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013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
【背景技术】
[0002]在污水处理中,由于污水进水的水质复杂、水量波动很大,排水不均匀,必须设置调节池进行预处理。传统的调节池一般为方形调节池,也有少部分为同心圆调节池,无论哪种调节池都需要将配水和搅拌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调节效果。
[0003]搅拌是污水预处理至关重要的环节。常用的搅拌方法有水泵强制循环、空气搅拌、机械搅拌、穿孔导流槽引水四种方法。采用水泵强制循环和空气搅拌,对于含有高悬浮物的污水来说动力消耗过大;采用机械搅拌,传统方形调节池的方角限制存在调节死角;采用穿孔导流槽引水方式,虽然能够排除上述缺点,但调节效果不够稳定,而且构筑物结构复杂,特别是排泥的问题较难解决,目前还缺乏效果良好的构造形式。
[0004]为了解决搅拌的问题,国内外针对调节池的研宄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I)外加动力调节池。主要采用外加叶轮搅拌、鼓风空气搅拌或水泵循环等设备对水质进行强制调节。(2)差流方式调节池:包括两种类型的调节池,即对角线调节池和同心圆调节池。对角线调节池的特点是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污水由左右两侧进入池内,经不同的时间流到出水槽,从而使先后进入调节池的废水和不同浓度的废水混合,达到自动调节均和的目的。同心圆调节池在池内设置许多折流隔墙,控制污水1/3?1/4流量从调节池的起端流入,在池内来回折流,延迟时间,充分混合均衡;剩余的流量通过设在调节池上的配水槽的各投配口等量地投入池内前后各个位置。
[0005]这两类调节池各有利弊。外加动力调节池的方式设备简单,运行效果好,但运行费用较高。差流方式调节池能使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污水进行水质自身水力混合,依靠水流的自身运动,基本上没有运行费用,但池体结构较复杂,排泥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两类调节池都有缺陷,尤其对于高悬浮物高浓度污水的预处理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污水预处理调节池。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该调节池尤其适用于高悬浮物高浓度污水的预处理,水质调节效果稳定,构筑物结构简单,设备能耗低,且能解决污泥沉积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池体,池体的底部中心向下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的外围间隔设置有与池体同圆心的弧形导流墙,弧形导流墙的两端分别逆向池体圆心方向设置有池内径向导流墙;所述池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有指向池体圆心方向的池壁径向导流墙,每个池壁径向导流墙与两个相邻的弧形导流墙的间隔相对;所述弧形导流墙的中心设置有逆向池体圆心方向的配水槽,配水槽正下方设置有导流折板;所述池体的中心设置有搅拌器,集水坑的侧壁设置有水泵吸水管。
[0009]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0]所述集水坑为坡向集水坑。
[0011 ] 所述配水槽为穿孔配水槽。
[0012]所述池壁径向导流墙和所述池内径向导流墙的长度为所述池体的直径的1/3-1/8。
[0013]所述导流折板与所述池体底部的距离在600-800mm之间。
[0014]所述搅拌器为双曲面搅拌器。
[0015]优选地,所述池体的直径小于等于30m,径深比在6-10之间。
[0016]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污水预处理时,污水由配水槽进入调节池,先流经导流折板,在导流折板的作用下实现自上向下、自下向上的翻转,起到混合作用;然后流经弧形导流墙、池内径向导流墙和池壁径向导流墙,在三道导流墙的作用下,水流互相混合向前,流入池体中心。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再次对污水水质进行混合,最后污水进入集水坑,由水泵吸水管抽走。
[00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I)该调节池解决了污水处理中污泥沉积和排泥问题。将调节池设计为圆形,可使水流状态良好,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导流与搅拌相结合,对水质的均和效果显著,高浓度悬浮物无法沉积,彻底解决了污泥沉积和排泥的问题。该调节池结构颠覆了传统调节池的结构形式。尤其适用于高悬浮物、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工程。
