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7588发布日期:2024-05-20 11:5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


背景技术:

1、污泥处理处置具有技术路线多、工艺集成度高等特点,近年来污泥干化焚烧工艺由于其减容量大、处理相对彻底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污泥在干化焚烧之前一般要先进行深度脱水,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一定的水平,传统的污泥深度脱水使用的是板框压滤机,污泥经添加药剂进行调质后进行压滤脱水,脱水泥饼后续再干化焚烧。

2、传统的污泥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后,因为脱水泥饼含水率偏高的缘故,还需要先干化再进行焚烧,污泥的深度脱水和干化是分开进行的,这种工艺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增加额外的污泥干化投资,采购安装污泥干化设备;相较于污泥深度脱水和干化一体进行,深度脱水和干化分开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包括滤板主体,所述滤板主体的正面和背面皆设有凹陷形成的滤室;当相邻两块滤板主体相贴合时,两块滤板主体的滤室拼接形成一个储放污泥的储料腔;滤板主体上开设有污泥入料口和滤液水排水口,污泥入料口和滤液水排水口皆与滤室相连通;

2、其中,滤板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使滤板主体具有内腔,在滤板主体上开设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冷凝水出口,且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冷凝水出口与滤板主体的内腔相连通。

3、作为优化,所述滤板主体的内腔安装有导流结构;其中,蒸汽进口位于滤板主体的下部,蒸汽出口位于滤板主体的上部,导流结构的下端与蒸汽进口相衔接,导流结构的上端与蒸汽出口相衔接。

4、作为优化,所述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呈对角设置的开设在滤板主体上;所述冷凝水出口开设于位于蒸汽出口下方的滤板主体上。

5、作为优化,所述滤板主体的内腔安装有若干个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滤板主体的正面和背面相连接。

6、作为优化,所述滤板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嵌槽,弹簧的端部安装于嵌槽内。

7、作为优化,所述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冷凝水出口上分别对应连接有蒸汽进气管、蒸汽出气管和冷凝水排水管;在蒸汽进气管、蒸汽出气管和冷凝水排水管皆安装有开关阀,且在冷凝水排水管上用于衔接冷凝水出口的端部安装有温度计。

8、作为优化,所述滤板主体的外部上设置有板框挂耳。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的有益效果:

10、将污泥的深度脱水和干化合二为一,脱水泥饼含水率大幅降低,减少了污泥干化设备投资,提高了污泥处理处置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板主体,所述滤板主体的正面和背面皆设有凹陷形成的滤室;当相邻两块滤板主体相贴合时,两块滤板主体的滤室拼接形成一个储放污泥的储料腔;滤板主体上开设有污泥入料口和滤液水排水口,污泥入料口和滤液水排水口皆与滤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主体的内腔安装有导流结构;其中,蒸汽进口位于滤板主体的下部,蒸汽出口位于滤板主体的上部,导流结构的下端与蒸汽进口相衔接,导流结构的上端与蒸汽出口相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呈对角设置的开设在滤板主体上;所述冷凝水出口开设于位于蒸汽出口下方的滤板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主体的内腔安装有若干个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滤板主体的正面和背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嵌槽,弹簧的端部安装于嵌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冷凝水出口上分别对应连接有蒸汽进气管、蒸汽出气管和冷凝水排水管;在蒸汽进气管、蒸汽出气管和冷凝水排水管皆安装有开关阀,且在冷凝水排水管上用于衔接冷凝水出口的端部安装有温度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主体的外部上设置有板框挂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脱水干化一体式的压滤机滤板,包括滤板主体,所述滤板主体的正面和背面皆设有凹陷形成的滤室;当相邻两块滤板主体相贴合时,两块滤板主体的滤室拼接形成一个储放污泥的储料腔;滤板主体上开设有污泥入料口和滤液水排水口,污泥入料口和滤液水排水口皆与滤室相连通;滤板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使滤板主体具有内腔,在滤板主体上开设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冷凝水出口,且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和冷凝水出口与滤板主体的内腔相连通。本技术将污泥的深度脱水和干化合二为一,脱水泥饼含水率大幅降低,减少了污泥干化设备投资,提高了污泥处理处置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浦田,常伟,朱葛,王瑞,李莉霞,张宏,孙赟冬,刘希晨,樊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国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1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