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9462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湿地处理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基质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湿地系统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好、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适合对景观水体进行处理,或为其它河湖提供优质补充水源。
[000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分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流湿地(Surface flowwetland, SFff),污水在湿地的基质表层流动,水位较浅。表流湿地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依靠水下部分的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的,因而,表流湿地难以充分利用生长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和丰富的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起降解作用,其处理能力及效果较低。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wetland, SSFW),也称渗滤湿地系统,在这种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因而,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的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则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较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好的特点,但这种湿地的投资要比表面流湿地稍高,并且存在填料之间的缝隙易堵塞的问题而影响处理能力。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且污水处理能力强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潜流湿地区、表流湿地区以及水流控制机构,所述表流湿地区位于所述潜流湿地区上方,所述潜流湿地区的填料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流控制机构能够改变水流方向,以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潜流湿地区内的水排出或控制水流对所述潜流湿地区的填料进行冲洗。
[0007]优选地,所述水流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潜流湿地区内的潜流区管道和与所述潜流区管道相连的水栗;所述水栗正向输水时能够抽吸所述潜流湿地区内的水而将水排出,所述水栗反向输水时能够向所述潜流湿地区栗水以对所述填料进行冲洗。
[0008]优选地,所述潜流区管道设置于所述潜流湿地区的底部,和/或,所述潜流区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
[0009]优选地,所述表流湿地区周围设置有倾斜的护坡,所述水栗还连接有排放管道,该排放管道延伸到所述护坡的上部,以使得从所述潜流湿地区内排出的水能够被输送到所述护坡的上部且沿着所述护坡进入所述表流湿地区。
[0010]优选地,所述潜流湿地区的深度H为1.5?2.5m。
[0011]优选地,所述潜流湿地区包括上下层叠的多个填料层,位于下方的填料层内的填料颗粒直径大于位于上方的填料层内的填料颗粒直径。
[0012]优选地,所述多个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内的填料颗粒直径为4?8mm,所述第二填料层内的填料颗粒直径为8?16_,所述第三填料层内的填料颗粒直径为16?32_。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填料层与所述第二填料层内的填料均为碎石块,所述第三填料层内的填料为火山岩。
[0014]优选地,所述表流湿地区的深度h为0.5?1.5m。
[0015]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或者浮叶植物。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表流湿地的大水面建立在潜流湿地之上,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工程用地。而水流控制机构能够将潜流湿地区内的水排出且能够对潜流湿地区进行冲洗,从而增强了人工湿地的抗堵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水体进行立体生态系统的修复,为水生生物提供生物充足的生长空间,确保生物多样性。并且,经过微生物、水生植物和多层介质的多级过滤和净化,水体得到深度净化。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表流湿地区与潜流湿地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
[0022]I表流湿地区2潜流湿地区
[0023]21第一填料区22第二填料区
[0024]23第三填料区3潜流区管道
[0025]4水栗5护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潜流湿地区2、表流湿地区I以及水流控制机构,表流湿地区I位于潜流湿地区2上方,潜流湿地区2的填料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流控制机构能够改变水流方向,以能够选择性地将潜流湿地区2内的水排出或控制水流对潜流湿地区2的填料进行冲洗。上述技术方案中表流湿地的大水面建立在潜流湿地之上,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工程用地。而水流控制机构能够改变水流方向,以能够选择性地将潜流湿地区2内的水排出或控制水流对潜流湿地区2的填料进行冲洗,从而增强了人工湿地的抗堵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水体进行立体生态系统的修复,为水生生物提供生物充足的生长空间,确保生物多样性。并且,经过微生物、水生植物和多层介质的多级过滤和净化,水体得到深度净化。
[0028]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流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潜流湿地区2内的潜流区管道3和与潜流区管道3相连的水栗4。全系统运行方式简单,只有水栗4是唯一动能,水栗4开启系统即可进行工作,并且出水量可灵活调节。其中,水栗4包括入口和出口,潜流区管道3与水栗4的入口相连。水栗4正向输水时能够抽吸潜流湿地区2内的水而将水排出,以促使表流湿地区I的污水向下流动,并使得经过处理的水得以从人工湿地排出。而水栗4反向输水时能够向潜流湿地区2栗水以对填料进行冲洗,疏通堵塞的填料间隙,以增强了人工湿地的抗堵能力。具体地,潜流区管道3设置于潜流湿地区2的底部,和/或,潜流区管道3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具体地,潜流区管道3在潜流湿地区的底部平行布置,潜流区管道3之间的间距为2m左右,潜流区管道3上的开孔直径为1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