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2057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液体产品投配的弊端上、中、下水在处理工程中,前极处理均是向水中投加混凝沉淀剂使水质变清;后极处理一般均是向水中投加消毒剂,以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无论前极或后极处理,由于被处理水源有高峰和低峰流量,造成了水源流量不均匀,使小时变化系数不均等。小时变化系数不均等,使之投加净水剂或消毒剂量难以控制,且多用电器机械设备极易被氯制剂或强酸腐蚀损坏,影响水质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使ClO2液体与被处理水源定比定量投配,一次调准,各自的流量不变,因而能确保水质处理效果长期稳定不变。
技术特征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lO2吸收装置9、定量加药桶15和虹吸装置,ClO2吸收装置9连接流量阀门13后连接浮球阀门14,浮球阀门14安装在定量加药桶15内;虹吸装置包括加药虹吸管18伸入定量加药桶15内,加药虹吸管18中间有加药流量阀门16,加药虹吸管18与大虹吸管20连通,大虹吸管20与水封弯23连通,空气管17连接在加药虹吸管18上部,空气管17下端连接真空破坏管19和倒置杯21,倒置杯21在大虹吸管20外。
真空破坏管19、大虹吸管20、倒置杯21、水封弯23安装在加药池32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投量精准,水质处理效果稳定。使ClO2液体与被处理水源定比定量投配,一次调准,各自的流量不变,因而能确保水质处理效果长期稳定不变。
适应范围宽。任何流体净水剂、消毒剂、脱色剂、中和剂都能定比定量准确投配。
自动化程度高。两种工艺联合配套,能使上、中、下水处理全过程在不用电源、不用人工操作的条件下达到自动化。
没有机械动力装置,设备运作时没有噪音,符合环保要求。


图1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结构图。
图1中各部分编号如下ClO2发生器1、ClO2气阀2、自来水阀3、排空阀4、泵5、文丘里管6、自来水管7、ClO2气管8、ClO2吸收液装置9、溶解器10、法兰盘11、压力调节管12、流量阀门13、浮球阀门14、定量加药桶15、加药流量阀门16、空气管17、加药虹吸管18、真空破坏管19、大虹吸20、倒置杯21、虹吸停止液面22、水封弯23、接触池液面24、化粪池25、格栅井26、沉淀池27、沉淀池污水液面28、污泥斗29、排至市政管道30、污水进入管道31。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工作原理ClO2发生器1产生的气体经过ClO2气阀2、进入文丘里管6、ClO2气管8、溶解器10,在ClO2吸收液装置9中被溶剂吸收,循环吸收的通路为药液经过排空阀4、泵5、文丘里管6、ClO2气管8、溶解器10。使用时,ClO2吸收液装置9中的药液经过流量阀门13、浮球阀门14进入定量加药桶15。
虹吸原理在被处理水源土建构筑物设置一个定量池32,在定量池32规定位置上设置虹吸自动投配装置,当定量池32内水面升至倒置杯21的杯底时,即将杯内空气压缩在杯底,通过旋流带气原理将加药虹吸管18和空气管17内空气全部带走,使之形成真空;虹吸启动后,各自的液位便开始下降,当水位降至真空破坏管19的进气口--虹吸停止液面22时,空气经过真空破坏管19,自动进入加药虹吸管18和大虹吸管20内,直接破坏虹吸系统真空,使双虹吸管停止工作,实现虹吸同步定量。真空破坏管19每破坏一次真空,便自动完成一次定量过水,定量加药和定量排污。
该装置最大特点是无电自动、不用人工操作,且每次虹吸起、停,加药流量相等,虹吸一次水量相等。只要一次性将投加量调准,可保持虹吸流量长期不变,从而确保水质处理效果长期稳定。
凡利用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与ClO2液体产品联合配套在上、中、下水处理工程中使用者,均侵犯了本专利。
权利要求1.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lO2吸收装置(9)、定量加药桶(15)和虹吸装置,ClO2吸收装置(9)连接流量阀门(13)后连接浮球阀门(14),浮球阀门(14)安装在定量加药桶(15)内;虹吸装置包括加药虹吸管(18)伸入定量加药桶(15)内,加药虹吸管(18)中间有加药流量阀门(16),加药虹吸管(18)与大虹吸管(20)连通,大虹吸管(20)与水封弯(23)连通,空气管(17)连接在加药虹吸管(18)上部,空气管(17)下端连接真空破坏管(19)和倒置杯(21),倒置杯(21)在大虹吸管(20)外。
专利摘要二氧化氯发生器与自动同步双虹吸定比定量投配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lO
文档编号B01F15/02GK2670347SQ20032011455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李凤山, 杨丽娜 申请人:李凤山, 杨丽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