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71257发布日期:2024-03-12 21:0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浸渗水处理,尤其是一种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浸渗工艺一般为:真空压力浸渗--六向离心甩胶--高压喷淋清洗1--高压喷淋清洗2--热水翻转固化,在浸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清洗浸渗水,主要为含丙烯酸酯的有机浸渗水,cod极高(10万左右),处理困难,目前采用生化法处理,通过絮凝、压滤、活性炭过滤、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等步骤去降低cod达到排放的要求,此种处理工艺因为原水cod浓度高,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厌氧和好氧的微生物死亡,导致设备瘫痪,有的处理工艺能够通过对浸渗水加热的方式使得水油进行分离,使得水油静置一段时间后获得被分离后的水和浸渗液,再对水和浸渗液浸渗回收达到零排放的目的,然而大多数的浸渗用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在经过加热破乳这一步骤时,由于浸渗水在通过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保温静置的过程中,从浸渗设备中连续排出的浸渗水需要等待上述过程完毕后才能继续被处理,导致浸渗水的处理效率下降,不便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浸渗水处理量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及方法,通过提高破乳效率来提高浸渗水的处理和零排放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浸渗用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在经过加热破乳这一步骤时,由于浸渗水在通过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保温静置的过程中,从浸渗设备中连续排出的浸渗水需要等待上述过程完毕后才能继续被处理,导致浸渗水的处理效率下降,不便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浸渗水处理量的需求的问题。

2、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包括箱体、预热腔、过渡腔和若干个静置腔,所述预热腔、所述过渡腔和若干个所述静置腔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预热腔和所述过渡腔位于所述箱体的中心区域,若干个所述静置腔位于所述箱体的外围区域,所述外围区域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布置,所述预热腔位于所述过渡腔的下方;

4、浸渗水进入所述预热腔中进行预加热之后持续流入所述过渡腔内进行保温储存,使得所述过渡腔内的浸渗水在进入所述静置腔时的温度保持在65°以上,所述过渡腔中的浸渗水通过过渡传输组件进入所述静置腔中继而在所述静置腔中保温静置至少四个小时后得到上下分离状态的浸渗液和处理水,所述浸渗液被所述静置腔内设置的浸渗液收集组件进行收集,所述处理水通过处理水传输组件排出所述静置腔;其中,若干个所述静置腔的容积之和等于所述过渡腔的容积,所述过渡腔注满预加热后的浸渗水所需的时间等于从所述过渡腔向所述静置腔注满浸渗水的时间、浸渗水在所述静置腔内保温静置的时间、所述静置腔内上下分离的浸渗液和处理水从所述静置腔中排空的时间之和。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加工箱和若干个第二加工箱,所述第一加工箱设置在中心区域中,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工箱设于外围区域中,所述外围区域围绕所述中心区域布置;

6、所述第一加工箱内固定设有分隔台,所述第一加工箱内位于所述分隔台上方的腔体为过渡腔,所述第一加工箱内位于所述分隔台下方的腔体为预热腔;

7、所述第二加工箱内固定有隔离台,在所述第二加工箱内位于所述隔离台上方的腔体为所述静置腔,在所述第二加工箱内位于所述隔离台下方的腔体为存储腔。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静置腔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存储腔中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

9、当所述过渡腔中的浸渗水进入所述静置腔中并达到第一液位传感器预设的第一液位高度时,所述过渡传输组件关闭;

10、所述静置腔和所述存储腔之间通过处理管道连通,所述处理管道设于所述隔离台上,在所述处理管道上还设有电磁阀门用于开合所述处理管道;

11、所述处理水传输组件将所述静置腔中的处理水抽取至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预设的第二液位高度时,所述处理水传输组件关闭,所述电磁阀门打开,所述静置腔内的剩余处理水作为残留水通过所述处理管道进入所述存储腔中进行存储;

12、当所述残留水在所述存储腔中达到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预设的第三液位高度时,残留水传输组件将所述残留水送至所述预热腔中预加热后进入所述过渡腔中与从浸渗设备排出的预加热后的浸渗水混合。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静置腔内上下分离的浸渗液和处理水从所述静置腔中排空的时间进一步包括:所述静置腔内上下分离的浸渗液、处理水、残留水从所述静置腔中排空的时间以及从所述静置腔排出的残留水进入所述存储腔中后定量的传输到所述过渡腔中的时间。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浸渗设备包括浸渗装置和浸渗水存储罐,所述浸渗装置排出的浸渗水通过液体传输泵持续流入并存储在所述浸渗水存储罐中,所述浸渗水存储罐通过浸渗水输入组件持续向所述预热腔输送浸渗水。

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浸渗水输入组件包括浸渗水传输泵、浸渗水传输管和第一流量控制阀门,所述浸渗水传输管连接在所述浸渗水传输泵的送水端,所述浸渗水传输泵的取水端连接所述浸渗水存储罐抽取浸渗水,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门设于所述浸渗水传输管上;

