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18602发布日期:2023-08-14 11:5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背景技术:

1、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每层厌氧反应器的顶部各设一个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其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但是目前的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仍有些许不足之处。

2、目前的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部的布水器呈均匀分布的细杆状,由于杆的内部空间比较狭窄,且通道出水方向单一,污泥很容易粘附在内部,造成堵塞,导致出水不均匀,造成“短流”现象,等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解决。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解决了由于杆的内部空间比较狭窄,且通道出水方向单一,污泥很容易粘附在内部,造成堵塞,导致出水不均匀,造成“短流”现象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包括罐体、布水器、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所述布水器安装在罐体内部的底端,且布水器包括布水进管、下布水回路和上布水回路,所述布水进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且布水进管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下布水回路和上布水回路,所述下布水回路和上布水回路相互平行,且下布水回路和上布水回路均为方形结构,所述下布水回路和上布水回路拐角处的顶端均开设有布水出口。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分别安装在罐体的内部,所述二级三相分离器设置在一级三相分离器的顶端,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设置在布水器的顶端,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与二级三相分离器结构相同,且一级三相分离器包括螺旋折流条、螺旋集气条、密封肋条和密封挡板,所述螺旋折流条和螺旋集气条相互嵌合在彼此的间隙处,且密封肋条焊接在螺旋折流条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密封肋条设置有两个,且密封肋条分别对应焊接在罐体的内壁上,所述密封肋条与螺旋折流条焊接连接。所述罐体的顶端安装有集气室,所述集气室通过一级上升管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的螺旋集气条连接,所述集气室通过二级上升管与二级三相分离器上的螺旋集气条连接,所述集气室的顶端安装有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底端的中心处安装有回流管,所述罐体顶端的侧壁上安装有溢流管。

3、优选的,所述上布水回路与下布水回路相互错开的夹角为45°,所述上布水回路和下布水回路上的布水出口均等间距环形排列。

4、优选的,所述布水器贯穿至罐体的底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截止球阀,且连接管的底端焊接有法兰盘。

5、优选的,所述螺旋折流条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螺旋集气条的截面为倒v字形结构,所述螺旋集气条设置在螺旋折流条螺旋间隙的上方位置处。

6、优选的,所述螺旋折流条的表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螺旋集气条的凹槽处与插槽相对应位置处焊接有引脚,所述引脚与插槽嵌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集气室为圆环型结构,所述集气室的顶端安装有转子泵,所述转子泵的一端设置有汲水管,且汲水管的底端为漏斗形结构,所述汲水管的管壁贯穿集气室并位于罐体的上表面,所述转子泵的另一端通过弯管与旋流分离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圆柱形外壳与转子泵上的弯管连接,且旋流分离器的底端为圆锥型结构,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端通过气泡收集管与集气室连接。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通过将布水器设置成互相平行的两路方形结构,进水时,水流沿着上下两个方向分别进入上布水回路和下布水回路,平分内部水流的流量,减少携带污泥堆积的概率,同时上布水回路和下布水回路的布水出口设置在方形的拐角处,使得水流从布水出口排出时,会从方形拐角两个方向汇聚,通过增加水的流向,平衡内部的水压,避免发生“短流”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布水的均匀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将布水器的底部安装上法兰盘,当布水器的内部发生堵塞时,可以通过法兰盘外接气管或者水管,通过注入气流或水流,对布水器内部的通道进行清洗,可以及时解决布水器内部拥堵的问题。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将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中分离的气泡分别通过一级上升管和二级上升管收集在罐体顶部的集气室中,避免沼气气泡上升至三相分离器上部的沉淀区,进而避免了上升的沼气夹带污泥,保证了出水不带泥和系统污泥不流失。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均设置成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相比较横纵结构,结构更加紧密,且存在的间隙更多,大大提高了三相分离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包括罐体(1)、布水器(4)、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二级三相分离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4)安装在罐体(1)内部的底端,且布水器(4)包括布水进管(401)、下布水回路(402)和上布水回路(403),所述布水进管(401)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3),且布水进管(401)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下布水回路(402)和上布水回路(403),所述下布水回路(402)和上布水回路(403)相互平行,且下布水回路(402)和上布水回路(403)均为方形结构,所述下布水回路(402)和上布水回路(403)拐角处的顶端均开设有布水出口(5),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二级三相分离器(7)分别安装在罐体(1)的内部,所述二级三相分离器(7)设置在一级三相分离器(6)的顶端,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设置在布水器(4)的顶端,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6)与二级三相分离器(7)结构相同,且一级三相分离器(6)包括螺旋折流条(601)、螺旋集气条(602)、密封肋条(603)和密封挡板(604),所述螺旋折流条(601)和螺旋集气条(602)相互嵌合在彼此的间隙处,且密封肋条(603)焊接在螺旋折流条(60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密封肋条(603)设置有两个,且密封肋条(603)分别对应焊接在罐体(1)的内壁上,所述密封肋条(603)与螺旋折流条(601)焊接连接,所述罐体(1)的顶端安装有集气室(12),所述集气室(12)通过一级上升管(8)与一级三相分离器(6)上的螺旋集气条(602)连接,所述集气室(12)通过二级上升管(9)与二级三相分离器(7)上的螺旋集气条(602)连接,所述集气室(12)的顶端安装有旋流分离器(13),所述旋流分离器(13)底端的中心处安装有回流管(10),所述罐体(1)顶端的侧壁上安装有溢流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回路(403)与下布水回路(402)相互错开的夹角为45°,所述上布水回路(403)和下布水回路(402)上的布水出口(5)均等间距环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4)贯穿至罐体(1)的底端安装有连接管(19),所述连接管(19)上安装有截止球阀(20),且连接管(19)的底端焊接有法兰盘(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折流条(601)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螺旋集气条(602)的截面为倒v字形结构,所述螺旋集气条(602)设置在螺旋折流条(601)螺旋间隙的上方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折流条(601)的表面上开设有插槽(17),所述螺旋集气条(602)的凹槽处与插槽(17)相对应位置处焊接有引脚(18),所述引脚(18)与插槽(17)嵌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室(12)为圆环型结构,所述集气室(12)的顶端安装有转子泵(14),所述转子泵(14)的一端设置有汲水管(22),且汲水管(22)的底端为漏斗形结构,所述汲水管(22)的管壁贯穿集气室(12)并位于罐体(1)的上表面,所述转子泵(14)的另一端通过弯管与旋流分离器(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分离器(13)的圆柱形外壳与转子泵(14)上的弯管连接,且旋流分离器(13)的底端为圆锥型结构,所述旋流分离器(13)的底端通过气泡收集管(15)与集气室(12)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包括罐体、布水器、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所述布水器安装在罐体内部的底端,且布水器包括布水进管、下布水回路和上布水回路,所述布水进管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本技术通过将布水器设置成互相平行的两路方形结构,进水时,水流沿着上下两个方向分别进入上布水回路和下布水回路,平分内部水流的流量,减少携带污泥堆积的概率,同时上布水回路和下布水回路的布水出口设置在方形的拐角处,使得水流从布水出口排出时,会从方形拐角两个方向汇聚,通过增加水的流向,平衡内部的水压,避免发生“短流”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布水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继贤,王亚东,黄兴刚,范茂军,颜丙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