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_3

文档序号:9401313阅读:来源:国知局
Cu、Mn、Zn等重金属离子的强烈吸附作用和对Se元素的挥发作用;挺水植物II为美人蕉,美人蕉不仅能美化人们的生活,而且又能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0038]水生植物的收割与利用。对生态沟内生长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美人蕉、鸢尾在8月和11月分别进行收获,收获时留茬高度为0.2 m以上,以防作物溺死。。护壁沟的挺水伊乐藻在沟渠上段可根据情况食用或做饲料喂牲畜。沟塘清淤。在11月水生植物收割后进行生态沟清淤,从上往下逐段进行,清淤之后要重新栽种水生植物,待来年收获。
[0039]步骤5:生态廊道的构建。
[0040]生态廊道选择了柳树、桑树和红白三叶草的搭配种植;柳树、桑树株距1.5 m,在柳树、桑树下条播红白三叶草。
[0041 ]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在整个水稻季(5月10日到11月)可有效拦截工程示范区内径流氮磷排放。本发明示范区0-20 cm耕层土壤全氮储量为5386 kg/hm2, 土壤全磷储量为1945 kg/hmV咸少农田径流TN流失量35 kg/hm 2, TP流失量11 kg/hm2,沟渠消减示范区内稻田径流排放的总氮40 kg/hm2,总磷29 kg/hm2,对总氮、总磷的平均浓度消减率分别达到65%,70%,与当地推荐施肥量相比,湿地稻田可减少30%氮肥投入,32%磷肥投入,且对产量无影响。
[0042]本发明在农田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农田的生态功能,将农田作为环境氮、磷的消纳汇,利用农田土壤碳汇、生物多样性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优化“田-埂-沟-路-塘”在整个复合系统中的作用,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拓展农田种养复合型功能和污染源头的控制功能,增加田埂缓冲、美化、经济功能、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生态化硬化沟渠、实现氮磷养分的循环利用,调控农田面源污染的截留、净化,构建生态廊道、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
[0043]最终,以上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农田、沟渠、机耕路、农田缓冲带和缓冲净化塘的构建,具体步骤为: 1)构建农田: 实行轮作、间作、套作措施,合理施肥,以当地农作物营养需求规律、土壤肥力状况肥料特性、肥料特性为基础进行农作物套餐施肥;构筑农田土壤碳坝,并结合水田养殖技术措施强化对氮磷的净化功能,建立有利于降低农田面源污染负荷的作物农田生产体系; 2)构建田埂: 在田埂上构建田埂缓冲带,将传统田埂的宽度扩充到30-50 cm,在田埂缓冲带上种植田埂豆、绿肥和牧草类植物,同时根据水旱轮作农田和雨养旱作农田两类进行田埂缓冲带植物种类配置; 3)构建缓冲净化塘: 在位于主干沟渠田埂缓冲带的下段部分构建缓冲净化塘,缓冲净化塘由吸附性较强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活性炭、碎石泥沙、底泥构成,并对水生植物进行适时收割; 4)构建沟渠: 构建沟渠,对普通硬化沟渠进行生态化改造,加装漂浮板或护壁板以构建漂浮生态沟或护壁生态沟,加强对农田尾水处理;在沟渠设置取水点和闸门,定期监测水质的变化,调节沟中水位,保持良好的水循环功能;在沟渠漂浮板或护壁板的上游处设置曝气装置; 5)构建机耕路: 在机耕路的两旁或一旁构建生态廊道,根据不同的地域确定生态廊道的植物种类、种群结构、株距、带宽、带间距参数;将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种植,实现生物多样性、兼顾氮磷富集植物和景观经济效果相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I)步中,所述的构筑农田土壤碳坝包括构筑表土碳坝和底土碳坝,表土碳坝位于田块内部,垂直设置在0-30 cm表层土壤中,其长边方向与田块水流方向垂直;底土碳坝位于田块地下50cm处,放置在两个表土碳坝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2)步中,水旱轮作区的农田植物配置选择耐涝品种,雨养旱作区选择耐旱的植物品种;草本经济植物条带实行每季成熟后收获,然后再进行新一轮播种,同时,需要分小春和大春两个种植季来实施,大春季选择耐热作物种类和品种,小春选择耐寒作物种类和品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4)步沟渠的构建中,采用漂浮生态沟和护壁生态沟交替式建造。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4)步沟渠的构建中,曝气装置设置在沟渠中距漂浮生态沟和护壁生态沟上游100米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4)步沟渠的构建中,渠壁种植挺水植物,吸附农田尾水污染物,美化农田景观;渠底种植沉水植物,拦截减缓水流速度,增加农田尾水污染物净化时间;漂浮板构件主要种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吸附农田尾水污染物,美化农田景观;拦截减缓水流速度,增加农田尾水污染物净化时间,水生植物收割后食用型植物可做牲畜饲料,非食用型植物可做农田覆盖材料。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4)步中在护壁板与两侧渠壁间的基质中种植挺水植物I为香蒲和水葱搭配种植,在护壁板与沟渠底部间的基质中种植沉水植物为伊乐藻,在漂浮板上的种植孔内种植的浮水植物为满江红,挺水植物II为美人蕉。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4)步中,沟渠的漂浮板或护壁板与沟壁间填充有基质,所述的基质由炉渣和陶粒构成,基质上层为便于微生物吸附的陶粒,下层为对氮磷吸收能力较强的炉渣。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4)步中,基质的陶粒层和炉渣层的高度为比为1:4-1:5,陶粒的粒径为60-100mm,炉渣的粒径为30-40 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5)步机耕路的构建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确定生态廊道的植物种类、种群结构、株距、带宽、带间距参数:乔木间距一般为1.5 — 2m,两乔木间搭配灌木,在灌木下种植草带,草带宽度为0.5-1m,根据机耕路的宽度确定;将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种植。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所述的拟自然的生态农田构建方法,包括农田、沟渠、机耕路、农田缓冲带和缓冲净化塘的构建,在农田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农田的生态功能,将农田作为环境氮、磷的消纳汇,利用农田土壤碳汇、生物多样性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优化“田-埂-沟-路-塘”在整个复合系统中的作用,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拓展农田种养复合型功能和污染源头的控制功能,增加田埂缓冲、美化、经济功能、提升农田面源污染自净能力,生态化硬化沟渠、实现氮磷养分的循环利用,调控农田面源污染的截留、净化,构建生态廊道、美化农田景观、增强农田生态价值。
【IPC分类】C02F3/34, E02B13/00, C02F3/32
【公开号】CN105130001
【申请号】CN201510593877
【发明人】毛妍婷, 雷宝坤, 陈安强, 刘宏斌, 翟丽梅, 王洪媛, 朱红业, 杨艳鲜, 续勇波, 段宗颜, 鲁耀, 杜彩艳, 王应学, 陈拾华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