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73798阅读:来源:国知局
瓶100顶部的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 120和浓缩水出水口 130以及设在滤瓶100底部的预处理出水口 140和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所述接头包括设在设备壳体20顶部的原水进水接头、纯水出水接头和浓缩水出水接头以及设在设备壳体20底部的预处理出水接头27和增压预处理进水接头28。
[0061]手柄30在所述推入位置时,原水进水口 110与原水进水接头对接,纯水出水口 120与纯水出水接头对接,浓缩水出水口 130与浓缩水出水接头对接,预处理出水口 140与预处理出水接头27对接,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与增压预处理进水接头28对接。
[0062]其中,预处理滤芯200位于原水进水口 110和预处理出水口 140之间,滤膜组件300位于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与纯水出水口 120和浓缩水出水口 130之间。原水由原水进水口 110进入复合滤芯10后,首先经过预处理滤芯200进行前置过滤,经过预处理过滤的预处理水由预处理出水口 140流出,经过增压后再由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重新流入复合滤芯10。增压后的预处理水流向滤膜组件300。经滤膜组件300过滤后的纯水由纯水出水口 120流出,而经滤膜组件300过滤后的浓缩水由浓缩水出水口 130流出。
[0063]此外,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 120和浓缩水出水口 130集中设置在滤瓶100的顶部,而预处理出水口 140和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集中设置在滤瓶100的底部,由于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 120和浓缩水出水口 130各自的连接管路在净水设备中相对集中,而预处理出水口 140和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各自的连接管路在净水设备中相对集中,由此可以方便复合滤芯10的各接口与对应管路的连接。
[00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有利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可以嵌套在预处理出水口 140内,纯水出水口 120可以嵌套在浓缩水出水口 130内。纯水出水接头嵌套在浓缩水出水接头内,增压预处理进水接头28嵌套在预处理出水接头27内。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复合滤芯10的接口数量,使复合滤芯10的结构更加紧凑,保证复合滤芯10连接在管路中的可靠性。
[0065]如图4所示,每个接头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该接头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接头密封圈23,以提高复合滤芯10的接口与设备壳体20的接头对接后的密封性。
[00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滤瓶100包括滤壳160、压盖170和顶盖180。预处理出水口 140和增压预处理进水口 150设在滤壳160的底部。滤壳160的上表面敞开且上端设有外螺纹,压盖170上设有内螺纹,压盖170螺纹安装在滤壳160的上端,压盖170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压盖170的避让通孔171。顶盖180被压盖170压紧在滤壳160的上端,以将预处理滤芯200和滤膜组件300封装在滤壳160内,顶盖180的外周面与滤壳160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径向密封圈181。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120和浓缩水出水口 130设在顶盖180的从避让通孔171向上伸出压盖170的部分上。
[0067]通过设置顶盖180和压盖170,可以利用压盖170对顶盖180进行限位,由于压盖170与滤壳16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利用压盖170压紧顶盖180,从而进一步提高顶盖180对滤壳160的密封性。而且,由于径向密封圈181位于滤壳160的内周面和顶盖180的外周面之间,内螺纹和外螺纹分别位于压盖170的内周面和滤壳160的外周面上,可以使径向密封圈181与螺纹分离开,以防止径向密封圈181安装后发生窜动,提高径向密封圈181的稳定性,由此不仅可以防止径向密封圈181移位后影响密封性,而且可以使压盖170的安装更加省力。
[0068]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不,滤壳16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沿滤壳160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的支撑台161,压盖170可以支撑在支撑台161上。由此可以利用支撑台161对压盖170进行定位,以便于安装时确定压盖170是否到位,以便于压盖170的安装。
[00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复合滤芯10还包括设在滤瓶100内的分割壳400和滤芯底盖500。分割壳400的上端设有外螺纹,顶盖180的对应位置设有内螺纹,分割壳400的上端与顶盖180螺纹相连。预处理滤芯200套设在分割壳400上,且预处理滤芯200的上端通过防水胶与分割壳400相连,预处理滤芯200的下端通过防水胶与滤芯底盖500相连。滤膜组件300装纳在分割壳400内。分割壳400和滤芯底盖500将预处理滤芯200和滤膜组件300整合成一个整体,且由于分割壳400与顶盖180螺纹连接,这样在更换滤材时,可以先拆卸下压盖170,然后向外拔出顶盖180,通过分割壳400和滤芯底盖500将预处理滤芯200和滤膜组件300带出,进一步方便了滤材的更换。
[0070]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 120和纯水出水口 120设在顶盖180的侧壁上,且原水进水口 110的外端、纯水出水口 120的外端和浓缩水出水口 130的外端在压盖170的径向上均位于避让通孔171的周沿的内侧。换言之,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 120和纯水出水口 120从侧部伸出顶盖180的长度不超过避让通孔171的周沿,这样松开压盖170与滤壳160的螺纹连接后,可以避免原水进水口 110、纯水出水口 120和纯水出水口 120与压盖170干涉,从而可以直接取下压盖170。
[0071]有利地,如图6所示,分割壳400的上端面与顶盖180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410。采用端面密封的方式,相比径向密封方式,其摩擦阻力更小,更加便于滤材的更换。
[007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滤瓶100的结构也可以取消压盖170,滤壳160和顶盖180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007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预处理滤芯200包括PP外层210、活性炭中层220和超滤(UF)或微滤内层230。
[0074]其中,所述活性炭中层可以为活性炭碳棒或者由活性炭纤维卷绕而成。
[0075]举例而言,预处理滤芯200可以包括PP无纺布卷绕外层、活性炭纤维卷绕中层和高精度聚丙烯膜内层,预处理滤芯200可以包括5微米PP棉外层、活性炭碳棒中层和I微米PP棉内层,预处理滤芯200也可以包括绕线PP外层、活性炭碳棒中层和超滤内层,预处理滤芯200还可以由PP棉外层、活性炭碳棒中层和超滤内层组成。
[0076]如图6所示,滤膜组件300可以包括中心集水管310和卷绕在中心集水管310上的过滤膜320。由此可以利用中心集水管310对水进行导流,使水经过过滤膜320过滤后通过中心集水管310被输送至纯水出水口 120。
[0077]可选地,过滤膜320可以为反渗透膜、超滤膜或纳滤膜。由此均可以实现对水的过滤净化。
[007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设备I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7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8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