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8667发布日期:2023-12-14 00: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以及,一种具有所述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1、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以电为驱动力的膜技术,由于其能耗低、原水回收率高、寿命长、离子选择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近年来也被应用于家用净水器。现有的电渗析技术基本都是分三路水路:淡水路、浓水路、极水路,其中浓水路配有浓水循环泵及浓水中间水箱以提高原水回收率。浓水由浓水中间水箱经过浓水循环泵送入膜堆,经过膜堆浓水室流出,大部分回到浓水中间水箱,小部分在进入浓水中间水箱前排放。作为浓水排放的补偿,原水补入浓水中间水箱,补水流量等于浓水排放量。

2、电渗析技术在用于家用净水器时,浓水循环水路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点需要解决;

3、1、中间水箱占据空间造成净水机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机器小型化;

4、2、浓水循环水路能够原水补水,现有的浓水循环水路,原水补水流量小,直接接入膜堆之前的浓水管路无法补进水,且原水补水流量难于控制。

5、中国专利cn201711305561.2公开了一种净水机及其水路系统,该净水机水路系统包括储水箱、纯水箱、补水管路和制水管路,补水管路入口端连接有补水水桶且出口端与储水箱的进口连接,补水管路上设有预处理机构、增压泵及控制管路通断的补水控制单元,制水管路分别与储水箱的出口及纯水箱的进口连通,制水管路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制水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补水水桶为净水机提供原水,在无水源场所也可使用净水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净水机使用水源单一的技术问题。上述净水机水路系统进一步可结合洗膜管路、排空管路和回水管路,能够高效智能地利用水资源,有效提高净水机的节能环保效果;而且,各水路有机地结合,提高净水机的结构紧凑性,减小净水机的占用空间。该方案无法应用于电渗析净水机,并且其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大。

6、中国专利cn201621448712.0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定反渗透净水机净水效率的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加标水的密封桶,进水口延伸到密封桶内底部的抽水管,设于所述抽水管上的水泵一,以及与所述抽水管末端连通的待测反渗透净水机;所述待测反渗透净水机的纯水出口连通纯水桶,其浓水出口连通浓水桶,且在所述纯水桶底部设有纯水出水管,在所述纯水出水管上设有水泵二以及纯水表,在所述浓水桶底部设有浓水出水管,在所述浓水出水管上设有水泵三以及浓水表,同时在所述密封桶内设有搅拌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简单有效的评价反渗透净水机净水能力和节水能力,消除原先直接使用市政自来水带来的偏差。该方案无法应用于电渗析净水机,并且其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去除中间水箱,减少占据空间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

3、以及,一种具有所述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的净水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包括:

5、浓水管路1,其第一端连接净水机膜堆13,其第二端连接浓水主管路2第一端;

6、浓水主管路2,其第二端连接混合浓水管路7第一端;

7、浓水支管路3,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在浓水主管路2上;

8、混合浓水管路7,其第二端连接净水机膜堆13;

9、第一控制阀4,其形成在浓水支管路3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浓水主管路2上,其用于调节浓水主管路2流量来间接改变浓水支管路3流量,进而调节文丘里管5的压降来调节原水补水流量;

10、文丘里管5,其形成在浓水支管路3上;

11、浓水补水支路6,其第一端连接文丘里管5,其第二端连接前置过滤器17;

12、极水进水管路18,其连接在前置过滤器17和净水机膜堆13之间;

13、淡水进水管路12,其连接在前置过滤器17和净水机膜堆13之间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第一控制阀4是球阀。

14、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还包括:

15、第二控制阀8,其形成在文丘里管5和前置过滤器17之间的浓水补水支路6上。

16、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第二控制阀8是电控阀。

17、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还包括:

18、第三控制阀9,其形成在浓水主管路2第一端和文丘里管5之间的浓水支管路3上。

19、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第三控制阀9是电控阀。

20、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还包括:

21、第四控制阀10,其形成在浓水主管路2第二端和文丘里管5之间的浓水支管路3上。

22、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第四控制阀10是电控阀。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的净水器,还包括:

24、循环泵11,其形成在浓水主管路2和混合浓水管路7之间;

25、极水管路14,其第一端连接在净水机膜堆13上,其第二端连接排水口;

26、淡水管路15,其第一端连接在净水机膜堆13上,其第二端连接产水口;

27、其中,浓水管路1第一端还连接排水口。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及净水器工作原理如下:

29、浓水水路自膜堆流出后经浓水管道流至浓水主管路和浓水支管路处,浓水分为两路:一路流经浓水主管路,另一路流经浓水支管路,后两路浓水混合流至循环泵前,经流入膜堆入口。

30、当浓水流经浓水支管路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可知,浓水在通过浓水支管路最细的地方时,流速激增、压强降低,从而可使原水经过浓水支管路最细处的浓水补水支路6吸入浓水支管路中,实现原水补充浓水。

31、浓水主管路设有第一控制阀(球阀)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管路流量来间接改变浓水支管路流量,以此来调节浓水支管路最细处的压强来间接调节原水补充浓水的流量。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器,市政自来水经过前置之后,这里的前置可以是pp棉、活性碳、超滤膜等过滤,分为极水进水、淡水进水、浓水补水三个水路。极水进水经过两个极室后直接排放,淡水进水经过膜堆淡水室净化后成为淡水,浓水补水经过浓水补水结构进入浓水循环并经过浓水循环泵循环利用,浓水水路自膜堆流出后经浓水管路流至浓水主管路和浓水支管路,后浓水主管路和浓水支管路混合成混合浓水管路,经浓水循环泵加压流入膜堆入口。当浓水流经浓水支管路时,由于文丘里管的作用,可使原水补入浓水支管路中,实现原水补充浓水。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球阀)调节自身管路流量来间接改变浓水支管路流量,以此来调节文丘里管的压降来间接调节原水补充浓水的流量。

33、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现有技术的中间水箱的前提下,实现原水补充浓水,节约了电渗析浓水路补水结构占用空间,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