(2)该调节池结构简单,依靠水流的自身运动混匀,设备能耗低,水质调节效果稳定,可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应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的俯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1]图中:1、池体;2、搅拌器;3、集水坑;4、水泵吸水管;5、弧形导流墙;6、池内径向导流墙;7、配水槽;8、导流折板;9、池壁径向导流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为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包括一个圆形的池体1,其直径为18m,径深比为6。池体I的底部中心向下设置有一个集水坑3,本实施例的集水坑3采用外沿坡度为12%的坡向集水坑。集水坑3的外围对称设置有两段与池体同圆心的弧形导流墙5,每一段弧形导流墙5的两端分别逆向圆心方向设置有池内径向导流墙6。池体I的内壁间隔设置有两个指向池体I圆心方向的池壁径向导流墙9,每个池壁径向导流墙9与两个相邻的弧形导流墙5的间隔相对。其中,池内径向导流墙6和池壁径向导流墙9的长度均为3m,导流折板与池底的距离为600_。弧形导流墙5的中心设置有逆向池体圆心方向的配水槽7,本实施例采用穿孔配水槽。配水槽7正下方设置有导流折板8。池体I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搅拌头向下的一个搅拌器2,本实施例采用双曲面搅拌器。集水坑3的侧壁设置有一个水泵吸水管4。
[0024]进行污水预处理时,污水由配水槽7进入调节池,流速为0.5m/s,采用穿孔配水槽布水,可以使进水的沿程长度不同。污水先流经导流折板8,在导流折板8的作用下实现自上向下、自下向上的翻转,起到混合作用;然后流经弧形导流墙5、池内径向导流墙6和池壁径向导流墙9,在三道导流墙的作用下,水流互相混合向前,流入池体中心。在搅拌器2的作用下,再次对污水水质进行混合,采用双曲面搅拌器的优势为容积流量大、流态柔和、立体循环、无搅拌死角。最后污水进入集水坑3,由水泵吸水管4抽走。
[0025]本实施例对称设置了两组导流墙(弧形导流墙、池内径向导流墙和池壁径向导流墙)、两组配水槽和导流折板、一个搅拌器和一个水泵吸水管,还可以对称设置多组导流墙(弧形导流墙、池内径向导流墙和池壁径向导流墙),多组配水槽和导流折板,使得污水水质的均和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提高处理效率。
[0026]尽管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池体,池体的底部中心向下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的外围间隔设置有与池体同圆心的弧形导流墙,弧形导流墙的两端分别逆向池体圆心方向设置有池内径向导流墙;所述池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有指向池体圆心方向的池壁径向导流墙,每个池壁径向导流墙与两个相邻的弧形导流墙的间隔相对;所述弧形导流墙的中心设置有逆向池体圆心方向的配水槽,配水槽正下方设置有导流折板;所述池体的中心设置有搅拌器,集水坑的侧壁设置有水泵吸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为坡向集水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为穿孔配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径向导流墙和所述池内径向导流墙的长度为所述池体的直径的1/3-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折板与所述池体底部的距离在600-80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为双曲面搅拌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包括圆形的池体,池体的底部中心向下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的外围间隔设置有与池体同圆心的弧形导流墙,弧形导流墙的两端分别逆向池体圆心方向设置有池内径向导流墙;所述池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有指向池体圆心方向的池壁径向导流墙,每个池壁径向导流墙与两个相邻的弧形导流墙的间隔相对;所述弧形导流墙的中心设置有逆向池体圆心方向的配水槽,配水槽正下方设置有导流折板;所述池体的中心设置有搅拌器,集水坑的侧壁设置有水泵吸水管。该调节池解决了污水处理中污泥沉积和排泥问题,结构简单,设备能耗低,水质调节效果稳定。
【IPC分类】C02F1-00, B01F13-10
【公开号】CN204298082
【申请号】CN201420777211
【发明人】杨静萍, 王防现
【申请人】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