16、所述过渡传输组件包括过渡传输泵和过渡传输管,所述过渡传输泵的取水端伸入所述过渡腔中,所述过渡传输管连接在所述过渡传输泵的送水端将所述过渡腔中的浸渗水输入所述静置腔中;

17、所述处理水传输组件包括处理水传输泵和处理水传输管,所述处理水传输泵的取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加工箱,所述处理水传输管连接在所述处理水传输泵的送水端将处理水输入低温蒸发设备中;

18、所述残留水传输组件包括残留水传输泵、残留水传输管和第二流量控制阀门,所述残留水传输泵的取水端连接所述存储腔,所述残留水传输管连接在所述残留水传输泵的送水端将残留水依次输入所述预热腔和所述过渡腔中,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残留水传输管上;

19、若干个所述存储腔均连通设有一个第一分管,每一个所述的第一分管不与所述存储腔连通的一端均连接在第一总管上,所述第一总管与所述残留水传输泵的取水端连接。

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工箱中设有温度传感件,所述温度传感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21、所述预热腔内设有第一加热电阻丝、预热组件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过渡腔内设有第二加热电阻丝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22、所述预热组件在所述预热腔内设有两组,所述预热组件包括油箱,所述油箱中设有导热油,所述第一加热电阻丝用于加热所述导热油。

2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浸渗水传输管包括第一预热管和第一长管,所述第一预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长管和所述浸渗水传输泵的送水端相连;

24、所述残留水传输管包括第二预热管和第二长管,所述第二预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长管和所述残留水传输泵的送水端相连;

25、所述第一预热管和所述第二预热管均位于所述预热腔中,所述浸渗水传输泵和所述残留水传输泵设于所述第一加工箱的外部;

26、所述第一预热管和所述第二预热管均呈连续不断的弯曲状,两个所述油箱分别套设覆盖在所述第一预热管和所述第二预热管的外部;

27、所述第一长管和所述第二长管的自由端连通所述过渡腔。

2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工箱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加工箱顶部的延伸箱,所述延伸箱内设有延伸腔,所述延伸腔中设有所述浸渗液收集组件,所述浸渗液收集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和收集箱,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收集箱从所述延伸腔中进入所述静置腔中对漂浮在处理水上层的浸渗液进行收取;

29、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延伸箱上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移动螺母,所述移动螺母连接在所述收集箱上;

30、所述浸渗液收集组件还包括第二分管和浸渗液收集泵,若干个所述延伸腔中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分管,所述第二分管的一端对应所述收集箱,用于吸取所述收集箱内的浸渗液,若干个所述第二分管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二总管,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浸渗液收集泵的取水端相连,所述浸渗液收集泵的送水端连接浸渗液收集桶。

31、一种利用所述用于浸渗水连续破乳分离的破乳处理装置进行破乳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2、s1:从浸渗设备中排出的浸渗水进入所述预热腔中进行预加热之后持续流入所述过渡腔内进行保温储存,使得所述过渡腔内的浸渗水在进入所述静置腔时的温度保持在65°以上;

33、s2:浸渗水从所述过渡腔中通过所述过渡传输组件进入所述静置腔中,进入所述静置腔内的浸渗水在保温静置至少四个小时后得到上下分离状态的所述浸渗液和所述处理水;

34、s3:所述浸渗液被所述浸渗液收集组件进行收集,所述处理水通过所述处理水传输组件排出所述静置腔。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6、(1)通过在中心区域设置第一加工箱,在外围区域设置围绕第一加工箱的若干个第二加工箱,由于第一加工箱中设置的过渡腔的容积是若干个第二加工箱中开设的静置腔的容积之和,且过渡腔注满预加热后的浸渗水所需的时间等于从过渡腔向静置腔注满浸渗水的时间、浸渗水在静置腔内保温静置的时间、静置腔内上下分离的浸渗液和处理水从静置腔中排空的时间之和,因此当在过渡腔中保温存储的浸渗水进入若干个静置腔中的同时,过渡腔还能被持续的输入从浸渗设备中排出的浸渗水,使得过渡腔和静置腔能够持续的对浸渗水进行加热破乳并完成静置分离,连续不断的加热破乳和静置分离使得破乳处理装置能够持续的对浸渗水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整个浸渗水零排放工艺的浸渗水处理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

37、(2)在外围区域中还设有与静置腔对应的存储腔,当静置腔中的处理水排出至预设的水位高度时,剩余在静置腔内的处理水则能够作为残留水进入存储腔中进行存储,而当存储腔中的残留水累积至预设的水位高度时,则残留水还能够再进入预热腔中预热后进入过渡腔中,该设置能够避免处理水和浸渗液相接位置分离不完全时,处理水参杂浸渗液进入低温蒸发设备中,影响到蒸发效果和形成物质的质量,对残留水的进一步回收处理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浸渗水的处理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