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_2

文档序号:8495341阅读:来源:国知局
处理法相比,运行过程中没有剩余污泥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收获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茭草等可以进一步处置利用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3.本发明方法中所采用的自然生态复合沟与人工生态拦截沟渠卫生条件好,对周围环境无影响,同时一些水生植物的加入,具有增加绿化和美观环境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中采用本发明方法和自然生态沟出水效果比较图。
[0016]图2为实施例2中采用本发明方法和传统生物污水处理方法运行成本比较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8]实施例1
某岛岸村落面源污染控制试验
在某岛岸村落的面源污染控制试验中,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实施了本发明的模式,即面源污染采用自然生态复合沟-人工生态拦截沟渠-近岸排放点浅水区域种植的三级防治模式,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村落中已有的自然沟渠,在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芦苇、茭草、香蒲、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后由自然沟渠进入人工生态拦截沟渠,共由8条并联沟渠组成,其沟壁由间隔成品字形的多孔水泥砖组成,在其底部间隔设置生态拦截坝,即透水缓流坝,最终排入近岸排放点芦苇浅水区域,在三级处理出水点监测出水TN、TP、COD。
[0019]第二组采用自然生态沟,面源污水直接流入自然生态沟,在自然生态沟出水点监测出水 TN、TP、C0D。
[0020]出水指标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法的出水效果高于自然生态沟且达到出水一级A的标准,起到了氮磷拦截净化水质的作用。
[0021]实施例2
某岛岸村落面源污染控制的示范工程
在某岛岸村落的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中,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实施了本发明的模式,即面源污染采用自然生态复合沟-人工生态拦截沟渠-近岸排放点浅水区域种植的三级防治模式,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村落中已有的自然沟渠,在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芦苇、茭草、香蒲、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后由自然沟渠进入人工生态拦截沟渠,共由8条并联沟渠组成,其沟壁由间隔成品字形的多孔水泥砖组成,在其底部间隔设置生态拦截坝,即透水缓流坝,最终排入近岸排放点芦苇浅水区域,在三级处理出水点监测出水TN、TP、COD。
[0022]第二组采用生物滤池工艺,面源污水经收集后进入滤池集中处理,滤池出水处监测出水 TN、TP、C0D。
[0023]运行成本如图2所示,本发明方法的出水效果与生物滤池工艺相差不大,但节约了 60%?70%的运行成本。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一级防治:调查污染源排放点,利用村落中已有的自然沟渠设置单条串联沟渠,并在所述单条串联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以构建自然生态复合沟收集面源污水; (2)二级防治:经一级防治方法处理后的面源污水集中进入人工生态拦截沟渠,所述人工生态拦截沟渠包括多条与所述单条串联沟渠连通的并联沟渠,在所述并联沟渠底部间隔设置生态拦截坝,同时在所述并联沟渠两侧沟壁上种植挺水植物; (3)三级防治:在所述并联沟渠的近岸排放点浅水区域种植挺水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水生植物选自芦苇、茭草、香蒲、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挺水植物选自茭草、菖蒲、薏苡、水葱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步骤(3 )中挺水植物选自芦苇、灌木柳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挺水植物在每年冬季将其位于地上部分割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单条串联沟渠的渠宽为1.5?1.8m,渠长为200m,有效水深为lm,有效容积为320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并联沟渠的两侧沟壁为对称且倾斜设置的蜂窝状水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并联沟渠的渠体断面为等腰梯形,沟壁、沟底均为土质,渠上宽为1.8m、渠下宽为1.4m,有效水深为1.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并联沟渠的两侧沟壁由间隔成品字形的多孔水泥砖组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湖泊岛岸自然村落面源污染的三级防治方法。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一级防治:调查污染源排放点,利用村落中已有的自然沟渠设置单条串联沟渠,并在所述单条串联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以构建自然生态复合沟收集面源污水;(2)二级防治:经一级防治方法处理后的面源污水集中进入人工生态拦截沟渠,所述人工生态拦截沟渠包括多条与所述单条串联沟渠连通的并联沟渠,在所述并联沟渠底部间隔设置生态拦截坝,同时在所述并联沟渠两侧沟壁上种植挺水植物;(3)三级防治:在所述并联沟渠的近岸排放点浅水区域种植挺水植物。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104817180
【申请号】CN201510153037
【发明人】马国胜, 于淼, 李振陆, 邹洪辉
【申请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