达储水腔的顶部作业(即高空作业)。

16、2、另外,基于三相分离器的布水反射板朝向净化后布水管的喷射口,因而能够将净化后的废水中的颗粒污泥和无机污泥进行分离,以便于无机污泥沉降在泥斗的底部,而颗粒污泥则沉降在无机污泥的上方,以便于后期将无机污泥进行独立清除而保留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也可以被泵回至储水腔,以提高储水腔的颗粒污泥的浓度。需要说明的是,颗粒污泥的成长周期较长,因而不宜随同无机污泥一并被彻底排掉。

17、3、进一步地,通过限定水气分离结构的第一引流板的底端位于第二引流板的正上方,并与第二引流板间隔地设置,以形成与废水排出腔连通的错位进水口;当沼气和废水同时上升时,基于沼气受浮力影响,其流速较快且方向垂直向上,因而难以沿错位进水口进入分离腔,从而与废水进行分离。如此,被排出的废水中,沼气、颗粒污泥和无机污泥的含量都极少,因而满足排放要求。

18、4、特别地,泥斗上的下层颗粒(无机污泥)之间的水在上层颗粒(有机污泥)的重力压制下被挤出,以减少无机污泥颗粒间的含水量。

19、5、更特别地,基于颗粒污泥会产生沼气,使得部分颗粒污泥悬浮在布水反射板与水气分离结构之间,当有机物跟随废水向上排向错位进水口时,有机物会被集成团状且相互支撑的颗粒污泥所截留,从而进一步对废水进行深度净化,以使得进入错位进水口的废水更加干净。

20、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技术特征:

1.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净化器还包括脉冲布水器(3),所述脉冲布水器(3)连接于所述反应塔(1)的顶部,所述脉冲布水器(3)的出水管(31)连接至所述储水腔(11);所述出水管(31)连接有分流结构(32),所述分流结构(32)由多根出水管(31)并联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1)连接有溢流出水管(4),所述溢流出水管(4)具有溢流入口(41)和溢流出口(42),所述溢流入口(41)位于所述溢流出口(42)的上方;所述溢流出口(42)与所述净化后布水管(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反射板(22)呈椎体结构或锥台结构,所述布水反射板(22)的横截面积沿重力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出水管(4)的所述溢流出口(42)连接有泥斗冲刷管(5),所述泥斗冲刷管(5)接通至所述泥斗(23)的侧壁;所述泥斗冲刷管(5)连接有第一阀门(9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23)的侧壁连接多根泥斗排泥管(6),多根泥斗排泥管(6)沿重力方向间隔地设置;所述泥斗排泥管(6)连接有第二阀门(9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1)的底部连接有水力排泥管(7),所述水力排泥管(7)的另一端接通至所述泥斗(23)的侧壁;所述水力排泥管(7)连接有第三阀门(9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塔(1)的底部开设有清洁口(13),所述清洁口(13)连接有第四阀门(9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2)连接有多根沼气排气管(8),部分所述沼气排气管(8)与所述分离腔(21)连通,部分所述沼气排气管(8)与所述废水排出腔(243)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结构(24)连接有斜管填料(246),所述斜管填料(246)位于所述出水结构(245)的上方;所述出水结构(245)包括多条出水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废水净化器,包括:反应塔和三相分离器。反应塔具有储水腔;储水腔用于储存废水,以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反应塔连接有净化后布水管。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腔、布水反射板、泥斗和水气分离结构;布水反射板和水气分离结构设于分离腔;净化后布水管的喷射口朝向布水反射板;泥斗位于布水反射板的下方;水气分离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和废水排出腔;第一引流板的底端位于第二引流板的正上方,并与第二引流板间隔地设置,以形成与废水排出腔连通的错位进水口;水气分离结构还包括出水结构,出水结构与废水排出腔连通,并用于将废水从废水排出腔引流至外界环境进行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祺,吴施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汇智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