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型水蚤驯化方法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23607阅读:来源:国知局
物质从水体中转移出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0017]参照目标治理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状况,将大型水蚤培养驯化成在目标环境中能够消灭富营养化水体蓝绿藻、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抑制蓝绿藻的再度暴发,建立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同时降低投资、提高效益、简化实施环节、便于系统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选定北京某农村水塘内富营养化水体为实施对象。
[0019]实施本发明选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健康体大的62Dm纯品系大型水蚤在受控实验室内进行驯化培养。在容积为2L的玻璃烧杯中加入100ml培育水,加入100-200个大型水蚤。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培养温度15?25°C,pH为7.5 ±0.5,溶解氧为2mg/L,避免阳光直射,用斜生栅藻藻液喂养。24小时后,用网目为40?60目每平方英寸的筛网过滤截留大型水蚤,更换大型水蚤的培养液,培养液由900mL斜生栅藻藻液和10mL富营养化水混合而成,在相同的室内条件下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用SOOmL斜生栅藻藻液与200mL富营养化水混合液喂养,同样的方法连续培养10天,直到培养液全部为富营养化水体。同样的操作过程驯化三次,为期一个月。
[0020]在受控实验室内用富营养化水体藻液驯化大型水蚤稳定之后,将大型水蚤驯化过程转移至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现场。在现场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斜生栅藻藻液与富营养化水体混合液驯化大型水蚤。驯化操作过程同实验室内。驯化过程为期一月。
[0021]现场驯化大型水蚤至水体藻类生物量稳定时,连续定期地以低浓度将驯化好的大型水蚤放入设在实施对象的网箱中,当大型水蚤繁殖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取其中一部分放入增设的网箱中处理其他污染水域。
[0022]为了避免藻类堵塞网孔,网箱采用抗藻材料制成,网目按40-60目/平方英寸设置,网箱采用移动式便于原放置区域的蓝绿藻被吃完以后可将网箱拖到另一个水域,这样以放牧方式可以把整个水域的蓝绿藻逐渐吃光,为了促使水域形成自净的生态环境,可选择植苦草、睡莲等各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沉水植物,形成水下小森林,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大型水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成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这种共生关系可促成生态环境越来越趋于自净并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恢复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是治理水域蓝绿藻的最好选择。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大型水蚤食物链关系的生物消除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定要治理的富营养化水体后,使用目标水体与斜生栅藻藻液的混合液分阶段驯化大型水蚤,同时依据目标水体的水质状况逐步改变大型水蚤的生长环境,使之完全适应目标治理水体的环境。将驯化好的大型水蚤投放到目标水体中,适时引入鱼、虾、螺、贝类等水生动物摄食大型水蚤,不仅可以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而且还可以回复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蚤,其特征在于:选择体大、健康的大型水蚤进行扩大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大型水蚤,其特征在于:大型水蚤的驯化过程分为实验室驯化和现场驯化两个阶段。大型水蚤的驯化与水质、食物量、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密切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驯化阶段,其特征在于:在2500mL的玻璃烧杯中加入500-1000ml培育水,加入100-200个大型水蚤。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培养温度15?25°C,pH为7.5±0.5,溶解氧为2mg/L,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投喂目标水体与斜生栅藻藻液的混合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场驯化阶段,其特征在于:现场驯化大型水蚤所使用的培养液为目标治理的富营养化水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目标水体与斜生栅藻藻液的混合液,其特征在于:由实验室培养的斜生栅藻与富营养化水体混合而成,在大型水蚤驯化期间逐步调低新鲜藻液中斜生栅藻液的浓度,同时提高富营养化水体的比例,直至新鲜藻液最终完全为富营养化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生栅藻,其特征在于:斜生栅藻液中藻浓度以6X 10 6个/ml?8X 16个/ml为最佳,培养温度为15?25°C、光照强度为3000?40001x、光照时间为6?10h,连续静止培养,避免阳光直射。要经常镜检,检查是否受到其他杂藻类、纤毛虫和轮虫等污染;藻液要经常转接,以防止老化,转接时间视藻液生长的情况而定。斜生栅藻的扩大培养不添加任何营养盐,扩大培养的栅藻液可直接喂食大型水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好的大型水蚤投放到目标水体中,其特征在于:连续定期以200-300个/升将驯化好的大型水蚤均匀投放到目标水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鱼虾螺贝类水生动物,其特征在于:当大型水蚤浓度达到每升水500-800个,水体透明度达到0.5m时引入鲢鳙等特种鱼类。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生态系统原位修复为原则,基于大型水蚤食物链关系的生物消除和防治开放性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尤其是大型水蚤的驯化方法。选定目标治理水体,先监测该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污染源,并以此为依据,分阶段使用不同比例的斜生栅藻和富营养化水体的混合液驯化、培养大型水蚤,直到大型水蚤能完全适应目标治理水体的环境条件,然后连续定期地以低浓度均匀投放到目标水体中,最后引入以大型水蚤为食源的鲢鳙等特定鱼种。利用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开放性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104743672
【申请号】CN201510031412
【发明人】潘力军, 刘锋平, 张续, 潘华耿
【申请人】潘力军, 刘锋平, 张续, 潘华耿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