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加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142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再生水加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再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水加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处理程序中为保证再生水出水微生物含量指标,再生水系统需要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目前,采用再生水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加氯的一次加氯工艺,投加量控制在17mg/L左右,出水余氯检测结果约0.5mg/L,管网末梢余氯检测结果约0.05mg/L,。一吨次氯酸钠使用时间在一周左右,管网末梢水质基本达标。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由于用户用水量波动造成储水池水质停留时间长短不一,长时间停留造成次氯酸钠消耗大,同时水中总氯含量升高等问题。水停留时间长,次氯酸钠投加量大,管网末梢余氯含量不稳定,且供水总氯含量高,对绿色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水加氯系统,可以保证管网末梢水质稳定达标。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再生水加氯系统,包括一级出水栗房、储水池和中水车间,其特征是: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一加氯计量栗,所述一级出水栗房的栗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栗,第一、二加氯计量栗与信号转换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
[0005]所述第一、二加氯计量栗采用P056电磁驱动隔膜计量栗。
[0006]所述第二加氯计量栗的加药管线直接通入栗前池的吸水井栗头偏下位置。
[000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次加氯工艺可以保证管网末梢水质稳定达标,保证水停留时间长时,投加次氯酸钠延时使用,且供水总氯含量不会升高,避免对绿色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改进前的次氯酸钠投加量1吨/7天,改进后1吨/25天,年节约39吨,次氯酸钠667元/吨,年节约资金约2.6万元。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工作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实施例
[0010]详见附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再生水加氯系统,包括一级出水栗房、储水池和中水车间,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一加氯计量栗,所述一级出水栗房的栗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栗,第一、二加氯计量栗与信号转换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所述第一、二加氯计量栗采用P056电磁驱动隔膜计量栗。所述第二加氯计量栗的加药管线直接通入栗前池的吸水井栗头偏下位置,为确保出水余氯含量稳定达标,水中次氯酸钠药剂依靠吸水井中水力自流和送水栗作用,实现药剂与水体的充分混合,不再安装搅拌器或扩散器。
[0011]在再生水出厂前再进行一次补氯,补氯余氯浓度现控制在0.5mg/L(随季节、水温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左右,1吨次氯酸钠使用时间在25天左右,且能保证管网末梢水质稳定达标。
[0012]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再生水加氯系统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再生水加氣系统,包括一级出水栗房、储水池和中水车间,其特征是: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一加氯计量栗,所述一级出水栗房的栗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栗,第一、二加氯计量栗与信号转换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水加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加氯计量栗采用P056电磁驱动隔膜计量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再生水加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加氯计量栗的加药管线直接通入栗前池的吸水井栗头偏下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水加氯系统,包括一级出水泵房、储水池和中水车间,其特征是: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一加氯计量泵,所述一级出水泵房的泵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泵,第一、二加氯计量泵与信号转换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次加氯工艺可以保证管网末梢水质稳定达标,保证水停留时间长时,投加次氯酸钠延时使用,且供水总氯含量不会升高,避免对绿色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改进前的次氯酸钠投加量1吨/7天,改进后1吨/25天,年节约39吨,次氯酸钠667元/吨,年节约资金约2.6万元。
【IPC分类】C02F1/76, C02F1/50
【公开号】CN205061656
【申请号】CN201520682972
【发明人】常希平, 陈伟, 潘文胜, 周古双
【申请人】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