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874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具体为污水净化池或净化槽内填充的接触滤材。
目前,由于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用水量激增,用水已相当紧张。这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本身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使其本身不能回用造成水资源浪费外,同时又因其有害排放污染了本来洁净的水体,造成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和恶化。有鉴于此,人们在注重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更越来越重视污水的净化处理,尤其是有利于水回用和成本较低的生物净化处理。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简称滤材或接触滤材)就是污水生物净化或处理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按一定方式填充在净化池或槽中,可以给有利于净化污水的细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地,达到或提高生物净化污水的效果。据研究,滤材的结构形状直接影响到细菌的种类、分布、生存和繁殖,进而影响到净化的效果。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炉渣作为填料(滤材),因其结构复杂,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对生物菌的栖息、生长和繁殖不利,也难以控制和清洗,影响了污水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以提高污水生物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将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的结构设计为上半部分是空心圆锥台状,下半部分是空心圆筒状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滤材形状为上半部分是空心圆锥台状,下半部分是空心圆筒状的结构设计,可以局部地改变净化水流的速度或状态,使滤材的内外表面更容易栖息、生长和繁殖细菌,形成均匀的生物菌膜,从而可提高或改善净化效果;又由于这种滤材是人工设计制造并且结构简单,因此其易于对生物菌膜的控制,从而可提高净化效果的稳定性;同时,这种结构的滤材也很便于清洗,从而有利于污水净化设备的连续长期使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形状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结构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形状是空心圆锥台状,下半部分形状是空心圆筒状(参见
图1-3)。两部分平滑连接,或者说是整体成型而得。这种结构形状设计简单、实用,易于清洗和制造,净化效果也很理想。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具体尺寸设计是滤材上半部分空心圆锥台的上口直径为20.6毫米,下口直径为38.5毫米,高为45毫米;下半部分空心圆筒的直径为38.5毫米(与圆锥台的下口直径相同以平滑连接),高为28毫米;上下两部分的壁厚均为0.3毫米。所述的滤材可以采用聚丙烯材料模压成型。在所述的滤材模压成型时,其上、下口或者其中之一可以制成高、厚均为一毫米的口环,以增强滤材的强度和便于使用及贮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设计是滤材上半部分与前述的实施例结构形状尺寸完全相同,而下半部分空心圆筒的横截面形状为齿轮状,或者说下半部分空心圆筒的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波浪形状的表面(参见图4)。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加滤材接触的表面积,更益于生物菌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本实施例下半部分齿轮状空心圆筒的具体尺寸是;内凹圆弧半径为3毫米,最大直径和高仍为38.5毫米和28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是上下两部分设计为上半部分的高度大于下半部分的高度。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在滤材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上半部分的圆锥台的锥度,从而使局部水流流速或形状变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所述实施例的上下两部分高度分别为45毫米和28毫米,即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但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这一尺寸本身,还是它们两者之间的配比,均不受实施例所给定的数据限制。同样道理,本实用新型结构形状的其他设计参数也不受实施例所给定的数据限制;上下两部分的横断面表面形状也不受实施例所给定的形状限制。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还可是其他横断面表面形状,如三角形、矩形、球形等;所述的具体尺寸也可以酌定。设计的原则是既有利于生物菌的栖息、生长和繁殖,又有利于滤材的定期清洗和易于制造。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滤材的结构形状为上半部分是空心圆锥台状,下半部分是空心圆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滤材,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滤材的空心圆筒状部分的横断面为齿轮形。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滤材,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滤材的上半部分高度大于下半部分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具体为填充在净化池内的污水净化用接触滤材。其特征是接触滤材的结构形状设计为上半部分是空心圆锥台状,下半部分是空心圆筒状。这种接触滤材结构形状的设计简单实用、制造方便,利于净化细菌的栖息生长,可提高污水净化效果,也易于清洗,可使净化设备连续长期使用。
文档编号C02F3/10GK2387104SQ9921490
公开日2000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6日
发明者金胜哲 申请人:金胜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